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準備IPO的蘇州銀行,接連捲入商票貼現違約,對於銀行來說,業內人士認為需要對貸款用途加大嚴厲監控。
正在A股排隊的蘇州銀行近來收到一張淮安銀監局的罰單,由於「貸後資金監控不力,貸款資金被挪用作為商票保貼業務質押存單」而被罰款20萬元,而這已不是蘇州銀行第一次與商票類的問題扯上關係。
據去年12月蘇州銀行在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蘇州銀行存在3起尚未了結、與同一貼現事件相關的訴訟案件,涉及銀行4家,涉訴金額達4.5億元,當中頗為錯綜的銀行間訴訟關係,仍是事關商業承兌匯票。
商業承兌匯票不同於此前爆發多起糾紛的銀行承兌匯票,那麼商票之於銀行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會有哪些風險?如何防範?為此《投資者報》記者特別採訪了熟悉商票業務的專業人士和機構,並採訪了蘇州銀行。令人遺憾的是,截至記者發稿前招股說明書披露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發去蘇州銀行董辦郵箱的採訪提綱也未有任何回復。
商票保貼質押涉貸後資金
在監管核查中,蘇州銀行違規使用貸款的問題被曝光。
根據處罰公告,蘇州銀行淮安支行因「貸後資金監控不力,貸款資金被挪用作為商票保貼業務質押存單」違規被當地銀監局罰款20萬元,實際是貸款資金違規使用的問題,但由於去年以來銀行票據類糾紛屢受關注,由而在本次蘇州銀行受罰中出現的「商票保貼」也讓市場感到興趣。
商票即商業承兌匯票,由出票企業籤發,委託付款企業在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的票據,主張商業信用,而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信用。
既然商票的開具過程無需銀行信用介入,那麼「商票保貼業務」又是怎麼回事呢?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當收受票據的一方有資金需求時,會拿著未到期的商票向銀行貼現,但商票的市場接受度普遍不高,因此可能需要企業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或再提供額外的質押。
「貸款資金被挪用作為商票保貼業務質押存單可能就是把給客戶的貸款反用在抵押上了,貸後資金的走向要根據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要求採取受託支付,貸款資金嚴禁回流。」
據該人士介紹,自家貸款被用在自家保證金或質押的情況在銀行不是沒有,但一般內部自查即能發現,暴露出去得少,即便跨行也會參考徵信系統數據,雖說貸後問題防不勝防,但如果銀行真正實地考察還是會有所發現,只是僅從罰單尚無法看出蘇州銀行受罰所涉貸款來源是本行還是他行,而蘇州銀行也未對此做出回應。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雖然銀行對貸款用途有著嚴厲地監控,但私下將資金挪作他用仍在市場上廣泛地存在著。「此類事件如果監管不力,可能會給銀行帶來貸款損失的風險,例如嚴格授信管理和信貸資金用途,以便從源頭上防範資金挪用風險。」
轉貼現商票陷糾紛
但是,商票出現的頻率上升讓人擔心其背後隱藏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受罰也不是蘇州銀行第一次牽扯進商票產生的問題。正處於籌備IPO敏感階段的蘇州銀行去年年底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當中也提到了涉及4.5億元的商票貼現糾紛。
據了解,這些訴訟案件的主角之一鄂爾多斯農商行向蘇州銀行轉貼現一批商業承兌匯票,蘇州銀行轉貼現至寧波銀行[股評]北京分行,寧波銀行北京分行再轉貼現至民生銀行[股評]三亞分行,最終票面金額6億中有5億元到期後無法兌付,由而民生銀行[股評]追索寧波銀行,寧波銀行追索蘇州銀行,蘇州銀行也表示將不排除進一步追索鄂爾多斯農商行。
「不論商票還是銀票,貼現的利益都是一樣的。」在業內人士看來,票據業務的不斷發展不僅是企業降低籌資成本、提高籌資效率主要途徑,也是商業銀行謀取利潤的重要手段。
「商票到期無法兌付,要看之前貼現的銀行與相關方的協議如何約定,是否加了保兌和承兌的承諾,如果是要先行墊付再找企業兌現,理論上經過你的手再轉出去是要受影響的,例如最終還款人還不上錢,但同業之間可以協商。」深圳某商票業務管理者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附加保貼函後的商業承兌匯票基本功能可視同於銀行承兌匯票,可作為企業用於支付的資金融通的重要信用工具。」
在業內看來,如果銀行在商業承兌匯票後加具保貼函,持票人就可以得到銀行貼現的承諾,在票據未到期前,通過向銀行申請貼現提前融通資金。而票據到期後,由銀行向承兌人提示付款,由此這也被視為一種不確定的風險。
對此,蘇州銀行在招股說明書中也寫到如果法院做出不利於該行的判決,可能對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數據顯示,蘇州銀行2015年實現淨利潤約18億元,這筆涉訴款項佔2015年盈利的1/4。
商票風險防範引重視
所以,商票保貼業務現在各家銀行的業務佔比不大,但這一塊風險確實相對高很多。而與大銀行相比,中小銀行較多出現在商票的流轉過程中。
「企業客戶在缺少資金時向商業銀行進行票據貼現,為融通資金,貼現行再向其他商業銀行進行轉貼現,貼現行賺取的是票據市場的利差。在市場資金緊張時,轉貼現利率上升,甚至高於貼現行買入時的利率,會給貼現行帶來利率風險,嚴重的還將引發流動性風險。」所以票據轉貼現也並非沒有風險。
「票據業務的大量升級加劇了風險的可能,一方面,企業通過票據貼現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意願不斷加強;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將票據貼現業務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進一步加大了發展力度。但是,票據融資業務超規模增長背後蘊藏著的風險開始逐步顯現,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率不斷上升,金額也在不斷加大,落到銀行防範還需謹慎再謹慎。」上述商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