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務院新聞辦2019年發表的《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顯示,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在殘疾人群體中,他們既是8500萬分之一的普通一員,也有著獨一無二的精彩世界。 他們去體育場看球,能聽見歡呼、怒吼,卻不知道場上誰輸誰贏;全憑體育解說勾勒出的形象喜歡上一個球員;關於紅牌到底長什麼樣會引發一場熱烈討論,足球有時離他們很遠。但當他們用塑料布封起球衣掛進兒子的房間,把紀念球鞋擺進壁櫥,偶然路過一片球場時心潮暗湧,足球早已深埋內心。
10月,一場特殊的足球比賽在北京舉行。走進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公寓樓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十月份的天色隨著日落飛快地暗下去,公寓樓一部分房間的燈卻沒有亮起來。來自不同城市的參加「第五屆殘疾人民間足球爭霸賽」的盲人足球運動員們便入住在這棟公寓裡。
他們一邊在屋子裡來回穿梭,相互傳遞洗漱用品,一邊興奮地聊著剛踢完的比賽,「接球的時候還是靠近擋板更好些」、「那個球你早應該射門了」,笑笑鬧鬧地回味著下午比賽中的一個又一個的細節。
大家都還意猶未盡時,40歲的王力群獨自盤坐在窗戶邊的臨時床上,安靜地聽著以20倍速播放的或是新聞或是小說的語音。對他來說,這樣一個贏球後的傍晚,或許只是踢盲人足球14年來普通的一瞬。
2005年,為備戰北京帕運會,中國盲人足球隊在青島成立,盲人足球運動開始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從事按摩工作的王力群在同事那裡聽說殘聯到邢臺找踢足球的盲人時,他懷揣著試試看的心裡就去報名了。沒想到一去就是連續一個多月的訓練,一踢就是斷斷續續十多年的不解緣分。
今年15歲的肖雲翰和王力群的球齡差不多大,他和足球的相遇並不順利。雖然在六七歲第一次接觸足球時肖雲翰便喜歡上了,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可以穩定踢球的地方。 3年前的暑假結束時,家人忽然告訴肖雲翰可以去遼寧學足球。機會來得突然,還只是小孩的他卻沒準備好獨自去生活。剛開始,肖雲翰每天都盼著家裡來電話。在和隊友一起經歷過冬日拉練,終場前被絕殺與冠軍擦肩而過和上千個朝夕相處的日夜後,現在他已經不太敢和家裡通電話了。「怕自己扛不住想家的念頭,就撤了。」
肖雲翰從西安遠赴遼寧開始異鄉的足球生活前後,也是隊友唐治華入隊的日子,這距他用塑膠袋蒙著足球在操場上的踢球歲月已經過去8年了。雖然這期間他也踢過全國錦標賽,但始終沒有走上足球道路。直到2015年全國錦標賽在四川舉行,他才在再次加入一支盲人足球隊,重新開啟足球之旅。
以前足球對周鵬濤來說只是一個聽說過的「詞語」,由於缺乏了解,他一開始並不太願意接受足球訓練。如今周鵬濤偶爾路過陌生球場時都會不自覺地駐足停留,足球成了排在他生活中第一位的東西。當工作與訓練衝突的時候,他說工作可以辭了再找,足球帶來的快樂卻難以替代。
他們與足球相遇的方式各有不同,相遇的快樂也不可比擬,越是珍貴就越得來不易。雖然可以根據特製足球內的鈴鐺來聽音辯位,但缺乏了視力的輔助,盲人要踢好足球絕非易事。
曾擔任過中國盲人足球國家隊教練的董俊傑說,盲足運動員練習技術動作很慢,同一個動作往往要重複上百次才能掌握要領。
肖雲翰曾經為掌握一個「轉身拉球」的技巧就費了很大的勁。通過觸摸感受教練示範的慢動作,模仿著做幾下就變了形,和其他學過的動作混在一起,來來回回總感覺哪不對勁兒。直到有一天訓練結束後,他靠在門柱上休息時無意間的一個轉身,忽然領悟了技術要點。
技術動作可以依靠重複訓練加上思考來掌握,體能訓練就只能圍著操場不停跑圈才能達要求。因為在球場上要不停做動作,五人制大小的場地上攻防節奏快,盲人足球對運動員體能要求非常高。肖雲翰的足球記憶中最閃光的就是冬天和隊友一起跑萬米。「跑完圈脖子後面都是冰渣,頭上戴的頭套都凍硬了,一掰就咔咔直響。」
周鵬濤所在球隊,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到一處人相對少的公園進行「越野跑」,拉一拉體能。此外,由於訓練基地離酒店較遠,他們在集訓期一天兩練,來回四趟的十六七公裡路程,也是一個對體能的考驗。
除了技術和體能,盲足運動員還得過心理關。盲足運動員剛開始接觸盲人足球,帶上眼罩或多或少都會害怕,在陌生又充滿變化的訓練場中挪步都困難,更別說踢球了。為了克服心理障礙,周鵬濤帶上了護膝、頭套,但一次訓練中他還是撞斷了眉骨,眉毛在縫針處現在還會分叉。
因為看不到,沒辦法做規避動作,盲人足球場上的碰撞時常發生,受傷不可避免。現在已經是國家隊隊員的唐治華說,除了學習技術動作比普通人要難,克服對周圍環境的恐懼也是一道坎。心裡害怕,做動作就放不開,會變形,不畏懼才能做出自己想做的動作。
隨著訓練增加,對場地變得熟悉,對教練員和引導員越來越信任,球員們不再害怕球場上碰撞。當比賽開場哨聲想起,周鵬濤覺得自己像是一頭白色豹子,血管裡的血液都燃燒起來,想跑就跑,想停就就停,想快就可以跑得很快。
盲足運動員隨著經驗和技術的增長,比賽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會去不同的城市比賽遇見全新的人和事,但在日漸厚積的經歷中總有幾個時刻閃耀在記憶深處。肖雲翰接受訓練兩年後,終於打進了正式比賽的第一個球。那場比賽之後,肖雲翰將球鞋封存起來,作為承載自己足球記憶的第一件紀念品。
對唐治華來說,關於足球最深刻的記憶是剛結束的亞洲盲人足球錦標賽上的一個瞬間。亞錦賽小組賽第二場,中國5:0拿下印度,唐治華完成一條龍過人打進一球後,在場上做了一個前空翻動作。「進完球之後,心情忽然激動起來,很多年沒翻過跟頭,砸到地上把自己都砸暈了。
王力群也有過類似的體驗。當時已經30歲的王力群憑藉在屆全國殘運會預賽的優異表現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戰2009年在日本舉行的亞錦賽。那屆比賽中國隊一路過關斬將,並在決賽中擊敗東道主日本隊拿到了亞錦賽冠軍。「當五星紅旗為我們升起,國歌響起來那一刻,身邊哭的人很多。」
足球不僅出現在球場,還貫穿了他們的生活。集訓和比賽期間,盲足運動員們會一起住在酒店裡,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沒有顧慮地聊天。朝夕相處中,他們照應著彼此的生活,不知不覺間就成了親密的朋友。圖為殘疾人足球爭霸賽正好趕上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中國對陣菲律賓,隊友們一起聽了當晚的比賽。最終,中國男足在被客場被菲律賓逼平,讓大家有些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