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遊金門是廈門旅遊的一個招牌項目,賣點在於那麼一點點新奇和那麼一點點刺激。
登上遊金門的遊船,需要查驗身份證件。我估計這是有關方面故意設計的環節,目的是為了增加這個項目的神秘感。遊船一般為兩層或三層,一層為封閉船倉,遊客只能隔著窗戶玻璃看景色,不方便拍照,但一層不需要額外付費,有船票就可以。二層或三層是半開放的,可以體會海風的吹拂,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欄拍照,把金門等幾個島子作為背景攝入畫面。我們三口人都是節約會過型的,沒捨得花150塊錢去上層甲板憑海臨風。
遊船駛出廈門港的時候,在遊船左舷錨地裡可以看到一艘靠泊的軍艦,以我對軍艦的了解,這種上層建築基本為全封閉的軍艦應該具有隱形功能。我嚮導遊請教,他說這是一艘飛彈隱形快艇。對導遊關於這是一艘「艇」的判斷,我不敢苟同,因為從體量上看,這艘軍艦的排水量至少應在千噸以上,而在艦和艇的區分上,一般排水量在500噸以下為艇,500噸以上為艦。因此說,這艘軍艦至少應該是一艘輕型護衛艦。按照該艦依稀可辨的舷號583上網查詢,知道這是2013年6月剛剛入役的飛彈護衛艦「上饒號」,目前隸屬於東海艦隊。
廈門海上遊金門和在遼寧丹東鴨綠江上看朝鮮有點相似,區別在於,在鴨綠江上看的是關係還不錯的鄰居,在廈門看的則是反目成仇的兄弟;看朝鮮是從江上看,看金門是從海上看。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四個島名,可謂是耳熟能詳,因為在1979年以前,每逢國慶、春節,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司令部發言人都會宣布,停止對上述四個島嶼停止炮擊若干天,以示對島上居民和國民黨守軍的關懷。那時候有個專有名詞,叫「福建前線」,而廈門更是「前線」的「前線」。
小時候,看過一本叫《英雄小八路》的小人書,說的是1958年解放軍炮兵「炮擊金門」時,廈門的少先隊員幫助部隊排查被炮火打斷的電話線,並用自己的身體連接電話線路,保證前線通訊的故事。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後來成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隊歌。
整個海上遊金門活動,基本是在遊船上的導遊一會兒向左舷看、一會兒向右舷看的廣播引導下進行的,什麼胡裡山炮臺、廈門大學海灘,差不多都是似見非見,霧裡看花。真正讓遊客看著點東西的,其實就是大擔島上的那幅醒目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導遊在廣播裡一再提醒,還可以看到大擔島上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可能是那天風太小、青天白日旗一直耷拉著的緣故,我極力聚焦800度的近視眼,再藉助隨身攜帶的袖珍望遠鏡,終於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國民黨「國旗」。
在遊船返回廈門港的途中,遊船上莫名其妙地安排了一個演出活動,一位自稱是來自臺灣的高山族小夥子為遊客表演光腳踩菜刀。小夥子演的還算賣力,但遊客們看得無精打採。我猜測這是要推銷金門菜刀,結果是我判斷失誤,小夥子推銷的是所謂的臺灣高山族首飾,什麼項鍊、手鍊之類的。
海上遊金門,更準確地說是海上看金門,並沒有更多具象的東西讓人去體會,遊的和看的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一種一家人隔絕幾十年後的那種相互的好奇心和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