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迎30歲生日

2020-12-19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微特稿】法國羅浮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29日迎來30歲「生日」。法國知名街頭藝術家JR打算動員400名志願者協助創作一幅巨型拼貼畫,回顧「大金字塔的秘密」。

玻璃金字塔顯現現代主義風格,如今公認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與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羅浮宮一道成為法國首都巴黎地標景點。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設計理念遭受巨大非議。

貝聿銘1917年在中國廣東省出生,今年高壽102歲。他回憶當年,自己「走在(巴黎)街上,遭許多人怒目而視」,因為一度多達九成巴黎人反對他的設計方案。

30多年前,法國政府啟動多項改造巴黎城市面貌的大型工程,包括為羅浮宮博物館建造一座連接三翼展館的「中心入口」。時任社會黨籍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十分欣賞貝聿銘為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所作設計,堅持讓他主導制定羅浮宮改建方案。

貝聿銘當時年過六旬,哪怕前一年獲得美國普利茲克建築獎這一「建築界諾貝爾獎」,在1984年1月法國歷史古蹟委員會會議上,仍遭遇公然嘲諷甚至辱罵。「你不是在(美國南部工業城市)達拉斯!」一名專家衝他喊。他甚至沒機會解釋自己的設計理念。

時任法國文化部長雅克·蘭說,時至今日,他仍然為貝聿銘設計方案當年所受反對的「激烈程度」驚訝。羅浮宮博物館時任館長1983年辭職,以抗議貝氏設計的潛在「建築風險」。

現任館長讓—呂克·馬蒂內認為,玻璃金字塔是羅浮宮重振雄風的轉折點。「全世界博物館中,只有羅浮宮的入口本身堪為藝術品。」羅浮宮參觀者越來越多,他近年與貝聿銘討論應對方案。

貝聿銘當年的方案預期每年接待最多200萬人參觀,而羅浮宮去年接待遊客超過1000萬人。(完)(沈敏)

關鍵詞:羅浮宮(Louvre)、貝聿銘(I.M. Pei)

相關焦點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30歲生日 當年貝聿銘設計方案被激烈反對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貝聿銘當年在玻璃金字塔的選址處法國羅浮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29日迎來30歲「生日」。法國知名街頭藝術家JR打算動員400名志願者協助創作一幅巨型拼貼畫,回顧「大金字塔的秘密」。玻璃金字塔顯現現代主義風格,如今公認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與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羅浮宮一道成為法國首都巴黎地標景點。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設計理念遭受巨大非議。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1/4) "← →"翻頁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在貝聿銘的回憶裡,在他投入羅浮宮擴建的十三年中,有兩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
  • 藝術先鋒 | 玻璃金字塔的30周歲生日:難過
    法國藝術家 JR同400名志願者耗時4天在羅浮宮周圍粘貼了2000張紙,面積達17000平方米,打造了富有驚人視覺形象的3D立體地畫,遠遠望去金字塔仿佛從白色巖石採石場中升起。這是JR為紀念該建築物成立30周年獻上的作品—— 「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拼貼畫。或許JR也受《達文西的密碼》的靈感啟發,作者丹布朗將倒立的金字塔形容成巨大的「V」型聖杯,聖杯就藏匿在金字塔下。
  • 羅浮宮前玻璃金字塔「消失」
    原標題:羅浮宮前玻璃金字塔「消失」【摘要】 法國藝術家讓·勒內近日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前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處一面牆體上貼滿羅浮宮的黑白照片,使其看上去與背後的建築物融為一體,從而造成玻璃金字塔「消失」的視覺錯覺。
  • 貝聿銘逝世: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之父,讓建築成為永恆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他為世界創造了很多兼具力與美的作品,其中不得不提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Glass Pyramid),今年也是它建成30周年。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一九八九年正式開放前,各界批判聲不斷,一度有多達九成巴黎人反對他的設計。《費加羅報》曾帶頭抨擊羅浮宮金字塔這個「糟糕透頂的」設計,卻在金字塔啟用十周年當天發行特刊,歌頌它的登峰造極。1989年3月30日,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在爭議和批評聲中正式揭幕,投入使用。
  • 法國藝術家讓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消失」
    新華社巴黎5月29日專電(記者張曼)法國藝術家讓·勒內近日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前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處一面牆體上貼滿羅浮宮的黑白照片,使其看上去與背後的建築物融為一體,從而造成玻璃金字塔「消失」的視覺錯覺。
  • 法國羅浮宮請貝聿銘改建"玻璃金字塔"(圖)
    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津銘設計,高出地面22米。     享有盛名的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現在卻為「名」所累。    據羅浮宮管理方介紹,最初,在實施所謂的「大羅浮宮」計劃時,玻璃金字塔被設計成每年容納約400萬遊客。到上世紀90年代末,博物館每年吸引了500萬遊客。小說《達·文西密碼》和隨後根據它改編的電影更使博物館成為全世界人嚮往的地方。隨著來自中國、印度和東歐的遊客增多,拜訪羅浮宮的遊客人數預計將在2010年後猛增到900萬。
  • 98歲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家中遭襲,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98歲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家中遭襲,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人民網 2016-01-01 19:35 來源:澎湃新聞
  • 羅浮宮金字塔30周年紀念揭開「金字塔的秘密」,網友卻大呼:現場太失望
    30 歲生日。這座透明金字塔建於 1989 年3 月 29 日建成,30日正式開放。作為法國羅浮宮的大事件,吸引眼球的活動肯定不會少。就是為了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生日,JR創作了一幅巨型裝置畫(藝術家刷地的氣質也不一樣)為此,JR徵集了超過400名的志願者花了四天時間,協助他並參與完成製作總共剪貼了2000張紙條!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是1983年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人們參觀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協和廣場的香榭麗舍大道西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凱旋門,東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羅浮宮。我們現在看過去的方向遠處就是羅浮宮方向。這一段是步行街,不能跑汽車。有點奇怪的是從協和廣場這個噴泉到羅浮宮一段路是沙土路。小風一吹,塵土四揚,灰又大又迷眼睛,不知道為什麼搞這麼一段沙土路。
  • 設計了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等經典建築,102歲貝聿銘書法作品!
    5月16日,102歲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安詳的離開了人間,大師已走,但是大師留下的著名作品依然矗立在世界各地,供人們欣賞著、學習著、崇拜著!或許,你不知道貝聿(yu)銘,但是,您一定知道這些著名的建築,圖中是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巴黎地標性建築之一,這裡其實是羅浮宮博物館入口。這是1983年貝聿銘受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參與羅浮宮的翻修擴建項目,更是貝聿銘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 這個72歲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富15代的中國人,今天去世了
    貝聿銘蘇州的四大家族之後18歲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27歲到哈佛深造,後投身建築業70餘年的建築生涯裡他的作品遍布4個大洲、10個國家貝家擁有的蘇州祖宅獅子林,就連避暑山莊都是模仿它而建,建國後把獅子林交給了國家,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而他在18歲去美國留學,忠於自己的心意選擇了建築學,最終成為一代大師。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從內往外看原來是這樣的
    羅浮宮外面也逛得差不多了,小盆友鴿子也餵好了。該去走馬觀花看羅浮宮的文物了。羅浮宮廣場上那個玻璃金字塔處有個入口,不過我們沒有從那裡去博物館參觀,另外從上圖站著拍照的位置旁邊的地下通道入口下到地下的。這個羅浮宮廣場下面實際上是個商場,裡面可以逛逛的。商場嘛,賣啥的都有,隨便看看。星巴克的價格可以比較一下。中杯,我說的是所謂的大杯,大概在四到五歐元的樣子,價格和我們是差不多的。走到地面玻璃金字塔的下面了,這裡是一個倒玻璃金字塔,和地面是對稱的。小盆友摸一下塔尖。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在剛過去的3月30日,如果你正好遊覽羅浮宮,應該正好能遇見法國街頭藝術家JR圍繞貝聿銘在羅浮宮門前豎立的那座金字塔的裝置藝術作品——巨大的3D視覺錯覺圖像。當然,你也可能正好見證了,或者是造成了它的消亡,因為這項裝置只存在了不到一天,而它出現的意義就是為了消失。
  • 羅浮宮金字塔迎落成30周年 「天才之作」曾遭法國人唾棄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臺媒稱,3月29日,法國羅浮宮前的經典現代建築——金字塔入口——迎來落成30周年。金字塔入口的誕生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市陸續發起包含羅浮宮擴建在內的一系列工程。由於羅浮宮原是法國王室皇宮,作為博物館先天設計不良,入口狹窄且空間規劃雜亂,當時羅浮宮左側建築甚至還是財政部所用,館前的拿破崙廣場更像是個停車場。
  • 羅浮宮金字塔不堪擁擠 將請89歲貝聿銘改建(圖)
    玻璃金字塔太擠 羅浮宮請貝聿銘改建(圖)  盛名難負 《達文西密碼》效應帶來成倍遊客  「金字塔。巴黎羅浮宮的這個新入口現在幾乎和羅浮宮美術館一樣有名。這座華裔建築家貝聿銘設計的引起諸多爭議的全新的現代玻璃金字塔,現在仍受到傳統派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