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水餃,很多人都知道「灣仔碼頭」的速凍水餃。
可大家還不知道,
「灣仔碼頭」的背後有著傳奇人生的女性。
42年前,一位被丈夫拋棄的青島姑娘,
拉著兩個孩子流落香港街頭,
為了能吃飽飯,她推著手推車
在香港灣仔碼頭賣出了
第一碗水餃!
42年後,她從沿街叫賣的單親媽媽,
成為年銷售60億的豪門。
她把一碗水餃做成了大產業,
把中國的水餃賣到了全球各地。
她就是「臧姑娘」臧健和,
她拒做日本品牌,
更拒絕移民國外,
她始終堅持一個信念,
「總有一天,中國餃子能成為全世界的美食!」
可令人悲痛的是,
正月初四,就在我們合家團聚,
一起過年吃餃子的時候,
臧健和女士在香港悄然離世,
終年73歲。
曾有人說:
如果你覺得人生無路可走,
一定讀一讀臧健和,
因為她在逆境中的掙扎和努力,
就是一部跟命運鬥爭的傳奇!
1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五蓮縣,
因為父親遠在臺灣杳無音信,
臧健和從小就非常懂事。
為了活命,母親帶著她和妹妹離開老家,
一路流浪,一路乞討到了青島。
上世紀60年代青島老城區
1967年,一家人
在青島終於有了穩妥的住處,
妹妹也有了工作,
22歲的臧健和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一位來自泰國的援華醫生。
短短幾年時間,
幸福的小家添了兩個女兒,
兩口之家變成了四口之家。
1973年,臧健和與丈夫和兩個女兒在青島合影(圖片來源:CCTV10 人物 節目)
可她怎麼也想不到,
一場重大的人生變故
正在等著她……
1974年,一封從泰國來的電報,
打破了一家的平靜。
丈夫的父親離世了,
家人催他速速回國奔喪。
臨行前,他向臧健和許諾:
為母女三人辦手續,
全家在泰國團聚。
1977年,走了三年的丈夫終於來信,
臧健和辭去醫院的職務,
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
一路奔波,抵達泰國。
可讓臧健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再次見到朝思暮想的丈夫,
才知道夫家竟是泰國的富商,
丈夫子承父業,經營著家族生意,
不僅有了新的妻子,
還生了一個兒子。
突如其來的打擊使臧健和措手不及。
在泰國,「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臧健和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
比起衣食無憂的生活,
她要的是一份尊嚴和專一的愛情。
(圖片來源:CCTV10 人物 節目)
她幾乎沒有任何猶疑,
果斷決定帶著兩個女兒離開泰國,
與眼前的「丈夫」一刀兩斷!
從泰國回山東,需要在香港中轉。
站在香港街頭,
孑然一身的臧健和
握緊了兩個孩子的手,
做了改變她一生的決定:
留在香港!
32歲的臧健和
發誓好好保護她們,把她們帶大!
她拉著兩個女兒,
不知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
才終於在銅鑼灣租下一間沒有窗戶,
只有四平方米的房間。
2
一天,工友們來家裡做客。
她熱情地包了家鄉的水餃
招待朋友們。
沒想到,所有朋友吃完都誇讚:
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餃子,
完全可以拿到街上去賣呀!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急於掙錢的臧健和有了自己的盤算!
第二天,她花了500元,
自己改制了一輛可以擺攤的手推車,
第三天,她拉著兩個女兒,
去了熱鬧的灣仔碼頭。
第一天擺攤,
直到快收攤的時候,
5個學生來到臧健和的攤位前,
各自要了一碗水餃。
「哇,好好吃啊!」
聽到這句話,臧健和一直緊繃的弦
終於鬆弛了下來,
多少年後,
她說:「好好吃啊」這四個字,
是她這輩子聽到的最好聽的粵語。
一句「好好吃啊」
給了臧健和極大的信心,
臧健和開啟了她用一隻只水餃
在逆境中的絕地反擊!
臧健和在灣仔碼頭現包現賣手工水餃
在灣仔碼頭這個小攤位上,
臧健和無疑是最勤快的那個,
她說,最快的時候,
自己能一個鐘頭包出1000個水餃!
臧健和給自己定下三個原則
——高品質,講衛生,聽意見。
臧健和包出的水餃
形狀像元寶,麵皮透明又勁道,
這也讓她的餃子有了顯著特徵,
明顯區別於別家的餃子。
臧健和在自己的水餃攤位前
擺出了一個簡陋的牌子,
上面寫著: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
灣仔碼頭「臧姑娘」家的水餃好吃,
好口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
臧健和的水餃生意越來越好,
攤位前每天都排著大長隊。
有些人甚至不惜奔赴千裡
只為了一嘗她的手工水餃。
在灣仔碼頭賣水餃賣出名的臧健和
沒有想到的是,
她的命運將再次發生轉折!
3
1983年的一天,
臧健和的朋友把「灣仔碼頭」手工水餃
帶到了一個高端宴會上。
一位日本富豪的小女兒
平時吃飯非常挑食,
面對餐桌上世界各地美食,
小姑娘都沒有興趣,
唯獨一口氣吃了20多個「灣仔水餃」。
這位富商是當時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
大丸百貨公司董事長,
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臧健和與日商經過多次談判,
讓日商佩服眼前這個小攤販,
有責任心,有追求,
最終決定籤訂讓水餃進超市的合作合同。
這個合同一直用到大丸百貨撤出香港。
臧健和有了第一家水餃工廠
之後,合作的商場也越來越多,
八佰伴、華潤、吉之島、百佳等
大型賣場都陸續找上門,
灣仔碼頭水餃佔領了香港大部分的
新鮮水餃市場和
30%以上的冷凍餃子市場。
灣仔碼頭」開始了新的衝刺。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
後又相繼開辦了三家水餃廠,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很快成為
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
1996年,灣仔碼頭水餃
在香港已家喻戶曉,
以臧健和為原型的
電視連續劇《水餃皇后》的播出
更讓她成了風雲人物。
當時,香港面臨回歸,
她周圍不少生意夥伴和朋友
都選擇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歐洲。
臧健和不僅不走,
她還斥巨資建造了一座1200平方米
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廠房;
為了紀念在灣仔碼頭的歲月,
她更是把專賣店開回了灣仔碼頭。
被問到為何如此堅定,
直爽的臧健和朗聲笑道:
「吃餃子的人在中國,我不走!」
1997年隨著香港回歸,
灣仔碼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與美國最大的冷凍食品生產商
品食樂公司合資,
到內地投資建廠!
在山東大學設立臧健和教育基金
生於山東的臧健和
有著濃重的家國情結。
對祖國和家鄉充滿感恩之情的她,
立志要做出質量最好的水餃……
在內地設工廠時,
臧健和還優先僱傭當地下崗職工,
為他們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崗位……
2017年,灣仔碼頭
共有15家大型生產基地
銷售點遍布全國逾200個城市,
年銷售收入超過60億。
今天,中國幾乎每一個地方
每一個超市的冷櫃裡,
都能看到「灣仔碼頭」水餃。
這盤水餃,也有如媽媽的味道,
成了很多人心中共同的味覺記憶。
4
從天涯淪落人到水餃皇后,
再到傑出的女企業家,
有人說臧健和很有運氣,
當年,沒做任何廣告,
卻有無數人幫她免費宣傳;
她沒有自己的銷售,
卻把餃子賣到了世界各地……
從1977年到現在,
40年如一日,
臧健和一直用心鑽研
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餃。
在她看來,水餃總令人想起
團圓、溫暖、笑臉。
她說:別小看這小小的水餃,
裡面可蘊藏著中國人的大智慧,
無論用粟米和蝦仁、
還是西洋菜和魚肉……
不管你用什麼餡料搭配,
都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水餃就像中國文化,包容性極強。
她始終相信,總有一天,
中國的餃子一定
能成為全世界的美食!
可這個年還沒有過完,
餃子也還沒有吃夠,
「水餃皇后」帶著她一貫的微笑
離開了……
臧健和傳奇的一輩子,
猶如她包了一輩子的水餃,
包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也在滾水的翻騰中獲得了新生!
她的一生,
是在逆境中敢於絕地反擊的一生,
更是自強不息,
奮鬥不息的一生!
灣仔碼頭也許不是最好吃的水餃,
但臧健和40年堅持做好一件事——包餃子。
堅守中國現代女性——
堅韌、獨立、勤勞與善良,
讓飽含美好願望的水餃,
增添一份母愛的味道,
讓中國餃子成為了全世界的美食。
「水餃皇后」一路走好。
來源/新華社、北洋之家
編輯/任婕
美編/李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