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省檢察院邀請28名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特約檢察員視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視察組通過聽取匯報、面對面交流、實地察看等形式,感受檢察機關為生態文明建設所作的努力,了解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面臨的困難,並為檢察工作獻策支招。
提問
公益訴訟如何調查取證
視察組來到撫仙湖現場感受公益訴訟成果
11月19日上午,視察組聽取雲南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報告後,馬不停蹄趕往澄江市,實地了解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保護撫仙湖的具體舉措。
撫仙湖是世界深藍湖區,自古就有「琉璃萬頃」的美譽。作為淡水蓄水量全國第一的湖泊,撫仙湖一直保持了Ⅰ類水質。這汪鑲嵌在紅土高原上的碧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夢如幻。
「這裡是半城山色半城湖,每一滴水珠都飽含綠色,每一絲湖風都縈繞著詩情。」看著眼前的美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昆明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教師王硯蒙不禁感慨,「這樣美好的人間仙境,怎麼忍心讓它遭到破壞與汙染?」
為保護撫仙湖水質不受汙染,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部署下,玉溪市兩級檢察機關聚焦入湖河道水質汙染防治,立辦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4件,制發檢察建議13件,督促清理入湖河道102.25公裡、清理淤泥4.9萬噸、打撈收割水生植物10.3萬立方米,為實現撫仙湖「河暢、水清、岸綠、湖美」的生態保護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玉溪市檢察院檢察長張仕明介紹:「我們落實『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持續加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三湖』治理保護。今年1月至10月,兩級檢察院共參與巡河、巡湖、巡水源地51次。」
「檢察官在日常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是如何進行取證和固定證據的?針對汙染的檢測又是如何完成的?」雲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學院滇池(湖泊)汙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杉已有30多年環保工作經驗,一開口便顯示其專業水準。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調查取證工作確實是工作中的一大難點,隨行檢察官介紹了相關情況,並希望代表呼籲,能讓更多的專業力量充實到辦案中,讓公益訴訟的剛性得以彰顯。
感慨
2.8萬人為護湖搬遷不易
視察組在澄江市規劃館了解撫仙湖保護歷程和規劃
在澄江市規劃館,視察組更全面地了解了撫仙湖保護治理的歷程和未來發展的藍圖。
今年上半年,撫仙湖周邊相關溼地出水口及入湖河道水質尚未全部脫劣,可能影響撫仙湖總體Ⅰ類水質。在公益監督調查中,檢察官還發現個別河道垃圾沉底、部分河道堆積淤泥雜草、河道堤岸存在少量垃圾或垃圾箱、少量溼地汙水跑冒滴漏、雨季溼地汙水直接入湖等情況。
檢察院通過立案監督向相關部門發送檢察建議,並對建議回復整改「回頭看」。相關行政部門就存在的問題加快整改落實,同時加快「森林撫仙湖」相關項目實施,提高徑流區水源涵養;積極開展水質脫劣工作,啟動生態移民搬遷,實施堵口、查源、截汙,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截至今年8月底,22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監測結果明顯好轉。
雲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市第一中學總務處副主任魯開紅表示,上次到撫仙湖還是5年前,當時湖畔都是一排排民房飯店,老百姓在這裡賣魚做生意,湖邊的水也沒有現在清澈。如今,這裡已變成一片花海,即便在冬天也有如畫美景。得知一共有2.8萬人從撫仙湖搬遷出去,他感慨當地黨委、政府和老百姓為保護撫仙湖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呼籲
為檢察機關提供辦案線索
視察組參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看著6萬餘件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現生動物標本,代表委員們感慨像上了一堂生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課。
「在檢察院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中,對化石等珍稀自然遺產的保護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雲南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檢察官盧義穎說,為了一己私利破壞化石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受到法律制裁。
「5億多年前的生物風貌一下子湧到眼前,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時空之旅。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公益訴訟這把利劍牢牢守護住這一方大美天地。」王硯蒙說。
在聽取公益訴訟相關工作介紹後,代表委員們表示,為了捍衛這一方碧水藍天,雲南省三級檢察機關聯動出擊,開展撫仙湖入湖河道汙染防治專項行動,高效辦理多件公益訴訟案件,在守護生態文明的「大考」中交出了良好答卷,為美麗雲南建設提供了司法保障。
雲南省人大代表、彌勒市第二小學教師王燕飛說:「沒想到檢察官做的就是我心裡所想的環境保護『有心人』的工作。有些食品作坊藏匿在小村落裡,不易被管理部門發現,通過這次視察,我才深入了解檢察官正在履行著這些職責,我回去後會向社會呼籲,積極主動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讓他們幫老百姓解決問題,維護社會公益。」
建議
拓展公益訴訟辦案範圍
在11月20日下午舉辦的意見反饋會上,嘉賓在打造公益訴訟檢察專業隊伍、拓展公益訴訟範圍開展網絡信息和網絡餐飲公益保護、建立跨境河道保護協作機制、加大公益訴訟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人才培養是一切制度的基石,公益訴訟案件涉及面廣,辦案周期長,既要注重選用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複合型人才,也要加強現有人才隊伍的定期培訓和交流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公益訴訟檢察人才隊伍。」王硯蒙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建廣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慧建議,結合民法典的頒布施行,從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公共安全、環境破壞懲罰性賠償原則等方面,學習其他省市區在電梯運行、危險品運輸、網約車管理等專項監督方面的先進經驗,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辦案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昆明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營業員兼工會主席陳科含表示,「普通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舌尖上的安全,我提一個建議,希望在食品藥品安全方面加大監督力度,把老百姓關心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放在第一位。」
對亮點工作要加大宣傳力度、邀請代表委員範圍要更加廣泛、針對熱點問題先行開展重點探索、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公益保護要擰成繩連成片結成對、將公益訴訟檢察知識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關注高校和研究所的廢棄汙染物的排放……在意見反饋會上,代表委員和特約檢察員們結合各自工作領域,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思路和好建議。
對此,雲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王亞鋒表示,將及時逐條梳理研究,拿出改進措施,堅持立行立改與健全長效機制相結合,確保視察成果落地生根。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王翠雲
編輯:薛永利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