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鶴山市共和鎮的萊蘇村,說起「電商小鋪」,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該項目是鶴山市打造的第一個鄉鎮電商平臺,更是該市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舉措,開拓了農產品銷售的新方式。
為了幫助「電商小鋪」開展運營,鶴山市稅務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加強與城西黨建共同體及各鎮街等部門的溝通聯繫,深入基層一線送政策解民困,以實際行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鶴山稅務黨員幹部實地體驗農耕勞作。
政策協同
提升農村電商管理水平
萊蘇村是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示範村。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該村農產品滯銷,村內物流不暢通,直接影響當地農戶的生計。
為此,萊蘇村盤活村內閒置房產,建設了農村「電商小鋪」,計劃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形式,為村民提供產品代銷服務,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然而,在經營初期,「電商小鋪」主要靠本地村民進行經營管理,受限於村民本身的技術和文化知識水平,「電商小鋪」依然沿用傳統的實體經營方式,沒能完全發揮出「線上」平臺的「帶貨」優勢。
得知「電商小鋪」的經營遇到瓶頸後,鶴山稅務組織業務骨幹,上門進行面對面政策輔導,並與萊蘇村制定財稅技能培訓方案,以舉辦培訓班的形式,豐富村民的生產經營知識,提升「電商小鋪」的經營管理水平。
「我們開設『電商小鋪』,目的是用技術推動農村電商平臺發展壯大,助力鄉村發展。稅務部門為我們提供專業財稅技能輔導,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萊蘇村委會書記鍾瑞行說,「我們將結合稅務部門的技能支持,不斷開拓探索,讓『電商小鋪』成為極具鄉村特色的電商大平臺。」
捐書贈冊
涵養智慧鄉村人文
窗明几淨、書香盎然,這是萊蘇村農家書屋給人的第一感覺。一排排書門類眾多,在書架上擺放的井井有條,桌椅一塵不染,這都有賴於「全國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鍾直均老先生的悉心打理,70多歲的他每天堅守崗位,做好各項服務。其中,稅務部門在農家書屋裡設置的「悅讀角」讓人眼前一亮。
鶴山稅務部門在萊蘇農家書屋設置「悅讀角」。
「扶貧必扶智」,讓村民掌握更多的本領,是扶貧的重要任務。鶴山稅務在農家書屋設置「悅讀角」,並捐贈了與稅收工作息息相關、與農村種養殖業密切相連的四十餘冊書籍,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稅務部門帶來的書籍通俗易懂,既充實了書屋,又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萊蘇村婦女主任鍾雪勤說。
「感謝稅務部門捐贈這批圖書,為我村提供了很好的業餘讀物,也能提高村民的務農水平,真是一舉兩得!」鍾老先生贊道。
黨員表率
打通務農致富新門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鶴山稅務結合萊蘇村農耕實際,發揮「黨建+稅務+農村」作用,以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組織黨員幹部前往無公害蔬菜基地學習瓜菜種植技巧,並在村內貧困戶農田開展農耕勞作,實地體驗農民艱辛,更自發購買貧困農戶自產農產品50多斤,以實際行動助農增收。「只有實實在在地體驗務農生活,才能真正掌握種植技巧。」鶴山稅務機關第一黨支部書記呂鴻江提及對農耕的感受,「我們堅持用心服務,排除困難,最終受到村民的認可,讓我們非常有滿足感。」
為幫助拓寬農產品銷路,鶴山稅務向共和鎮政府推廣廣東產業鏈智聯平臺,發揮稅收大數據的「搭橋」作用,推動農業經濟走綠色振興之路。「鎮政府在謀劃以合作社和收購站的形式將農產品打包出口,進一步擴大產銷渠道,稅務部門正好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共和鎮農業辦公室副主任黃衛康說。
「在稅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未來,我們有信心以現代科技為依託,以改善農民生活和建立智能化文化、產業價值體系為目標,創造集休閒旅遊、文化體驗、農耕養殖於一體的多功能業態環境,把共和建設成美麗宜居的城市後花園。」 共和鎮黨(工)委副書記、來蘇村駐村第一書記高智泉說。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