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見習記者 李迪
跌下亞洲首富寶座後,馬雲連中國首富的頭銜也丟了。
福布斯實時富豪排名數據顯示,馬化騰的身家已經達到了458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3243億元,把身家418億美金的馬雲甩在身後。
騰訊大漲步入技術性牛市
馬化騰「坐穩」中國首富之位
今年一季度末,馬化騰便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只不過當時是與馬雲並列第一。
據胡潤研究院4月6日發布的《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截至2020年3月31日,馬化騰與馬雲家族以29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並列中國首富。
繼三月末登頂首富之位之後,4月以來,隨著騰訊股價股價繼續上漲6.89%,馬化騰的個人財富也得到提升。
截至4月24日收盤,騰訊報價406.4港元,自3月低點累漲21.7%,先於港股進入技術性牛市。
目前,騰訊的市值為3.88億港元,重回5000億美元以上。以馬化騰8.6%的的持股比例計算,騰訊的股價增長在三月共為其帶來了約216港元的財產增值,折合人民幣約197億元。
四月以來,阿里巴巴股價漲幅低於騰訊,為5.08%,目前市值為5482億美金。以馬雲6.2%的持股計算,阿里巴巴的股價上漲在四月為其帶來16.43億美金的財富增值,折合人民幣約116億元。
目前,馬化騰和馬雲的身家差距已接近300億人民幣,首富地位暫時穩固。按照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數據,馬化騰身家458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3243億元,而馬雲身家為418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2959億元。
遊戲業務「爆發」助力股價上漲
遊戲業務一向被認為是騰訊的現金牛業務,據騰訊財報,2017-2019年,騰訊手遊業務佔遊戲業務比重已從53%提升到66%。
疫情期間,騰訊的遊戲業務也迎來了一波流量紅利,該業務的增長有望直接改善騰訊的財務業績,因而對股價的提振作用也較為明顯。
Sensor Tower商店情報平臺顯示,在2020年3月中國手遊發行商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收入榜單中,30個手遊發行商3月全球吸金超過16.3億美元,佔當期全球手遊總收入27.6%。其中,騰訊《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在IOS遊戲暢銷榜Top10產品中常居暢銷榜前二。
據CCTV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報導,今年第一季度《王者榮耀》遊戲新增用戶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22%。其中,三月份新增用戶較去年同期增長64%。
中信建投還在疫情研究報告中預測,《王者榮耀》在今年1月的流水應超過90億,創歷史新高。
存量遊戲流量爆發的同時,騰訊在遊戲業務方面的項目增量也值得期待。目前,騰訊的遊戲版號儲備相對豐富。4月8日晚間,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顯示,4月首批遊戲版號發放,共55款遊戲獲版號,其中多為休閒益智類遊戲,騰訊的《亂鬥之星》上榜。在2020年前幾個月的遊戲版號審批中,騰訊也以《彩虹墜入》、《天涯明月刀》等多個遊戲獲批。
安信國際最近也在年報中提到,Supercell的全年並表將為公司的遊戲收入帶來新的增量。
據悉,騰訊控股於9月23日晚上發布公告:騰訊擬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將其於財團HaltiS.A.的可換股債券轉換為財團股份並將其可投票股份權益由50%增加至51.2%,併入財務報表。2019年,Supercell僅有部分月份收入的收入被併入騰訊財報,而2020年Supercell的全年收入均將實現並表,將帶來一定業績增量。
據悉,在世界2010-2019年遊戲累計收入排行榜中,Supercell旗下遊戲《部落衝突》位居第1。在該榜單中,騰訊的王牌遊戲《王者榮耀》也只屈居第6。
To B業務逐漸步入「收穫期」
聯合國、廣交會都變成騰訊客戶
除遊戲業務外,騰訊旗下的許多2B業務在疫情期間也獲得了流量上漲,騰訊會議、騰訊政務、騰訊雲等產品的用戶增長勢頭良好。
早在2018年9月,2C業務起家的騰訊便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打出了全轉型產業網際網路的口號。
經歷了一年多的轉型,騰訊的2B業務也抓住機遇在這次疫情中大放異彩,甚至把聯合國和廣交會都變成了自己的客戶。
美東時間3月30日,聯合國紐約總部宣布騰訊公司成為全球合作夥伴,為聯合國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術方案,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將為這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對話提供遠程會議服務,在線舉辦數千場會議活動。
4月15日,中國廣交會宣布騰訊為官方指定技術服務商,為廣交會網上舉辦提供整體技術支持、平臺研發服務與雲資源支撐。這是廣交會舉辦63年以來,首次嘗試線上舉行。
在企業服務領域,於2019年12月底上線的騰訊會議,正好趕上了線上辦公的流量紅利期。騰訊會議還抓住機遇,免費面向用戶開放300人會議協調能力,企業、教育機構等紛紛加入用戶群體。隨著用戶數量的猛增,騰訊會議也持續進行擴容,從1月29日起,此後八天時間,騰訊會議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的計算資源超過100萬核,這是中國雲計算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
此外,騰訊會議國際版也已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泰國及日本等。
此外,在近期備受關注的新基建領域,騰訊也以「騰訊雲」為抓手,積極布局。
3月底,騰訊與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合作億打造長三角人工智慧超算中心,該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4月,騰訊雲還宣布成立「星星海實驗室」,這是騰訊歷史上首個硬體工程實驗室,也是騰訊雲面向產業網際網路加速技術自研的重要戰略。
目前,騰訊雲在金融領域有6000+客戶,包括150多家銀行客戶,四大國有銀行中已經有3家和騰訊雲進行合作。
騰訊雲副總裁答治茜表示,面對疫情,以騰訊雲等為首的行業龍頭企業,從技術、資源、渠道等全方位加持SaaS夥伴,聯合不同類型和行業的SaaS夥伴提供各種數位化能力,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提到,「(騰訊的)雲服務業務伴隨企業線上活動需求的提升,2020年有望進一步發展。」
在政務服務領域,騰訊以微信的平臺為11億用戶提供了民生政務、在線醫療等領域的無接觸服務,騰訊政務小程序、騰訊的防疫健康碼的用戶也迅猛增長。
騰訊視頻、閱文集團迎來流量紅利
疫情影視行業面臨冰火兩重天,電影院、劇組復工仍無具體時間表,但視頻網站的流量卻出現大幅增長。
QuestMobile報告顯示,春節期間網際網路日活躍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均創歷史新高。其中,在線視頻行業用戶規模較平日上漲17.4%,日人均使用時長超過1.5小時。據云合數據,2020春節期間,長視頻有效播放量較2019年同時段增長幅度翻倍,會員內容日均有效播放量相比2019年度日均有效播放量增長14.8%。
據返利網數據,相比疫情暴發前,通過返利網充值的騰訊視頻會員環比增長了319%。今年2月, 「愛奇藝崩了」「韓劇TV崩了」「小米電視崩了」還曾同時登上微博熱搜,足見網民們宅家看劇的熱情。
除視頻網站外,小說網站的流量也有所增長,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因此受益。今年3月,閱文集團管理層在電話業績會議中表示,內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對於在線業務影響偏向正面,因為用戶在家時間變長,閱讀時長及消費方面亦有增長,故對線上閱讀業務有一定幫助,公司亦有抓住機會吸引新用戶加入,並令現有用戶閱讀時長及消費增加。
但閱文集團也提到,在免費閱讀方面,由於相關業務體量較細,加上主要是透過廣告收入變現,而首季廣告業面對淡季,故對相關業務亦有影響。
此外,閱文集團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平臺新增作家數量33萬,環比增長129%。大量新增作家湧入平臺,有望帶動內容創作進一步多元化。
15億助力抗疫
登上首富寶座的同時,馬化騰在疫情期間的承擔社會責任的行動也備受關注。在此次疫情中,騰訊先後設立了15億元人民幣的國內戰疫基金和1億美元的全球戰疫基金,在國內企業捐款排名中十分靠前。
據《瞭望》雜誌,在1月24日除夕當晚,騰訊就設立3億元的戰疫基金,並且強調這是首期應急防控基金,主要用於採購防護服、口罩和酒精等急需醫用物資,全程送達湖北地區多家醫院。1月25日,首批10萬隻口罩等捐贈物資就到了武漢。
此外,騰訊還通過騰訊公益平臺幫助100多家慈善組織籌款,並聯合五大平臺攜萬名醫生提供線上義診服務
4月22日,央視網微紀錄片《「幕」後天使的抗疫故事》上線,紀錄片聚焦主要講述了騰訊義診平臺一位上海的婦產科醫生周雪的故事。
中國富豪重排座次
疫情期間,全球百強企業家近兩月財富損失2.6萬億人民幣,蒸發了過去兩年半所創造的財富,印度首富安巴尼便損失慘重,曾一度失去亞洲首富的寶座。
中國是相對的贏家,全球百強中只有9人的財富在過去兩個月裡有所增長,全部來自中國。而中國富豪的財產狀況也在疫情期間出現分化,企業家財富也面臨重排座次。
在胡潤的《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中,馬化騰與馬雲並列首富,現在馬化騰已經將前首富馬雲甩在身後。
據該報告,房地產領域的企業家財富縮水較多。許家印、李嘉誠、李兆基這三位房地產企業家財富縮水超10%,排名也出現下滑。碧桂園的楊惠妍家族雖排名有所上升,但財富也縮水了7%。
醫藥領域的孫飄揚、鍾慧娟夫婦個人財富增長,在中國富豪榜上排名第三,二人旗下有恆瑞醫藥和翰森製藥兩家藥企。
此外,養殖領域的秦英林和錢瑛夫婦還因牧原股份的股價上漲而在兩個月內身價暴增16%,以1550億人民幣的身價在富豪榜中排名第9。
公募基金一季度大舉加倉騰訊近一倍
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兩大龍頭,一個是電商巨無霸,並在新興領域布局廣泛;另一個是媒體和娛樂巨頭,同樣在多個領域大舉布局,根深葉茂。剛剛公布完畢的基金一季報顯示,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對騰訊控股青睞有佳,一季度大舉加倉。
截至今年一季末,共有154隻基金重倉持有騰訊控股,合計持股3383萬股,環比增加超過一倍,顯示基金大舉加倉了騰訊。一季末這些基金重倉持股騰訊市值達117.53億元。易方達藍籌精選、東方紅滬港深、興全合宜等知名基金重倉持股最多,分別達265.5萬股、244.95萬股和201.24萬股,不少基金將騰訊配置到第一大重倉股,可見對其價值的認可。像廣發科技動力等基金更是頂格重倉,持股市值達淨值的10%。
而阿里巴巴雖然也已經在港股上市,但尚未納入港股通標的,使得非QDII基金無法直接在香港市場投資該股,這就造成目前公募基金持有該股數量還比較少的局面。未來隨著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預計會有較多機構資金配置,兩大科技龍頭的在基金機構間的pk才會正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