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個清晨,在距多倫多東北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鱘魚湖,30多位華人「漁民」分乘10餘條快艇在湖中進行釣鱸魚比賽。 賴海隆 攝
加華漁友會副會長王過展示他的比賽戰果。 賴海隆 攝
中新網多倫多7月23日電 題:加拿大華人「漁民」的幸福生活
作者 捷克佳 賴海隆
「這裡是我們船所在的位置,這個數字是湖的深度,這是水面至湖床間的簡單結構。」在湖面上駕駛快艇上的王道指著一個綜合顯示屏,向記者介紹艇載設備和湖況。
7月的一個清晨,在距多倫多東北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鱘魚湖,30多位華人「漁民」分乘10餘條快艇在湖中進行釣鱸魚比賽。這是以大陸移民為主體成員的加華漁友會今年組織的系列釣魚賽之一。
王道是多倫多一家能源公司的老闆,也是現任加華漁友會競賽理事。在2001年自中國內陸城市西安移民到加拿大之前,他並沒有任何的釣魚經驗。但如今,他談起釣魚和駕船,已滿腹經綸。
這次進行釣鱸比賽,雖然是目標魚只有鱸魚,但王道帶來了8根魚竿。他說,因為湖中的各釣點的條件狀況不同,比如有草,無草,沙石底,水草之間,荷花等,所使用的魚竿便不同。從水面到湖底,每一種都會採取有不同的釣法,用的魚餌也不同。這次比賽,他帶來的魚餌就有二十種左右。
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10多加元(1加元約等於1美元)的魚竿便可以一竿在手週遊列湖。初級會員是幾十元到200多加元的漁具,中級會員200至500加元左右,發燒友則是千加元以上的漁具。
作為已經具有專業水準的漁會成員,王道手頭有20多套魚竿,每根魚竿都是200多元,繞線輪也是200多,每套魚竿的價格大致在500元左右。估算下來,僅僅花在魚竿上的費用便超過萬加元。
去年年初,王道還以小2萬元價格購置一艘二手快艇,並花費數千加元更新艇載的電子設備。如果再加上拖船車輛,一輛可提供強大牽引力的SUV,他這個漁友會的鐵桿成員,在釣魚這個休閒消遣活動上的投入已經接近十萬加元。
在外出釣魚的頻次上,王道屬於常規級漁友。即每年4月釣魚開季後至10月間,連續7個月每周一次外釣。除11、12月因湖面凍融交替不得不休整外,1月到3月間又開始每周一次的冰釣。
據王道估算,對於漁會的成員來說,大部分人都是每周一次外出釣魚,無船無車的會員年度所花費用大致是2000加元,有船有車因為船的維護與停泊等開支,年度費用則至少6千加元。
現任漁會副會長王過則是屬於高頻次的狂熱級漁友,每周外出釣魚兩至三次。他有15套高檔魚竿,還有近2萬加元不斷更新裝置的釣鱸船,一年下來,僅船的維護、停泊費用,就需要數千加元。作為一位可自由支配時間的媒體從業者,王過同時也是一位資深釣魚愛好者。他於上世紀90年代在加勒比海長駐時曾迷戀過海釣,移民加拿大後對釣淡水魚更是樂此不彼。
加華漁友會現任會長賈百昌說,今年是漁會成立10周年,正是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漁會才走到今天。賈是漁會最初的4位倡議者之一,也是創會會長。
相比於成立之初,漁會會員如今的軟硬體條件都得到極大的改善,僅個人擁有的快艇就有25艘。賈百昌說,「從租船到買船,漁會的發展與加拿大中國移民的成長是同步的。」
在加拿大境內的華人究竟有多少釣魚愛者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賈百昌認為,每10個家庭中,大致7、8家都會有魚竿,只是釣魚的頻度不同。「無論是休閒娛樂,還是每周必出的愛好者,數量應該不少。」他估計,僅在大多倫多地區,每周定期外出的釣魚客便會有數千人。
據介紹,加華漁友會網站的註冊會員便有6000餘人。2012年加華漁友會正式加入安省漁獵聯盟(OFAH),成為其會員之一。這是漁會融入本地社會,發展愈來愈走向正規的一個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