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公布的資料顯示,近期,中國奧特萊斯項目頻傳噩耗,青島第一家康城奧特萊斯開業一年後便失意撤場;重慶溫莎奧特萊斯運營一年半以後轉成了茶葉賣場;寧波奧特萊斯廣場經營失敗後被強制清場等等。此外,最近報導的上海最大的奧特萊斯瀕臨破產,4000多間商鋪大部分已經關門歇業,等待轉型。
奧特萊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譯。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
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奧特萊斯在國外經歷了百年的發展歷史,而在國內只有十二年。伴隨著如此瘋狂的擴張與發展,問題也接踵而來。一些奧特萊斯因招商不力長期空關,一些奧特萊斯人氣冷清、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新進入市場的奧特萊斯項目還在不斷加劇這一領域的激烈競爭。
現狀:全國四百多家 運營能力參差不齊
奧特萊斯(Outlets)最早誕生於美國,迄今已有百年的歷史。Outlets最早就是「工廠直銷店」,專門處理工廠尾貨。後來逐漸匯集,慢慢形成類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Outlets購物中心,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零售業態。雖然這種業態在美國已有百年的歷史,但進入中國大陸卻只有短短十二年時間。
2002年年底,由燕莎友誼商城全資興建的燕莎奧特萊斯在北京開業,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奧特萊斯。至今,偌大的北京城裡,已有近10家名稱叫法不同、意義相近的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但業界公認,做得地道的只有燕莎奧特萊斯一家。其他商家從選址、經營面積、貨品種類到品牌結構等各個指標考量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形以及不到位。也許正因如此,儘管出現了那麼多「分號」,「正宗」的燕莎奧特萊斯生意非但沒有受損,經營面積反而從最初的1.6萬平方米,一年後擴展到3萬多平方米,2008年年底又新增了近8萬平方米。
從2006年,奧特萊斯這種業態便開始在中國大陸迅猛發展起來,除了北京燕莎奧特萊斯之外,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海青浦趙港奧特萊斯、松江新浜奧特萊斯,廣州萬博中心奧特萊斯,也是非常有名的奧特萊斯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全國以「奧特萊斯」命名的商場已有400多家,呈現出奧特萊斯一線二線三線城市遍地開花的局面,品牌、質量、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參差不齊,著實讓人喜憂參半。
「實際上,奧特萊斯項目在中國雖然頻頻傳出經營不善的消息,但你要了解這是正常的。」《奧萊視界》雜誌總編輯陳亞波告訴記者,「因為奧特萊斯這種業態在中國還處於發展初期,都會經歷一個培育期和消費者的認識期,取得巨大成功的北京燕莎奧特萊斯,也是經歷了一段培育期的。」
在陳亞波看來,如今一二三線城市奧特萊斯項目的不斷湧現,也正說明了奧特萊斯在中國是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部分奧特萊斯關門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營運方面的能力。」陳亞波說,「雖然中國的奧特萊斯已有十二年的歷史,但是,奧特萊斯在中國真正快速發展是在最近這幾年,奧萊傳媒在過往的研究中發現,營運人才和資源配置是目前制約中國奧特萊斯發展最大的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許多企業在沒有弄清楚奧特萊斯究竟是什麼的情況下就匆匆涉足,這樣的企業結果一定是朝不良的方向發展的。」
挑戰:代購瓜分市場 購物不太方便
「我覺得,如果都是拼資源的話,中國的奧特萊斯確實太沒有競爭力了,從款式到價格都不行。」Lucy生於天津,五年前前往美國留學,去年拿到了美國綠卡並在美國一家著名奧特萊斯廣場找到了一個銷售的工作,她所供職的箱包店今年的業績已經登上了該奧特萊斯銷售榜的冠軍位置,「大概四分之一的業績是中國人貢獻的,有遊客也有代購。」
代購就是Lucy提到的第一個影響中國奧特萊斯生意的因素,「我會說中文,去年入職後,在店裡主要就是負責招待中國的客人,普通遊客一買就是三五個,因為他會幫很多朋友帶。」Lucy告訴記者,「另外,我還服務著很多大客戶,就是代購,他們有的一買就是三五十個,其他的店也是這個情況,還有很多代購從很小的規模起步,現在都開上實體店了,這就證明中國的市場太好了,代購有時也會在正品裡混搭一些假貨。」
但為什麼大家要冒著買到假貨的風險找代購而不去當地的奧特萊斯購買呢?這就是Lucy提到的中國奧特萊斯生意不行的最關鍵因素,價差。「代購從美國奧特萊斯拿貨,不僅能拿到VIP價格,還能順便郊遊一下,回國後除去成本和利潤轉售,價格也比國內的奧特萊斯便宜,你說換做是你不找代購嗎?」Lucy說。
此外,現在國內的老百姓出國旅遊的越來越多,朋友就會拜託他們買東西,「因為國外都是新款,國內品牌官網的主打款可能都是美國這邊的過季款,這也是事實。」Lucy告訴記者。
此外,國民薪資水平和生活方式也是Lucy特別指出的中國奧特萊斯競爭力差的原因之一,「在美國,一個人賺個三四千美金,在奧特萊斯買個名牌包可能花個二三百美金,就是正常消費,不心疼,可是在國內去奧特萊斯掃貨的,每個月可能也是賺個三四千人民幣,但一個非一線大牌的包折後價就得兩三千人民幣,他就得精打細算,通過多渠道買合適的。省一百是一百,在篩選中,國內的奧特萊斯就會被剔除的。」
「另外,在美國,雖然奧特萊斯也大多在郊外,但是美國郊外也有住戶,大家喜歡郊遊,他們逛奧特萊斯隨時都行,比如遛個狗就到奧特萊斯逛逛。」Lucy告訴記者,「而中國人購物大多是有目的性的,而且中國奧特萊斯的選址大部分偏遠,需要驅車前往,如果交通不方便,配套停車場、飯館、咖啡館又跟不上,老百姓去一趟很是麻煩。
對策:
《奧萊視界》雜誌總編陳亞波:
最近這幾年是中國奧特萊斯高速發展的幾年,起步較早的那一批奧特萊斯已經基本上進入了穩定的成熟期,而大部分奧特萊斯尚處在培育期中,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目前中國的奧特萊斯整體的發展還是比較良性的,但免不了有一些因多種原因導致關門大吉的案例。
國外的奧特萊斯已經經過了初期的發展階段進入到成熟期,從當前來看,國外的奧特萊斯大體上都處於相對不錯的狀態,當然這並不代表國外的奧特萊斯在起步初期就一定非常好,任何業態在任何地區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只是我們看到的是國外奧特萊斯在多年之後的成果而已。
關於經營之道的問題,我們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商業環境不一樣,企業文化也存在著不同的價值觀,但據我們長期的研究發現,基本上成功的奧特萊斯在品牌管理、資源整合以及營運管理上都非常成熟,當然這都與國外奧特萊斯經過了多年發展有分不開的關係。
關於奧特萊斯要本土化這個問題,我在我們舉辦的中國奧特萊斯行業高峰論壇上曾多次提出,奧特萊斯要做好,首先必須本土化,甚至是本地化,不能單純地追求國外奧特萊斯的模式,一方面是各國的國情不同,運營環境不同,消費習慣及消費力不同,而這些不同在中國的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呈現;另一方面就是不同國家之間在眾多的資源上也是完全不同的,歐洲的奧特萊斯在奢侈品方面擁有非常優厚的資源,這一點是國內的奧特萊斯所無法企及的,所以國內的奧特萊斯在品牌組合上也必須呈現本土化。
此外,在中國要想把奧特萊斯做好,投資人必須先好好研究一下奧特萊斯的業態,不要匆忙上馬,這不是簡單的投資,初衷如果有偏差,項目不會做好;另外,我建議在項目的營運過程中,必須找到專業的奧特萊斯團隊,這個團隊必須對奧特萊斯的模式非常清晰,同時擁有豐富的資源。
當然,任何商業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借鑑優秀奧特萊斯在各方面的經驗為我所用並創造適合自己的模式,同樣至關重要!
本文轉載來自:中國商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