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樂高我們往往會在腦中形成一些標籤:積木玩具、方圓模塊、色彩、組裝車……也會映入眼帘那個標誌性的紅白logo。
但樂高自1932年創立以來,歷經沉浮,不斷創新,早已經成為不限於兒童的玩具,深度的高級玩家更是每年氪金1200萬來購買樂高。
樂高基本模塊及尺寸
樂高的迷人之處在於「變化」,擁有超過3700種磚型模塊,包括微型雕像、管子、配件,僅用6塊相同顏色的磚就可以創造出9億種建築組合。
近日更是玩起了懸浮,4月份的發起的一次LEGO Tensegrity建築挑戰,引得玩家紛紛打開腦洞。
玩家作品
樂高機械組一直是最吸引眼球的,2020的他們又幹了一件絕無僅有的奇葩的事——用 1:8 比例呈現了一場線上蘭博基尼超跑發布會。
大屏幕由樂高部件拼組,發布會動用了13萬塊機械組部件,花費超過 1000 個小時進行拍攝,細節把控極致到了連遙控器都是由樂高製成。
熟悉樂高的人知道他們的小車是可以跑起來的,這部蘭博基尼Sián FKP 37 模型包含 3696顆模塊,全部拼裝起來需要15個小時,玩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享受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偏執與快感。類似的車款也是層出不窮,每一款都在細節上做足了功夫。
蘭博基尼Sián FKP 37 模型
樂高車模
談到藝術,樂高藝術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領域,也可謂表現不俗了,除了舉辦一些樂高展會,也會邀請藝術領域的人士進行合作,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值得一提的是內森薩瓦亞,他以「積木大師」著稱。
內森薩瓦亞作品
除此之外,樂高與蔣晟暉合作的《清明上河圖》也對傳統文化下了手,全幅長66米,高2米,耗時8個月打造,雖說驚喜感欠缺,但也是一次值得開展的嘗試。
樂高版清明上河圖
樂高版清明上河圖細部
對樂高痴迷的原因有很多種,就像我們很難拒絕網路遊戲,早年的樂高也曾迷茫是否要與電子遊戲進行抗衡,在發展了樂高樂園、電子遊戲、樂高電影等探索的同時,樂高意識到傳統的積木玩具並不是要搶佔某一塊市場,而是要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到極致,畢竟玩網遊和玩積木的消費者可能是同一批。
樂高基礎模塊(人物)
樂高軸承
腦洞大的網友發現了樂高還有以下「實用」的功能,充電線管理、魚缸造景、數學教學模具、書擋等等,不得不說創造力在民間發揮的淋漓盡致,或許樂高也沒想到自己還能擁有這樣接地氣的職能。
樂高新用
樂高在娛樂圈亦也是圈粉無數,王一博,吳昕,鄧超,王珞丹,胡兵,朱丹等等都在入坑的路上樂此不疲。樂高除了滿足一個人的童心以外更是滿足了拼組過程中的「契合」快感,當你完成一件作品時自然會想要去分享與交流,這樣逐漸形成的社群也吸引了具有同樣愛好的朋友。
說到「契合」我們可以連結到源自中國古代建築中的榫卯結構,或許哪一天我們也可以擁有一款屬於本土的積木玩具呢,榫卯的精妙完全不輸樂高的模塊,反而具有更大的潛力與更多的可能。
榫卯結構
樂高版維特魯威人
文 / Céleste-h
圖片來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