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歷史(7):東北土著民族濊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是什麼?

2020-12-16 每日漢字

東北主要土著民族主要有三支,分別是東胡、濊貊、肅慎。東胡的歷史,我們已經講完,今天講濊貊[huì mò]。那麼,濊貊是什麼意思?這個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地方政權是什麼?

地圖

我們先看看東北三大土著民族的主要生活區域。

從上圖,我們會看到東胡族生活在東北的最南側,今天的遼寧一帶。獩族生活區域主要在吉林省,肅慎主要生活在今日的黑龍江省區域。

與中國今日發展情況一樣,越往南,發展的越好。就如東胡族,在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中,也是第一個走出東北,當然也是第一個遭遇中原王朝的打擊,第一個消失。

緊接著,獩貊也逐步壯大起來。

東北沃土

獩貊[huì mò],本來是兩個民族。獩,水波的聲音,說明這個民族以漁獵為生,主要生活在今日的朝鮮北部。貊,本義是一種野獸,說明這個民族以狩獵為主,生活在松花江流域中遊。

後來,這兩個民族走到了一起,融合成為一個民族。

當他們融合到一個民族的時候,生產力大幅提高,已經以農業為主,開始了定居生活,漁獵已經成為副業。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當群定居,開始農業生產後,就已經實現了溫飽,生產力大幅提升。

因為生產力提升,獩貊族與中原王朝的接觸也就多了起來。在西周時代,獩貊族屬於周王朝的臣屬國。春秋時代,齊桓公曾經發動過對濊貊的戰爭。

隨著與中原王朝的接觸越來越多,獩貊族建立第一個地方政權----離(tuo li)國。

第二松花江

獩貊族與中原王朝,原本還隔著東胡族。隨著東胡族的戰敗,獩貊族與匈奴、中原王朝接壤了,這樣導致戰爭頻發。在這種情況下,穢貊族陸續北遷。

在北遷的過程中,獩貊族分成大小不同的部落。這就像分家一樣,幾個兒子單獨過日子,有得過得很好,有的卻很落魄。為了區分,人們不再以獩貊來代指自己,而是根據居住地,來指代自己的部落。

比如說,在穢貊族北遷早期,生活在今天輝發河流域的叫做「發」,生活在今天嫩江、松花江合流處以北的松嫩平原的一支,則叫做離(tuo li),橐字的本義是口袋。專家推測,生活在松花江一帶的穢貊族,經常打漁,所以要帶著一個大口袋,所以叫做離。

在這些部落中,離發展的最好,不僅僅國家富餘,人民也富餘,逐漸成為獩貊族的代表。後來,橐離成為一個國家,代表穢貊族與中原王朝接觸。

橐離

物極必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當橐離國強大到一定程度後,勢必會走下坡路。

據傳說,橐離國國王身邊有一侍婢懷孕,生下一男嬰,國王認為不吉利,命人將其扔入豬舍餵豬,可奇蹟發生,群豬圍成一圈用嘴中的熱氣吹在嬰兒身上為其取暖,國王又讓人把其扔在馬欄中,想讓馬把其踏死,可馬也規規矩矩地把熱氣噓在其身上,國王以為天意,命侍婢收養起來,取名「東明」。

東明長大之後天生神力,善騎射,國王害怕其才能,命人殺之,東明得到消息後逃跑,國王派兵追擊。東明跑到大河旁,眼看追兵越來越近,以弓擊水引來魚鱉相助,搭橋而過。東明逃到獩人地界後,廣結豪傑,招兵買馬,東徵西討,建立了另外一個國家,那就是夫餘國。

那麼,夫餘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主要生活區域在哪呢?敬請關注《每日漢字》新媒體平臺明日報導。【作者:每日漢字】

東北歷史(1):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東胡族的名字咋來的?

東北歷史(2):中國為啥修長城?東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動作用!

東北歷史(3):東胡族是如何消失的?驕傲了,被匈奴消滅!

東北歷史(4):從東北跑出來的烏桓族,為啥如今沒有了?

東北歷史(5):東北歷史(6):中國第五十七民族,為啥神秘消失了?

相關焦點

  • 東北歷史(7):東北土著民族濊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是什麼?
    東北主要土著民族主要有三支,分別是東胡、濊貊、肅慎。東胡的歷史,我們已經講完,今天講濊貊[huì mò]。那麼,濊貊是什麼意思?這個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地方政權是什麼?就如東胡族,在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中,也是第一個走出東北,當然也是第一個遭遇中原王朝的打擊,第一個消失。緊接著,獩貊也逐步壯大起來。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濊貊族與他們建立的扶餘、百濟、高句麗
    一、濊貊族濊貊是中國東北南部地區和漢四郡故地的古老的地區部族,又稱貉、貉貊或藏貊,古文獻稱之為「亳人」或「發人」。濊貊是由濊人和貊人匯合而成,雖然曾經吸收了一部分遊牧民族的成員,但主體還是不能算做遊牧民族。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濊貊族與他們建立的扶餘、百濟、高句麗
    一、濊貊族濊貊是中國東北南部地區和漢四郡故地的古老的地區部族,又稱貉、貉貊或藏貊,古文獻稱之為「亳人」或「發人」。濊貊是由濊人和貊人匯合而成,雖然曾經吸收了一部分遊牧民族的成員,但主體還是不能算做遊牧民族。
  • 東北歷史(10):扶餘國滅亡後,後裔都去哪了?融入了其它民族
    東北土著民族之一的濊貊族,建立了龐大的扶餘國。但是,因為繼承人問題,導致國力衰敗,最後國祚綿延近700年後轟然倒塌。那麼,扶餘王國滅亡後,遺民都去哪了呢?二是隱姓埋名,融入進了周邊一些民族中。第三塊是最多的,成為高句麗臣民。高句麗國與扶餘國屬於沾親帶故,也算是濊貊族的後裔。消滅扶餘國後,高句麗國在扶餘國故地,建立了扶餘府,管轄這一代的扶餘舊民。今天,在吉林省松原市還有一個縣級市,名字叫做扶餘市。這個市的管轄區域,主要就是扶餘國舊地。
  • 東北歷史(1):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東胡族的名字咋來的?
    在東北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和繁衍。在先秦時代,東北有三大土著民族,東胡就是其中最強大的一支。那麼,東胡族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東胡人古代中國,東北地域寬廣,人煙稀少。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中,東北土著靠著漁獵,快樂的生活著。後來,因為族群的變化,逐步形成了東胡、肅慎、濊貊三個只要民族。講述東北的歷史,就要從東北的土著居民講起。
  • 東北歷史(1):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東胡族的名字咋來的?
    在東北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和繁衍。在先秦時代,東北有三大土著民族,東胡就是其中最強大的一支。那麼,東胡族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東胡人古代中國,東北地域寬廣,人煙稀少。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中,東北土著靠著漁獵,快樂的生活著。
  • 高句麗是誰建立的國家?
    「橐tuó離」,「橐離」再往前追溯叫「濊貊huìmò」。「濊貊」是古濊族和古貊族的統稱,他們生活在古代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濊」是生活在水邊的漁獵之民,西晉的五經博士孔晁認為「濊」人是東夷別種。「貊」又稱「貉」,是遊獵部落,以穿戴貉皮衣冠而得名。「濊」和「貊」的居住地域很廣闊,在東北中南部和朝鮮半島,東到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流域,西到松遼分水嶺,北到嫩江。
  • 歷史| 高句麗屬於中國歷史王朝,卻被誤認為是韓國的
    ,其國土主要是中國東北部分和朝鮮半島北部。高句麗一直被誤認為是韓國或者朝鮮歷史上的王朝,近年來中國考古學家通過各種考察和分析,發現這是一個重大的錯誤。筆者在此總結了幾點來證明高句麗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不可或缺一部分。
  • 「苦寒之地」的黑龍江,在戰國時期是什麼樣的存在,有國家與否?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生產方式不同,造成的國家形態不同。城邦制國家是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建立的,它的基礎是定居式農業生產。而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只能劃定活動範圍,不能形成穩固的國家界限。
  • 這一東北古國,韓國人竟然也認它為祖先
    提起來古老中國東北的三大族系,想必大家應該也有所耳聞,他們分別是東胡、濊貊、肅慎,但是關於這些個族系他們後代的演變情況大家是否了解呢?據說韓國人也曾是這三大族系之中的濊貊的分支的後代呢。提起來這些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在現在已經消失的古國渤海國,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講述一下他們之間的歷史淵源。渤海國其實是在唐朝的時候,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建立的統治東北地區的地方民族政權。這一個政權在唐朝的時候自己的國力也是達到了一種頂峰的狀態,其實這個小小的國家在最開始建國的時候,是叫做「震國」,只不過後來因為依附於我們唐朝,才有了渤海國這個名字。
  • 這一東北古國,韓國人竟然也認它為祖先
    提起來古老中國東北的三大族系,想必大家應該也有所耳聞,他們分別是東胡、濊貊、肅慎,但是關於這些個族系他們後代的演變情況大家是否了解呢?據說韓國人也曾是這三大族系之中的濊貊的分支的後代呢。提起來這些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在現在已經消失的古國渤海國,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講述一下他們之間的歷史淵源。渤海國其實是在唐朝的時候,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建立的統治東北地區的地方民族政權。這一個政權在唐朝的時候自己的國力也是達到了一種頂峰的狀態,其實這個小小的國家在最開始建國的時候,是叫做「震國」,只不過後來因為依附於我們唐朝,才有了渤海國這個名字。
  • 「苦寒之地」的黑龍江,在戰國時期是什麼樣的存在,有國家與否?
    與東胡性質類似的還有濊貊、肅慎兩個遠古民族,這三個民族被稱為古代東北三大民族。在中原政權的記載中,肅慎在周武王時期就已經向周王室入貢,周朝為體現威服四海,記錄過疆域四個方向的情況,其中有「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國語·魯語》中記載了肅慎入貢為「楛矢石砮」,在考古發現中,吉林、黑龍江兩省發現的「石砮」與之對應,證實確為肅慎典型器物。
  • 努爾哈赤崛起是繼承了這個國家!
    扶餘人在東北松嫩平原這塊地方建立了扶餘國,公元前37年夫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國名高句麗。公元494年高句麗滅東扶餘國,高句麗主體民族扶餘人、濊貊人、靺鞨人(肅慎),和一些未開化的原始部落,濊貊人由濊人和貊人組成,濊人和扶餘人是兄弟民族,都來自今蒙古國東部俄羅斯遠東,扶餘國是一個有城邦和文明的國家,高句麗繼承了扶餘國文明,扶餘人、濊貊人是高句麗的祖先和韓國沒多大關係
  • 東北歷史(2):中國為啥修長城?東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動作用!
    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的東胡族最強大的時候,匈奴只不過是一個西面的小兄弟,逢年過節就要上貢。那麼,東胡是如何強大起來的呢?東胡族作為東北土著民族,東胡族主要靠狩獵、漁獵為生。在這種隨時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東胡族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
  • 西周時的東北霸主:韓國!出自北戎,與燕國和萁子朝鮮三足鼎立
    提到歷史上的韓國,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那個韓國。但是其實在這之前,我國至少出現過兩個韓國,它們在西周時期同時存在。其中一個韓國建立在西周初年,始祖是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建國地點在今陝西韓城,春秋初期被晉國所滅。晉國把韓地封給大夫韓萬,即戰國韓國的始祖。
  • 網傳吉林松原濊貊女王墓實為青銅器時代石棚墓
    愛民石棚墓現狀  網傳江源濊貊女王墓  該墓實為「愛民石棚墓」>  其大體為青銅器時代墓葬,已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晚報白山訊 「江源區幾處用5塊片狀巨石搭建起來的古代墓葬建築,就是古今中外深受人們景仰重視的長白山石棚古墓——濊貊女王墓。」
  • 網傳吉林松原濊貊女王墓實為青銅器時代石棚墓
    愛民石棚墓現狀  網傳江源濊貊女王墓  該墓實為「愛民石棚墓」>  其大體為青銅器時代墓葬,已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晚報白山訊 「江源區幾處用5塊片狀巨石搭建起來的古代墓葬建築,就是古今中外深受人們景仰重視的長白山石棚古墓——濊貊女王墓。」
  •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以下簡稱民俗館)隸屬東北師範大學,展覽面積1.3萬平方米,擁有民族民俗類藏品4萬餘件,是目前我國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展示東北古代及近現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豐富的綜合型博物館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長春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長春市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基地,省內外多所院校實習實踐教育基地。民俗館是廣大公眾學習和了解東北民族民俗知識的課堂,亦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
  • 為什麼會有人說世界上丟失領土最多的國家是韓國?
    但是,這個「有人」如果是韓國公民,那麼他所說「世界上丟失領土最多的國家是韓國」這句話,必是偏執、是冥頑不靈地堅信了本國歷史書的描述。韓國的歷史書是怎麼描述本國的歷史的呢?在韓國的歷史書裡,韓國人的祖宗是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