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其中鼠首與兔首被法國人收藏;牛首、猴首、虎首、豬首、羊首和馬首銅像已回歸中國,收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龍首、蛇首、雞首、狗首則下落不明,成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徵,也成為愛國情結「奪寶」、「尋寶」、「護寶」的象徵。
公元1960年,成龍6歲,進入中國戲劇學校讀書是一生事業的開端。從《蛇形刁手》破空而出,到一身好功夫走上銀幕被人認知;因為不怕死,真拼真幹部部電影搏命。成龍的功夫神話,幾經起伏跌宕,備受全世界影迷的推崇,終於定格於頂峰處,成為功夫片的金字招牌,成為中國功夫的象徵。
《十二生肖》據說是成龍的101部電影,當1860年丟失的龍首與年屆60歲的成龍以功夫片的組合再次面對觀眾,其必然又是一部搏命之作。與其說《十二生肖》是一部有關「圓明園獸首」的奪寶傳奇,不如說它是對成龍從藝以來功夫片的大總結和大回顧。從1960年那個習武學藝的少年開始,成龍註定了其為功夫片揚名立萬的人生路程,從這個角度上看,《十二生肖》在尋找龍首的同時,追溯並再現了一個立體的成龍。
成龍一直堅持自己獨有的風格,《十二生肖》亦不例外。他將令人捧腹的幽默與令人拍案叫絕的特技動作融於一體,並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將動作片的發展推向新的境界。《十二生肖》是一部應有盡有的成龍作品,有奪寶曆險與個人英雄的主題回歸,有團隊合作與獨挑大梁的鬥智鬥勇,有性感善鬥的嬌娃與楚楚動人的美人,有火爆刺激的槍火與精彩十足的格鬥,還有忍俊不禁的追逐戲與目不暇接的拳拳到肉。雖然現代電影蒙太奇技術可以將人類的許多夢想變為「現實」,但影片中仍然能看到,成龍以他「60歲的高齡」堅持親自完成那些令人驚心動魄的特技動作。所以,觀眾還是能從成龍身上看到當年功夫巨星的誠意與認真。
《十二生肖》中許多動作場面看似新奇,其實都能從成龍以往電影中看出端倪,只不過在新技術下變成「升級加強版」。比如在法國古堡追逐戰,屋頂變身蜘蛛人狠鬥,花園迷宮降落傘逃生,都能看出其在《A計劃》中的輾轉騰挪的影子。正反兩大集團核心戰將貼身搏命格鬥,海陸空極限開打等多場精彩打鬥,或許更像《飛鷹計劃》、《尖峰時刻》的經典橋段。
歲月畢竟不饒人,《十二生肖》裡的成龍儘管身手如故,卻有些滄桑和老態。但他的拼勁依然讓人佩服,結尾處那奮不顧身的一跳,更將一個以表演為生命的演員的忘我體現無疑。《十二生肖》可能是以成龍為主角的最後一部功夫片,無論影迷的最終評價如何,它畢竟帶領觀眾重溫了成龍功夫電影的精華,重溫了那些為功夫片熱血沸騰的歲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