日月潭是在大陸知名度最高的臺灣景點之一,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對「日月潭」三字不陌生。大陸遊客到臺灣,日月潭常是必去之地,我們一行也不例外。
日月潭風景區位於臺灣南投縣境內,其位置正好居於臺灣中心位置,因此也有「臺灣心臟」的美稱。日月潭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狀如月鉤,故名「日月潭」。
抵達日月潭的第二天上午,我們集結向山美利達租車站,在這裡選擇自己喜歡的自行車,開始了精彩的日月潭自行車遊。
日月潭景區內已建成自行車道全長約6.9公裡,主要分兩段:向山段、月潭段。向山段由水社遊客中心至向山遊客中心,將兩個重要旅遊休憩點連為一線;月潭段則以向山行政中心為起點,往南沿著月潭南岸,經月牙灣、頭社壩至環潭一號隧道口為止。
我們此次騎行走的是向山段,從向山的美利達租車站下一小段陡坡,就進入自行車道,首先經過的就是同心橋。這是一個自行車道與步道專用橋,大橋主體由兩個弧形管交叉而成,整體呈拱形,據稱此橋的設計借用了當地原住民捕魚用的四手網的造型,外形美觀。同心橋的名字很是取巧,系永結同心之意,據導遊介紹,臺灣當地和遊客中不少青年男女喜歡到這裡拍攝婚紗照,留下浪漫夢幻之影像,為婚姻討個吉利。此橋通體白色,與白色婚紗的色調相呼應。
過了同心橋,很快我們就看到位於湖心的小島——拉魯島,該島是臺灣原住民邵族的祖靈地,位置恰好處於「日潭」和「月潭」的交界地帶。
拉魯島之後,潭面變得更為開闊,潭水碧藍清澈,水面波光閃爍,遠方高低起伏的大山在天空白雲的籠罩下,稍顯朦朧,湖光山色自然相融。
據導遊介紹,日月潭的湖水深達數十米,平時禁止遊泳,也不允許下到潭邊戲水,因為水底地形複雜,常有類似斷崖式的地勢變化,若一腳踩空會非常危險。
騎行到水社壩,發現這裡視野極好,岸邊沒有植物遮擋,從這裡看到的湖光山色浩淼美麗,非常適合攝影。水社壩立有寫著「日月潭」三字的大石頭,同樣成為個人留影、集體合影之佳地。
水社壩後系一段水上自行車道,車道由木料製作,由柱子支撐在水面之上。水上車道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從高處看去,車道蜿蜒,如浮水面。騎行在水上車道,不但能欣賞兩側美麗風光,還能看到原住民獨特的漁具,甚是有趣。
我們騎行到水社終止。在終點附近可以看到對岸密林中矗立的日月行館,這是由昔日「蔣公行館」原址興建的建築。蔣介石與夫人生前頗鍾情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這裡多個大型建築與蔣介石淵源很深。如地理位置極佳的涵碧樓大飯店就是由當時蔣介石行館的「涵碧樓招待所」修建而成,高踞二龍山頂的慈恩塔是蔣介石為感念其母之宏恩所建等。從水社遠眺就可以看到聳立於山頂的「慈恩塔」。
騎行結束,我們參觀了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這裡是日月潭景區休憩據點。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於2011年2月剛剛建成,是一處造型獨特的半建築、半地景式建築,也是非常值得欣賞的景區建築。該建築主體為兩大拱形結構,讓潭景穿透空間。靠近潭水的遊客中心,前方是一潭水景,從空間上讓人感覺地勢很高的遊客中心與日月潭合而為一,設計者可謂匠心獨到。(閆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