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明天要花2小時通勤 我又想辭職了」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Vista看天下

原標題:「一想到明天要花2小時通勤,我又想辭職了」

作者 | 李放鹿

二十多年不午睡的周小姐,現在不得不開始午睡了。

原因無他,為了準時打卡,她得每天六點半起床,收拾完了坐一個半小時的跨城地鐵,從佛山趕到廣州上班。

咖啡救不了打工人,只有午睡勉強能拯救她下垂的眼皮。克制一點,周小姐能在凌晨一點前閉眼,中午補上30分鐘,奢享整六個小時的睡眠。

單程1小時以上的「極端通勤」,在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並不鮮見,周小姐所在的廣州還算不上最可怕的。

這份報告顯示,北京極端通勤人口比重最大,有26%

前兩天,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中指出:中國36個主要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打工人,單程通勤超過1小時。

工作八小時,路上來回倆小時起步,地鐵一上、一下,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報告裡還提到,45分鐘通勤保障已成為國際共識,這部分通勤人口比重應達到90%。

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全國36個主要城市平均下來,能在45分鐘內走完上班路的,只有76%。

報告一出,打工人哭著在微博上集合,表示自己「被平均」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人感嘆:「1小時就算極端了?」

毛不易在歌詞裡寫道:「不用太久就能走到目的地/人來人往裡滿是善意 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不追不趕慢慢走回家。」

曲名雖然叫《平凡的一天》,但它的動人之處恰恰在於,這對當代人來說絕對是奢侈的一天。

北上廣深四座城市,平均只有69%的人能夠在45分鐘內上班。來源:《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

通勤是場修行

西天取經路上,好歹還有妖魔鬼怪、美女畫皮,一路解悶升級,而當代打工人的通勤路,沒有遠方的風景,只有車廂的鐵皮。

批量擠壓在大鐵盒子裡的人類,沒有手機絕不敢上路。

廣佛雙城記的主角周小姐,每天上地鐵之前,先提前排空膀胱,再仔細檢查視頻緩存、手機電量,以應對網絡信號中斷和借不到充電寶的緊急情況。

運氣好的時候,她能在加班錯過晚高峰後搶到一個座位,解放雙手,順利地打兩盤遊戲。

但更普遍的狀況是,為了省下跨城打車錢,她經常帶著沒完成的工作去趕末班車。

周小姐的地鐵時光:一邊用pages寫報告,

一邊見縫插針地看演唱會

不是沒有想過搬到公司旁邊,但周小姐捨不得家裡的貓。她跟父母一起住,貓平時都是媽媽在照顧。

另一方面,想在廣州公司旁邊租到不那麼貴的房子,只能選擇城中村。在五條人的專輯裡,那或許是充滿靈感的朋克世界,但摘下耳機的周小姐,仍然對一線天握手樓敬而遠之。

通勤費和咖啡錢再貴,也貴不過市中心的房租。對極端通勤人口而言,這也許是唯一的安慰。

另一位通勤單程1小時20分鐘的朋友阿韋,本來住在公司附近,後來一不小心換了份工作。

工作易換,家卻不那麼好搬。他跟周小姐一樣都養了寵物,想要找到一個允許養寵物的房東,比找轉租不扣押金的還難。

幸好這位朋友是個宅男,秉持著在車上刷手機也是刷、在床上刷手機也是刷的態度,目前身心還算健康。

上班要地鐵轉兩趟公交,最後再走路20分鐘。最近阿韋辦了共享單車月卡,省下一半時間,他覺得幸福了一些。

不論共享單車爭論幾何,在通勤路上提供的幸福感不能忽視。

年輕人職住分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為普遍的「房租太貴」,還有寵物、家人、朋友、戀愛等等——但這些情感需求,都註定被城市忽視。

膨脹的城市不斷吞噬四周的土地,心臟地區搶奪年輕人的白天,承載他們黑夜的只剩那些邊緣地帶。鋼筋水泥從不妥協,除了工作和消費,城市中心並不負責給年輕人提供安慰。

為了快點上班

年輕人都付出了些什麼

往回倒個十來年,地鐵還沒有那麼擠,城市人口還沒有那麼多,不少年輕人還好在通勤路上看看書、記記單詞。

時至今日,別說掏書了,最高峰的時候,你連手機都別想掏出來。

「在路上」三個字,在如今的打工人心中,不再象徵什麼文藝、熱血,反而叫人聞風喪膽。

曾有一位容易暈車的同事,為了避免極端通勤的痛苦,即使花掉一半工資也要住在公司旁邊。

隨之而來的是生活上捉襟見肘,為了省錢,她幾乎不參加AA制的聚會,也不怎麼點外賣。中午休息時間太短,即使她住得近,也只夠回家煮個速凍餃子。

為了走路上班,她幾乎殺死了自己所有的娛樂生活。

如果公司在老城中心,要付出的不只是高房租,還要忍受極端的戶型、老舊的設備等諸多問題。

老城中心的房東土著居多,也許是因為都不指著一套房子收租,一般對出租房的裝修、維護都沒什麼興致。

深夜打車事故頻出的那段時間,經常加班的Luna嚇壞了,在父母的擔憂催促之下,她咬咬牙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房子,雖然戶型有點奇怪,但地理位置極好,公司、商圈、地鐵站都在10分鐘步行範圍內,最大的毛病就是家具都非常舊。

住了幾個月,再徵得房東同意後,Luna忍不住自己掏錢換了沙發、床墊、書桌。後來合約到期,想把這些東西二手賣給房東,但房東表示:「你們掛網上賣吧,我讓下一個租客自己帶家具來。」

租客與房東的溫情,還是放在電影裡看看就好

即使沒有家具,房東也不擔心他矜貴的房子租不出去,至於二手家具怎麼賣、怎麼搬運,都只是Luna要頭痛的問題。

最後,那些家具Luna白送給了房東。

去年之前,小成的通勤時間也超過1小時。彼時年輕的小成為愛折腰,房子租在對象公司附近。

分手以後,小成果斷在自己公司旁邊找了房,走路上班的喜悅多少撫平了些許失戀創傷。

但從此以後,小成很少再準時下班。「我要去趕車了,小成幫我收個尾吧!」「今晚弄出來吧,小成你方便一點。」甚至在節假日裡,也會接到臨時電話:「麻煩小成回公司一趟,幫我拷個文件。」

住得遠,通勤時間扼殺了年輕人「生活」的可能,把人生變成「上班」和「去上班」;住得近,也給年輕人的生活了畫下了兩點一線的圈。

對於公司而言,員工「住得近」的潛臺詞,就是「方便加班」。住得遠的同事以通勤時間為由,理所當然地避過加班,而在公司通訊錄上填過詳細地址的你,只能接盤。

彰顯人文關懷的「住房補貼」,鼓勵員工就近租房,背後張著隨時候命的巨網。

更可怕的是,在各種移動辦公APP層出不窮的當下,極端通勤甚至都不能再避免加班,隨時在線、隨時回復是每一個打工人的基本素養,人們很難再擁有放空的權利。

在地鐵上加班的程式設計師。來源:@人力資源研究

對打工人好一點

城市的不可能停下發展,年輕人想要追夢,也不可能拒絕城市。人口聚集和城市擴張的隱痛難以避免,而大部分人只能被動承受,甚至默認了這就是奮鬥追夢的代價。

但常態化並不意味著合理。表面上,只有上班族切實在付出金錢、時間、健康的代價,實際上,企業、城市、社會都在為通勤時耗買單。

極端通勤是全世界上班族共同的痛苦,西英格蘭大學曾針對英國上班族做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通勤時間每增加20分鐘,員工對工作的感受就相當於被降薪19%。

工作滿意度還只是不那麼明顯的商業成本,極端通勤帶來的身體傷害更加直觀。根據相關調查,極端通勤人口睡眠不足、抑鬱、高血壓、肥胖、背部肩頸疼痛等發病率都遠超平均水平,甚至離婚率都受其影響。

有車有房的健康專家總是一邊對年輕人老熬夜、不運動等等行為痛心疾首,一邊又認為住得遠、多加班都是他們「該吃的苦」。

他們那些「體諒大家」的建議,比如什麼騎車上班、跑步上班,一邊運動一邊通勤……能這麼幹的都是晚上夠時間睡覺的職場錦鯉。

跟城市發展的速度比起來,我們不得不承認,道路規劃、軌道建設往往要慢一步。以廣州三號線為例,一條頻繁穿過景點、商務區、城中村、大學、醫院、高鐵站、機場的地鐵線路,想不擠都不可能,哪怕通勤只需3個站,也得先排隊1小時。

除了交通規劃,產業布局也是造成極端通勤的一大原因。城市資源的高度集中,導致大量工作崗位擠在通同一個區域,就像北京的碼農,不在西二旗就在望京。

就業人口膨脹,居住面積只能被壓縮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通勤這頭大象,已經越來越無法忽視。

總是引起全球城市效仿的紐約規劃,幾年前就將「45分鐘內通勤人口達到90%」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國內,上海、南京等城市也都將「40分鐘通勤」「45分鐘通勤」納入規劃重點之中。

在要求年輕人「甘於吃苦」之外,在默認大城市就該「舉步維艱」之外,繁榮、公平、可持續的大城市,是不是也該為這些擠在車廂裡的人多做點什麼?

比如,減少公交轉地鐵再轉公交的換乘難度,增設線路或車廂,讓人少排五分鐘的隊。

更多大城周邊那些開發多年卻依然冷冷清清的「都市圈」「經濟圈」,如果企業入駐門檻低點,辦事程序少點,超市商場物業都正常運轉起來,住在城市外圍的人也不必都湧進市中心上班。

45分鐘通勤之路道阻且長,剛起步的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遠。但解決問題的方式,一定不是訓導年輕人「就是這樣的」「接受現實吧」。

每一個在路上的年輕人,都不想提前倒在路上。他們付出時間、犧牲休閒、消耗健康,最終對大城市的期待,也不過是「我給你好好工作,你讓我認真生活」而已。

相關焦點

  • 「一想到明天要花2小時通勤,我又想辭職了」
    克制一點,周小姐能在凌晨一點前閉眼,中午補上30分鐘,奢享整六個小時的睡眠。單程1小時以上的「極端通勤」,在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並不鮮見,周小姐所在的廣州還算不上最可怕的。這份報告顯示,北京極端通勤人口比重最大,有26%。
  • 小布說天氣 | 明天又要開啟「1小時通勤模式」,頭疼
    小布說天氣 | 明天又要開啟「1小時通勤模式」,頭疼 2020-12-20 0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單程要兩個多小時!杭州「通勤打工人」,穿過大半個城市去上班
    :166公裡 通勤時間:2.5小時 對我來說,這種通勤模式已經影響到生活的幸福感。除了對抓不住時間的焦慮,更多的是疲憊的通勤之路帶來的自我損耗。 我妻子的工作地點沈塘橋,平時通過公交轉地鐵上下班,上下班也要一個小時。一想到,幾個月前,懷著孕的她還要擠公交和地鐵,我就決心要換房。
  • 跨城上班族:每天花四小時通勤,火車站外早餐店老闆幫他取票
    去年9月,他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商業地產公司謀了份職位,從此開始每天單程兩小時的通勤。找工作的時候, 林文覺得通勤不是什麼大問題,他在意的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過去10年中他換過四份工作,足跡遍布南北,頻繁出差,每天往返北京和天津反倒算是比較穩定的狀態。早上6點,妻子和一雙兒女仍在熟睡,林文小心翼翼地起床,怕弄出聲響。
  • 每天花兩三個小時上下班,這樣的人蕭山有不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姑娘表示,她真的無法想像那些每天通勤時間在兩三個小時的人。「不管咋樣,我會選擇離家近並且雙休的工作」。評論區不少網友說,自己曾經或正在經歷所謂的「極端通勤之苦」,每天通勤時間在兩三個小時以上,即單趟一小時以上。
  • 單程兩個多小時 杭州「通勤打工人」穿過大半個城市去上班
    「工作時間只有四小時,卻有五六小時花在上下班路上」鄭先生 30歲 日本駐滬領事館中方合作商 通勤方式:高鐵通勤距離166公裡 通勤時間2.5小時杭州到上海大致的交通路線圖。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停擺,2020年我還將像過去三年一樣,每個工作日從杭州到上海上班,兩點一線。
  • 通勤打工人│單程兩個多小時,他們穿過大半個杭州去上班
    「工作時間只有四小時,卻有五六小時花在上下班路上」鄭先生 30歲 日本駐滬領事館中方合作商 通勤方式:高鐵通勤距離166公裡 通勤時間2.5小時杭州到上海大致的交通路線圖。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停擺,2020年我還將像過去三年一樣,每個工作日從杭州到上海上班,兩點一線。
  • 家住通州,上班在昌平,跨越大半個北京,通勤4小時?
    要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就必須適當取捨,要舒適的家居環境還是要便捷的通勤?我知道大部分人會選擇便捷通勤,但我要舒適家居。一方面是因為我是一個純碎且極端的享樂主義者,另一方面是因為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有父母朋友,還有休閒娛樂。
  • 母親往我行李箱塞了一包東西,我哭了想辭職,但我不知道能做什麼
    母親包的餃子、老爸蒸的饅頭、奶奶燻的豬蹄……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行李箱,可以留著一絲縫隙離開家門。看著母親蹲在行李箱前的背影,我哭了,我想辭職回到家鄉,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陪在家人身邊,什麼叱吒職場什麼升職加薪,在此刻都是過眼雲煙。但是當我萌生辭職的念頭的時候,我猶豫了。
  • 一個月加班80小時,要辭職被瘋狂辱罵自殺?日本打工者太慘了
    「像你這樣的垃圾就應該下地獄去贖罪,到死為止都要補償我。」「我要把你們折磨到想死。」「我腦子不是很正常哦,所以你們很危險。如果受不了的話,就去跳軌自殺吧!」聽到這,你是不是以為說出這話的人是對別人有什麼深仇大恨?
  • 連日本「社畜」都忍不了、必須要辭職的理由是什麼?看完覺得太扎心…
    日本上班族超過12個小時的繁忙一天讓很多外國人都震驚了,但日本網友對此卻見怪不怪,甚至還覺得「這種程度算輕鬆的」!這不禁讓人疑問:連這種工作強度都承受得來,對日本的上班族而言,到底有什麼理由會讓他們想辭職呢?
  • 北京青年通勤時間每天近2小時
    北京青年每天工作10小時其中通勤近2小時,你的通勤時間是多長呢?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路上?北京青年通勤時間每天近2小時標籤:社會市井民生交通、交通出行通勤上班、北京、北京通勤時間2小時、話題事件看法觀點態度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2018年的北京青年每天的平均工作時間是10小時,每天的通勤時間為1小時52分鐘,將近2個小時。
  • 你上班要花多少時間?全國主要城市通勤報告出爐,網友們很感慨
    「通勤時間超過60分鐘的過來集合。」「要不是租房貴,誰願意跑那麼遠去租房。」「我小汕頭通勤都45分鐘了,更別說北上廣了。」我想之所以「通勤」這個話題會受到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當今的職場上班族真的被時間給傷不起。
  • 宋柯談昔日辭職開烤鴨店:就是覺得累了,要想一想
    我們要收購很多家唱片公司,但收購公司你總得開價錢吧,我就說我們先給全行業潑潑冷水,宋柯就到處說他去賣烤鴨了……」近日,高曉松在接受採訪時提到當年「宋柯辭職賣烤鴨」的內幕,在他的口中,這個曾經引發唱片業震動的大事件竟然只是一個事先策劃的「局」。  記者昨日就此事向如今身為恆大音樂董事總經理的宋柯求證,他卻矢口否認:「不會吧,這是高曉鬆開玩笑吧。」
  • 薦書丨明天我要去冰島
    明天我要去冰島 【編輯推薦】 《明天我要去冰島 在託寧湖邊餵鳥,在大教堂寫日記,和兩隻貓同居,在靠近北極圈的地方聽極光,做一號公路孤獨大巴上的唯一乘客,與法國博士們同遊,凌晨三點去海邊看巨浪…… 我想看看這裡的普通人怎麼生活,聽聽路上的旅行者的故事,也許可以學著找回原來的我…… 明天我要去冰島。
  • 我真的不想再搭日本的電車了,關於東京通勤的大小事
    從東京市中心到達這裡,需搭乘約一個多小時的電車,然後再轉計程車約 40 分鐘。這家公司周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與日本傳統的「一戶建」(獨棟有車位,類似臺灣的「透天厝」)。接觸到一位客戶,問他住在哪裡,他說琦玉,我聽了嚇一跳──因為光是電車通勤,來回就要六個小時。
  • 銀行工作三年辭職,沒穩定工作現覺得自己廢了,還不好找對象!
    上有老闆盯著業績又盯著考勤,中有同事明爭暗鬥人際錯綜,下有新人虎視眈眈又心多不服口,一說起來,都是不吐不快的鬱悶事。所以辦公室裡的午飯茶歇,以及老闆看不見聽不到的空隙,總有人在一吐為快。一畢業進了離家遠的二線城市銀行,一開始沒多久就想辭職,在銀行上過班的應該都會有體會。
  • 我告訴父母我想辭職。我媽媽的話...
    工作一年多,每月工資和年底獎金加起來接近100000元,表面上看起來還不錯,可是常年出差在外太辛苦太難熬,於是跟爸媽視頻說了想要辭職,可是父母的一席話,讓我更加難受了。壓抑主要來自天天在工地上,與社會脫節,還有就是主管不管事,把事安排了,叫我們自己琢磨,感覺我們都會一樣,壓力也大怕擔責任,我們這個出問題就嚴重,小了就是錢,大了就是命,生怕哪裡出差錯,但工人又不行,勞務隊關係硬喊不動,所以我也不愛喊,一出問題就說怎麼不管。
  • 杜特爾特:誰能證明我貪了一毛錢我明天辭職,證明不了我殺了他!
    【南方+12月9日訊】據菲律賓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7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接受採訪時稱,只要有人能證明他受賄,哪怕只有一比索(約0.14元),他都會立刻辭去總統之位。菲律賓比索老調重彈的指控不算什麼,杜特爾特:如果騙我,我會殺了你!
  • 每日通勤4小時,公交地鐵電驢切換,杭州上班族的殘酷一面
    每天乘坐公共運輸通勤,成了趙新宇的首選。他告訴慢點君,小區最近的地鐵3號線以及公司附近的地鐵7號線都尚未通車。從家裡前往公司,都得在公交、地鐵之間切換。 早上7點出門,往往9點20才能抵達公司。「單程超2小時是常態。」趙新宇說。趙新宇從家裡到公司有2條線路,但用時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