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區有關人士認為三大原因使東門老街長盛不衰
東門老街是深圳商業的「根」
羅湖區統計局昨天首次對外發布五一當天東門客流量數據表以及消費者行為調查表,這一統計調查信息共享的做法,有助於眾多商家、消費者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加深對東門市場的認識,也為有關部門完善對東門的發展規劃、商家制定營銷策略以及有針對性地組織貨源提供參考,因此有益於進一步提高「老油井」的產出。
東門老街為何一直生意興隆、長盛不衰,許多市民和旅遊者仍把東門作為購物首選?羅湖區統計局局長徐安慶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業態齊全,商品、服務種類豐富。很多地方都有低消費,為什麼大家都願來東門老街,主要是市場細分程度高。從消費者調查也可看出,49%的消費者認為東門最吸引人的方面是商品種類豐富,商品便宜還在其次,僅佔24%。這說明消費者看重的主要還不是價格,而是它有別的地方沒有的東西。一個消費者來到東門,不用花很多錢和時間,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時尚的、個性化的商品。在東門的消費者中,確實有相當一批「淘貨」者,他們每次來東門必有所獲。
其次,街道布局獨特,具有強大的客流容納能力。東門步行街是由縱橫交錯的16條街、巷組成的立體消費街區,在小小的0.176平方公裡範圍內,聚集了5500多戶商家,商業建築面積達80多萬平方米,其中還有文化廣場、休憩場所等,這是一般商業街望塵莫及的。
第三,東門老街是深圳商業的「根」。其商業歷史文化地位是市內其他商業街區無法取代的。東門老街歷史上就是深圳商業的中心,特區成立前,它是城中心、市場中心,故名「深圳墟」。特區成立後,在整個上世紀80年代仍是深圳市的商業中心,上世紀90年代以後,深圳商業由東門老街向外延伸出去,逐步形成百花齊放、多個商圈共存的格局。即便如此,東門老街如同上海城隍廟、廣州上下九一樣,仍為普通百姓最喜歡去的地方,其文化魅力在市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認同感。
東門街道黨工委書記謝芝財分析老東門市場有三大特色:一是商家都走中低檔路線,凡是如此市場定位的商家,容易在東門市場競爭中立足、生存和發展。早先有的大百貨公司在開業之初主營中高檔商品,銷售額一直做不上去,前幾年改走中低檔路線後,生意迅速轉好。二是消費者大部分是坐公交車、地鐵來的,說明老東門的顧客以普通工薪階層為主,這一特徵其實一直都沒有改變。三是文化與市場相融合,這裡有始建於康熙年代的思月書院、有墟市圖等諸多文化標記,對外國人來說,這是最具吸引力的。這裡的文化廣場每年都要舉辦300多場各類慶典活動和文藝演出,吸引了大量市民駐足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