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拙政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蘇州園林中的精華,也是蘇州古典園林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修建於明代,仕途失意的王獻臣,回鄉隱居。並讓江南才子文徵明設計,再花16年的時間,精心打造了這座園林。可以說,拙政園就是蘇州文人園的代表,進院所見所聞,無處不入畫,無處不詩意。可惜父親一手打造的精品,卻被其子一夜豪賭,輸掉了整個園林。其後歷經輾轉,直到建國後,才恢復到今天的面貌。
2. 留園。蘇州四大名園中最低調的一位,得益於古城外的地理位置,遊人相對少些。留園的空間處理和借景藝術堪稱一絕。五峰館內,10幅絲綢畫屏將廳外假山隱隱「帶」入廳內。被譽為鴛鴦廳中翹楚的林泉耆碩之館,在同一屋簷下,一道精美屏障分隔出風格截然不同的南、北兩廳。古時江南最高的太湖石亭亭玉立於池畔,趕在清晨剛開園時進來,你幾乎能一人靜享園林。
3. 藝圃。明清時它是有名的文人園林,如今隱藏於煙火氣十足的吳趨坊居民區,有著如周邊環境般接地氣的氛圍藝圃在蘇州本地的人氣相當高,園內多是吳儂軟語。藝圃很小,但園的部分不乏疏朗簡潔,坐在臨水茶室內便可一覽園林全景,多看兩眼不禁產生人在畫中遊的錯覺。宅的部分則緊湊得多,一屋套一屋,此進彼出,而角落裡的曲徑通幽,是攝影師鏡頭裡的常客。
4. 耦園。離開熱鬧的平江路,沿大新橋巷向東走一點點,就到了耦園。清同治年間,官場失意的沈秉成攜妻歸隱姑蘇,將一處廢棄園林重修後改名「耦園」,以「藕」寄寓「佳偶」。園主一改江南園林常見的前宅後園或東宅西園式格局,採取住宅居中,東、西各一個花園,以此呼應「對偶」。反傳統的還有假山,敦厚的黃石代替了太湖石,象徵著愛情穩固。漫步耦園,每個不起眼的細節都傳遞著山水相依、琴瑟和鳴的意境。
5. 網師園。移步易景4個字放在網師園,絕非空話,園子不大,建築很多,非但不顯擁塞,還常有敞亮感,遷回中極富層次感。池景四邊有疏有密、有直有曲,池東南一座斜切袖珍石橋,起到了空間分隔效果,身後大片粉牆黛瓦靜靜倒映在碧色池水中。網師園也是蘇州園林中最早揚名海外的,1979年美國約大都會博物館中的「明軒」就是對此園中殿春玖的同比例複製。每年夏季網師園會開放夜遊,聽著崑曲、評彈遊園,仿如身處「遊園驚夢」中。⊙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
6. 半園。蘇州曾有南北兩座半園,緊靠平江路的這座是清乾隆年間所建的陸氏半園,俗稱北半園,如今部分屬於書香府邸・平江府酒店。半園布局緊湊精巧,建築多圍繞「半字設計,體現主人「事不求全,心常知足」的態度。兩條曲廊環繞長小水池,假山貼牆而建,亭子依牆角成三角形,大小有常規亭子的一半,一座二層半重簷閣樓為蘇州園林中的孤品。一牆之外便是嘈雜鬧市,半園內卻清靜清雅至極,春季紫藤花開日,來此偷得浮生半日閒最愜意。
7. 環秀山莊。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中,環秀山莊是最小的一個,它委身於密集辦公樓中,大隱隱於市,也契合古代文人心中的城市山林。邁入環秀山莊,初看狹窄,但最氣派的便是出自疊山大師戈裕良之手的大型太湖石假山,被認為是中國園林現存假山中的第一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