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探奧:古運河與隋煬帝

2020-12-12 騰訊網

古運河與今運河有很大區別,今運河也稱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簡稱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裡。古運河朝代不同略有差異。

古代陸上運輸只能靠人畜之力,速慢量小,消耗甚大。所以大宗貨物儘量採用水路運輸。中國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從西往東橫向流動的。但是在黃河流域歷經戰亂破壞,而長江流域得到開發以後,中國就逐漸形成了經濟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為保證南北兩大中心的聯繫,保證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城,開闢並維持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幹線,對於歷代朝廷就變得極其重要,明清兩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區)中心專門設立漕運總督和下屬龐大的機構,負責漕運事宜。在海運和現代陸路交通興起以前,京杭大運河的貨物運輸量一般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三。

歷史上,隋代統一南北以後,將以前各朝代開鑿的運河水道以及已有的自然水道加上隋代開鑿的運河組成了一條自江南到洛陽的水道,主要目的是運送首都所需的物資。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首都大興,向南到餘杭。隋唐大運河是世界史上最長的運河。元世祖忽必烈在隋唐大運河基礎上改建京杭大運河(僅古邗溝、江南運河等河段與隋朝大運河有重合)。歷朝歷代對大運河不斷的進行延伸、擴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南一帶在全國農業發展地位不斷加強、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導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也對京杭大運河進行過多次疏浚。2014年,京杭大運河作為古運河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代君主在後代人眼裡都有明君昏君之分,唐太宗大概屬於前者,隋煬帝(楊廣)如果說他是明君很難站住腳,說他暴君昏君支持者甚多。歷史都是後人寫的,隋煬帝疏通開挖運河,對當時經濟發展來說,可能洗掉一點暴君色彩。偉人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我們讚美人民的智慧,但也不能忽略帝王之功。

隋煬帝也有歷史功績,不僅僅只是開挖運河,其他功勞有待歷史學家評說,此文只說運河。

應該說隋煬帝追求好大喜功個人享受的時候,也兼顧了民眾利益。因為他在營建東都的工程還沒有完工,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就開始了,徵調民工數百萬,男丁不夠就徵發婦女充當徭役,日夜加緊苦作,民工死亡率之高,歷史多有記載:《資治通鑑. 隋紀四》云:「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十之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成皋,北至河陽,相望於道。」可見當時勞役之苦。雖開挖運河成功,但是,足有一將成名,萬骨朽之理。後人讀史至此,多有感慨,認為隋煬帝不開挖運河,隋不至於二世而斬。這種說法過於片面,讀史必須公允,開挖運河有堯舜之功,隋滅亡不能僅僅從開挖運河找原因。後之來者常常拿開挖運河說事,一代明君李世民曾拿隋煬帝做過幾回例子,有一次他對侍臣說:「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隋煬帝意猶不足,徵求無已,兼東西徵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淨,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淨,百姓何得不安樂乎?」此可謂高層論斷,也許是太宗以史為鏡,知興替之理。其只知其一,不知開挖運河對唐以及後代之漕運之功,說隋煬帝開鑿運河功在當今,利在千秋也不為過。

楊廣一生僅五十歲,他對中國古代歷史所做貢獻不僅只是開挖疏通大運河,簡言之,他開鑿運河,改革官制,重定律令,改革賦稅,開拓西域,創立科舉,重視教育,繁榮文化,功不可沒。宋人陳昂對大運河在經濟上的積極作用,大有中肯評論,他的《隋河論》有言:「渭浚治之病民,遊觀之傷財,乃天之所以亡隋,然使隋不興役財,以害其民,則又安有今日之利。」唐代詩人皮日休大讚隋煬帝,「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唐宋之民對隋煬帝的評價可謂撥雲見日吹糠見米,雖為底層布衣之論,然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歷史也是人民書寫的,並非帝王之專利,所以我們呼喚歷史的公允,不以一種評價覆蓋另一種評價,不以一種偏見而掩蓋全貌。

往事越千年。隋煬帝驅徭役興東都之舉,苦百姓鑿運河之利,不知身後有政治經濟之作用,更不知開鑿運河的偉大意義,然而運河不言,閱盡千古。流光溢彩的運河與運河文化,立於世界之林,傲視群芳,與伊利、阿爾貝特運河媲美,與長城坎兒井金字塔比肩,可謂殊榮至極。

庚子之春於古運河畔初稿

相關焦點

  • 夜遊揚州古運河——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揚州是唯一與中國古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是天下獨一無二的「運河城」。它是隋煬帝下令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中的一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乃是它的濫觴,所以揚州古運河是南北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古運河水質清澈,穿城而過,沿岸古蹟林立,風土人情獨特有趣。最佳旅遊時間:3月-5月,煙花三月的揚州,春光四溢。泛舟古運河上,揚州美如畫。揚州,一座被冠以中國運河第一城美譽的城市,在建城的2500多年間,運河文化就像永不停歇的脈搏,賦予揚州生生不息的活力。
  • 航拍「城市綠肺」茱萸灣:兵家必爭之地,曾是隋煬帝的行宮
    茱萸灣位於揚州市東部的灣頭鎮,東臨古運河茱萸灣是古運河從北面進入揚州市區的門戶,是中國的重要碼頭,隋煬帝三下揚州,清康熙、乾隆帝六次南巡都經過這裡。茱萸灣還是舊日隋煬帝的行宮。日僧榮睿、普照於公元642年來揚邀請鑑真東渡,839年求法僧圓仁來中國均由此入境。
  • 「揚州古運河遊」序:打開揚州的最好方式是沿著揚州古運河走一回
    現在就讓我們公元前486年「運河的第一鍬所在地—揚州」出發,走進揚州、走進揚州古運河……四:揚州古運河徒步線路: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裡。
  • 無錫古運河,江蘇最美的河流,浪漫成一首古詩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要感謝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隋煬帝楊廣。無錫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這條運河處於京杭大運河開通前的商末時期,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運河。無錫古運河是無錫旅遊名片之一,去無錫旅遊的遊客大部分都會去觀光。
  • 夜遊古運河(揚州老城區段)
    煥發出春天的生機「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裡。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最為古老,可謂歷史遺蹟星列、人文景觀眾多。」——這一段話摘自於百度的「揚州古運河」條目,由此可見位於揚州老城區的這一段古運河應該就是京杭大運河歷史遺產點當中的精華所在了。
  • 2500多年的古運河,從無錫市區穿流而過,夜景太美了
    除了黿頭渚的櫻花,無錫還有一段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古運河是無錫最美的河流,也是最有江南情調的區域,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風貌美成一幅畫,可以和周莊、烏鎮、西塘等江南古鎮相媲美。
  • 9艘花船+ 7艘遊艇 國慶前後扮靚瘦西湖古運河
    運河嘉年華期間,宋夾城景區、古運河等五大區域將陸續上演文藝名家採風、花車花船巡遊、運河城市非遺展示、運河「老字號」嘉年華等19項文化活動,其中在宋夾城至瘦西湖水域、古運河水域將分別舉行花船巡遊。19日,揚州全域旅遊有限公司公布了部分花船的設計效果圖和遊艇實體圖,讓市民和遊客先睹為快。
  • 間接導致隋朝覆滅,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帶你了解原因是什麼?
    史書上曾經記載在京杭大運河中拉船的縴夫曾經有18萬人,古代的皇帝可是千金之軀,在出行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侍衛護著他們,一方面他們在運河兩岸跟隨龍舟行走,這些船隻的旗幟都把整個天空嘴遮蔽了,可見這些船隻的數量非常的多,隋朝的京杭大運河是在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的基礎上開通的,分為幾個區,跨越了8個省份,連接了5大河流,也成為了當時古代的交通命脈,對古代經濟的發展有很多的作用
  • 花船+遊艇將扮靚瘦西湖古運河 「冰屏」花船科技感十足
    活動期間,揚州宋夾城景區、古運河等五大區域將舉行文藝名家採風、花車花船巡遊、運河城市非遺展示、運河「老字號」嘉年華等19項彰顯運河沿線城市特色的文化活動,其中在宋夾城至瘦西湖水域、古運河水域將分別舉行花船、遊艇巡遊。今年的花船、遊艇有什麼亮點?記者昨天進行了探訪。
  • 2020想去揚州旅遊的景點:古運河,高郵湖,二十四橋,大明寺
    古運河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 隋煬帝 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裡。
  • 實地拍攝蘇州古運河景區,關於京杭大運河的那些事兒
    夜晚船遊古運河,沿岸絢麗的燈光倒映在蕩漾的水波裡,搖曳的柳枝上。蘇州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隋煬帝有沒有被李世民抹黑?盤點一下隋煬帝的所謂功績,揭露真相
    在這些話題中,比較典型的則是隋煬帝到底是明君還是暴君的問題。1、 從暴君到慈父千百年來,人們提到隋煬帝,首先想到的就是此人極端殘暴。隋煬帝通過陰謀手段,騙取了太子的地位,並且殺害了其父隋文帝。隋煬帝登基以後,經過一番折騰,最終導致全天下到處都是農民起義的隊伍,最終隋朝滅亡了。
  • 常州古運河
    古運河畔分布著很多優秀歷史文化建築。古運河畔是風光秀麗的旅遊景觀走廊。古運河畔是風光秀麗的旅遊景觀走廊。古運河畔是風光秀麗的旅遊景觀走廊。古運河畔是風光秀麗的旅遊景觀走廊。
  • 隋煬帝墓的發現與爭議
    2013年11月16日,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召開隋煬帝墓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認定了這項重大考古發現。自4月隋煬帝墓誌出土後,公眾對於揚州西湖鎮司徒村曹莊出土的「新隋煬帝墓」,關注度持續升溫。之所以稱之為「新」隋煬帝墓,是因為此前揚州槐泗鎮、陝西武功縣和河南洛寧各有一座隋煬帝墓。  一個亡國之君為什麼會被屢次遷葬?
  • 千古一帝,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叔。正如劉邦剿滅韓信等合伙人、司馬家分封諸王、劉宋爭權血腥殺戮、孝文帝改革遷都等一樣,隋煬帝楊廣也要擺脫軍政大佬的控制,將最高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拼命建功立業,為自己攬權提供合法性和正統性,之前筆者說過「權力的本質在於折騰」,不折騰哪兒來的權力?領導不「簡單講兩句」,怎麼證明自己的官位有多大?
  • 清名橋古運河
    無錫古運河  清名橋古運河水上遊活動於2009年3月25日正式開遊的無錫清名橋古運河景區,位於無錫市中心南端,佔地約44公頃,是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無錫著名歷史文化保護區。粉牆、小橋、駁岸、垂柳、小船在悠悠的水面上傳播開去……古運河伴您走進槳聲燈影中的水弄堂。   無錫古運河開鑿最早、保護最好,既是古運河的發源地,又最是古運河文化絕版之地。民居民窯共存、河道小巷縱橫、戶戶碼頭親水、商鋪鱗次櫛比。也正因為此,「水弄堂」兩岸保護規劃從1993年至今歷時16年,前後共進行了6輪規劃編制。專家們在編制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時慎之又慎。
  • 天朝舊蹤:隋煬帝與大運河
    同時,恰恰是由於隋煬帝開鑿了永濟渠,使後來定都北京的元朝得以取直線鑿通到淮安的運河,形成京杭大運河,使北京成為元明清三朝帝都,歷644年。簡言之,淮安是「岔路口」,淮安以南的運河網絡,自隋煬帝1300多年不變,只是淮安以北的部分隨歷朝帝都遷址而變化。
  • 河洛典故:隋煬帝嫉妒誰
    人有多面性。隋煬帝楊廣營建東都洛陽城,開科取士,興修隋朝大運河,大氣魄,大手筆。多年前,日本漢學家氣賀澤保規來洛參觀時,豎起大拇指,盛讚楊廣了不起。  不過,在古籍《隋唐嘉話》裡,隋煬帝是個嫉賢妒能的小心眼男人,見不得旁人的詩文比他寫的好。  相傳,在洛城的一次聚會上,有人出題以「泥」字押韻作詩,名士薛道衡寫的詩最好,其中一句「空梁落燕泥」意境奇妙,全場呼聲最高。
  • 隋煬帝眾叛親離,為何王義卻甘心殉主?
    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聽到消息後,除了仍然醉死夢生外,也毫無辦法。一天酒後照鏡時,隋煬帝自言自語道:"好頭顱,誰來斬?"把身邊的蕭皇后嚇了一跳,忙問:"皇上何出此言?"隋煬帝苦笑著說:"貴賤苦樂,循環相尋,沒什麼可怕的。就是我了失天下,仍不失去做一個長城公,眼下與卿只管行樂吧!"
  • 古運河畔的聚會_揚州網
    迎著散發著清香的晨風,沐浴著溫暖和煦的陽光,凝望著汩汩流淌的古運河水,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從前:這些老人曾經是居住在古運河邊的老住戶,祖祖輩輩,究竟住了多少年,只有古運河知道。那時在河的兩岸,低矮破舊的房屋,緊密相連,高低錯落,顏色雜亂,灰的壓抑、黑的沉悶。有的是用磚頭砌的,有的是石塊壘的,還有的是用蘆葦加油毛氈搭的,林林總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