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財險半年成績單:第三方平臺業務佔比超7成,保證險縮水明顯

2020-12-21 藍鯨財經

今日,中保協對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業務數據進行通報。通報顯示,上半年,各財產保險公司在疫情期間加快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轉變經營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科技化和線上化水平。整體來說,根據保險業協會監測分析,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並未呈現疫情初期預測的快速增長形勢,整體略負增長。

分險種角度看,網際網路車險在商業車險綜合改革全面落地之前仍持續萎縮,網際網路非車險業務佔比上升至近70%。疫情之下,健康險市場發展迅速,意外險市場較快收縮,同時,行業強化風險防範意識,不再盲目擴大信用保證險市場。從公司角度看,科技型保險公司呈現比較強勁的競爭優勢。從渠道角度看,第三方平臺業務佔比持續上升至70%。

網際網路財險保費縮水2.7%,第三方渠道業務佔比破7成

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業務同期出現負增長。2020年上半年,共計72家財產保險公司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網際網路財產保險累計保費收入共371.12億元,同比負增長2.73%,佔2020年6月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217億元的5.14%;網際網路財產保險累計承保保單數量為134.57億單,同比增長5.53%。上半年業務呈現持續下滑,直至6月份出現負增長。根據保險業協會監測數據顯示,這是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業務經歷2016-2017年持續負增長、2018-2019年回升反彈後,又一次出現的負增長狀態。

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競爭充分。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財產保險保費規模位居前八位的公司分別為眾安保險、泰康在線、人保財險、大地保險、太保產險、國泰產險、太平財險和平安產險,合計保費收入共277.28億元,CR8(指8個最大的企業佔有該市場的份額,下同)為74.71%。保費規模位居前三位的為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和人保財險,合計保費收入為148.43億元,CR3為39.99%。眾安在線位居第一位,佔18.22%。相比2019年同期,泰康在線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業務增長最快,同比增長達202.65%,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同期下降較為明顯,均為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業務增長較為強勁。2020年上半年,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安心保險、易安保險4家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合計承保保單43.54億單;累計保費收入共132.78億元,同比增長達44.22%,遠高於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整體市場同期增速,市場份額合計為35.78%,比2019年同期增長11.65個百分點。

同時,第三方渠道業務佔比突破70%,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下降。

2020年上半年,第三方渠道累計保費收入260.62億元,佔比70.22%,同期增加6.58個百分點,其中通過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實現累計保費收入為112.28億元,佔比30.25%,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實現累計保費收入為148.35億元,佔比39.97%。

通過保險公司PC官網累計實現保費收入為24.21億元,佔比6.52%;通過保險公司移動終端實現累計保費收入77.79億元,佔比20.96%,同期下降6.94個百分點,根據保險業協會監測,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的主要銷售險種是車險。隨著網際網路車險業務的持續萎縮,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的業務佔比下降在預期測算內。其中,通過移動APP實現保費55.65億元,通過移動官網手機WAP實現保費3.79億元,通過微信平臺實現保費20.35億元。

網際網路車險持續負增長,客戶數量增長步調加快

網際網路車險業務處於持續負增長狀態,但線上客戶數量和活躍度同期增長較快。2020年上半年,共計42家公司開展網際網路車險業務,累計保費收入共111.72億元,同比負增長24.34%。從保險公司移動APP和微信平臺運營量的數據監測,上半年APP安裝量累計約2200萬人,同比增長22.34%,APP訪問量185億人,同比增長49.55%,APP獨立訪客數2.0億人,同比增長51.89%。上半年微信關注數增加3840萬人,累計關注2.6億人。可以看出,線上客戶的數量和活躍度都在增長,但是業務保費仍在下降,核心是線上轉化率不高。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各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車險在線服務和在線理賠,提升消費者體驗,與此同時,網際網路車險渠道雖較傳統渠道有一定費率優勢,而線下車險市場非理性競爭依舊,代理渠道手續費仍處於較高水平,其次網際網路保險銷售過程的全流程溯源使線上業務更加透明,因此在當前形勢下網際網路車險渠道競爭力較低,持續回流至代理渠道,導致網際網路車險持續萎縮,這也是網際網路整體市場出現負增長的重要原因。

受到上述影響,網際網路車險業務佔比持續下降,2020年6月,網際網路車險業務佔比下降至30.10%,較上年同期下降8.60個百分點。網際網路車險業務佔2020年6月產險公司全渠道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的2.74%,較上年同期下降0.98個百分點。

網際網路車險市場集中度相對全渠道較低。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車險保費規模位居前八位的公司分別為大地保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太平財險、泰康在線、中華財險和華安保險,累計保費收入共87.55億元,CR8為78.37%。前三家公司累計保費收入為53.60億元,CR3為47.98%,其中大地保險佔20.05%。

非車業務高速增長勢頭緩解,業務佔比逼近7成

網際網路非車險業務高速增長勢頭有所緩解,業務佔比持續提升至近70%。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非車險共承保保單數量134.50億單;累計保費收入為259.40億元,同比增長10.92%,業務增速較同期下降49.20個百分點;網際網路非車險佔產險公司2020年6月全渠道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的8.31%。

與此同時,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非車險業務佔比持續提升至69.90%。根據保險業協會《2019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分析報告》的監測結果,「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進入新的一個轉折點,網際網路非車險的保費規模超過網際網路車險」,自此之後持續維持這種狀態,2020年6月網際網路非車險和車險業務佔比差距快速擴大至近40個百分點。

科技型保險公司在網際網路非車險市場顯示出明顯的競爭優勢。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非車險保費收入位居前八位的是眾安保險、泰康在線、人保財險、國泰產險、太平財險、安心財險、太保產險和陽光產險,累計保費收入共206.11億元,CR8為70.46%,其中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在網際網路非車險市場中的明顯優勢充分體現,眾安保險和泰康在線分別以市場份額24.31%、16.39%的明顯優勢位居前兩位。與此同時,國泰產險和安心財險分別位居第四、第六位。

從保單數量來看,2020年上半年,國泰產險、眾安保險、國壽財險、人保財險、大地保險、泰康在線、陽光產險和太平財險位列前八位,合計承保非車險保單126.88億單,CR8為94.34%。保單數量位居前三位的為國泰產險、眾安保險和國壽財險,合計保單數量為97.82億單,CR3為72.69%,其中國泰產險承保超50億單,佔38.28%。可以看出,網際網路非車險承保保單數量集中度非常高。

從三家公司2020年上半年前五位網際網路非車險熱銷產品(從保單數量維度)看,累計承保保單數量84.43億件,單均保費僅為0.42元,主要保險產品包括網絡購物退貨運費損失保險、網絡交易平臺賣家履約保證保險、支付寶帳戶資金損失保險、共享單車意外傷害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等,這些保險產品均以創新科技手段深入探索網際網路細分場景,升級保險風險保障功能,服務更多小微商戶和消費者,助力實體經濟。

網際網路短期健康險業務快速增長,並成為保費規模最大險種;意外險和保證險業務下降較為明顯。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非車險保費收入259.40億元,其中意外健康險155.30億元,同比增長35.76%,業務佔比為41.85%,較2019年同期增加11.86個百分點。根據保險業協會對2020年上半年前60款熱銷產品(該60個熱銷產品佔報送的全部熱銷產品保費收入的93%)的監測,健康險產品有25款,保費收入佔57.33%,較同期增加約30個百分點,意外險產品保費收入佔6.78%,較同期減少約23個百分點。

從對意外健康險的分解分析來看,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財產保險公司抓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強保險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管理需求,結合線上銷售的安全便利和網際網路保險產品的固有特性,網際網路健康險產品市場快速發展。但疫情影響之下,與旅遊、出行等密切相關的意外保險場景需求量明顯下降,導致網際網路意外險市場明顯萎縮。根據保險業協會對部分合作機構的統計,2020年上半年,同程網、攜程網、去哪兒網、飛豬和旅遊保險網累計保費收入僅為2019年同期的20.40%。

與此同時,財產保險業加強行業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管控和處置,在信用保證險領域,強化風險意識、增強資信審核、產品銷售更為理性,著重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需求者,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滿足有需求的個人消費者等,不再盲目擴大信用保證險市場。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為21.65億元,業務佔比為5.83%,同期下降約6個百分點。

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財產險保費收入為13.60億元,佔3.67%,責任險18.80億元,佔5.07%,其他非車險(主要包括退貨運費險)50.05億元,佔13.49%。

綜上,2020年上半年,受商業車險改革影響,車險市場競爭加劇,網際網路車險市場持續萎縮;同時受疫情影響,網際網路非車險各險種發展呈現新的特點,短期健康險的快速發展正是保險業積極快速響應市場及客戶需求的表現。與此同時,在國內疫情仍不能放鬆、國外疫情依舊嚴峻的情勢下,保險業積極履行保險業社會責任,積極支持復工復產,有力支持線上平臺和生產鏈條的有序運營;網際網路旅遊保險市場短期內將仍處於低迷狀態。

展望未來2-3年,網際網路財產保險發展任重道遠。中保協強調,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財產保險公司要建成與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線上化體系,這其中除了保險科技的不斷投入和應用,在業務層面的融合創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財產保險公司要積極作為,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保險業務可獲得性和服務便利性;要提升線上全流程服務水平,尤其是車險領域要加強線上服務響應,延伸線上服務鏈條,提升客戶體驗;要積極拓展網際網路非車險保險產品,圍繞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居民消費等重點領域,創新線上產品,加快專業細分領域保險產品創新,促進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最終實現行業可持續性發展。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財險報告:2019年車險市場進入明顯轉折期,佔比僅三成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網際網路車險市場進入一個明顯的轉折期,保費收入為274.52億元,佔網際網路財險總保費比重僅為32.74%。目前,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渠道主要包括保險公司PC官網、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第三方網絡平臺。從總體走勢看,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不斷下滑,2018年4月首次被第三方超過。2019年,第三方業務佔比上升到68.89%,其中第三方網絡平臺佔45.78%,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佔23.11%。
  • 中保協網際網路財險半年報告:非車險佔比提升至近70%(附全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保協網際網路財險半年報告:非車險佔比提升至近70%(附報告全文)8月31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業務數據通報。(四)第三方渠道業務佔比突破70%,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下降。
  • 上半年網際網路財險保費降3%,「人太平」下滑明顯
    同時,行業強化風險防範意識,不再盲目擴大信用保證險市場。從公司角度看,科技型保險公司呈現比較強勁的競爭優勢。從渠道角度看,第三方平臺業務佔比持續上升至70%。從總體市場情況來看,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業務同期出現負增長。
  • 上半年網際網路財險保費收入降2.7%,非車險佔比升至近七成
    上半年網際網路財險保費收入降2.7%,非車險佔比升至近七成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2020-08-31 19:55 來源
  • 中華財險「踩雷」信用保證保險業務 成本率居高不下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財險公司保證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843.65億元,同比增長30.80%,業務佔比7.24%。保證保險頻繁踩雷2019年5月以來,中華財險保證保險投訴集中爆發。他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出問題的信用保證保險,多是保險公司與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客戶與業務來自網際網路場景,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不足,風控能力、模型手段也跟不上,甚至有些業務近似於「裸奔」。因此,去年以來的監管清理整頓網際網路金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以及今年的疫情影響,使得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爆雷」不斷顯現。
  • 網際網路財險市場分析報告:2019年網際網路車險業務佔比降至32.74%
    2019年,網際網路車險市場進入一個明顯的轉折期。其中,2019年網際網路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為274.52億元,同期負增長25.55%。同時,網際網路車險業務佔比於年初跌破50%後持續走低,直至年底僅為32.74%;業務滲透率持續走低,直至年底僅為3.55%。  相較於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傳統保險公司在網際網路車險經營中佔據比較優勢。
  • 五年網際網路財險市場報告 非車險是下一個競爭前沿
    1.從總體走勢看,第三方業務超過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指保險公司PC官網和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業務。根據保險業協會數據監測,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不斷下滑,2018年4月首次被第三方超過。2019年,第三方業務佔比上升到68.89%,其中第三方網絡平臺佔45.78%,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佔23.11%。
  • 70餘家險企開展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業務 非車險佔比高達67.26%
    1.從總體走勢看,第三方業務超過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指保險公司PC官網和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業務。根據保險業協會數據監測,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不斷下滑,2018年4月首次被第三方超過。2019年,第三方業務佔比上升到68.89%,其中第三方網絡平臺佔45.78%,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佔23.11%。
  • 國泰財險欲搭網際網路便車「脫貧」
    搖身變科技保險公司  國泰財險曾經作為臺資老牌保險公司,目前將自己清晰地定位為一家科技保險公司,並在官網打出「我們是科技與保險的結合,科技保險公司是我們的方向」的宣傳語,在業務方面,則宣稱「為您提供全方位服務,帶來涵蓋各類生活場景的保障」。  據悉,國泰財險目前開發了系列網際網路保險產品,如帳戶安全險、商家保證險、聚划算參聚險等。
  • 保險業上半年成績單出爐!意外險負增長保證險退出非車險前三大險種
    2020年1至6月保險業成績單如期出爐!數據顯示,上半年全行業原保費收入2.72萬億元,同比增長6.46%。其中,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7217億元,同比增長7.62%;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9969億元,同比增長6.04%。
  • 中國人保首次披露財險「老大」發展路線圖 非車業務佔比將達60%
    11月1日,在中國人保(601319)2019年投資者開放日上,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首次披露了人保財險發展路線圖,即要堅守商業性財產險業務綜合成本率與國際先進同業持平的中長期目標,業務結構逐步達到國際上非車險佔比60%的結構性目標。與此同時,針對市場較為關心的信用保證險業務,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謝一群談到,從去年三季度起,該公司已經沒有承保新的P2P平臺業務,現有平臺業務也在對模式進行了改變。
  • 大地財險上半年車險佔比跌破六成 綜合成本率下降0.11個百分點至99...
    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車險業務佔比由上年同期的65.3%下降至57.6%,與此同時,意健險、保證保險業務佔比分別由上年同期的10.9%、10.1%上升至15.6%、11.7%,此外,責任險、企財險、貨運險等其他非車業務佔比均有所提升。
  • 專業公司崛起,銷售渠道分流,車險不再獨大…網際網路...
    近年來,泰康在線在「保險+ 科技」、「保險 + 服務」雙生態戰略引領下,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賦能保險新生態,2019年科技投入在固定費用支出中佔比最高,達29%。銷售渠道從保險公司走向第三方目前,網際網路財產保險渠道主要包括保險公司PC官網、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第三方。從總體走勢看,第三方業務超過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
  • 年報觀察|財產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信用保證保險崛起
    各家上市和非上市險企2019年業績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於3月末相繼披露。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太平和中再集團旗下的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平洋產險、太平財險和大地保險的保費和淨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從業務佔比看,各家險企財產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非車險業務在財產險整體業務佔比均有提升。
  • 網際網路在售保險逾萬款 意外、資金安全險終結一家獨大
    事實上,近年來保險公司推出了各類針對網際網路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新一站保險相關業務人員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目前僅在新一站網上平臺銷售的保險產品就超過6000餘款。而一些大型第三方網銷平臺銷售的保險超過10000款。在這眾多的網銷保險產品產品中,哪些產品叫好又叫座,又有哪些產品能給保險公司帶來「真金白銀」?
  • 國泰產險車險業務首次退位第一大險種 轉型網際網路保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度是國泰產險轉型後的首個會計財年,年報顯示,傳統財險公司倚重的車險業務同比下降33%至3.16億元。從保費佔比來看,車險業務首次退位第一大險種,責任保險以7.9億元的保費收入取而代之。  國泰產險總經理龍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從螞蟻金服控股後,公司調整了車險發展戰略的定位。
  • 臺資險企也能做交強險 富邦財險成首家取得該業務
    臺資險企也能做交強險 富邦財險成首家取得該業務 xm.fjsen.com 2012-11-10 09:17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由於車險是產險的最主要業務之一,佔比高達七成,因此取得交強險經營許可,對於富邦財險未來開拓汽車保險市場將是重大的突破。富邦財險於2010年10月在廈開業,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後,第一家取得開業許可的臺資保險公司。
  • 國泰產險車險業務首次退位第一大險種 全面轉型網際網路保險
    原標題:國泰產險車險業務首次退位第一大險種 全面轉型網際網路保險 自2016年7月螞蟻金服入主之後,國泰產險開啟了向科技保險的轉型之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度是國泰產險轉型後的首個會計財年,年報顯示,傳統財險公司倚重的車險業務同比下降33%至3.16億元。
  • 中保協發布網際網路財險2017年春節市場發展研究報告
    為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春節」這個全年消費最旺盛的時間段中,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業務狀況、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本報告主要選取了人保財險、國壽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華泰財險、眾安保險和泰康在線等共計43家公司的數據和案例進行分析,上述公司2016年的保費規模佔行業累積保費收入的99.5%。
  • 三星財險擬增資5.5億騰訊領投成二股東,未來中外股東能否協同成看點
    隨著網際網路保險戰局升溫,騰訊又將交出怎樣的成績單,值得關注。三星財險擬增資5.5億元,騰訊出資2.8億成二股東12月4日,三星財險發布公告稱,三星財險於11月20日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7次會議(臨時),審議了增加5.52億元註冊資本的議案。據了解,此次增資將由騰訊、上海嘉印文化、宇星科技、上海天岑資管、博裕三期(上海)股權投資5家股東悉數認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