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行」大V走訪坦尚尼亞肯亞:兩國「東看」意願很熾烈

2020-12-20 環球網

同「網絡名人環球行」大V走訪坦尚尼亞、肯亞東非兩大國,「東看」意願很熾烈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驁】「阿非利加」洲的意思是「陽光熾熱」之洲。「陽光熾熱」的非洲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但也曾飽經苦難,直到今天仍在承受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過高等 「炙烤」。8月,《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與環球網主辦的「網絡名人環球行」,隨多位中國網絡名人走訪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伴隨我們跨越 5個時區、一萬多公裡距離的,還有對這片大陸一連串的「中國式好奇」:非洲整體的發展因何緩慢?中國的幫助和經驗能給非洲帶來什麼?中國真能幫助「向東 看」的非洲崛起嗎?至少,在坦肯兩國,當地人對中國十分期待。

肯交通部長:「中國援建的鐵路會比飛機還快」

本次赴非「網絡名人環球行」代表團成員中,既有駐非洲多年的老外交官,也有初次踏上這片土地的媒體人。對所有人來說,「慢」是大家在非洲的共同體會。在坦 桑尼亞,從三蘭港的機場乘車出發,沿著嚮導口中所說「最繁華」的省區道路前行,重型貨櫃貨車、卡車、私家車、摩託車在爭奪著有限的空間——一條不 長的柏油雙向車道——20公裡的路程顛簸著走了兩個多小時。當地嚮導說,車和人的數量比過去增加很多,但基礎設施卻沒什麼改善,交通堵塞成為常態。肯亞 也是如此。肯亞交通部長馬查裡亞到肯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出席「中非媒體智庫研討會」時遲到了,原來他清晨5時從首都奈洛比乘飛機出發,但趕上航班「正常晚 點」,原本只需要1小時的行程用了5個多小時。馬查裡亞部長說,等到連通兩座城的蒙內鐵路完工,坐火車全程也只需4小時,到那時「中國援建的鐵路會比坐飛 機還快」。

除了「慢」,多數非洲國家的貧困和發展緩慢也令人深有感觸。代表團成員延參法師表示,非洲的原始與貧窮最令他觸動,但當地人絲毫不缺少滿足與歡樂。據《環 球時報》記者了解,肯亞當下貧困率和失業率均在40%以上。世界銀行今年的報告顯示,目前肯亞青年人失業率約為17.2%,是其東非鄰國坦尚尼亞的近 3倍。而肯坦兩國已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公認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網絡名人環球行」代表團成員、香港衛視副臺長秦楓說,過去十年間她去過多個非洲國家, 沒有看到想像中應有的發展,「慢,似乎是常態」。 「慢」和「窮」的非洲並不缺勞動力。此行中,總能看到無所事事的青壯年男性,有的閒坐在路邊的舊輪胎或樹墩上,有的漫無目的地溜達。有人說,這些年輕人缺 少一技之長,而就業增加的速度跑不過人口增速,因此失業率不斷被推高。非洲有大片閒置土地無人耕種,而大量年輕勞動力荒廢,讓人感到惋惜。走過非洲50多 國的中國政府非洲事務前特別代表劉貴今認為,少數幾個非洲國家已發展起來,但非洲整體未來還是會比較落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換個角 度看非洲未來,他表示,在中國人眼中,正是因為存在太多「不完善」,非洲才會是一個充滿機遇、大有可為的地方。

西方殖民者的「後花園」開始向東看

中國人看非洲充滿機遇,而非洲人看中國則充滿期待。肯亞是東非交通樞紐和金融商貿中心,氣候宜人,景色優美,被殖民時期有3萬戶英國人居住在這個西方國 家的「後花園」。劉貴今談起有著「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奈洛比說:「上世紀70年代我來奈洛比就是這樣,現在還一樣。當時中國人來這裡算開眼界,而現在,成 了這兒的人去中國開眼界。」歷史上,肯亞在意識形態上親近西方,但這樣的狀況正在改變,越來越多非洲精英意識到,現在到了「向東看」的時候。烏幹達《新 願景報》記者塔代奧·布萬巴萊告訴中國「網絡名人環球行」成員:「西方對非援助機制不合理,經常附加政治條件,並要求籤訂只對其有利的不公平貿易協定,這 樣做無助於解決非洲發展落後的現況。同時,西方也不願意幫助非洲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以及能源等關鍵支柱產業。這些因素都導致非洲轉向中國。」大量中國基礎 設施的出現,如同在沙丁魚中扔入一條鯰魚,正在提升非洲的發展速度。在肯亞,當地人告訴記者,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回故鄉肯亞訪問時走過的公路、演講時 用的大廳都是由中國建造的。

坦尚尼亞外長馬希加在談到中坦合作時表示,相比西方,「中國從不幹涉主權國家的內部事務,尊重非洲國家人民的選擇」。據中國駐肯亞大使劉顯法介紹,這樣 的轉變近幾年也體現在肯亞媒體上。這些肯亞媒體自己採寫的有關中國的報導越來越公正、客觀,對中國的了解漸漸深入。兩年前,肯對華報導還以負面居多, 且多是援引西方報導。隨著對華報導的客觀,非洲民眾對中國的欽佩之情逐漸加強。此行中,肯、坦兩國政府同中國代表團交流時積極性很高,都表示「希望把官員 送到中國學習」。兩國對中國實現工業化、自貿區建設、吸引投資、擴大就業以及改善基礎設施等問題十分感興趣,渴望真誠與中國探討發展之道,學習中國模式。

在中非媒體智庫研討會上,坦尚尼亞《每日新聞》特約撰稿人加法爾·姆加斯利拿出一本英文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引用其中的內容,並表示他每周都要在當 地媒體上發表一篇評論中國治國理政經驗的文章。《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姆加斯利還做了很仔細的讀書筆記。在非洲,越來越多的「姆加斯利們」在認真地學習中 國。談到這樣的變化,肯亞交通部長馬查裡亞的觀點是,「因為發展是非洲第一要務」。還有非洲友人說,非洲學習西方走的民主道路,但正慢慢變成「一袋米的 民主」,就是說老百姓要吃飯,誰出一袋米就可以決定他把票投給誰。國家在大選中耗費巨大精力,可發展節奏卻慢了下來。「網絡名人環球行」代表團成員、《人 民日報》高級記者丁剛認為,目前非洲國家的政治制度,要麼是從殖民時期延續下來的,要麼是受西方影響、按西方模式建立的。這一套制度碰上了非洲的人文環境 和傳統,水土不服。中國的崛起、東亞國家的快速發展,打開了他們的視野。

「守護中國人修的鐵路,就是守護正義」

「我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有關坦贊鐵路的廣播中知道坦尚尼亞的。先知道鐵路,然後了解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國家。」「網絡名人環球行」代表團成員、央視前主持 人敬一丹這樣說。雖然這是她第一次來非洲,但透過眾多中國人、中國企業和中國元素的存在,讓她感覺到坦尚尼亞與中國緊緊連在一起。從坦贊鐵路到蒙內鐵路, 從當年修鐵路的中國工人到如今管理施工項目的中國技術人員,兩條鐵路呈現出兩代中國人不同形象,也代表著中國在非洲的發展進程變化。用「鐵路是鋪在大地上 的紀念碑」來形容中國幾代人在非洲工程建設中做的貢獻最為形象,這些鋼筋水泥項目成為中非的情感紐帶。央視主持人勞春燕還注意到中國路橋工程對當地僱員生 活習慣的改變。因生活條件差,許多當地人原來一天只吃一頓飯,被中企項目僱用後,中國營地出資,要求當地僱員每天「認真」吃三頓飯,確保有充足的幹勁完成 工程。

不論在肯亞還是坦尚尼亞,從路人嘴裡蹦出一兩句中文不算新鮮事。兩國機場和海關邀請孔子學院的老師為員工開設中文學習班。坦尚尼亞外交部還鼓勵外交官學 中文。一名肯亞學者說,晚上回家看CCTV NEWS是他學習中國的必修課。在肯亞,《環球時報》記者還走訪了中企四達時代,這家公司已是非洲影響最大的數位電視運營商,在非洲30多個國家開展業 務。在四達時代的客服營業廳,《環球時報》記者看到正在播放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畫面,配音是斯瓦希裡語。依靠四達時代「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在肯尼 亞電視臺播放的譯製連續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還講起當地口音的英語。據說,肯亞人最愛看的中國電視劇是《媳婦的美好時代》,看來婆媳難題是世界性 的。

「談到中國,你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麼?」此行中,《環球時報》記者這樣問不同的採訪對象。肯、坦兩國政府官員說是「發展」;企業家和學者說是「技術」,而 工薪階層對中國的認知是「建設」。在肯亞焦莫肯亞塔國際機場,一個搬運工得知記者來自中國,用英文脫口而出:「中國,好朋友!幫我們修建了公路、大 橋!」在中國路橋蒙內鐵路項目沿線,記者遇到一名持槍守在山坡上的肯亞鐵路警察,他一天要站12個小時負責項目的安保,而他的家就在鐵路項目沿線。談起 該項目某一標段前不久發生過沿線馬賽人襲擊中國工人的事件,這名警察說,這種情況實在少見,鐵路給沿線居民帶來很多好處,工程徵地有不少補貼,而他的安保 工作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人民幣的工資,這在當地已經非常可觀。他一再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從小就夢想著身穿制服保護正義。現在中國修鐵路給當地解決 出行混亂的問題,還帶來收益和發展,這是正義的事,我每天守護這裡都很自豪!」在一家中國駐肯安保公司任內部協調員的吉爾貝·查爾斯說,他覺得中國很「自 由」,中國企業家和華商有著「友好又較高人一等的僱主形象」,到任何地方都會受到特別關照。

談到中非合作的長遠發展,《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丁剛認為,我們中國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但在非洲,中國的經驗和教訓表明,光修路還不夠,還要幫助非洲 人學會維護好這條路,用好這條路,並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秦楓認為,很多非洲人甚至是精英領導層依然認為中國理所應當要援助非洲,其實,中國對非洲是要 「授之以漁」,不是「授之以魚」。非洲想要發展,還是要依靠自身。

在對非交往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肯亞的一些村民說,買到假冒偽劣的中國貨,「便宜但質量差」。有的人說完還撇著嘴向《環球時報》記者搖頭。丁剛認 為,中國過硬的基建與工程技術本身就在「打造」著當地人的對華認知,這是中國留給非洲民眾的正面形象,但也要注意,很多中國假冒產品正在侵蝕著普通非洲人 對中國的看法,要儘量減少這些負面形象。同時,中國可以通過對非製造業的投資和技術幫助,培育當地發展製造業所需要的工作精神。

相關焦點

  • 兩國航空僵局終於破解 坦尚尼亞取消針對肯亞各航空公司的禁令
    據當地媒體16日報導,在肯亞取消對坦尚尼亞公民的強制隔離要求後,坦尚尼亞取消了對所有肯亞航空公司的禁令。東非時間16日,坦尚尼亞民航局(TCAA)局長哈姆扎·喬哈裡(Hamza Johari)在一份聲明中對此表示:「在互惠對等的原則上,我們解除了對肯亞航空公司的禁令,坦桑將一直遵守與肯亞之間雙邊航空服務協定的基本原則。」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坦尚尼亞和肯亞邊境貨運發生摩擦
    新聞稿稱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越過邊境繼續擴散,坦尚尼亞阿魯沙省會對從肯亞通過納曼戈邊境入境的卡車司機進行新冠病毒篩查。希望通過這樣的篩查保護坦尚尼亞公民和即將恢復的旅遊業。該聲明還表示,自5月14日起,坦尚尼亞就對從肯亞入境的卡車司機展開了取樣篩查。
  • 坦尚尼亞旅遊「魅力」超越肯亞
    4月10日《衛報》報導,坦尚尼亞以吉力馬札羅山、自然海灘和野生動物園聞名,但一直位於旅遊行業發達的肯亞之下。但近期兩國官方數據顯示,僅2016年,坦接待遊客近130萬人,較上年增長12%,比肯亞多40萬人。
  • 肯亞坦尚尼亞烏幹達將合併 用共同憲法和總統
    本報訊 東非共同體三國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幹達將於2010年合併成為統一的聯邦國家。該聯邦將擁有共同的憲法、總統、議會和貨幣。據俄通社-塔斯社15日報導,三國總統將在5月20日召開的東非共同體第七次會議上會晤,屆時將討論該聯盟的統一進程,包括建立統一的經濟和政治區域問題。
  • | 野性 之旅 | 要玩就玩最野的~【肯亞、坦尚尼亞】野性王國的視覺盛宴
    我們來肯亞、坦尚尼亞看什麼?這裡有著很多的國家公園,這裡就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我們能在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馬拉河上看到世界上最為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搭上狩獵車,馳騁於草原,大拍野生動物的照片動物大遷徙,又稱為角馬大遷徙,一般是指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瑪、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北上,一路抵達終點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肯亞坦尚尼亞哪國強?
    東非大草原沒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為了食物追隨豐沛的水草而居,日復一日跋涉,上演這個地球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動物大遷徙。關於非洲:很多人最初印象 大概是來源於趙忠祥的:春天到了…… 動物世界裡面吧,從此看一次動物大遷徙就深深的刻在腦海裡,作為最為人熟知的兩個經典遊獵國家,難免會用來比較,一部分遊客會選擇去肯亞的馬塞馬拉國家公園,還有一部分遊客會選擇去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但肯亞坦尚尼亞不能簡單等同於塞倫蓋蒂與馬賽馬拉,肯亞有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坦尚尼亞—肯亞高速公路項目進展順利
    據《每日新聞》11月27日報導,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力10月份在大選期間表示將修建坦尚尼亞—肯亞高速公路項目,為項目周邊地區創造社會經濟機會。26日,坦尚尼亞公路局發表公告,就諮詢服務機構進行招標,內容包括可行性研究、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等。據悉,坦政府已收到非洲開發銀行為項目提供的資金,項目將有條不紊地實施。
  • 肯亞、坦尚尼亞等國家對進口貨物出臺新規
    近日,雨果網獲悉,非洲港口的肯亞、坦尚尼亞等國家,對進口貨物出臺了不少新規,現分享肯亞和坦尚尼亞提單方面的特殊要求,望相關外貿貨代企業知悉並留意! 肯亞 1、務必提供肯亞的收貨人地址、城市、國家和電話,並且顯示在提單上。
  • 坦尚尼亞:草原馬賽人與海島石頭城
    近年來,肯亞和坦尚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定居從事農業生產,已有一小部分人轉為半農半牧,並有少數人進入城市謀生。同時,與野生動物為鄰的馬賽人也更多地融入到了當地旅遊業。林慧  坦尚尼亞之行,除了塞倫蓋地草原上的角馬、羚羊、獅子等,讓我難忘的還有神奇的馬賽人和寶石般的桑給巴爾島。  馬賽人主要分布在東部非洲,活動範圍在肯亞的南部及坦尚尼亞的北部,是目前依然活躍著的遊牧民族,人口約90萬。
  • 坦尚尼亞和肯亞港口滯留貨物或被拍賣
    盧安達進口商正在推動談判,以解決在坦尚尼亞和肯亞港口的貨物長期滯留問題,清算由疫情造成的延誤而產生的費用和罰款。且滯留的貨物正面臨著要被拍賣的風險。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免用期則從9天延長到了90天。盧安達私營部門聯合會的商會和服務主任Joseph Akumuntu說:港口當局、倉庫經營者和稅收機構繼續計算海關倉庫租金、港口儲存費用以及由此產生的罰款。
  • 為什麼看動物大遷徙要去坦尚尼亞而不是肯亞?
    從10月份開始,非洲的塞倫蓋蒂大草原重新迎來的雨季,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並不足以維持數量龐大的食草動物們。所以,動物們又開始從東線南遷到塞倫蓋蒂,基本結束要在每年的12月。12月之後,食草動物們才能好好休整一段時間,為下一次的遷徙旅程做準備。坦尚尼亞or肯亞?
  • 肯亞、坦尚尼亞13日狂野之旅
    肯亞稱得上是東非最美麗的國家,是世界上公認的觀賞非洲熱帶動物和鳥類的最佳國度。此外馬亞拉是了解坦尚尼亞鳥類生活的最佳場所。有書面記載的鳥類超過400種,甚至第一次到非洲的遊客,一天就可以看到其中100種鳥類。最引人注目的鳥類包括數千種永久遷徙的粉紅色火烈鳥,以及其它大水鳥,如鵜鶘、鸕鷀和鸛。
  • 坦尚尼亞成為肯亞最大旅遊客源市場 美國退為第三位
    當地時間16日,據坦尚尼亞當地媒體報導,肯亞旅遊研究機構(TRI)的最新數據顯示,坦尚尼亞在9月超過美國成為了肯亞最大的旅遊客源市場。評論稱,這是一個「顯著的躍升」,因為坦桑在今年8月甚至未能躋身肯亞客源市場的前30名。
  • 【動物大遷徙】肯亞山馬賽馬拉+坦尚尼亞塞倫蓋蒂15天攝影之旅
    曼雅拉國家公園位於坦尚尼亞北部。大家贊道"這是非洲最可愛的地方。"曼雅拉可密集地觀看動物,是坦尚尼亞人野生動物園的虛擬微縮景觀。安博塞利安博塞利國家公園-是非洲度假勝地之一,位於肯亞與坦尚尼亞交界地區,欣賞接近赤道的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由於冰川雪水的融化,該保護區內形成大片的湖泊和沼澤,這這樣的溼地裡,非常適宜大象生活,因此這裡棲息著1000多頭非洲象。
  • 咖啡工房大詞典【坦尚尼亞】精品咖啡豆
    坦尚尼亞豆來源:1898年,波旁種的咖啡由天主教教士引入到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札羅地區。咖啡品種 :阿拉比卡    70%        種植於1000-2500米之間 羅布斯塔    30%        種植於800-900米之間 3大種植區域:
  • 坦尚尼亞、肯亞選手摘得華僑城蜀道首馬冠軍
    女子組冠亞季軍合影男子冠軍11月12日,2017年華僑城·劍門關 蜀道國際半程馬拉松圓滿落幕,最終來自坦尚尼亞的柯博德、肯亞的莎莉分別摘得男子、女子半程馬拉松冠軍。上午8點過,跑友們陸續抵達檢錄處,站前廣場上已經有「劉關張」等著大家。
  • "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坦尚尼亞巴加莫約港:中坦關於巴加莫約港項目的...
    >圖2017年中國與非洲主要國家進出口貿易額(數據來源:中非貿易研究中心)從中國與非洲各國貿易額來看,按進出口總額從多到少排名的非洲國家分別為南非、安哥拉、奈及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加納、肯亞、剛果(布)、剛果(金)、摩洛哥、尚比亞、坦尚尼亞、衣索比亞和蘇丹。
  • 中國網絡名人開啟泰國行 攜手「微觀」暹羅文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韓梅】9月14日,由環球網組織的「中國網絡名人環球行——泰國站」活動正式起航,中國網絡名人代表團一行已於當日抵達泰國。在9月14日至21日為期一周的訪問中,代表團成員將帶領廣大網友走訪泰國曼谷、清邁、芭提雅、清萊以及羅勇府等地,拜訪泰國外交部領導人,參觀泰中工業園等並與相關人士進行交流。
  • 坦尚尼亞旅遊悄然興起,高品質旅行成高端遊核心
    『如果此生只去一次非洲,那一定是坦尚尼亞!』--杜創每年,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之間,都會進行規模龐大的野生動物大遷移,被譽為世界50大自然奇觀之一。近年來與之相關的旅行產品也層出不窮。儘管目前看來,非洲還不是中國遊客出境的主要目的地,但作為我國出境遊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市場潛力巨大。
  • 非洲坦尚尼亞咖啡豆 坦尚尼亞咖啡品種&手衝坦尚尼亞咖啡風味特點
    說到非洲咖啡產區,不少人都會馬上想到衣索比亞和肯亞,其實除了這兩個國家,臨近肯亞的坦尚尼亞也是個咖啡出產大國。前街前陣子入手了幾隻來自坦尚尼亞咖啡豆,通過杯測和衝煮,前街覺得坦尚尼亞咖啡比起肯亞咖啡,少了明亮的酸質,更顯柔和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