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扶貧幹部搭平臺潮州土特產「甜蜜」上架

2020-12-18 中山網

在省定貧困村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英粉村,原本因疫情滯銷的蜂蜜等土特產,最近短短10天,銷量迅速上升,幾乎趕上去年整個春節期間的銷量。從「滯銷」到「暢銷」,有中山市駐潮州市饒平縣(潮安區)脫貧攻堅工作組英粉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功勞,他們通過愛心助農,電商幫扶,有效破解了貧困村農產品滯銷難題。

微店開張 產品上架

英粉村山清水秀,遊客慕名前來,帶動了蜂蜜等土特產銷售。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蜂農們蜂蜜滯銷嚴重。駐村扶貧工作隊了解情況後,為村民搭建網上銷售平臺。扶貧幹部親力親為幫村合作社註冊了微信網店,又包攬了產品包裝設計、簡介撰寫以及聯繫印刷公司、郵遞公司等各項工作,土蜂蜜、蜂王漿、蜂巢酒以及蓮藕粉等特色產品迅速「上架」,網店正式營業。

為把好產品質量關,駐村工作隊還到各養蜂戶的蜂場學習了解蜂蜜知識、指導和幫助產品封裝、規範操作流程。在開拓市場上,派出單位中山市黃圃鎮和潮州市委統戰部大力支持,通過多種渠道幫助推廣微信網店;駐村工作隊員自身也廣泛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在微信朋友圈廣泛轉發,加大微信網店的宣傳力度。

聯動電臺電視「愛心助農」

為進一步打開微店知名度,駐村工作隊聯繫潮州市廣播電臺,電臺迅速策劃製作了一期「共同抗疫 愛心助農」節目,並在廣受歡迎的頻道連續多天滾動播出,宣傳效果十分明顯。工作隊又爭取到潮州電視臺的大力支持,製作專題節目,到蜂場實景拍攝,採訪貧困戶蜂農,展示村莊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情況。

多方推廣下,產品銷路迅速打開,村裡積壓的蜂蜜迅速走俏,還贏得一批「回頭客」。英粉村的蜂農們,特別是貧困戶蜂農,多日的愁容終於得以舒展,辛勤的勞動終於獲得了回報,今年的養蜂本錢也有了。

期間,駐村工作隊還組織受疫情影響無法復工的4名貧困戶人員參與到產品包裝、快遞寄送工作中來,為他們提供了臨時工作崗位,並按照貧困戶人員的出工情況,分別給予400-800元不等的報酬,切實減少疫情對他們的影響,防止因疫返貧。

經過一套組合拳,短短10天時間,特產店共賣出蜂蜜350公斤,蓮藕粉50公斤,以及蜂王漿、蜂巢酒等一大批農特產品,滯銷蜂蜜銷售完成70%。

相關焦點

  • 潮州幫扶幹部全力護航,扶貧車間有序復產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山橫欄鎮駐村工作隊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加快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推動茶葉產業發展,保障貧困戶收入穩定。走進埔中村陽光工作坊,工人們戴著口罩,正有條不紊地投入生產。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該工作坊暫未開工,工人們都很著急。
  • 單叢梅竹青橄欖,一枝一葉總關情——廣東潮州市扶貧攻堅紀事
    潮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蘇鍵鋒介紹,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種多樣、類型各異,潮劇、潮州音樂、潮繡、潮州木雕、潮州單叢茶製作技藝等各種帶有潮味的民間藝術深深紮根於潮州鄉村大地。在鄉村振興、扶貧攻堅背景下,非遺傳承迎來生機,結合產業扶貧,拓寬了脫貧致富的渠道,也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
  • 七地美食令人垂涎 扶貧故事動人心弦
    當前,中山定點幫扶肇慶、潮州的全部貧困村、貧困戶達到脫貧出列標準,結對幫扶的昭通市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援藏援疆援川工作也取得新成果。在脫貧攻堅、對口支援的徵途上,中山堅持以「繡花」功夫詮釋「精準」扶貧內涵,努力交出高質量扶貧答卷。
  • 青海土特產搭電商快車熱銷全國
    「網際網路+」時代,我省名優土特產搭上了電商快車,實現了銷量的大幅提升。 本土電商是網銷生力軍 4月10日,記者在一家電商企業的發貨倉庫看到,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倉庫裡的一臺電腦上,新的訂單不斷生成,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下單分裝包裹。 「搭上了電商快車,我們的農特產品實現了銷售額的快速增長。」
  • 江西修水:扶貧幹部帶貨 山貨秒變「網紅」
    在這裡駐村幫扶的扶貧幹部積極通過網絡銷售和推廣,讓這裡的茶葉、蜂蜜等山貨成為網絡熱賣的土特產。修水縣復原鄉雙港村(央廣網發 通訊員鄧冬攝)在雙港村,茶葉和蜂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產出,全村400多畝野生茶一年可產出900多斤茶葉,蜜蜂養殖年產土蜂蜜8000多斤,儘管山貨品質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 「佛手」摘下貧困帽,潮貨走俏珠三角|走進潮州
    老香櫞、老藥桔、黃皮鼓,來到潮州大街小巷的特產店,這是當地人少不了會推薦的「潮州三寶」,「這東西化痰止咳,改善心肌功能,一瓶超過10年的陳年老香櫞,在市面上很難買到。」在中山市駐潮州市饒平縣脫貧攻堅工作組副組長蘇清玲說,老香櫞是一種用佛手果炮製的藥膳製品,烏黑油亮、綿綿如膏,在潮州市場上成為熱銷的養生產品。
  • 中山農行「愛心卡」:讓消費扶貧更有「溫度」
    日前,中山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市總工會舉辦首場「扶貧特產來了」線上直播帶貨公益活動,通過「政府補貼、農民獲利、消費者受惠」的模式,邀請中山駐懷集、廣寧、封開、昭通的扶貧幹部攜特色農產品,走進直播間線上「帶貨」,中山農行作為活動合作金融機構參加了活動。
  • 海珠區扶貧幹部變主播,為土特產代言,共助扶貧攻堅
    「苦蕎茶來自貴州黔南,來自無汙染種植區域,可以試一下」……近日,位於海珠區曉港公園西北門的海珠區機關黨群服務分中心廣場上,帳篷下搭起了扶貧集市,扶貧幹部、銷售人員熱情的介紹吸引了來往的群眾駐足品鑑。據悉,為了發揮黨建引領在扶貧攻堅方面的作用,展現新時期海珠區扶貧黨員幹部的擔當精神和奮進風採,進一步推廣扶貧產品,海珠區直機關工委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區扶貧辦)、江南中街道黨工委、區機關事務局
  • 帶貨加旅遊 這場扶貧直播好玩又好吃
    ……昨日下午,一場特別接地氣的潮州扶貧帶貨直播在郵樂直播平臺舉行。 這是在廣東扶貧濟困日到來之際,由(潮州)市婦聯、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開展的「抗疫戰貧愛心助農」廣東扶貧濟困日潮州直播帶貨活動。直播中,不僅有英粉村農家土蜂蜜、埔中村散養走地雞和土雞蛋、燎星村手工製作野山棗糕、紅花村富硒大米和番薯、大門坑村單樅茶等一大波潮州農家土特產,還有英粉村葡萄園、大門坑村梅園等鄉村旅遊路線推薦。近5個小時直播,既種草美食,又種草旅遊,誠意滿滿。
  • 投放專櫃、開連鎖店、搭建平臺,馬尾消費扶貧有一套
    開特產館、設扶貧專櫃、搭建消費扶貧公益平臺……近年來,馬尾區深入開展馬尾原州對口幫扶,深化閩寧協作,馬尾區將消費扶貧作為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著力點,不斷拓寬消費扶貧渠道,積極探索「7+13」模式,即通過產銷對接渠道、電商扶貧營銷平臺等 7 種採購方式 13 種類型推動寧夏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產品銷售
  • 扶貧幹部變身「帶貨達人」助力村民脫貧奔小康
    5月20上午,冷水灘區上嶺橋鎮明塘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周靈敏來貧困戶黃雙鳳家中送賣雞蛋的錢。「我聽說講村裡有個扶貧幹部在網上幫村民賣土特產,昨天特意帶了50個土雞蛋到村委會找到他,希望他幫忙賣出去,沒想到他晚上就給我打電話說雞蛋已經賣出去了,今天就把錢送過來給我了,以後家裡的農產品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了。」黃雙鳳拿著賣雞蛋的錢,言語中充滿了對周靈敏的感激。
  • 楊應森:沒有硝煙的攻堅戰——廣東省潮州軍分區扶貧攻堅小記
    近日,我隨潮州軍分區扶貧工作隊來到了廣東饒平縣大埕鎮紅花村。在潮州,我目睹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巨大變化,也看到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看到了潮州整體發展水平與珠三角地區的差距。紅花村靠山臨海,是廣東省劃定的貧困村。
  • 本土電商是生力軍 我省土特產搭電商快車熱銷全國
    「網際網路+」時代,我省名優土特產搭上了電商快車,實現了銷量的大幅提升。  本土電商是網銷生力軍  4月10日,記者在一家電商企業的發貨倉庫看到,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倉庫裡的一臺電腦上,新的訂單不斷生成,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下單分裝包裹。  「搭上了電商快車,我們的農特產品實現了銷售額的快速增長。」
  • 策勒紅棗搭上政採扶貧快車
    原標題:策勒紅棗搭上政採扶貧快車   政採扶貧在行動策勒紅棗搭上政採扶貧快車
  • 山水大關 博愛中山
    大關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扶貧車間,女工們在生產線上工作。滾滾而流的金沙江畔,氣勢磅礴的烏蒙山下,分布著大關、鹽津、永善和綏江等特困山區縣,這些縣正是中山對口幫扶的地方。市東西部扶貧協作採訪團第一站就來到了大關縣,一天半時間,採訪團跋山涉水,深入位於大山半山腰的壽山鎮頤壽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立時電子扶貧車間,了解山民們搬遷後足不出戶就可工作的情況,體驗「家門口的工廠」帶給他們工作的便利和收入的增加;大山腳下,中炬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聳立在關河邊,雖然僅有幾十畝面積,卻被稱為該縣「佔地面積最大的工廠」,基地建成後可幫助將大山中的竹筍、李子、蘋果、天麻等「山中珍品
  • 瑞金華屋村處處氣象新:扶貧產品搭上電商快
    2013年,他家納入低保戶,扶貧幹部多次為他出謀劃策,最後他選擇租用大棚種茄子、辣椒等。去年他租了9個大棚5畝地,年收入3萬多元。  常年在外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華水林,2015年聽說村裡可以租大棚種菜,便決定回家。憑藉當地政府產業發展資金和免息貸款,以及定期農業技能培訓掌握的技能,他租了8畝大棚,種出番石榴、火龍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去年收入達6萬元。
  • 扶貧幹部帶貨直播:「保定有好貨!」
    穿著西裝,坐在一堆脆棗和玫瑰花茶中間,面對著正在直播的手機屏幕,掛職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的馬東越說越溜,不時與觀眾及身旁兩位副縣長互動,推介起當地扶貧農產品來,感染力不遜色於「網紅主播」。馬東(右)年初受疫情影響,保定大量農產品滯銷,急壞了這位北京來的扶貧幹部。
  • 察布查爾:「扶貧832」平臺讓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今年,察布查爾縣積極引導企業入駐「扶貧832」平臺,讓本地特色農副產品搭「電商快車」走向全國各地。今年3月以來,全縣通過「扶貧832」平臺實現銷售額5000多萬元。
  • 連雲港:消費扶貧 土特產「闖進」大市場
    因為賣不出去,好產業無法富民,這讓鎮裡的黨員幹部們坐不住了。2015年,當地黨委政府整合了各方的扶貧資金,將稻米加工企業和貧困戶們聯合起來,建成糧食電子商務中心。種植戶們的稻米收穫後,由這裡統一收購加工、統一聯繫企業進行銷售。鎮黨委書記和黨員幹部們也全都走到了屏幕前,變身「賣貨郎」直播帶貨。
  • 高臺:搭平臺壓擔子激發乾部隊伍活力
    高臺 搭平臺壓擔子激發乾部隊伍活力每日甘肅網7月28日訊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 今年,高臺縣通過開展精準化選配、精細化培訓、深層次管理和全方位監督,不斷激發乾部隊伍活力。精準選配幹部,激發乾事創業活力。嚴格落實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突出政治素質考察,堅持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的接觸幹部,多層次多渠道多側面了解幹部,持續在選準考實上下功夫。突出事業為上、以事擇人,著重從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一線大力選拔政治素質過硬、敢負責、勇擔當、善作為的幹部,讓選出的幹部經得起人民和歷史的檢驗。加強培養鍛鍊,提高幹部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