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六大洗牌的一年:迪士尼稱霸與中國資本憂患 | 三文娛

2020-12-11 三文娛

從去年開始,好萊塢六大巨頭經歷了一系列變更、市場洗牌。好萊塢六大各自有哪些重大變化,它們在2017年的票房市場表現如何?

作者:Hardcandy

從去年開始,好萊塢六大巨頭經歷了一系列變更、市場洗牌: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穩坐首位;AT&T欲與時代華納合併遭美國司法部反對;環球很可能成為下一次大型收購的主角,而索尼和派拉蒙一直在巨頭的市場瓜分中墊底掙扎。好萊塢六大各自有哪些重大變化,它們在2017年的票房市場表現如何?三文娛將分析好萊塢六大在2017年的系列關鍵數據和背後的原因。

好萊塢六大是誰?

一般所說的北美影視巨頭,指的是北美地區幾個大型的涉足娛樂行業多領域的多媒體集團,或者它們旗下的電影發行分銷子公司。這幾家公司在每年特定的市場中,各自持續佔領著一個比較顯著的份額,總計則能佔據北美市場九成的票房收益。北美影視巨頭不僅可以指代這些媒體集團(如包含了主題樂園業務的迪士尼大集團)、也可以特指該媒體集團旗下的主要電影公司(如迪士尼影視娛樂公司)。

好萊塢六大,則是特指這些巨頭中,總部設立在好萊塢附近,活躍時間從好萊塢黃金期(二十世紀30-40年代)至今的電影公司。它們是:迪士尼、二十世紀福克斯、環球影業、華納兄弟影業、派拉蒙電影公司和索尼影業。這六家好萊塢巨頭每年在北美票房持續佔有市場80%以上的份額。它們在電影的製作和發行上也各有其特色。如迪士尼專注青少年兒童特別是動畫電影的發行,二十世紀福克斯旗下的探照燈電影公司專注藝術電影,索尼影視的特長則是類型電影。

好萊塢幾家巨頭經歷了幾番更迭和替換。如在1930年代身為美國電影業8家大公司之一的雷電華電影公司,它出品了如《白雪公主》等著名影片,在1950年開始衰退。另外還有在1980-2000年左右隨著美國電影業的全球化布局,而成功開拓海外市場的米高梅影業(MGM),在90年代因為沒有抓住新特效技術和動畫科技的商機,而受到皮克斯和夢工廠的巨大衝擊。2010年11月,米高梅公司宣布破產託管。

(source:box office mojo)

從好萊塢六大巨頭過去十年佔據北美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到一些六大變遷的基本情況:總體上來看,從2006年到2017年,好萊塢六大合計佔北美總票房市場份額的80%左右,比較穩定。分個體看,迪士尼的份額逐年攀升,在2014年及之前,份額一直在約15%左右,近兩年攀升至20%以上,穩坐第一,甚至在2016年,單獨迪士尼一家就佔據了北美票房市場的1/4;環球在過去十年不斷攀升,在2012年以前一直都只有不到10%的份額,2015年異軍突起,當年甚至打敗了迪士尼,佔到北美電影票房市場份額的21.9%,近兩年環球的市場份額則穩定在13%左右;華納兄弟近十年的北美市場份額一直穩居高位,佔18%左右;索尼和派拉蒙的份額則逐年下降,特別是派拉蒙,由十年前的15%左右,縮水至2017年的4.8%,在過去6年中,派拉蒙在好萊塢六大裡一直居末位。

另外,除了這六大之外,獅門影業也表現突出,在2013和2014年的北美本土市場份額都能擠進前六。2017年,獅門影業份額為8%,領先於派拉蒙(4.79%)。

好萊塢六大洗牌:六大變五大

在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這六大公司宣布多起收購合併案,多有「洗牌好萊塢」的趨勢:首先是迪士尼天價收購福克斯,撼動娛樂影視業版圖,讓好萊塢六大變成了五大,也讓迪士尼穩穩坐上了好萊塢巨擘的首把交椅;華納兄弟期望與AT&T合併,卻以違背反壟斷法名由遭到美國司法部阻撓;環球影視最近的成績亮眼,華爾街紛紛預測環球是否會受迪士尼收購福克斯一案鼓動,也擴張業務與之一搏;而索尼卻在經歷高層變革的動蕩,派拉蒙則因為近年表現不佳,在母公司維亞康姆和CBS的合併討論中顯得岌岌可危。詳細的近況和分析如下:

最重磅: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坐穩首位

去年好萊塢收購最重磅的消息,無疑是迪士尼宣布以524億美元的天價買下21世紀福克斯的大部分資產,具體的交易細節和業務變動之前三文娛已經在《迪士尼宣布524億美元收購福克斯!總價將達661億,死待X戰警阿凡達都拿下》一文中詳細分析過了,也是因為這次併購,迪士尼坐穩了好萊塢的首把交椅。

(福克斯對迪士尼售出的業務)

為什麼迪士尼要買下福克斯?簡要來說,尋求更大業務版圖、更多優質版權、謀求內容和發行通道的多方資源,成為迪士尼不進則退的必然選擇。迪士尼雖然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娛樂帝國,擁有大量新聞、影視和娛樂業務,但是隨著Netflix亞馬遜等科技公司改變了用戶的觀看習慣,媒體行業正經歷過去從未有過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迪士尼的付費電視業務持續低迷,謀求更多發行通道和內容整合成為必然。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的業務包括有線網絡業務、電影和電視工作室、流媒體在線電視Hulu的股份和國家地理在內的其他業務。X-Men、死待、阿凡達、星球大戰首部等多個IP盡收囊中。

另外,可以針對範圍更廣的成人用戶群開展商業廣告合作。迪士尼目前的有線電視網絡用戶主要是兒童和家庭,所以他們廣告合作是比較局限的,而擴大了電視網絡群之後,意味著迪士尼可以擴展自己的用戶層,開展更廣泛的廣告合作。

(這項收購使迪士尼成世界最大娛樂公司)

根據2017年北美本土票房的統計,迪士尼2017年在北美本土票房市場份額第一(21.8%),華納兄弟緊隨其後(18.5%),而福克斯擁有大概12%的份額,在收購完成後,以2017年的北美本土票房預估,迪士尼在電影行業中的份額將膨脹至整個市場的近1/3,本來份額與迪士尼相近的華納兄弟將難以望其項背。

(source: cartoon movement,原標題為:迪士尼買下福克斯,Netflix成路人甲)

最坎坷:華納兄弟賣身遭美國司法部審查,恐違背反壟斷法

這邊廂好萊塢六大中間的兩家順利合併,那邊AT&T(美國第二大無線運營商)收購時代華納(華納兄弟母公司)一案卻並不順利。美國司法部於去年11月上訴,希望阻止AT&T收購時代華納。原因是擔心可能觸及反壟斷法:這項合併案一旦成功,行業寡頭很有可能形成壟斷,抬高付費電視的支出、競爭對手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行業有可能脫離良性發展,從而阻礙在線視頻的發展。而AT&T和時代華納則稱這次屬於垂直合併案例,這種合併在過去幾十年都沒有涉嫌壟斷的先例。根據最新的消息是,根據法官的命令,AT&T和時代華納要搜集呈案同行公司迪士尼、福克斯、維亞康姆以及發行商康卡斯特等的數據信息以佐證觀點。

AT&T給出的收購時代華納的價格是850億美元。AT&T如果成功收購了時代華納,無疑華納兄弟將獲得更廣泛的發行網絡,但是使用AT&T以外其他運營商的用戶,將很有可能在收看時代華納旗下HBO或NBA時,受到一些限制。

最期待:下一次收購合併案的主角將是環球?

在迪士尼和華納相繼參與合併收購之後,投資人和分析師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環球,鑑於NBC環球的母公司康卡斯特是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美國最大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也鑑於NBC環球在2017財年的表現和為母公司業績所做的貢獻,大家圍繞的問題並不是環球會否乘勢收購其他工作室,而是環球將會收購哪些工作室?業界猜測的熱門對象是獅門、還有正和CBS討論合併的維亞康姆,如果康卡斯特真的收購了維亞康姆,那麼環球影視和派拉蒙就成為一家了,好萊塢五大也將變四大;但是,也許更理性的推測,是環球將從一些小的工作室(如A24,STX等)收購起,而不著急效仿迪士尼的巨頭聯合。

近期環球最大的水花要數撤股東方夢了。一年半以前,康卡斯特以38億美元收購夢工廠,後者併入NBC環球旗下,與環球影業並列。東方夢工廠主要為美國夢工廠做中國地區發行、並聯合製作了《功夫熊貓》,本由康卡斯特持有45%股權。而就在最近,由華人文化為首的中方財團已全資控股東方夢工廠,將其改名為PearlStudio。

動蕩不安的索尼:

在這個月初,索尼影視娛樂的主席TonyVinciquerra在接受採訪時說,索尼娛樂的運營已經走到了或增長或被收購的「危急存亡的關頭」。Vinciquerra強調電影娛樂業的製作和發行正走向全球化,同時受到科技巨鱷公司如蘋果、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的威脅和影響。「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大部分資產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我預計未來幾年之內,主要製片公司的行列將從六個減少到三到四個。」

他的危機感不僅停留在口頭層面,就在接受採訪之後的一周,索尼影視撤下了三位高管:國際頻道總裁Andy Kaplan、家庭娛樂業務負責人Man Jit Singh和首席電視營銷官Sheraton Kalouria,這一舉措意在緩解工作室「頭重腳輕」的局面,實現精簡管理,但也再次引發了業界關於索尼是否會出售其影視業務的猜測。之前索尼CEO平井一夫宣布退休,公司原CFO吉田憲一郎負責公司業務時,就有猜測說重視利潤和數字的吉田很可能會對索尼影視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變革,雖然2017年的《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和《蜘蛛俠:英雄歸來》表現不錯,但是《超能敢死隊》和《表情奇幻冒險》(The emoji movie)的票房和口碑失利皆為索尼影視帶來重創。

依舊墊底的派拉蒙:

最近,如前文已述,派拉蒙的母公司維亞康姆最近正在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談合併事宜,上一次這兩家公司討論合併的可行性也就在短短兩年之前,那次的合併討論失敗之後,CBS和維亞康姆的股價分別下跌了6%和3%,然而這次,也許是被迪士尼收購福克斯所激發,也或者是受到了華爾街的壓力,兩家公司又坐下來再次討論合併的可能性了。

在母公司維亞康姆和CBS的洽談中,派拉蒙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首先是因為派拉蒙影業近幾年表現不佳,在好萊塢六大中一直墊底,管理層動蕩不安,去年甚至還在市場份額中落後於獅門影業,且未獲得一項奧斯卡提名;另外,CBS也有自己的影視公司,在2007年成立之後,雖然並沒有很多震驚四座的成績,但是積累了一些影片成績,無疑在大範圍的業務上,維亞康姆和CBS是能夠相互補足,構成大共同體的,但是在影視業務上,派拉蒙和CBS影視公司註定有一方要有些犧牲和妥協。

好萊塢六大在中國的表現

在2012到2016年年間,好萊塢六大共計有145部電影在中國上映。 而在中國市場上,得益於漫威宇宙的多部電影,迪士尼也成為好萊塢六大中最成功的,截止2016年,迪士尼的電影收入在中國市場上已經達到136.3億人民幣(約19.7億美元),平均每個系列電影的票房達到4.86億人民幣(約7000萬美元),將其他好萊塢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面,索尼的收入只有迪士尼的約1/3。

好萊塢六大2017年的表現如何?

北美總票房的情況基本反映了本土票房增長的乏力,以及海外票房發展的迅猛之勢:2017年北美本土票房比2016年下降1%,達到100.49億美元,如果加上海外票房的話,2017年則獲得全球共280億美元票房,比2016年上漲7%。

(source: box office mojo)

再看六大總體的票房成績:2017年,好萊塢六大年票房成績總計235.4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90.7億美元,海外票房總計144.7億美元。迪士尼在北美本土票房中拔得頭籌,獲得24.7億美元票房,緊隨其後的是華納(20.3億美元);在海外票房中,依舊是迪士尼表現最佳,共計獲得35.2億美元,其次是環球(32.4億美元)和華納(29.1億美元),總票房來看迪士尼穩坐第一,共計獲得59.7億美元。華納和環球的差距並不很大,分別是49.4億和47.1億美元,然而,如果把迪士尼剛收購的福克斯算上的話,那麼迪士尼總計獲得92.5億美元票房,遠遠將環球和華納拋在後面,穩坐霸主位置。

(source: box office mojo)

迪士尼上線的影片並不是最多的,但它的影片平均票房(本土+海外)最高。2017年,迪士尼共上線8部影片,影片平均票房7.5億美元。索尼影業上線影片最多,共有14部,然而單部影片的平均票房最低,只有不到2億美元。

(source: box office mojo)

2017年的全球電影票房冠軍是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總票房高達12.6億美元,其次是環球的《速度與激情8》和迪士尼的《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分別獲得總票房12.4億和12.2億美元。

2017年北美本土的票房冠軍是6.9億美元的《星球站:最後的絕地武士》,海外票房冠軍是《速度與激情8》,獲得了驚人的10.1億美元,也是2017年唯一一部海外票房過十億美元的影片。

高投入高票房的爆款電影是拉高廠商收入的強動力。在2017北美票房前10名中,迪士尼就佔了六席。大製作大IP讓迪士尼的2017年賺得盆滿缽滿。環球雖然在單片前10名中只有兩部影片,但這兩部都突破了總票房10億美元,高票房的影片拉高了環球的總體收入,雖然福克斯2017年有四部電影居於12-20位,但是因為不敵環球的兩個強拳,去年的市場份額甚至不如環球(福克斯12%,環球13.8%)。

好萊塢六大與中國

從資本的角度來說,2017年是中國資本在好萊塢收緊的一年。受川普政府上臺和十九大的影響,中美雙邊均在投資合作上比以往更為謹慎:萬達等國內企業對好萊塢影視製作公司的多個注資項目在2017年都擱淺或停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華樺傳媒與派拉蒙影業的融資協議失敗。去年年初,派拉蒙影業、中國上海電影集團和華樺傳媒三方達成協議,上影集團和華樺將向派拉蒙注資10億美元,為派拉蒙未來三年的電影製作提供25%的資金支持,華樺傳媒也成為《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的中國獨家合作夥伴。然而,去年11月,派拉蒙宣布了此項注資計劃夭折,這給派拉蒙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票房的角度來說,2017年的好萊塢在中國市場上仍是豐收的一年。內地2017年年度票房共計559億元,其中進口總票房256億元,佔比48%,相較於2016年,進口票房增幅約34.7%,其中《速度與激情8》成為進口票房冠軍,共獲得票房26億元,亞軍《變形金剛5》獲15億元票房,十億票房俱樂部裡的其他好萊塢影片還有《加勒比海盜5》、《金剛:骷髏島》、《尋夢環遊記》《極限特工3》、《生化危機:終章》和《神偷奶爸3》。非好萊塢的影片《摔跤吧!爸爸》一舉拿下12.99億的票房,顯示了中國觀眾與美國觀眾觀影口味的差異,也昭示了非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內地的潛力,但是十億俱樂部的影片中,絕大部分仍然都是好萊塢影片。

◆END◆

............................................................

三文娛

http://www.3wyu.com

ACGN 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研究平臺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三文娛已進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微博、知乎、界面、網易、企鵝號、QQ看點、B站專欄、貓眼、時光網等,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2018好萊塢六大在中國最猛的竟然不是迪士尼?
    本文針對好萊塢六大公司2018年在中國內地的成績進行分析,六大之外的好萊塢公司、以及歐洲、亞洲等國的電影暫不過多涉及,畢竟在233億的進口片票房中,好萊塢六大公司影片的票房就要佔到近80%,極具代表性。
  • 好萊塢隨新媒體調整 六大電影公司將走向何方?
    在中國內地影市沉澱革新的關頭,美國好萊塢並沒有欣欣向榮蒸蒸日上。隨著流媒體、社交媒體、移動視頻等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最近一年內,六大電影公司格局輪番調整,無數大人物遭遇權力轉換。世界最強大的電影工廠,如今走到了變革的門口,記者將試圖揭示這巨變是如何發生的。好萊塢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 好萊塢六大內地成績單!2020年,華納挑戰迪士尼霸業!
    可以說,好萊塢依舊是真正穩定輸出的全球商業電影巨無霸。 那麼在六大好萊塢大製片廠中,哪家出品的電影最受中國影迷歡迎呢? 「四大怪獸」哥斯拉、摩斯拉、拉頓、三頭王者基多拉全面開戰,群獸崛起,毀天滅地! 不得不說,此片滿足了中國影迷對於大怪獸的終極幻想。
  • 迪士尼713億美元吞併福克斯,好萊塢六大時代結束
    好萊塢「六大」變「五大」未來好萊塢的影視格局也會隨之改寫,由原來的「六大」影片製作公司變成「五大」。是哪「五大」呢?就是華納兄弟、環球影業、派拉蒙、索尼影業,加上現在這個「迪士尼福克斯」。因為我們都知道,之前中國萬達併購過傳奇影業,當時的價格也不過是35億美元,就已經讓人大吃一驚了。沒想到好萊塢「六大」影業的價格是如此之高,原來萬達目標也是好萊塢「六大」,很可惜他們都不願意賣,所以就沒有辦法併購。現在看來,即便人家想賣,那麼「六大」影業的價格,我們國內的企業能不能掏出這麼多的資金,也要打一個問號。
  • 環球影業成立中國辦事處 好萊塢"六大"均內地落戶
    原標題:環球影業正式成立中國辦事處   環球影業曾於今年7月初宣布,計劃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並任命甄超凡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執行副總裁。昨天,環球影業中國辦事處正式宣告在京成立。至此,有好萊塢「六大」之稱的電影公司迪士尼、華納、二十世紀福斯、派拉蒙、索尼和環球均已在中國內地設立了辦事處。
  • 票房狂轟27.9億,迪士尼北美奪冠,漫威稱霸前十榜單轟動好萊塢
    下面小編就盤點下2018年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票房戰績,一起來看看吧!憑藉漫威超級英雄的超強發揮,迪士尼又一次「躺著」登頂北美年度冠軍,這已經是它連續3年蟬聯好萊塢最賺錢公司了。截止目前迪士尼今年上映了9部電影(含跨年11部),北美合計總票房狂轟27.9億美元,共入場3.11人次觀看,全球票房超過72億美元(不含跨年作品票房)。
  • 頂級電影公司迪士尼憑什麼稱霸世界?揭秘迪士尼的商業方法論
    文|屈臣氏牛頓 去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創下了歷史新高,總共達607億元人民幣,而在大洋彼岸的北美電影市場同樣創下了新的票房紀錄,漲到了1188.88億美元。其中,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在2018年總共為北美電影市場出力了99.45億美元,佔據了總票房份額的83%。
  • 好萊塢專題之電影公司一迪士尼
    編者按:好萊塢這個命題真的好大!她代表著美國電影工業,具有相當完善的產業結構。好萊塢那些著名的電影公司最早起步於19世紀,歷史變遷,涉及資本運作,結構重組,政治宗教傾向等方方面面。目前外界公認的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分別是:迪士尼華納環球影業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索尼影業米高梅(情懷所致,現在屬於索尼影業,也單列出來吧)目前可能有讀者會說像哥倫比亞,聯美什麼的不也是大電影公司嗎,怎麼不單列呢,主要是那個年代相對來說有些久遠,有些依附於六大電影公司,畢竟米高梅的大獅子對我們影響太深了。
  • 好萊塢「六大」變「五大」 迪士尼524億美元收購福斯部分資產
    今日,華特迪士尼官方宣布,迪士尼與21世紀福斯公司的談判已經達成,迪士尼將以524億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21世紀福斯公司大部分資產,包括電影公司、電視公司、FX Networks、國家地理頻道、星空傳媒、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等,以及Hulu網的額外30%的股份。
  • 傳蝦米音樂關停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對於蝦米音樂的告退傳聞,中娛智庫分析師高東旭接受時代財經採訪表示,從行業生態來看,突發疫情的影響下,在線音樂市場得到極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著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圈內人做高管是錯誤決策?目前工商資料顯示,核心高管董事長是曾任華納唱片中國區常務副總經理和音樂總監宋柯。被阿里收購無疑是蝦米音樂發展裡程上的高光時刻。作為阿里大文娛生態版圖中的重要一員,蝦米音樂得到了阿里資本和資源上的加持。如2014年,蝦米音樂斥資3000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也為蝦米帶來了大量粉絲。
  • 蝦米音樂關停傳言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目前工商資料顯示,核心高管董事長是曾任華納唱片中國區常務副總經理和音樂總監宋柯。被阿里收購無疑是蝦米音樂發展裡程上的高光時刻。作為阿里大文娛生態版圖中的重要一員,蝦米音樂得到了阿里資本和資源上的加持。如2014年,蝦米音樂斥資3000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也為蝦米帶來了大量粉絲。
  • 2021,中國文娛業怎麼辦|文娛|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鍾麗芳|百老匯|...
    寒冬,亦是2020年中國文娛市場難以抹去的底色。一天107家企業倒閉,員工轉行去殺魚文娛業如何熬過這個寒冬?中國文娛行業陷入了冰點。此前,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了《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揭示了院線堪稱慘烈的生存狀況。
  • 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誰家強?米老鼠遙遙領先,這家公司居然墊底
    常看電影的人也不一定能說周全好萊塢六大公司,她們分別是:迪士尼、二十世紀福斯、環球、派拉蒙、華納、索尼哥倫比亞,這六大好萊塢公司財大氣粗,每年出品的是眾多超級大片,譬如《蜘蛛俠:英雄歸來》(索尼)、《雷神3》(迪士尼)、《速度與激情
  • 三千資本黃璜:興趣驅動做文娛投資 普通而幸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三千資本黃璜: 興趣驅動做文娛投資,普通而幸運「我這人比較懶,喜歡動腦勝過動手,從小就追求『不勞而獲』,長大了能做投資這份工作挺好的,適合我。近日,三千資本創始合伙人黃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說。在黃璜看來,年長一輩的熊曉鴿、沈南鵬等投資人是風險投資行業在中國的拓荒者,他們往往個人經歷充滿傳奇色彩,締造投資神話,這讓整個投資圈給外界的印象是充滿「神秘性」和「精英感」。「難以望其項背,只有尊敬學習的份兒。」黃璜說。
  • 2019年好萊塢六大影業盈利排行榜,迪士尼榜首,網飛取代福克斯
    根據外網hollywoodreporter的消息,2019年好萊塢六大的盈利詳情已經公布。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迪士尼在2019年已經成功完全收購了福克斯,因此原福克斯的位置被網飛(Netflix)所取代,而諸如獅門(Lions gate films)等小影業不算在內。
  • 獅門影業:如何用粉絲經濟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
    獅門影業:如何用粉絲經濟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過去兩年中,獅門影業連續在美國票房市場份額上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的傳統席位。2012年,獅門影業在美國國內票房市場份額突破10%,以11.4%的份額力壓20世紀福克斯和派拉蒙,名列第五;2013年,獅門影業超越派拉蒙,以9.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六。
  • 迪士尼收購福斯!好萊塢六大公司將從此變成五大
    迪士尼收購福斯!好萊塢六大公司將從此變成五大 時間:2018.07.30 來源:新京報網 分享到:
  • 文娛領域資本投入減少,直播行業問題重重但仍最吸金—2017上半年...
    從5月的50億到6月的13億,這透露出文化娛樂領域資本看似狂熱的背後還是有著一顆越發謹慎的心。視頻方面則相反,近期直播領域再度燃起戰火,直接拉升整個視頻板塊資本關注度,使其在文化娛樂領域中一枝獨秀,在融資數量呈上升的趨勢,5月和6月均是有著不錯的8起融資。文娛服務和影視方面近幾個月趨勢相對平穩。
  • 資本洗牌影視業:財主們到底在折騰什麼?
    這些交易涉及金額多達260億,比當下中國電影全年票房還高。為什麼業內外公司之間的買賣變得如此頻繁?資本熱潮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新玩家入局會給影視業帶來些哪些變化?未來格局如何?帶著以上疑問,搜狐娛樂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探討這股影視業新資本熱潮的秘密。  Part.1 「錢」在奔湧——賣豬的都來摻合搞併購了!
  • 2018年好萊塢大片有哪些 好萊塢六大公司披露2018年片單
    ­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神奇動物在哪裡2》《變形金剛6》《碟中諜6》《環太平洋2》《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在第四屆絲路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的中影華夏看片會上,迪士尼、華納兄弟等好萊塢六大公司公布了明年即將上映的電影片單,其中絕大多數為大片續集,讓人不禁感嘆,這麼多續集,片方拍不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