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 戰鬥吧,成為「真正的人」(1)

2020-12-12 鳳凰網

電影中,莫那魯道(居中者,林慶臺飾)一直守護著歷代相傳的獵場土地,面對日本人的侵略和殖民統治,最終決定以一種玉石俱焚的慘烈完成使命。

電影開場,年輕時莫那魯道非常善戰;歷史上的他也是高大驍勇(右圖中者,歷史圖片)。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二部長片,於2011年9月起分《太陽旗》《彩虹橋》上下集在臺灣地區上映,不僅創造超過8億新臺幣(約合1.7億人民幣)創紀錄票房,更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影片改編自歷史:1930年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率領族人反抗日本殖民者,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史稱「霧社事件」。

臺灣一直以族群多樣著稱,在漢人移居臺灣前生活在寶島上的族群被稱為原住民(目前分為14個民族)。由於人口、經濟處於弱勢地位,加上缺乏文字記載,原住民在歷史中處於被忽略地位,外界更是知之甚少。《賽德克巴萊》上映後,一方面在臺灣原住民中引發討論,誘發族人對本族歷史文化的檢討與探究。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傳播這段歷史及相關文化。

如今這部恢弘的史詩電影正式「登陸」,相對於臺灣版的4個半小時,154分鐘的大陸放映版本精剪了一部分歷史背景性內容。新京報特意採訪影片歷史顧問郭明正(賽德克族),希冀通過他的解讀,讓大陸觀眾觀影前,能對「霧社事件」前後歷史背景有所了解。

【歷史背景】

至17世紀末,臺灣的原住民一直處於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山田燒墾的部落社會形態,歷代統治者對原住民都採用「恩威並重」的治理方式。後來由於人口遷徙等原因,包括賽德克族在內的原住民退縮到深山裡。1895年中日甲午之戰後,日本從清政府手中搶走臺灣,對於原住民,殖民者強硬要求他們禁止出草、文面、減少打獵致力農耕,破除迷信並進行同化教育;另一方面又對原住民居住的深山的礦產、樹木進行採伐……

第1幕 開篇·獵場

電影:開場年輕時的莫那魯道跟著父親、族人一起打獵,遭遇其他同時打獵的部落。驍勇善戰的莫那殺死對方兩人,並砍下他們的頭顱帶著獵物一起回到部落。母親為莫那的額頭和下巴文上黑色,從此他成為賽德克巴萊①。在一次下山和漢人交換食品過程中,莫那魯道與另一部落的鐵木瓦力斯引發口舌之爭,並在叢林中展開追殺,加深了兩個部落間的仇恨。此段戲充滿著原始的律動感,無論是表演還是運鏡都相當到位,讓人瞬間進入賽德克族人的野性生活中。

歷史:郭明正告訴記者,根據族人的口述回憶,1880年出生的莫那魯道身高1.87米,目光銳利,不怒而威。膽識過人,不畏強權惡霸。處事果決明快,且力求公平公正。受到馬赫坡部落族人的敬服與愛戴。

而片中涉及的文面是賽德克族的Gaya②,是本族的族群標記和在世的榮耀。賽德克族有「人身雖死,靈魂不滅」的生命觀。男子一定要成功獵取出草而歸始可獲得文面的資格;女子一定要善於織布、勤於織布始可獲得文面的資格。但出草③並非見人便獵其首級,一定要遵循本族的Gaya而行。有了文面和獵首成功後手掌留有血痕。往生後其靈魂始可安然行過祖靈之橋(即彩虹橋)回到祖靈之地。

(下轉C11版)

C10-C14版專題統籌 李世聰

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林

感謝《看歷史》雜誌提供支持

以及郭明正先生對賽德克族歷史背景予以註解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 戰鬥吧,成為「真正的人」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二部長片,於2011年9月起分《太陽旗》《彩虹橋》上下集在臺灣地區上映,不僅創造超過8億新臺幣(約合1.7億人民幣)創紀錄票房,更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影片改編自歷史:1930年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率領族人反抗日本殖民者,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史稱「霧社事件」。
  • 真正力量來自內心,看鑑《賽德克巴萊》
    高度文明化的日本侵略者用先進的武器迫使他們彎腰為奴,從身體和思想上奴化著賽德克族三十多年,高傲的太陽族人以為自己把這群奴隸徹底的踩在了腳底下,可是不管他們如何管理和奴化,也去不掉這群人與祖先一脈相承的血液與信仰。狼族一般的血性和聖人一樣的信仰崇拜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三百多名的賽德克戰士揉碎了日本帝國的驕傲和尊嚴。
  • 真正力量來自內心,看鑑《賽德克巴萊》
    高度文明化的日本侵略者用先進的武器迫使他們彎腰為奴,從身體和思想上奴化著賽德克族三十多年,高傲的太陽族人以為自己把這群奴隸徹底的踩在了腳底下,可是不管他們如何管理和奴化,也去不掉這群人與祖先一脈相承的血液與信仰。狼族一般的血性和聖人一樣的信仰崇拜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三百多名的賽德克戰士揉碎了日本帝國的驕傲和尊嚴。
  • 賽德克巴萊:一部真正的史詩巨作
    大家好,我是yan話閒談,最近我常溫了一部被稱為史詩巨作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感觸頗深,所以寫下我對他的一些感悟。在上部彩虹橋中,頭目莫那表現出了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是一種無所畏懼、正義頑強的精神,在被殖民化的30十年中,忍辱負重,但他身上的那股剛毅之氣仍然讓人心生敬畏。
  • 賽德克巴萊:一部真正的史詩巨作
    大家好,我是yan話閒談,最近我常溫了一部被稱為史詩巨作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感觸頗深,所以寫下我對他的一些感悟。在上部彩虹橋中,頭目莫那表現出了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是一種無所畏懼、正義頑強的精神,在被殖民化的30十年中,忍辱負重,但他身上的那股剛毅之氣仍然讓人心生敬畏。
  • 史航:賽德克巴萊,向死而歌
    很多戰鬥是求生,可這次是求死,三百戰士面對一個猙獰帝國。如同花岡暴動的囚徒勞工,他們哪裡能逃出這個島?他們只是想衝到海邊看看祖國的方向,再死。《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我看了兩次。一次是去年十月在臺北,林森北路,四個半小時的完全版,一次是這幾天在北京,兩個半小時的導演再剪輯版。我想說,剪掉了兩個小時,但,部族赴死抗敵時,歌聲沒有中斷,素人演員赤足奔跑在山間,腳底的老繭還在。
  • 如果文明不夠文明,就讓野蠻足夠野蠻——《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族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賽德克有著「真正的人」的寓意,而賽德克巴萊則是其中對勇者的稱謂。在他們的信仰中,他們都是彩虹之子,身為彩虹之子,一定勇猛、善戰且永不屈服。1895年,無能腐朽的清政府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臺灣自此進入了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時代,作為當時的「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不堪受辱,帶領他的族人們展開了血淋淋的抗爭,終於隱忍了35年後得到了機會,聯合馬赫坡、荷戈、波亞倫、斯庫、羅多夫以及塔羅灣六個部落的人發起抗爭,將駐守當地的134位日本侵略者逐一消滅,之後更是以柴刀、木棒等武器對抗日軍的大炮、飛機,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屢次擊敗不斷增援的數千日軍
  • 史航:賽德克巴萊,向死而歌
    很多戰鬥是求生,可這次是求死,三百戰士面對一個猙獰帝國。如同花岡暴動的囚徒勞工,他們哪裡能逃出這個島?他們只是想衝到海邊看看祖國的方向,再死。《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我看了兩次。一次是去年十月在臺北,林森北路,四個半小時的完全版,一次是這幾天在北京,兩個半小時的導演再剪輯版。我想說,剪掉了兩個小時,但,部族赴死抗敵時,歌聲沒有中斷,素人演員赤足奔跑在山間,腳底的老繭還在。
  • 賽德克巴萊那些振聾發聵的話
    莫那:  「日本人比森林的樹葉還要繁密!比濁水溪的石頭還要多!但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見識見識野蠻的驕傲!!----真正的賽德克。。。。」  「達奇斯,你這從不想了解自己的後裔聽著----塞得克巴萊可以輸掉肉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輸掉靈魂的賽德克一定會遭到祖靈的遺棄!」
  • 如果文明不夠文明,就讓野蠻足夠野蠻——《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族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賽德克有著「真正的人」的寓意,而賽德克巴萊則是其中對勇者的稱謂。在他們的信仰中,他們都是彩虹之子,身為彩虹之子,一定勇猛、善戰且永不屈服。1895年,無能腐朽的清政府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臺灣自此進入了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時代,作為當時的「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不堪受辱,帶領他的族人們展開了血淋淋的抗爭,終於隱忍了35年後得到了機會,聯合馬赫坡、荷戈、波亞倫、斯庫、羅多夫以及塔羅灣六個部落的人發起抗爭,將駐守當地的134位日本侵略者逐一消滅,之後更是以柴刀、木棒等武器對抗日軍的大炮、飛機,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屢次擊敗不斷增援的數千日軍
  • 想去走走《賽德克巴萊》之路
    「賽德克」意思是「人」,「巴萊」意思是「真的、真正的」,全詞直譯為「真正的人」。      電影並沒有一味美化主角莫那·魯道,沒有掩蓋賽德克原住民濫殺的一面,而是將史實最大限度的還原,是非功過由觀影的我們自己去思考、評判。
  • 《賽德克巴萊》—日本人竟被他們眼中的野蠻人反殺
    瞥了一眼韓寒微博,提到了賽德克巴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莎士比亞的話劇改編的呢,後又看到彩虹橋三個字,有點中國味了。電影的重點不是驅逐外虜,國家大義,賽德克巴萊們的思想中估計沒什麼為華夏人民為中華民族而戰的概念,他們只是為他們的種族,為他們的血統,為他們的驕傲而戰。
  • 《賽德克巴萊》—日本人竟被他們眼中的野蠻人反殺
    瞥了一眼韓寒微博,提到了賽德克巴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莎士比亞的話劇改編的呢,後又看到彩虹橋三個字,有點中國味了。電影的重點不是驅逐外虜,國家大義,賽德克巴萊們的思想中估計沒什麼為華夏人民為中華民族而戰的概念,他們只是為他們的種族,為他們的血統,為他們的驕傲而戰。
  • 推薦電影《賽德克巴萊》
    ——題記   《賽德克巴萊》,較之其他大片,叩擊我眼帘的那一幀幀畫面,褪掉了奢靡的包裝、洗盡浮華,如清醇的輕羽梳理著我心房的雜草。  同樣的抗日,同樣的民族守護,它沒有《金陵十三釵》中日軍擢髮莫數的罪行,連激起人們不由自主的泣數行下也寥寥無幾,更沒有《舉起手來》中塑造的一個個呆童拙夫、愚昧無知的日本人,無法讓我們語笑喧闐。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
  • 後殖民主義視域下的《賽德克巴萊》
    好在這個假設的情況並沒有成為真正的歷史,《賽德克巴萊》如願得到了金馬最後的嘉獎,也在質疑聲中為臺灣電影「翻滾」的2011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頒獎禮結束後,我給魏德聖的助手打電話,她第一句話就問,你看過完整版嗎?沒有。那你一定要看下在臺灣上映的版本,跟之前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的完全不一樣。毀譽參半是否真是因為刪剪過多的緣故?
  • 霧社風歌-《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人有信仰、敬奉天國,敬畏祖先,驕傲和尊嚴是賽德克人信奉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取下敵人頭顱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勇士,紋上祖先代代相傳的圖騰,才有資格保護族人和部落。他們期盼成為被天國接納的勇士,死後的靈魂能夠通過彩虹橋,到達天國永遠的牧場。即便是沒有戰死沙場,族人妻女、戰士亦可從容自縊赴死,悲壯場景令人唏噓。據史料記載,賽德克人婦女、戰士群體自縊樹林,均有當時日本拍攝的照片為證。
  • 後殖民主義視域下的《賽德克巴萊》
    好在這個假設的情況並沒有成為真正的歷史,《賽德克巴萊》如願得到了金馬最後的嘉獎,也在質疑聲中為臺灣電影「翻滾」的2011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頒獎禮結束後,我給魏德聖的助手打電話,她第一句話就問,你看過完整版嗎?沒有。那你一定要看下在臺灣上映的版本,跟之前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的完全不一樣。毀譽參半是否真是因為刪剪過多的緣故?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
  • 賽德克巴萊:我在彩虹橋的另一端等你?
    賽德克巴萊的製作成本堪稱臺灣史上最高,達七億新臺幣,但是換算成人民幣,其實這算不上是非常大的大製作,與那些動不動就好幾個億的內地商業片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看完這部片子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詫異於這豆腐塊般的寶島竟然可以拍出這樣的片子,實在是驚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