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小鎮舉辦的「中國丹寨非遺周」上發布了「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宣傳活動」入選線路名單,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選送的「交響絲路非遺之旅」和「濤濤黃河非遺之旅」兩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入選,甘肅成為全國唯一入選兩條線路的省份。
「交響絲路非遺之旅」涉及敦煌(酒泉)、嘉峪關、金昌、張掖、武威、蘭州等絲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節點,文化含量極高,不僅有敦煌彩塑、石窟造像,哈薩克賽馬大會、馬頭琴,九曲黃河燈陣,涼州寶卷念唱展演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線路上非遺傳承人云集、傳承活動豐富多彩。
作為甘肅省省會、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黃河水奔騰不絕,自西向東流過蘭州,將其夾於南北兩山之間,使之成為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城市。
日日夜夜、經流不息流向遠方的黃河水,使蘭州成為一座「有性子」的城市,那滾滾濁浪和陣陣濤聲,不僅養育了蘭州一方水土,也造就了蘭州人豪爽、粗獷的性格,這座城市也因為擁有黃河而愈發地溫暖、豐盛。
來蘭州一定要乘坐羊皮筏子,它是用羊皮做成。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歷史,早年在蘭州黃河用於運輸,現在已成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
武威是河西走廊最東端的城市,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當年漢武帝始設河西四郡的時候,武威就是其中的一郡,得名來自於漢武帝表彰軍隊大破匈奴「武功軍威」,至今還沿用著當年的名稱。
武威雷臺漢墓就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
雷臺漢墓約建於東漢晚期,據馬俑胸前銘文記載,此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1969年,當地農民在挖戰備地道時,在雷臺下發現。雷臺漢墓雖遭多次盜掘,但遺存尚多,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博物館」。
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我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學術界有著「石窟鼻祖」之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煌」,本意為「盛大」,這個詞語足以彰顯這裡顯赫的過往。這裡被譽為「一生必來一次」的地方。
塵封在歷史中的莫高窟,被稱為「沙漠中的美術館」和「藝術與信仰的精神綠洲」,是絕大多數旅行者造訪敦煌的最大理由。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因為這裡蘊藏著深厚的歷史、輝煌的文化、極高的藝術成就、虔誠的信仰,被譽為「一生必來一次」的地方。
打卡黃河上遊非遺——黃河羊皮筏子漂流;品嘗特色手抓羊肉;體驗彩陶製作、臨夏磚雕、葫蘆雕刻等非遺項目,在旅遊的同時,感受甘肅黃河流域燦爛的非遺文化。
臨夏古稱河州,因磚雕、木雕、彩繪等多姿多彩的建築元素而享譽全國。臨夏磚雕,甘肅省臨夏縣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臨夏磚雕源於北宋,成熟於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繪畫、木雕的藝術特色,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更加完美。
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情的古街區。它融合了磚雕、木刻、彩繪,集民族特色、休閒旅遊、綠色生態、人文科教為一體,呈現出臨夏人民的生活畫卷,是臨夏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因大夏河水而得名,人文景觀特色濃厚。具有自然風光、藏傳佛教、民俗風情、古城遺址於一體,享有「東方梵蒂岡」的美稱,是甘南香巴拉之旅的必遊之地。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這裡擁有世界最長的轉經長廊,這裡還是電影《天下無賊》的取景地。
臨潭縣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古稱洮州,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
臨洮洮硯,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石硯,它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齊名,被譽為我國三大名硯之一。
硯雕與玉雕一樣,是一種艱苦細緻的技術工作一臺硯從設計至雕琢完工,傾注了硯工藝人的心血。藏族雕刻藝人經長期不斷地創作實踐,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硯雕中,流傳下來豐富多彩的藝術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