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事 是誰寫下中大建築匾額

2021-01-16 中山大學

漫步校園,一抬頭,你看見了什麼?

沒錯!就是中大建築匾額!



你知道校園建築的匾額分別是誰的墨寶嗎?

「陳寅恪故居」:饒宗頤

「中山醫科大學」:鄧小平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費孝通

——

中大廣州南、北校區都是歷史悠久的校園,留下了大量的匾額,但歷經兵焚風蝕,時代變遷,許多原有匾額已蹤跡難尋。1981年11月,中大為了紀念支持祖國教育的愛國華僑,決定恢復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捐贈的榮光堂、爪哇堂、十友堂等十所建築的名稱,同時恢復懷士堂、哲生堂名稱。這次恢復名稱的匾額,由容庚、商承祚兩位古文字學家題寫。於是,容商二老也就成為了題寫中大古建築匾額最多的前輩。


✎田清幹老館長整理中大恢復康樂園早期建築匾額卷宗的文字記錄


那容庚、商承祚這兩位到底是什麼樣的前輩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匾額金石之外,鋒毫之中,兩位書者的故事。


「野馬」容庚


容庚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收藏家、書法家。1894年出生於廣東東莞,1922年憑藉三冊《金文編》稿本打動了著名學者羅振玉‍,破格成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1952年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後,容庚一直擔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1981年11月,成為漢語文學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


十年動亂,容庚曾自稱「野馬」,誰也駕馭不了,又自稱「鬼鎖」,誰也打不開。批儒風起,容庚又疾呼:「孔子無罪,何可批哉!民不畏死,吾寧蹈珠江而死乎!」耿直不羈的性格也可從題匾中窺見一斑。容老以金文最為擅長,其小楷則以歐、柳為基礎,冶晉、唐於一爐。所題「爪哇堂」「十友堂」「榮光堂」樓匾皆為楷書,落款僅「容庚」二字,乾脆利落。古文獻研究所陳永正教授稱其書法「高韻深情,堅質浩氣」。



✎容庚手題「陸佑堂」,原件藏於中山大學檔案館



✎容庚所題匾額「榮光堂」


「多事」商承祚


商承祚於1902年生於廣東番禺。其父商衍鎏是中國最後一個探花;叔叔商衍瀛是著名書法家;哥哥商承祖精通德語,曾任上海中央研究社社會科學研究所民族學組編輯、南京大學外文系教授。商承祚則成為了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金石篆刻家、書法家。商承祚亦從師於羅振玉門下,1923年,年僅21歲的商承祚即出版了《殷墟文字類編》;1927年,商承祚任中山大學教授,1948年復任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中文系教授。


與容庚相比,商承祚性格較溫和,但卻喜歡「挑刺」。曾憲通教授曾憶述,晚年的商老好管閒事,看到學校裡的布告有錯字,便在上面改正並署名。當時他住的地方和中文系之間有個小門常年不開,他老寫信向學校反映,開頭還署名,後來寫多了就乾脆自署「多事商」。商老幼學唐楷,尤擅篆書,獨創秦隸,所題匾額書體不一,其書法的最大特點是金石氣,且凝重典雅。中文系田煒副教授曾介紹道:「他把學人的學問學養與書法結合在一起,書法中體現出他對於古文字的認識和感悟。」



✎商承祚所題「陸佑堂」,原件藏於中山大學檔案館



✎商承祚所題匾額「陳嘉庚紀念堂」


同門之情——從學術到生活


容商在書法上的「雙絕」不過是兩人眾多交集中的一次齊名,他們更是開啟了中山大學古文字學科的輝煌時代。兩人相識於羅振玉門下,1952年院系調整後,兩人同在中山大學,又同在古文字研究室辛勤耕耘。1956年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經批准成為全國高校首個專門研究室後,容商二老聯名招收研究生,先後培養出曾憲通、孫稚雛、陳煒湛、張振林、劉昭瑞等學者並留在中大,於古文字學陣地開一園桃李、領百粵風騷。


二人不僅是學術上的同門,生活上也是「同門」。他們曾寓居康樂園麻金墨屋(即陳寅恪故居),分住樓上樓下,形同一家。1983年,容庚先生撇下六十多年的老朋友先走了,商承祚先生特地叮囑容夫人,有事打電話,或敲地板,他都能聽見。那一年,商老已過八十。


小小一方匾額,凝聚了學人精神,見證了歷史變幻。今天的建築故事就介紹到這裡。


最後送上本期【築事】有獎問答,在評論中輸入有獎問答的答案,最先答對題目者,獲得中大剪紙一枚。


中大校園裡有一處建築在學術界有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金明館。你知道這個建築在哪嗎?答案將在下期揭曉,敬請期待!


建築不只是實體,空間也具有感情

歡迎關注【築事】系列欄目

和我們一同分享與中大建築有關的故事


--- iSYSU ---

文字:李延欣 吳湘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官網

編輯:李延欣 吳湘




相關焦點

  • 故宮匾額「正大光明」是誰寫的?馬未都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在故宮乾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匾額,那是清朝時期懸掛於此,清朝大家也了解,作為貫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個特殊朝代,其特殊的歷史意義,以及影視的不斷渲染,也為「正大光明」的匾額蒙上一層迷霧。 在電臺廣西衛視時,曾有一學識性的節目問道: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是誰書寫的,結果在場選手卻無一人答對。
  • 「頤和園」匾額到底是誰題寫的
    但關於這三個字的題寫者是誰,一直以來頗有爭議。有的說是光緒皇帝,也有的說是慈禧太后,還有的說是清末書法家嚴寅亮……  如果是光緒皇帝御題金匾  為何鈐印沒蓋在「額頭」位置  頤和園是著名的皇家園林,京西「三山五園」之一,其前身是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園,系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后而建。
  • 北京老字號匾額趣談:六必居匾額是誰題寫?
    望著包裝袋上「六必居」三字,我不禁想起「六必居」醬菜園門前匾額的傳說。市井坊間傳言,六必居的匾額題字出自明朝嘉靖年間的權相嚴嵩之手筆。我讀民國初期文人張江裁的《燕京訪古錄》,書中記載:「又前門外糧食店北口路西有醬菜館曰六必居者,此匾額則為嚴嵩所書,」但因年代久遠,店鋪一次次在匾額上刷漆修飾,卻使得筆意漸失。
  • 北京老字號匾額趣談:「都一處」匾額與眾不同
    位於前門大街的京城老字號「都一處」燒麥館的來歷頗具傳奇色彩,故事不少,今兒個單說這匾額的事兒。  「都一處」有兩塊匾額,一塊置於店堂之內,坐北朝南,呈橢圓形,黑底兒金字,正楷,上下左右各有一個點金眼睛的蝙蝠頭。此匾據傳為清代乾隆皇帝御題,稱之為蝠頭匾,俗稱老匾。另一塊懸掛於店門之外,也是黑底兒金字,行書,為郭沫若先生所書。  單說乾隆爺題的這塊蝠頭匾,其樣式與別的中規中矩的匾額不同。店鋪的匾額通常是長方形的,獨有乾隆皇帝為「都一處」題寫的這塊蝠頭匾是橢圓形的。
  • 匾額對聯,建築與書法的結合,那是我們曾經迷失的文化精神家園!
    在古代的建築中,往往離不開匾額和對聯。無論是樓臺亭榭,還是廊閣廟宇,均離不開匾額對聯。我想這是因為在古人眼中,一所建築是把它當成人來看的,那些漂亮的匾額書法就好像人的眼睛一樣,匾額和對聯做好了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建築就有了靈魂。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之十八|頤和園中的建築匾額
    頤和園裡楹聯匾額幾乎處處可見,其形式之豐富,內容之廣博,數量之繁多,在中國現存古典皇家園林中首屈一指,是這座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了十塊形態各異的匾額,本期微覽將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中的匾額。
  • 走進古民居匾額:被稱為「古建築的靈魂」,成為建築中點綴的部分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據說匾額興起於先秦,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被稱為「古建築的靈魂」,成為建築中點綴的部分匾額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說文解字》對「扁」作了如下解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而「額」字,《說文解字》作「額」字。橫的叫匾,豎的叫額,又稱「匾額」,俗稱「牌匾」。牌匾不僅是指示標誌,而且是文化的標誌,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標誌。
  • 讀史筆記(30)|少林寺山門匾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誰寫的?
    眾生說/文說到少林寺,大家聽到最多的大都跟禪宗,跟功夫,跟寺內的建築有關,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少林寺的山門,大都是在門口拍張照就直奔院內了。今天我們就給山門留些目光,說說它的獨特之處。少林寺山門的匾額,黑底金字,很是肅穆莊嚴,既然少林寺享譽盛名,那這一寺之名會是誰給寫的呢?少林寺自北魏創建之後,歷經千年,幾經焚毀,早期匾額情況已不可知,現在掛於山門上的匾額,是清朝時所立。仔細看,會發現「林」字上方還有字,是「康熙御筆之寶」的字樣,所以被一致認定是康熙所寫。
  • 中大建設登「新三板」 江西首家上板建築企業
    中大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擁有建築、市政、機電安裝總承包、裝飾裝修、園林古建、體育場地、地基基礎專業承包7個一級資質,以及環保工程、礦山工程、水利水電等相關資質的團隊。
  • 中大控股集團總裁兼中大集團財務長修德軍蒞臨上饒城投中大裝配式建築項目視察
    2019年12月26日下午,中大控股集團總裁兼中大集團財務長修德軍蒞臨上饒城投中大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項目現場視察指導工作。修總視察了整個項目的建設情況,孜孜不倦地從項目部到中心廠房再到室外市政道路工程及產成品堆場,又到辦公樓、宿舍樓、食堂等,詳細地了解了我們的工程建設情況、設備安裝情況及裝配式建築工廠組織建設情況,提出建設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並在現場給予指導。隨後,在項目部會議室召開了項目調度會。
  • 匾額文化 | 武威文廟匾額文化影響及文旅創新初探
    一、概論武威文廟為隴右地區最大的學宮,也是河西走廊最大的匾額和建築的歷史博物館。現存幾十塊匾額,如同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絲綢之路。武威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歷代書畫名家、文人墨客輩出,存留和匯集的大批匾額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
  • 中大建設參展2020上饒市裝配式建築和新型建築材料展銷推廣大會
    12月28日,由上饒市人民政府主辦,上饒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上饒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上饒市自然資源局、上饒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中國(上饒)建築科技產業園承辦的2020上饒市裝配式建築和新型建築材料展銷推廣大會在上饒建築科技產業園成功舉辦。
  • 院士成名作中大永芳堂改造 現代建築要變紅磚綠瓦
    該建築採用現代風格,雖與中大校園其他歷史建築不同,卻是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符號,並已成為該時期中大校園重要文化遺存,尤其反映了1990年代中國建築探索當代中國建築發展之路的歷史狀況,在中國現當代建築藝術發展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該設計方案以競賽形式獲得,是中國建築設計行業市場化發展的重要例證。
  • 江蘇興化最奇特的建築,一座牌樓上懸掛47塊匾額,記載了75位名人
    一般我們看到的牌樓或牌坊建築,都是雙柱單門或四柱三門式,但這座牌樓格外的與眾不同,它是一座四柱四門的亭閣式,建築頂端還有兩層重簷、八角飛翹,且每一層及每一面皆懸掛有一塊匾額,其造型看起來格外的別致且莊重典雅。
  • 西安有座始於唐代的亭子 李白酒後寫下三首詩被後世傳頌
    沉香亭是古代長安興慶宮裡座建築,是供唐明皇和楊貴妃夏天納涼避暑的地方。傳說中它全部是用一種名貴木材沉香木建成的,故稱"沉香亭"。相傳,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畔賞牡丹,興致甚酣,便急召詩仙李白進宮為貴妃作詩。李白儘管醉意朦朧,但一揮而就,寫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調》詞三首。在這三首詩的最後一首也提到的了這座沉香亭。「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中南海書法匾額欣賞(最全)!
    匾額,又稱門額,匾額是一塊寫上文字的牌子,懸掛在殿堂、樓閣、門庭、當建築四面都有門時,四面都可以掛匾,但正面的門上是必須要有匾的,如皇家園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如今在城市已經很難看到有文物價值的老匾額了。
  • 典藏天下的山東博物館為什麼匾額會鬧出許多笑話?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山東省博物館的匾額爭議和各種說法卻在不斷湧現,不管是參加博物館展覽的嘉賓,還是到訪過博物館的遊客,每逢看到這五個大字,都會引發各種聯想。途徑博物館的市民和遊客,也會不經意的端詳許久,以驗證網絡上關於各種調侃的正確性。笑話歸笑話。
  • 李銘漢故居的楹聯匾額
    用建築風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這其中,李銘漢故居,就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人遺址裡的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散發著傳承古城文脈的光芒。以後李銘漢的次子李於鍇考中進士,作蓬萊知縣時,又對這處宅院進行了擴建,增加了花園、過廳、迴廊等建築,院子內裡古槐濃鬱、翠柏參天,一時間成為了武威城的名宅大院,人稱翰林院。故居坐南向北,現佔地面積1430平方米,建築面積730平方米。由北向南依次為懸山頂式大門、木質照壁、前院、過廳、後院、堂屋、花園等幾部分組成。整個建築布局嚴謹,古樸典雅。現為武威市文物保護單位。
  • 匾額寓意 東看日出
    東單牌樓匾額曰「就日」,西單牌樓匾額曰「瞻雲」,均取自《史記·五帝本紀》:「就之如日,望之如雲」,意思為東邊看日出,西邊望彩雲。範仲淹《明堂賦》有「望雲而就日,歌堯而頌舜」的句子,大意是指民心嚮往皇帝,感受皇帝龍恩。1916年,袁世凱將東單牌樓匾額改為「景星」,西單牌樓匾額改為「慶雲」。1923年,東單牌樓因妨礙交通而被拆除。
  • 「贛商風採」建築和夢想 使命與擔當 專訪中大股份董事長彭國祿
    中大股份董事長彭國祿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導:人物:彭國祿,中共黨員,1967年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中大集團(中大股份、中大地產、中大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