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織密社會兜底保障網 不斷健全救助機制

2021-01-09 人民網

人民網長春7月27日電 (王海躍)「現在我和老伴兒有低保金,還有黨員補貼,過年過節還給發點兒米啊面啊,生活上可以說是豐衣足食了,非常安心,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讓我這老兩口晚年有了保障,這都得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啊!」83歲的優撫老兵梁鳳久住在長春市寬城區新隆家園,該家庭是年老體弱家庭,妻子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從2008年開始享受低保待遇。梁鳳久說,這些年低保金一直在增長,從一開始200多元,再到400多元,如今已經有2000多元了。

梁鳳久的日常生活。王海躍 攝

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一系列兜底保障政策,讓梁鳳久這樣的困難家庭可以正常生活。「大排查、大走訪」及「四個一批」專項行動,使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穩定實現了吃穿「兩不愁」。近年來,長春市不斷健全社會救助機制,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一張社會兜底保障網越織越密、越織越暖。

「現在我和兒子再也不用因為生活費和學雜費向親戚朋友借錢了,夏天也能給兒子買個雪糕吃了,感覺生活特別幸福。而且每月還能享受節日救助、物價補貼、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救助資金,發自內心感謝市、區和街道領導的關愛和幫助,讓我和兒子覺得日子有了希望。」長春市寬城區英倫小鎮低保戶牟忠波由衷地說。

牟忠波的日常生活。王海躍 攝

「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才能兜住民生底線,今年1月,我市將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710元和500元,是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據長春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馬小強介紹,現階段,長春市共保障低保家庭10.7萬戶、16.8萬人,年發放救助金8億元,針對特困人員,實行「一人一檔案」和「一人一協議」,使2.6萬特困人員生活無憂,吃穿不愁。

除低保救助之外,長春市積極實施臨時救助制度,補齊了「支出型」「急難型」困難家庭救助短板,為遭遇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解決燃眉之急,是民生工作「救急難」的一項有力舉措。

「2018年9月初的一個電話,讓我深刻地感覺到,作為一名社會救助工作者,肩上責任重大,也真正理解了什麼才是『百姓的貼心人』。」被問到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感悟,長春市寬城區欣園街道社會事務管理科潘巍眼泛淚花。

據了解,張玉生是潘巍所負責轄區的一名低保戶,是刑滿釋放人員,無兒無女,胃癌手術出院後急需後續的康復治療,但治療費用卻成了一個難題。同時,老人租住的房屋也即將到期,老人便電話求助。得知情況後,欣園街道兵分兩路,將老人接回街道轄區養老機構安置的同時,立即向街道黨工委及寬城區民政局請示,為老人申請了3000元的臨時救助金,解決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工作人員還經常去老人所在的養老機構,陪老人聊天,排解老人因生病而產生的焦躁和苦悶,為老人提供經濟便利的同時,也送上了精神慰藉。

長春市寬城區欣園街道社會事務管理科潘巍正在工作。王海躍 攝

據悉,長春市對臨時救助政策進行了調整,將臨時救助審批權下放鄉鎮(街道),建立了鄉級備用金制度,增強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和精準度,大大縮短了救助時間。上半年,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9萬戶、2.7萬人次。

(責編:王海躍、謝龍)

相關焦點

  • 重精準 強基礎 突出兜底保障
    長春市社會救助工作成效顯著 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吃穿「兩不愁」多年來,長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不斷完善救助政策,搭建社會救助綜合平臺,「長春模式」信息核對系統在全國推廣。在不斷精準的大數據協助之下,長春市貧困人口得到了全面的保障。27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民梁鳳久、牟忠波的家,感受社會救助工作的顯著成效。
  • 嶽陽市君山區2020年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實施方案
    各鎮(街道、場)要切實加強兜底保障脫貧攻堅行動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健全工作措施,確保完成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工作任務。三、工作措施根據區委、區政府「脫貧攻堅大會戰」的精神,民政部門牽頭「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脫貧工作,扶貧、財政、教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衛生計生、殘聯等部門配合落實。
  • 烏海市民政系統召開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督促調度會議
    12月7日下午,烏海市民政局召開民政系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督促調度會議。會議由市民政局局長王永亮主持,市民政局分管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各區民政局局長和業務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對貫徹落實民政部召開的民政系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督促調度會進行了部署。
  • 灣址區回顧十三五:履行兜底保障職責 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
    一、體系更完善機制更健全救助體系日益完善。不斷推動社會救助從絕對貧困、收入型貧困向相對貧困、支出型貧困轉變,著力構建與灣沚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社會救助體系。持續完善「1+8+X」大救助機制,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為主體、專項救助為支撐、急難救助為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社會救助新格局,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救助機制不斷健全。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
    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和法治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近五年來,出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政策措施97項,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
  • 德清縣雷甸鎮「四個精準」織密社會救助安全網
    >begin--> 今年以來,雷甸鎮聚焦社會救助、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通過「精準思維、精準靶向、精準設計、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切實編密織牢社會保障救助託底安全網。一是精準思維「提」站位。
  •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提出了「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的具體目標。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的重大舉措,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要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
    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和法治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近五年來,出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政策措施97項,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
  • 織密網格兜底線 凝心聚力助脫貧——白銀市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紀實
    原標題:織密網格兜底線 凝心聚力助脫貧——我市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紀實記者 馬曉微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以來,市民政局堅決履行民政部門兜底保障政治責任,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體要求,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不斷完善制度、強化措施,紮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有效發揮了社會救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為我市實現整體脫貧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國新辦舉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 - 安陽市扶貧開發辦公室
    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和法治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近五年來,出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政策措施97項,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
  • 青海以「補針點睛」書寫兜底保障民政答卷
    全省民政系統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切實加強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確保做到應兜盡兜、應保盡保,高質量完成兜底保障任務,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交出合格的民政答卷。  青海省政府還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全省民政系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
  • 德州市建設社會大救助體系 讓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密實牢靠
    以往各項救助分布在18個部門,有多個「入口」,改革後所有救助項目從一個口進,救助資金從一個口出。同時,規範了社會救助資金發放,通過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公開發布信息,利用德州信用信息平臺,建立失信懲戒資料庫,全力保障體系運行。二是機制更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與審核確認改革的根本區別在於「不收權、不收錢」,不影響各部門行使職權。
  • 河北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12月14日召開
    從12月14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民政系統不斷完善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把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範圍,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確保「兜得準」,健全低保對象動態監測、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數據共享比對等機制,實現了精準認定,精準救助。採取大數據比對、明查暗訪等方式,開展兜底保障常態化排查,密切關注未脫貧和返貧致貧風險高等重點群體基本生活狀況,對困難群眾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實施動態監測,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作者:金紅磊(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並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路徑。
  • 民政部關於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的通知
    為鞏固前期督查工作成果,切實提高救助工作水平,有效防範和遏制社會救助工作中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救助工作規範運行,現就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建立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的重要意義
  •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困難群眾救助保障...
    「十三五」以來,全省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社會救助工作政策體系日益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救助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指標,在強化兜底保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助力精準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困難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
  • 西區健全醫療保障體系惠澤民眾
    今年10月出院後,基本醫保、醫療救助、臨時醫療救助、門診救助這些加起來,自己只承擔費用的八分之一,壓力一下子就小了。據西區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西區共辦理2020統籌年度城鄉居民參續保49546人,參保率達到97%。今年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預計在11月底前撥付資金148.76萬元。
  • 民政部:將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低保兜底範圍
    ,全力以赴,盡銳出戰,堅決築牢兜底保障的堅固防線。重點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強總體設計,完善制度機制。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連續多年出臺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和法治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
  • 聚焦脫貧攻堅 壓實兜底責任 答好時代答卷
    聚焦脫貧攻堅壓實兜底責任答好時代答卷宿州市民政局始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堅持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成果鞏固,不斷完善政策、健全機制、提高標準,凝心聚力做好收官之年的兜底保障工作。強化政策支持夯實工作基礎。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 民政部將推動社會力量參與...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相應出臺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健全體制機制,使社會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年有近5000萬困難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實施臨時救助1000多萬人次。近5年來,我國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年均分別增長8.7%和14%。各專項救助也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