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
臺灣保留著厚重的中華文化
都說
想要了解近現代中國
就得去臺灣
也許
臺灣沒有像傳說中那麼民風淳樸
但是那些不經意間的保留下來的習慣
造就了臺灣的傳統年味
◆ 平安符
過新年,臺灣人多會去寺院、廟裡祈福求平安,其中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求平安符。帶著福願的平安牌被人們帶回家,送給孩子、長輩,希望保佑家人幸福平安。平安符一般佩戴在脖子上,也可以放在衣服或包包裡,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新的平安符會替代舊的,來年好運繼續相隨。
一個小小的平安符,寄託著家人的祝福,無論是在外工作,或者去海外求學,只要看到平安符,就想起牽掛自己的家人,也會牽起一絲鄉情。
◆ 農民曆農民曆其實就是大陸講的黃曆,因為農民伯伯種菜耕地,都是根據黃曆上的指示進行,所以在臺灣有著農民曆這樣的稱呼。雖然大陸也用農民曆,但從佔比上來說臺灣使用農民曆的人數會比較多一些。
在臺灣的每個寺院、廟宇幾乎都有農民曆提供,可以讓民眾們免費領取。和大陸一頁頁翻看的檯曆或掛曆不一樣,臺灣的農民曆被做成書,內容詳盡,方便隨時取閱。而一般的婚喪嫁娶、買房、生娃、開公司,甚至是出門旅遊等等大小事都會參閱農民曆的建議。
◆ 拜土地公2016年春節期間,我隨朋友去了一趟臺北松山路上的慈祐宮,特別避開節前的人擠人,沒想到大年初七依舊是摩肩擦踵,裡裡外外擠得水洩不通。由此可以看出慈祐宮的香火之鼎盛。
慈祐宮是道教宮觀,創建於清代乾隆時期,歷時四年完工,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民國年間再加整修,使得廟宇更新,外貌壯麗。此後擴建維修不斷,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建後殿為六層,雄偉巍峨。慈祐宮也被稱為松山媽祖廟,主要祭祀媽祖,傳說媽祖得道成仙之後,就時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船隻,是臺灣人的信仰中,一位很普遍的神明。
在臺北城,坐落著大大小小數十間廟宇,人們根據住所及工作區域,選擇當地的神廟進行參拜,善男信女來此為自己新一年的事業、情感祈福,也為家人和親友求平安,虔誠之心溢於言表。
從「松山站」捷運站一出來,就被盛大的節日氣氛包圍,五彩的燈籠掛滿頭頂,霓虹燈纏繞出的字體和裝飾,讓人能夠想像出夜幕降臨的時候該有多繽紛。隨著腳步的前行,慈祐宮逐漸顯現眼前,建築氣勢龐大,正殿門匾上書「慈祐宮」三個大字,莊嚴肅穆。屋簷、壁腳有著眾多的石雕和木雕,色彩繽紛、刻畫入微,無論是花卉、動物或人物,都栩栩如生。
慈祐宮境內香菸繚繞、屢屢不絕,隨朋友一起拿了一把香,送到燃點處,「還有一支香沒有點燃」一旁的好心人提醒道,這時,我才在擁擠的人潮中抬起頭來關注到身邊的人。也許是因為在寺廟裡、也許每位來者都懷抱著一顆虔誠的心,看上去大家都那麼慈眉善目,言語間都那麼和善可親,讓我再一次感嘆於臺灣人的謙遜禮讓。
接下來從一樓開始,祭拜、許願、插香,然後是二樓、三樓…直至頂樓,本來以供奉媽祖為主的慈祐宮,為了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人口和信仰需求,逐漸引進了月老、財神、註生娘娘等神靈被供奉在不同的樓層,還蠻有趣的。來參拜的遊人可以看過一旁的介紹後,相對應的許下自己的心願。如果覺得光是燒香參拜還不夠表真心,可以花錢點光明燈,這樣願望會更容易實現哦。
「每次來廟裡拜完就覺得好輕鬆」,走出慈祐宮時,朋友如是說。或許我沒辦法感同身受,但我相信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好像去天主教堂、聽聖歌都會讓人很釋放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慈祐宮人流絲毫不減,一旁的饒河夜市上有許多好吃好玩的,其中也不乏算命、求神問卜的攤位,很有特色,是體驗臺灣人文的絕佳選擇。
Tips:
慈祐宮: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
捷運:搭乘捷運至行松山站步行約5分鐘
公車:28、306、306區、311、518、527、53、531、605、605副、605新臺五、 622、629、63、668、678、711、藍7至松山車站下
香:免費
門票:免費
[聲明]本篇文章的內容均為原創,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請點擊閱讀原文聯繫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