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們究竟有多年輕?」
「上下五千年!」
昨晚
你看《國家寶藏》了嗎?
盼著盼著
終於!
我們等來了西安碑林博物館
昭陵六駿石刻
顏氏家廟碑
石臺孝經碑
瞧瞧!
這3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看哭了多少人!
你是其中一員嗎?
三位演技派
集體「飆戲」為國寶打CALL
完全就是一場立體式的文化盛宴
從「李斯」變「魏良」
李乃文一直在古今穿越
化身道士獻出遷碑之策
「關山遠,昂首何懼萬箭」
一句歌詞,唱出了昭陵六駿的忠心護主
也道出了李世民的男兒血氣
趙文卓 「猛男落淚」
還原大唐風骨
讓昭陵六駿的前世傳奇故事
更加盪氣迴腸
忠天下道義
守傳世風骨
84歲高齡的許還山
飾演的顏真卿剛正不阿
讓人領略到顏氏家族的忠烈之風
前世傳奇「太好哭了」
今生故事也不曾遜色
「碑林頂流」講解員白雪松說:
「希望我能活到100歲,那時候,碑林剛好1000歲,我就算是爬著,也要去看一眼,那時候的碑林一定比現在更好。」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更「有意思」的碑林,節目邀請到了被網友們稱為「碑林頂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擔任講述人,他用「一碑成林」四個字,清晰明了地講解了關於石臺孝經的那些事兒,還有一個小知識,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參考石臺孝經設計的,你知道嗎?學到了!
赴美「醫馬」的昭陵二駿修復者周萍說:
「修復時留了點小心思,沒有粘合以便於運輸,讓我們共同期盼昭陵六駿團聚的那一天!」
六駿對唐太宗而言,有著不可比擬的特殊意義;而「遠走他鄉」的二駿——颯露紫、拳毛騧,也成為了當今國人更深的牽掛。節目中,昭陵二駿修復者之一、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周萍擔任昭陵六駿的今生講述人,為觀眾講述她曾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修復二駿的經歷。她表示,在符合文物保護的修復原則上,一方面為了展現二駿被砸過的歷史,一方面也希望如果有一天它們能回國團聚時方便包裝運輸,修復過程中就採取了支架而沒有進行粘接,期盼著這一願望可以成真。
方正字庫設計總監仇寅說:
「使用也是一種傳承,我們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更好地延續漢字之美,讓漢字生生不息。」
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專家委員仇寅,攜顏真卿楷書字庫的設計師汪文,在節目中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帶領觀眾認識書法,感受書法藝術在中華文脈中的延續,他們更是把一個「電子碑林」展現給觀眾,令人心生期待。
正如國立老師
在節目尾聲時呼籲的
「看完這期節目,
孩子們趕緊都回去練練字,好不好」
小布立下flag
練字從今天開始
你要加入嗎?
豐碑如林,青石不朽
九百三十歲的西安碑林
了解一下
——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這座始建於宋代的石刻書庫,最初因保存唐代石經而建,歷代累計延續,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西安碑林位列中國四大碑林之首,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被譽為「東方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藪」「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
如今,西安碑林博物館已成為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主題博物館,包括碑石、墓誌、造像、畫像石等石刻文物和書法、繪畫、碑拓等文物。
刻於唐文宗開成二年、我國現存最完整石刻經書《開成石經》;保存兩代帝王書法的《石臺孝經》;見證基督教傳播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錄佛教密宗傳承歷史的《不空和尚碑》;還有《曹全碑》《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玄秘塔碑》等書法名碑,匯聚了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傳世名作;在石刻方面,有體型碩大、造型質樸生動的唐獻陵石犀牛;唯一一件有大夏紀年的文物大夏石馬;著名的唐昭陵六駿等等,每一件文物的背後都充滿傳奇的前世今生故事。
以青石為書頁
刻畫歷史的脈絡
集書藝、演文字、藏典籍、載歷史
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在西安碑林裡沉澱
如果說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一部「圖書」,那麼西安就更是一座歷史的圖書館,西安的每一座博物館和每一件文物都是書寫這座城發展與變遷的輝煌一頁。
歡迎大家
來西安走一走
親身探尋更多的「國家寶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