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移動市場一片「混亂」,前有手機大肆成長,後有平板逐漸壯大,曾經電影裡四面楚歌的情節如今卻被筆記本給遇上了,這真讓筆記本電腦為難。如今已步入2013年,2013年將會發生什麼?幾天之後便是CES展會,一年的關注點似乎都粘著CES2013。
那麼在此之前,我們先回首瞧瞧2012末日之年的情形。在這一年裡,筆記本廠商們看似跟著英特爾走超極本之路,不過普通筆記本以及各家主打產品依舊是筆記本市場的主力。有比拼高性價比,也有對抗遊戲能力,更有火拼綜合實力。
2012誰被你關注?年度筆記本評測匯總
且先不談手機與平板電腦對筆記本電腦市場的衝擊,就論產品來說,2012還是有一些比較受關注的產品的。這裡有發燒級遊戲本,比如外星人M14x、微星GT60;還有追求極致的高端筆記本,比如索尼Z13、蘋果視網膜MacBook、戴爾XPS 15、東芝U800W;還有定位主流市場的娛樂筆記本,比如宏碁V5系列、揚天M490;最後就是綜合素質比較強的筆記本產品,聯想Y400、三星Q470、惠普新dv6以及神舟K590S。
■新平臺捷足先登 高分屏華碩N56首發評測
最近這段時間裡,相信有關英特爾Ivy Bridge新一代處理器的新聞無疑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隨著第三代22nm酷睿處理器核芯神秘面紗的揭開,華碩也將在第一時間推出新平臺下的N56影音級筆記本產品。其實,大家對華碩N5系列筆記本已經是比較熟悉了,從N53獨有的側腰線設計,到靚麗且厚重紮實的N55,再到如今全面提升的N56,可謂每一款15英寸機型都受到了不少影院級用戶的重點關注,而全新推出的華碩N56外觀方面有了讓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設計。
·迎接新平臺 華碩N56捷足先登
為了迎接Ivy Bridge的到來,華碩N56應該算是一款捷足先登的產品,我們收到的N56雖說是一款工程樣機,不過正式發售的機型應該與之沒有太大區別。首先來爆料一下硬體配置,該機搭載最新第三代酷睿i7 3610QM四核處理器,核芯顯卡為HD 4000,獨立顯卡為Nvidia Geforce GT 630M,USB埠全面升級為3.0標準,而屏幕解析度則達到了1920×1080全高清尺寸。
華碩N56影音本評測首發(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影音體驗依然是N56筆記本的主打特色,為了能呈現出震撼的聲音表現力,特別採用了世界頂級視聽品牌B&O ICEPower認證的SonicMaster「美聲大師」音效系統,搭配外置低音炮後,使得低音部分更為厚重飽滿,無論是欣賞動感快節奏的音樂,還是觀賞高清電影都可以帶來震撼的視聽感受。此外,隨機附贈的低音單元可以帶來250Hz以下的低音效果,層次更分明,音效更真實。
外觀方面N56也給大家帶來全新的視覺衝擊,尤其是C面設計,N56整個C面採用了先進的CNC工藝,通過CNC工藝在金屬外殼材質上鑽頭逐一把鍵盤按鍵孔、電源接口和各I/O埠鑿出,以確保鍵盤按鍵舒適以及埠布局整潔美觀。同時得益於精湛的做工品質,整機厚度被縮減,定格在30mm。除了上述特點以外還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呢?請看接下來的外觀詳細介紹。
■吹響IVB進攻號角 惠普新dv6遊戲本評測
英特爾 Ivy Bridge 平臺正式發布,意味著筆記本進入了又一個新的硬體周期,與周期同步更新的還有顯卡,基於 22nm 工藝 NVIDIA 的 Kepler(克卜勒)架構的移動顯卡已經浮出水面,不再是馬甲,而是一次真正意義的革新。本次拿到了全新的惠普 Pavilion dv6(7002TX)筆記本,採用了全新設計的模具和新一代的處理器與顯卡平臺,煥然一新之後的 dv6 成為目前預上市新品中,最炙手可熱的型號。
從定位上說,惠普 Pavilion 暢遊人是惠普旗下的精品消費系列,價格略低於發燒級 HDX 系列(大陸不常見),但要高於 Pavilion g 系列,一直以來惠普都希望將 dv 系列的產品能夠不僅僅滿足於基本應用,而是將過程變得美好,之前我們評測的惠普 Pavilion dv4,採用了 Beats Audio 音效系統和 Cool sense 散熱等新技術,用一些人性化功能,來為 dv 系列增值。
在剛剛拿到這款筆記本的時候,編輯以為或許只是一次硬體的升級,但事實上,dv6 的外觀也有了不小的變化,改變後的 dv6 模具與 dv4 在設計風格上差別不小,給人的感覺是 dv6 這次確實更漂亮了。
惠普 Pavilion dv6-7002TX(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配置方面,本次評測拿到的這款 Pavilion dv6,採用了 IVB 平臺 i7 四核處理器,顯卡為 NVIDIA 最新的 GeForce GT 650M,具備 2GB GDDR5 顯存,具備了非常值得期待的性能表現,目前這款筆記本已經在一些渠道可以買到,價格還是非常吸引人的,至少已經進入了主流消費價位,對學生來說是個好消息。
惠普筆記本今年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以往產品線之間價位拉的很開,而今年,無論是 g、dv 等消費娛樂系列,還是 envy 等定位於時尚精品系列的產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了 elitebook 商用系列的一些型號以外,所有的產品都在主流價位。
■影院級寬屏 東芝U800W超極本評測
在剛剛結束的臺北Computex 國際電腦展上,東芝的一款最新的超極本 U800W 成為了各家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東芝 U800W 所採用的 21:9 比例超寬屏,1792×768解析度,無論是外觀還是體驗上都徹底區別於普通筆記本,被認為是自超極本概念被提出以來,最大刀闊斧的一次改變。
從整個臺北電腦展的產品上看,超極本的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芝 Satellite U800W 基於傳統筆記本的外觀,但機身比例發生了重大改變,變得更纖長,如果是初次遇到,很難相信這是一款 14 英寸的超極本產品,21:9 屏幕比例不僅僅改變了用戶的視覺體驗,同時在機身的材質選用上,大膽的取用皮革質感材料與金屬進行搭配,讓超極本的設計標準再次提升到一個高度。
作為一款新品,東芝 U800W 順理成章的採用了第三代酷睿 Ivy Bridge 平臺處理器,其他方面,哈曼卡頓認證的音響系統、混合硬碟和USB3.0接口等技術都有採用,可以說從配置上看 U800W 是一款全功能的超極本產品。
U800W 超寬屏本首測
對於一款創新設計的產品,相信壓力最大的就是產品經理,在設計上想跳出定式的思維,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會更大,從 4:3 到 16:10 ,再到 16:9 ,筆記本的解析度一直進化,對於東芝 U800W 超極本來說,這款 21:9 顯示屏,1792 × 768 的另類解析度,固然可以達到接近影院屏幕的顯示比例(2.35:1)。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超極本的目標用戶群會認同這樣的創新嗎?在應用端,超寬屏幕帶來的廣闊視野,能否與我們的主流應用兼容,我們的使用習慣惰性有多大,U800W 是一個概念性產品來展示實力,還是實打實的量產化機型?諸多疑問,我們都將盡力的在今天的評測進行分析與討論。
===點擊查看詳細評測===
■極致誘惑 索尼VAIO Z13挑戰巔峰
2012年05月21日 VAIO 夏季新品發布上,索尼正式推出了 13.1 英寸 VAIO Z13 ,Z 系列作為索尼筆記本的旗艦機型,已經在極致輕薄產品中豎立了業界的標杆。該系列定位高端商務人群,集大成之作的設計理念,使得 Z 系列成為了索尼筆記本中領軍產品。2012 年是 VAIO 品牌成立 15 周年,因此 Z 系列同步推出了 VAIO 十五周年收藏版,收藏版頂蓋採用流光黑面板,中軸邊框上刻印紀念版文字,定製銷售。
儘管外觀變化並不是很大,但 VAIO Z13 仍然很好的傳遞了超輕薄的設計理念,不但秉承了索尼一貫的精湛工藝,而且在便攜性與高性能之間做到非常好的平衡,別出心裁的多功能擴展基座增加筆記本的擴展性,並為整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接口種類,同時內置在基座中的獨立顯卡設計思路也充分體現出索尼的創新精神。外置獨立顯卡不但提升了整機圖形處理能力,而且也很好的解決獨立顯卡散熱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猛擊上圖,進入評測原文
索尼 VAIO Z13 依然擁有著嘆為觀止的頂級工藝設計,無論以怎麼的角度擺放,我們都願意將它視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作為商務筆記本中的佼佼者,自然有著引以為傲的特質,VAIO Z13 頂蓋與底部均採用了高造價的碳纖維材質、鋁合金一體式鍵盤和掌託、獨到的六稜貝邊造型和隱藏式中軸設計。此外,該機擁有超高的便攜性,可以拿出 5 mm 屏幕厚度和 1.15 kg 重量的傲人成績與超極本相媲美。
■細節見真章 蘋果視網膜Macbook Pro
多年未變的 Macbook Pro,終於吹響了革新的號角。
蘋果研發筆記本已有 21 年的歷史,它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了不少教訓:PowerBook 5300 的電池易爆炸、PowerBook G4 Titanium 的鉸鏈易斷裂、iBook 的硬碟難取出。直到 2006 年推出 Macbook Pro 後,蘋果才真正擁有了成熟而穩定的產品線,並且在國際範圍內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在蘋果的產品線中,Macbook Pro 定位於高性能、全功能,如果說 iPhone 和 iPad 主要用於瀏覽和查看內容的話,那麼 Macbook Pro 就是專為創建內容而打造的。尤其是圖形設計、照片編輯、視頻渲染這些複雜的內容創建類工作,最適合發揮 Macbook Pro 的性能優勢。雖然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今天,Macbook Pro 的用戶遠不如 iPhone 和 iPad 那樣多,但在蘋果帝國的生態系統中,Macbook Pro 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蘋果 Retina Macbook Pro(猛擊上圖進入原文)
在說到輕薄化的 Macbook Pro 之前,不能不提 Macbook Air 。四年前,蘋果進行了一個市場試驗,他們在容易升級的 MacBook 和 MacBook Pro 的基礎上,推出極其纖薄、但不可升級的 MacBook Air 。Air 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為了達到全球最薄,它犧牲了性能,而且無法擴展——它的內存是焊接在主板上的,這意味著如果要升級配置就必須更換整個主板。而且,拆解 Macbook Air 需要特殊的工具,還要移除 19 枚螺絲。
2010 年,蘋果將 Air 的價格降低到 999 美元,與 MacBook 同樣的價格。這時消費者有了兩個選擇:一個是輕薄但不可升級的 Air,另一個是雖然厚重但更快、更耐用的 MacBook 。最終的結果表明,儘管 Air 不能升級始終是用戶心中的遺憾,但仍有大量消費者為它買單。到 2010 年底,Air 的銷量迅速佔據蘋果筆記本總銷量的 40% 。在 Air 獲得成功後,蘋果繼續推出不可升級的 iPad,消費者還是願意掏出錢包。
蘋果 Retina Macbook Pro
現在,蘋果又一次給消費者選擇:可升級的、或不可升級的 Macbook Pro 。這兩款高性能筆記本並不完全相同,一款價格稍低,具有良好擴展能力;另一款具有尖端的視網膜顯示屏和輕薄的機身,但是不可升級,而且價格很高。那麼,這款全新的 Retina Macbook Pro 到底有何不同之處呢?今天我們就對它進行詳細的解讀(點擊這裡繼續閱讀)。
■定製遊戲體驗 Alienware M14x評測
今天要評測的是戴爾Alienware M14x R2是最新的升級版本,在後面加了一個R2與上一代進行區別,儘管模具外觀和之前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但配置方面卻已經迎來了全面更新,而這次的更新不僅僅是來自硬體,一些細節功能上的改進也讓這款以極致性能為主打的外星人特點更加鮮明,Alienware M14x R2的i價格並沒有提升,仍然為14999元起,對國內的普通消費者來說,依然是奢侈的夢想。
改進版的幾個特徵包括:1、處理器升級至最新Ivy Bridge平臺,M14x採用了目前市面上最強的第三代酷睿i7-3820QM處理器;2、每款筆記本都提供了mSATA接口,用戶選配SSD Boot Drive時,便可以啟動相應設置(英特爾快速啟動和智能響應技術);3、布置了Klipsch音響(美國知名音箱大廠,國內也叫傑士),提供了Creative Sound Blaster獨立音效卡晶片和THX 7.1環繞立體聲數字音效設計,當然,在其他的M15x和M17x等機型上,這些功能也同步更新了。
M14x R2評測(猛擊上圖進入原文)
在遊戲配置方面,編輯這次拿到的M14x R2採用了GT 650M獨顯,對於Alienware筆記本來說,強大的遊戲性能是網友們對其最直接的了解,採用GTX 660M都不會讓用戶滿意,更何況只有GT 650M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上一代M14x R1版的顯卡為GT 555M,也並非頂級發燒級顯卡,所以R2選用28nm 克卜勒架構的GT 650M也是順理成章的升級。
M14x和更小的M11x誕生只有兩年時間,是Alienware家族的新兵,對於整個Alieware的產品線政策來說,這兩個小尺寸的筆記本更加注重筆記本實用性,和市場銷量,也就是希望通過相對低廉的價格、更常見的尺寸來滿足大眾消費者,可以看出,Alienware正逐漸走向平民化。
Alienware M14x R2
另外,對於Alienware來說,歷來配置上都不是最高的,國內的藍天(Clevo)、地球人(Terrans force)等品牌都具備和外星人掰手腕的實力,Alieware在美國人眼中更看重的是品牌蘊含的文化,Alienware身上的未知和神秘讓人無法不瘋狂,而國外玩家玩法較多的其實是對Alieware進行改裝和定製,就像是哈雷戴維森摩託一樣,也許沒有最大馬力的發動機,但每個人的機車出廠的時候發動機聲音都不同,都是因個人喜好而調教,後期的改裝也有很大樂趣,這和國內消費者普遍崇尚實用主義的選購策略不大一樣(點擊這裡繼續閱讀)。
評析三星Q470 體驗萌系造型遊戲本
去年的三星筆記本電腦中有一款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它打破了三星往年一直以來的設計理念,成就了三星筆記本電腦韓系時尚的典範,那是盛行Q460的時代。時至今日,三星Q系列筆記本更新Q470,這款產品相比前輩少了些剛硬,多了份細節。
三星Q470筆記本其實在今年4月份就已經上市,當時我們也有相關的評測。不過在那時候,這款筆記本並沒有配備Ivy Bridge處理器,雖然已經配備克卜勒顯卡,但對於遊戲黨來說只有更高的硬體配置才是最佳的實際體驗。因此本篇評測將帶來最新的三星Q470遊戲本,22nm與28nm一個都不少。
評析三星Q470遊戲本
有誰能想到一款遊戲本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樣子,看到這款粉色的三星Q470就懂了。沒想到這樣一款萌系造型的筆記本內部還藏著一顆強勁的核心,看來三星走了回不尋常之路。外表不但豔麗,性能也很強勁,這對於那些外觀控、性能控的用戶可謂是極大之誘惑。
萌的背後是強勁的性能支持
不可否認,三星Q系列的設計理念擺脫了往年三星筆記本造型無特色的陰霾,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除了外觀設計改變以外,一些人性化相關的細節亦是這款Q470之特色。接下來就來品析下這款Q470的一些細節特點。
點擊查看完整評測:細節出色萌系作品 評析三星Q470遊戲本
■輕薄與遊戲兼得 宏碁V5時尚簡約本評測
超極本使用了低電壓處理器,這樣讓機身厚度和續航時間都可以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但是多數超極本沒有獨顯,遊戲性能還是與傳統筆記本沒法相比。最近為了滿足大家對輕薄機身和遊戲性能兩方面的需求,一些採用低電壓處理器,厚度在20mm左右的獨顯筆記本出現了,清一色的為14英寸以上,這其中就包括了宏碁的V5系列。
V系列(victory)作為在5000元價位的主力機型,V3與V5系列都擁有主流的性能,不同的地方在於V5的機身更加輕薄,更漂亮的設計,同時擁有更加豐富的顏色。宏碁V5擁有11.6英寸、14英寸和15.6英寸的機型,14英寸的還有天空藍、月光銀和薰衣草紫等另外三種配色。
一般來說,在這個價位上重視設計的產品不多,多數是以配置取勝,但V5系列在外觀上下了很多功夫,筆者第一次見到這款產品是在兩個月之前,完全北歐簡約式的風格化設計讓人耳目一新,北歐風格在筆記本上使用的並不多見,眾所周知,宏碁筆記本在歐洲銷量非常好,所以採用這種偏向歐洲人喜好的設計,也可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除了設計方面的亮點以外,宏碁V5也是目前少數幾個使用獨立顯卡的輕薄型筆記本,那麼在狹小的機身需要更好的控制散熱就成為了棘手的難題。在娛樂性方面,宏碁V5採用了第二代的杜比音效音箱,並且內置了多媒體中心,對於消費機用戶來說,這是比較貼心的設計。
==點擊進入詳細評測==
■旗艦一出 誰與爭鋒!戴爾新XPS 15評測
曾經有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這句話時不時勾起小時候的武俠夢,我們愛看又時而幻想。轉而回到現實生活,望如今筆電行業,又好比當年,英雄迭起,主推超極本新品,又不忘再續曾經旗艦。
耍刀要有真本事,旗艦產品能有幾分姿色,身為旁觀者的我們也能看個大概,略知一二談論是非。XPS是DELL高端品牌,是其旗下最高性能筆記本代表產品之一,在國內外都擁有許多忠實用戶。作為影音娛樂的高端筆記本產品和DELL經典子品牌的延續,XPS身上確實擁有許多高品質、高水平的設計與技術。
戴爾新XPS 15評測
戴爾XPS經歷了多年的風雨,依然屹立在高端筆記本市場,其優良的品質還是值得認可的,即使它有那高昂的售價,卻也贏得了不少用戶。年初時候XPS 13超極本上市,產品線重新回歸輕薄之路;隨後上市的XPS 14依舊主打超極本市場;而現在XPS 15來了,薄機身與高性能成為其主打。
戴爾新XPS 15
與XPS 13、14相同,新XPS 15也採用全鋁製機身,硬朗的金屬風格使得整機看起來堅固而結實。該機採用15英寸模具機身,即便如此該機的厚度也像前兩者一樣做得比較薄,厚度與一元硬幣的直徑差不多,實際測量23毫米。
新XPS 15厚度約等於一元硬幣直徑
簡單來說,戴爾XPS 15是XPS 13、14這兩款超極本的大號標準筆記本版本。除了在外觀方面XPS 15與前兩者極為相似,而且該機同樣以高性能、長待機為賣點。
==點擊進入詳細評測文章==
■搭載GTX675M獨顯 測微星GT60發燒遊戲本
強勢來襲的GT60和GT70都是微星旗下的專業頂級遊戲本,而在之前的評測中我們已經為大家介紹了前者GT60的高配版,其搭載GTX 680M高端獨顯的配置可以在單顯卡筆記本中稱霸。同樣是萬元級別的發燒遊戲本,微星GT60還有相對低配版本,而本次評測就為大家帶來這一版本的GT60評測。
由於外觀與之前的GT60沒有任何區別,因此本篇著重對該機進行性能測試。與之前的高配版不同,本次評測的GT60配備GTX 675M獨顯,相比GTX680M的旗艦級別性能有一定的降低,而售價方面也有相應的下降。
測微星GT60發燒遊戲本
作為一款發燒級遊戲本,顯卡方面是各位玩家最為關心的,本次評測的微星GT60配備了NVIDIA GeForce GTX 675M高端獨立顯卡,我們通過GPU-Z查看相關顯卡信息,其製程工藝採用40nm(並不是最新的克卜勒核心),擁有384個流處理器及2GB 256bit的位寬大容量GDDR5顯存。
NVIDIA GeForce GTX 675M高端獨立顯卡參數
下面我們通過最為常見的3DMark Vantage對NVIDIA GeForce GTX 675M獨立顯卡進行了實際跑分測試,最終E模式GPU獲得了50179分,這樣成績在移動級筆記本產品當中算是相當高的,在高畫質下運行目前硬體殺手級別的遊戲完全沒有問題。
E擋GPU測試結果:50179分
從測試結果來看,雖然GXT 675M在名稱上僅比GTX 680M少了5,但是差別還是非常之大的。GTX 680M採用最新的28nm製成,總體性能方面要比GTX 675M高出20%左右,當然性能提升也帶來的價格的大幅上漲。因此GTX 675M雖然性能遠不及GTX 680M,但是其性能比可要高上不少。
==點擊進入詳細評測文章==
■職場白領入門之選 聯想揚天M490評測
熟悉聯想產品的用戶,一般都會知道聯想揚天筆記本分為V和B系列,為了和自家的ThinkPad不至於形成衝突,這兩個系列面向的都是成長型中小企業,而由ThinkPad T、W和X系列來鎮守高端商用,揚天V系列更注重商務功能的應用,B系列則為了實現低成本,而這次揚天系列再添一枚新丁M系列,我們評測的搭載了Ivy Bridge平臺的M490也成為首款揚天M系列新品。
在聯想官方網站上,揚天M系列的頁面非常的耀眼,火紅色的「M」被設計成了一個充滿了活力的牛角形狀,所以M系列的定位已經非常明顯了,學生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成為了M系列的受眾群體,拿到這款筆記本後,筆者也深有感觸,這確實是一款非常年輕化的產品。
這次我們拿到手的M490採用了全黑色的機身,不過聯想還提供給我們激昂紅和鋒芒灰另外兩種顏色,在價格方面,聯想M系列很可能會帶來驚喜,由於是定位在V和B系列之間,其最終市場價格很可能在4000元左右,甚至更低,對於這樣一個外觀年輕化、配置主流化、價格大眾化、品質商用化的筆記本新品來說,應該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聯想揚天M490正面視覺
外觀上,我們看到這次揚天系列經典的KINK ID設計風格得到繼承。KINK ID這種來源於運動的設計,動感之中不失穩重,同時在動感、硬朗、簡約的原有風格基礎上增加了圓弧的邊角設計。
頂蓋採用類膚材料
在筆記本的整個A面和C面掌託的部分,聯想揚天M490採用的是一種類似皮膚質感的噴漆材料,這也是整個揚天M系列在設計上的重要賣點,通常情況下,這樣類膚質感的噴漆只有在ThinkPad T和X系列上才能看到,手感柔軟溫暖非常順滑,同時這樣的材料並不反光,讓揚天M系列身上沒有那麼多奢侈化的元素,加上整機配色只有黑色,低調不張揚的姿態在這個群魔亂舞的筆記本市場上顯得十分珍貴。
對稱設計的C面與高觸感鍵盤
揚天M490依然使用了全尺寸的人體工學鍵盤,擁有高觸感設計,筆者經過實際使用發現這款鍵盤的鍵程較長,回饋不算迅速但還是比較清晰,而且敲擊時的聲音非常細小。細節方面,鍵盤的布局與其他筆記本並無大異,上面的標識為醒目的橙色。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揚聲器的設計,極為對稱的眉眼設計,給人非常凌厲的感覺。
背部出風口
主要的散熱部分都在集中在機身左側,機身底部也有安排了進風口和出風口,由於M系列並不主打輕薄,內部也有足夠的空間來提供散熱。
==點擊進入詳細評測文章==
GTX660M的怒吼!神舟精盾K590S全國首測
當英特爾酷睿 i7 處理器遇上 GTX 660M 獨立顯卡,這兩者之間擦出的火花造就了筆記本高端配置;當神舟精盾系列重新設計模具,於是乎精盾 K590S 遊戲本誕生了。當許多人還在揣測神舟在這年底會有什麼動作時,新一代精盾系列遊戲本就在前不久悄然發布了。
作為今年年末及明年年初的主推機型,精盾 K590S 保持著神舟一如既往「價格殺手」的水準,原本高性價比的基礎上再重新設計模具,以一個新姿態讓用戶去迎接。神舟堅信自己的產品是最好的,我們欣賞這樣的坦誠,而在這幾年的發展中我們也確實看到了神舟的變化與進步。
言歸正傳,來說說神舟旗下精盾系列的新品 K590S,這是一款 15 英寸的遊戲本,正如前面說到的那樣,該機配備英特爾酷睿 i7 處理器以及 NVIDIA 最新的 GTX 660M 獨立顯卡,整體配置在目前市面上算是比較高端的。除此之外,精盾新品還有 K790S 與 Q480S,前者是 17 英寸遊戲本產品,而後者在我們之前的評測中已經有所介紹。
神舟精盾 K590S 全國首測
根據目前曝光的價格來看,精盾 K590S 有兩個配置,官方報價最低 6499 元。從官方報價來看 K590S 性價比方面似乎「斬」的不夠徹底,但其實考慮到這款產品配備了 SSD 固態硬碟,售價自然要比非固態硬碟高一些。而且如果該機非 SSD 固態硬碟版本的機器,那麼綜合硬體配置來看性價比還是十分突出的。
神舟精盾 K590S 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面貌,或許有人會感覺新款的造型與模具有些許面熟,不過這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仔細了解這款神舟精盾的最新力作,探究其是否給我們帶來了驚喜。
==點擊進入詳細評測==
■可組雙卡SLI 聯想Y400彪悍遊戲本評測
被平板超極本搶了不少眼球的筆記本開始朝著更加垂直應用的領域發展,如果超極本靠的是輕薄和極速響應,那筆記本似乎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遊戲性能,我們之前評測了聯想新的一代小 y,Y580 的接班人 Y500,除了意料之中的 GT650 獨顯以外,更是在外觀進行了重新編碼,更強調感官上的刺激,這樣的血液將逐漸融入到之後的所有 Y 系列產品中,當然也包括這款 14 英寸的聯想 IdeaPad Y400 。
任何一代的小 y,14 英寸產品的關注度其實要略高於 15.6 英寸的,更多的是關於筆記本設備本身,重量和尺寸大小是用戶的重要參考標準,二者為了平衡關注度,在配置上也略做了一些差別,但這次 Y400 和 Y500 基本上沒有硬體上的差別,但 Y400 在頂蓋和底部運用到了仿碳纖維紋理,來區別於 Y500 的金屬拉絲。
此外,作為本次小 y 最大的功能變化,Y400 同樣擁有即插即拔的擴展組件,網友可以自行購買第二塊顯卡來組成 SLI,最大提升遊戲性能 60%,當然這個模塊不僅限於增加顯卡,也可以更換 SSD 固態硬碟,來彌補 Y400 低配版本沒有標配SSD的遺憾,這個功能對於遊戲和 DIY 玩家來說,十分具有誘惑力。
==點擊進入詳細評測==
我們承認筆記本邊緣化這一事實,但邊緣化不等於消失,就像宇宙大爆炸一直在延伸, PC好比太陽系,雖然離核心越來越遠,但本身的規模並沒有太大變化。每年還有 3000 萬消費者在購買新的筆記本。為了這些消費者,筆記本行業依然要認真對待,積極啟用新技術,不斷改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