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之前,我接到來自《新京報》的採訪,記者老師問了很多關於咖啡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2019年你最特別的咖啡體驗是在哪裡?」
收到採訪問題的當時,我正在雲南,跟著MANNER COFFEE的團隊走訪咖啡莊園,我們露營在大開河咖啡莊園的處理廠裡,腳邊是無數的咖啡豆,頭頂是漫天的繁星,於是我回答說:「2019年我最特別的咖啡體驗,就是此時此刻,在雲南。」
這是對於我來說,一次很特別很特別的旅行,旅行中的每一天都在感動,在學習,在看到,在改變關於雲南咖啡的印象,感覺自己可以喝到咖啡,可以身臨其境而感到幸運。
其實每年都有機會去雲南看,但是似乎一直沒有給自己找到一個必須前往的理由,這一次恰巧可以與MANNER COFFEE同行,於是滿懷期待的上路。
這段行程從昆明出發,MANNER COFFEE的創始人韓玉龍和Lucy做領隊,集結了三輛房車,背上了露營的所有裝備、烘豆機、咖啡機,每天驅車超過幾百公裡,走訪了普洱和西雙版納的兩個咖啡莊園,度過了作為一個咖啡行業觀察者來說,異常難忘的7天。
/
抵達與親見
告別寒冷的北京,抵達溫暖的雲南,摩天大樓從眼前的天際線消失,只有千變萬化的雲舒雲展,只有橙色的夕陽和如河流靜止的星空,讓人感慨美好的咖啡應該存在於這樣的美好的地方。而不管對於雲南和雲南咖啡有著什麼樣的認識,我希望可以在這一次的親眼所見之後,將其重建。
第一站:林潤咖啡廠,普洱
雲南有多個咖啡產區,保山、普洱、孟連、德宏、西雙版納、臨滄都有咖啡種植,普洱是最近幾年非常受關注的產區,當地政府對於咖啡產業給予了較多的支持,有許多知名的咖啡莊園,也是雀巢和星巴克最主要的採購地,咖啡豆的產量佔整個雲南的一大半,而本地越來越多的咖二代願意去接受和學習新的技術,生產更富價值的精品咖啡,始積極走出產地去對接市場。
我們拜訪的第一個莊園是普洱思茅地區的大開河咖啡廠。年輕的莊園主叫林潤梅,大家都親切的喊她「梅子」。
梅子,年輕的咖啡廠長
梅子的父母從20幾年前就開始種植咖啡,大部分的咖啡都賣給了雀巢,梅子小時候卻並沒有喝過自己家的咖啡,很多的農戶也並沒有喝過。因為咖啡豆都賣給雀巢這樣的大公司,採購方負責檢測和定價,以期貨價為準,農戶並不了解自己的咖啡,等於將咖啡的定價權都拱手讓人。梅子畢業回到普洱後了解到這樣的情況,決定為改變雲南咖啡做出一份力量。她在雲南品鑑中心接觸到了精品咖啡的概念,去學習了Q-Grader,學習了很多新的咖啡處理技術,並且開始試驗,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咖啡處理廠的廠長。
當SeesawCoffee的品控阿奇第一次喝到了梅子處理的咖啡,便開始了跟林潤咖啡的合作。「林」和「潤」這兩個字分別來自梅子父女二人,梅子的父親全名是「華紅林」,咖啡熟了滿山的咖啡林子都是紅色的,讓人想起20年前父親帶著鄉親們把咖啡樹種滿山林的場景。
水洗、日曬和蜜處理的咖啡都可以在晾床上看到
MANNER COFFEE也是梅子的合作方,老韓每年都會來這裡很多次,參與咖啡豆的測試,及時與梅子反饋咖啡豆烘焙和市場反饋的狀況。2020年將會是MANNER COFFEE發起「好咖啡、中國造「的第三年,繼續推廣雲南咖啡的背後是深入產地與種植者進行良性、良心的合作。
林潤咖啡莊園的「小蜜蜂」
這一款被稱為「小蜜蜂「的蜜處理卡蒂姆咖啡今年將會被用在MANNER COFFEE的門店中。老韓說這款咖啡的甜度和乾淨度都非常好。「小蜜蜂」象徵了勤勞的咖啡農,第一步採摘全紅的咖啡果,把經過「浮選」的咖啡紅果進行48小時的發酵,之後進行30天的低溫晾曬。所以經過這樣處理的咖啡,糖分充分的發酵,擁有水果的香氣和甜蜜的口感。
梅子測試的咖啡新品
我們在梅子家紮營了兩個晚上,看到了脫殼廠的工作,看到了梅子和小夥伴處理咖啡的日常。
星空下的燃起篝火,圍爐講起了關於咖啡的往事。梅子的爸爸華紅林從1988年開始種咖啡,當時只有雀巢的專家留下的一本種植手冊,雲南的咖農們一直缺少專業知識和種植技術的指導。普洱的土壤品質偏酸,受樹種本身的限制,咖啡的風味平淡,但是通過特殊的處理方式改良,讓咖啡的風味和甜度被突出出來。這樣的情況在普洱也多了起來,一些「咖二代」有了做精品咖啡的意識,精細的種植,採摘全紅果,提高咖啡的品質去獲得咖啡的定價權。
梅子家的咖啡林
雲南的咖啡從當年的12月到來年4月都是採摘期,基本可以採摘4次,一般來說一個工人一天可以採摘60公斤的全紅果,處理得到10公斤的咖啡生豆,之後再進行處理,傳統的水洗和蜜處理需要20天,而日曬則需要一個多月。我們6個人2小時採摘了18公斤的全紅果,可以處理得到4公斤的生豆,烘焙3公斤的瘦豆,在門店出品200杯咖啡。在山間弓腰勞作的感受,很難用一句話去表述(確實非常辛苦,摘了兩個小時的咖啡豆就渾身酸疼),美好的事物來之不易,享受其美好的我們應該懂得珍惜。
在梅子的指導下第一次採摘咖啡的我們
咖啡林很美,連綿的遠岱盡收眼底。梅子種植了各種水果樹來遮蔭,芭樂、碧根果、芒果,各種不同香氣的果實也會給咖啡帶來新的風味。
第二站:雲瀾咖啡莊園,勐宋鄉,西雙版納
這是整個雲南最特別的一個咖啡莊園,這裡的咖啡故事也格外有感染力。
雲瀾咖啡莊園
早在幾年前《內心引力》的電影上映的時候,我就看過張老大和雲瀾咖啡莊園的故事,在電影裡,雕刻時光的創始人莊仔到西雙版納尋咖啡,與他有許多對手戲,尊稱他是「咖啡教父」。抵達西雙版納我們便直接上山,映入眼帘的是咖啡晾曬床和張老大培育咖啡種的溫室大棚。
張老大的咖啡大棚
老韓帶著我們去看溫室大棚裡的咖啡幼苗,張老大的大棚堪比一個小型的咖啡博覽園,從阿拉比卡、波旁、哈拉爾、肯亞、鐵皮卡、瑰夏,各種樹種都有。這樣的育苗大棚在整個雲南也只有這裡有。老韓說這是他最欣賞和支持林老大的地方,所以MANNER希望可以通過跟他們莊園的合作,為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看看雲南這塊土地上是不是真的能夠長出好咖啡。
缸裡的全紅果和水洗池
/
傾聽與訴說
19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帶著咖啡樹來到雲南賓州的朱苦拉,從此之後雲南小粒咖啡成為了當地人種植、衝煮和售賣的經濟作物。
坐在院子裡跟我們聊天抽菸的張老大
張老大是上海知青,上世紀70年代來到雲南,今年已經67歲。原本從事的行業是橡膠種植,有眼光的張老大一早就看出來橡膠種植在雲南並不會有太好的前途,於是開始思考留在雲南做自己的事業。在上海,張老大喝過咖啡,喜歡咖啡,而西雙版納的氣候和土壤都適合種咖啡,於是張老大決定種咖啡。
2005年,張老大承包了800畝咖啡林,從產量高的卡蒂姆種的咖啡開始種植,但是張老大發現這樣的咖啡品質不高,賣不出好的價格,倔脾氣的他砍了樹,開始嘗試新的樹種,還曾捧著一大本書去中科院的植物研究所請教專家。在張老大的田地裡,這些新的樹種都來之不易,很多是他的朋友聽說了對於咖啡樹種的執著,特意從南美和非洲偷偷帶回的咖啡種子,張老大也沒有辜負這些心意,悉心的育種,科學的種植,讓它們這800畝田地生長遍布。
別人家的咖啡樹種的都很密,但是張老大卻把樹種的稀疏,每棵樹之間留足了空間,讓他們有充足的養分去生長。他親自帶我們上山去,去看他2018年移栽的瑰夏樹。在這一片海拔1900多米的梯田上,長滿了珍貴的來自巴拿馬翡翠莊園的瑰夏和牙買加的紫葉鐵皮卡。
這應該是整個雲南唯一的瑰夏田。站在瑰夏田裡,張老大讓我們挑一顆全紅的果子嘗一嘗,告訴他味道如何,他說自己年紀大了,味覺不好了,但是他想知道自己種的瑰夏跟巴拿馬的有什麼區別。
我們告訴他,這顆咖啡果子很甜,如荔枝果肉般清甜,像蜂蜜一樣醇厚悠長。
「西雙版納有最好的雨水,有最好的海拔和溫差,好好的養護土地,科學的施肥,自然會長出好的咖啡樹。」說這話的時候,張老大像是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雄心壯志,朝氣勃勃。
/
分享與傳達
這一次的旅途,我們是帶著咖啡機上路的,一邊是為了滿足我們這些「咖啡癮君子」,另一方面是想要做牛奶咖啡給咖啡農喝。
MANNER COFFEE夫妻檔
在梅子家的咖啡廠裡MANNER COFFEE的咖啡車營業,老韓和Lucy給大家用雲南咖啡做咖啡。在豔陽之下,咖啡曬廠裡裡排隊喝咖啡,讓人想起了MANNER在南陽路的小窗口。
在張老大的咖啡田,我們帶著燒水壺和手衝設備,在咖啡田裡煮咖啡,席地而坐喝咖啡,有趣而難忘。
在雲瀾咖啡莊園的最後一天,我們收到了從上海寄來的鮮牛奶,我們用露營的設備搭了一個簡易的吧檯。
請張老大把咖啡田裡的咖農們都請了過來,使用跟MANNER上海門店一樣的拼配咖啡,這隻叫做「香草冰淇淋」的意式拼配裡有來自雲瀾莊園的咖啡豆。
老韓跟咖農們說:「這就是你們種的咖啡做成牛奶咖啡的味道,它很甜,很均衡,在上海客人們都很喜歡,很多老外特別的喜歡。希望你們可以種出更好的咖啡。」
他們是第一次喝到這樣的咖啡,第一次有如此的體驗,嘴上不住地說著「好喝」,臉上綻放著真實淳樸的笑容。
/
行走與咖啡
在此行之前,如果有人問我雲南咖啡如何,我的回答可能是「平凡」。然而在跟著MANNER COFFEE去雲南之後,我理解了這句「平凡」的不公平,或者說「平凡」之後的「不平凡」。
「行走」對於[行走的咖啡地圖]來說是一個很關鍵的詞。只有行走,只有真的到達了現場才能夠了解。雖然我們城市的咖啡館裡也能夠喝到雲南咖啡,但是我們並不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和真實的狀況,雖然我們可以熟練地描述著咖啡的風味,但是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樣的土地和雨水,什麼樣的人去滋養了這些咖啡樹。
跟著MANNER COFFEE的一趟旅程,讓我看到了真實的雲南咖啡,也懂得了下一次被人問到「雲南咖啡怎麼樣?「的時候如何客觀公正的作答。雲南咖啡有它自身的劣勢,但是咖啡在雲南真的還很年輕,它的發展有無限的可能,所以它需要我們的幫助和關注,已經更多的溝通和分享。非常欣慰的看到咖啡人還是如此的熱愛著咖啡,像老韓、lucy等優秀的中國咖啡人,他們願意為了中國自己的咖啡去努力,通過溝通、分享和交流,通過商業的方式幫助和激勵咖農。
「好咖啡,中國造」對於MANNER來說從來不是空話。為什麼要去支持雲南的咖啡?很簡單的理由,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一群勤懇勞作的中國人。咖啡好了,能讓雲南的咖啡農的生活也變好。
如果你是咖啡從業者,不管你是開店,還是咖啡師或者烘焙師,有機會的話,請去雲南看看吧,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跟世界接軌的處理法的實驗,可以看到咖啡如何從紅果變為青豆子,可以聽咖農講述土壤和陽光雨露的故事,更清晰地感受咖啡作為一種農作物在它生長變化中的魅力。作為可以接觸到更多消費者的我們,也有一份責任去把真實的故事講述。
感謝這一路照顧我們的「地表潛行」,很高興認識了幾位熱愛的咖啡朋友,圍著篝火,仰望星空的記憶將會成為生命中難忘的瞬間。當同行的vlog博主麻迷子問大家:「咖啡對於你來說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很有趣,咖啡是緣分,咖啡是咖啡師的靈魂,咖啡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直在咖啡莊園招待我們的張老大的妻子說:「咖啡對我是責任,我的愛人喜歡種咖啡,我就陪著他,支持他。「
熱愛咖啡的我們,會一直在行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