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亞美尼亞方面稱,儘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致命衝突已經畫上了「暫停」符,但是,奧斯曼大屠殺的後代仍然在自願參加戰鬥。對於許多亞美尼亞僑民而言,戰爭不僅是領土進犯,這還是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對亞美尼亞種族身份的攻擊。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凱居民,沃爾克·哈德堅是一位備受喜愛的歌劇演員,以其迷人的嗓音和對愛國亞美尼亞國歌的吸引力而聞名。這名亞美尼亞人在黎巴嫩南部的貝卡谷地出生並長大,在科威特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後於2004年與家人搬到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
哈德堅是一位熱心的愛國者,在他的心中為「阿爾特薩克」佔據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阿爾薩克是亞美尼亞古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名字。因此,當亞塞拜然於9月27日將目標鎖定在該地區時,這位歌手再次志願為自己的獨立而戰。一周之後的10月6日,他在前線被殺。他當時49歲。這位歌手的74歲母親說她花了好幾天看電視,為被殺害的戰士哭泣。但是她直到哥哥傳遞死亡消息後才知道兒子在前線。「我畢竟是個失去兒子的母親。這真的很難,」她說。「但是我為他為亞美尼亞人,為祖國而加入而感到自豪。」
對於年輕的亞美尼亞黎巴嫩黎巴嫩人來說,亞美尼亞志願兵的死已成為他們集會的新的口號,大量亞美尼亞裔傾向於跟隨他們的腳步。黎巴嫩是一個重要的亞美尼亞僑民的家園,該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是100年前逃避種族滅絕的150萬亞美尼亞人的後裔,而土耳其至今仍不承認這一罪行。亞美尼亞方面稱,時間的流逝並沒有使亞美尼亞民族主義的熱情平靜下來,而這種熱情在南高加索地區的戰爭中重新燃起了。
「亞美尼亞人已經發生了種族滅絕,」黎巴嫩出生的亞美尼亞人在貝魯特說。「這是阿爾薩克重複的歷史。作為散居國外的亞美尼亞人,我們對阿爾薩克發生的事情感到非常關切和沮喪。」
「我覺得我必須為這個國家做些事情。」亞美尼亞國防部一位官員說,散居國外的許多人申請志願者時沒有給出確切數字。一位當地講師說,數百名來自遙遠的阿根廷和美國的人已經趕回亞美尼亞進行戰鬥訓練。這場戰鬥是25年來戰爭中最致命的一場,這促使亞美尼亞各地大規模動員起來,並看到其龐大的全球僑民開始動員行動。
在黎巴嫩,儘管貨幣崩盤嚴重,但仍有近14萬亞美尼亞裔社區(世界上最大的亞美尼亞社區)籌集資金並提供了援助。自從他們的祖先一個世紀前逃離奧斯曼帝國,遭到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大規模屠殺以來,許多人就在黎巴嫩紮根。
目前約有10名黎巴嫩亞美尼亞人在其營地接受了培訓。在戰鬥發生前幾個月,已有數十名亞美尼亞血統的黎巴嫩人離開貝魯特前往葉里溫。黎巴嫩的經濟崩潰以及隨後的貝魯特港口大規模爆炸在8月造成近200人死亡的情況下。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公開呼籲參戰。「我們無法最終阻止他們。我們試圖勸阻他們,但他們有這種衝動,」他說。「這是亞美尼亞人民的生存戰爭,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年輕人飛往亞美尼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