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縣春節怎麼過
大家可能都有一千種花樣
但大部分橫縣人過年的記憶是這樣的
▼▼▼
過年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殺年豬、燻臘肉
趕年前最後一次圩
年二十八去菜市場屯食材
年二十九包大粽、做粉利
年三十貼春聯、看春晚,和家人守歲、零點放爆竹
大年初一去南山上香,要穿紅髮發的衣服出門行大運
大年初二左邊一隻雞右邊一隻鴨,去外婆家吃飯
.
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
或許是這樣的
好不容易休息了
還不抓緊時間補補覺
不然怎麼面對
親戚+熊孩子物理和魔法攻擊
「智鬥親戚」、「生擒熊孩子」、
「巧懟媒婆」、「掃五福」、「春節加班」
似乎成了新一代人的「新年俗」
在小編看來
無論新舊,年俗總有濃濃的年味
今天就來盤點一些
橫縣的新年習俗~
都說這幾年橫縣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大家不妨去菜市場看看,滿滿都是年味!
因為新年將至,很多攤販都要回家好好過節了。大夥們會提前幾天到菜市場採購過年需要的食材。
橫縣各大菜市也是熱鬧非凡,菜場裡人頭攢動,不斷的有人趕來採購食材,大包小包的,好不熱鬧!
菜市裡裡外外都被攤販們擺的水洩不通,砍價聲、叫賣聲絡繹不絕。可能還沒進菜市裡面,光是在外面就把食材買齊了,「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
那橫縣人一般都會買什麼呢?
除了雞鴨魚肉海鮮之外,橫縣人還要買的食材,或者說過年的標配就是:大粽、粉利、芝麻餅、年糕。
過年前幾天,不管是在誰家,你都能看他們家裡放著幾個大大的粽子和炸好的扣肉。大粽粉嫩爽滑、扣肉香酥動人。可以說,一碗肥而不膩、色香味俱全的芋頭扣肉和味香鮮美的大粽簡直是年夜飯的靈魂!「聞到大粽香,神仙也跳牆」頂著吃了會長胖的壓力,都想一口接一口。
除了大粽、扣肉外,還有個橫縣人春節必購的靈魂食物:芝麻餅!它可以是黑色的芝麻餅;可以是白色的芝麻餅;也可以是番薯餡做的黑芝麻餅;也可以是芝麻餡做的芝麻餅。它可以千變萬化,但是不能缺少!
早幾年在家裡,大人還會專門煮糯米、烙餅。這幾年,大家似乎更喜歡直接去菜市場買回來,直接吃,更方便。
除了芝麻餅,還有靈魂菜作:粉利。因為操作簡單方便。每年過年小編家裡一定會放上滿滿一盆,從除夕一直吃到它吃完。煎炒烹煮,一應俱全!
除了買吃的還會買些什麼呢?
那當然是桂葉、柏葉、黃茅草等,橫縣人的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邊插長青柏葉,寓意「納財」、「百年興旺」,祈求來年身體健康,日子能越過越旺,還有四季長春之意。
當你看到有人買頭上帶著蔗葉的整根甘蔗回去,不要驚訝,他們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擺的。在除夕用甘蔗頂著門,也是橫縣人過年的習俗之一。
橫縣人買甘蔗回家寓意新的一年從年頭甜到年尾,步步高升,苦盡甘來,一年勝過一年!而用甘蔗頂著門口,奶奶說這叫「豎年」,讓甘蔗依靠大門,意為「家門不倒,事事順利」。
在年夜飯上,橫縣人也極講究,不僅要味道好,還要討彩頭,圖吉利。更深一步講,就是要又省鈔票又夠有排面。
在過去,橫縣人的傳統年夜飯的菜品很豐富。年糕與粽子,吃了年年高(糕)中(粽);粉利,吃了大吉大利;扣肉,吃了和和睦睦;大雜燴,吃了團團圓圓;白切雞,吃了吉祥如意;紅燒魚,吃了紅紅火火,年年有餘.
可能你會覺得年夜飯年年如此,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小編覺得,好吃的其實並不是飯,而是大家齊聚一堂的氣氛,一個都不少、一個也不落。希望年年賽今日、歲歲比今朝。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缺吃喝,所以小編在這裡倡議大家,要節儉過年,杜絕浪費,過個文明年。
吃飽喝足以後,躺在沙發上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搶紅包,是很多人的常規操作。除了這些,橫縣人還會幹什麼呢?
活動1:祭祖祈福
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是漢族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之一。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活動2:開門爆竹
雖然橫縣限制煙花爆竹的燃放區域了,但是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新舊年交替的0點0分,和爺爺奶奶一起,點燃新年的爆竹,以示辭舊迎新之意。
那麼,今年的煙花爆竹禁放區域在哪些範圍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2021橫縣城區煙花爆竹禁放區域圖
除了這些,橫縣以往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大家今年都準備做哪些?
說了那麼多,或許大家對於自己的年要怎麼過,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和打算。或許有一天,春節也成為了我們平淡生活裡一個普通的日子。
節日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值得回味的
還是與父母、家人相處的這段時光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希望接下來的歲月裡
我們還能陪伴你一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