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星火路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七一」前夕,一隊隊高中生排隊進入潮州市涵碧樓參觀,90年前,這裡見證了著名的「潮汕七日紅」,第三師司令部就設在此處,周恩來還在涵碧樓前的木棉樹下發表演講。南昌起義部隊進駐潮汕地區期間,足跡遍布潮州、汕頭、澄海、揭陽、潮陽、普寧、惠來、饒平等縣、市。時過境遷,如今涵碧樓前的西湖依然碧綠,那段驚心動魄的潮汕七日紅仍深植在人們心中。
周恩來在涵碧樓演講
南昌起義部隊在大埔三河壩分兵後,主力南下潮汕。1927年9月23日,在潮州工農武裝的策應下,南昌起義軍佔領潮州城。周恩來、賀龍、葉挺、彭湃等領導人同時到達。
起義軍佔領潮州城之後,以20軍第3師的教導團和第六團的一部共六七百人駐守潮州,起義軍司令部設於西湖涵碧樓,並成立了潮安縣革命政府——潮安縣革命委員會。在涵碧樓前的紅棉樹下,周恩來等起義軍領導人向群眾演講革命道理,鼓舞工農奮起鬥爭。
當晚,中共潮安縣委發動潮汕鐵路工人奮戰12小時,修通了被國民黨軍撤退時毀壞的鐵路。24日,除留守潮州的兵力外,起義軍主力從潮州城出發攻佔汕頭。周恩來、賀龍、葉挺等也隨軍赴汕。
掛出第一面「刀斧紅旗」
25日凌晨,周恩來等領導人進駐汕頭大埔會館總指揮部。
廣東省文史館館員、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陳漢初介紹,汕頭街頭布滿「打倒大地主」「農民共有田地」「農工武裝暴動」等革命標語,到處都能看到扛著紅旗的農軍。起義軍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名義發表長篇「宣言」「政綱」,還成立了汕頭市革命委員會。
28日,起義軍決定放棄左派國民黨的旗幟,舉起了中國共產黨的大旗,在汕頭各街道、機關降下青天白日旗,「易共產黨之刀斧紅旗」,把辦了三天的《革命日報》易名為《紅旗報》。
汾水戰役後,起義軍撤離潮汕。南昌起義部隊進駐潮汕地區期間,足跡遍布潮州、汕頭、澄海、揭陽、潮陽、普寧、惠來、饒平等縣、市。其中,南昌起義軍9月23日下潮州,9月30日撤出,為時8日;9月24日起義軍進入汕頭,30日撤出,為時7日。南昌起義軍南下潮汕的時間雖然只有七八天的時間,但卻先後在潮安、汕頭、揭陽、澄海等縣、市建立了紅色政權,極大地鼓舞著廣大人民的革命鬥志,為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人民群眾親切地把這段歷史稱為「潮汕七日紅」。
郭沫若題名「涵碧樓」
起義軍在潮汕期間,有兩個著名的指揮所——一個是潮州的涵碧樓,一個是汕頭的大埔會館。
涵碧樓坐落於潮州西湖之畔,背倚鬱郁青山,「涵碧」的芳名由此而來。這是一幢小巧別致的二層小洋樓,始建於1922年。
1925年5月,以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的國民革命軍東徵進駐潮州。駐紮潮州時,周恩來同志將黃埔軍校學生軍辦事處設在涵碧樓。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徵在潮州停留14天,周恩來在涵碧樓開展工作,從此與這座小樓結下不解之緣。同年10月,第二次東徵的國民革命軍再克潮州,涵碧樓仍是東徵軍領導人活動的重要場所。1927年,南昌起義進入潮州城,二十軍第三師司令部設於涵碧樓。
1963年,賀龍元帥視察潮州,來到第三師司令部舊址前,感慨萬千。他提議重建涵碧樓,並闢為潮安縣革命歷史文物陳列館。第二年,涵碧樓重建竣工,郭沫若欣然為涵碧樓題寫樓名,並深情賦詩——彈指光陰卅八年,潮安每在夢中旋。樓臺倒映涵虛碧,旗幟高揚似火燃。一夕湯坑書附羽,千秋英烈血噴煙。今來重到金山望,日月更新別有天。
作為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天的涵碧樓免費對外開放,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每年接待十餘萬人。
大埔會館位於汕頭市區民權路50號,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騎樓建築,1927年落成。起義軍到達汕頭時,新落成的大埔會館被讓作起義軍總指揮部。1988年11月,大埔會館被汕頭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成立汕頭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2010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標題:涵碧樓前重溫潮汕七日紅)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