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2020-12-12 騰訊網

說起傳播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傳播者,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美籍華人張純如。這個帶著南京大屠殺闖入國際視野的年輕生命,逝去後引起人們無數次嘆息和遺憾。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高興祖

然而,拓荒者的路徑向來不是平坦順利的,他在研究道路上披荊斬棘,為後來無數研究者開闢了一條道路,打開了通往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大門。

一意孤行:「南京大屠殺」的課題都算不上學術

高興祖1928年12月出生於江蘇常州武進,他親歷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而家庭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父親高柏楨抗戰中投入到搶救和接應淪陷區多所學校撤退至大後方事宜,並搜集、傳遞有關敵偽情報,遭遇日機轟炸而殉職。堂叔高謨是一名中尉飛行員,24歲駕駛戰機時猛烈投彈,殺傷大量敵人,自己身負重傷,為國捐軀。祖母險遭日寇殺戮,家裡成一片瓦礫場。9歲的高興祖就隨姑媽一家逃難,風餐露宿中目睹了日軍種種暴行……

高興祖的心靈埋下了憎恨的種子。他於195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並留校任教,承擔日本史的教學工作。通過大量調查研究,他領導的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編寫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國內第一本紀述南京大屠殺的書——開頭並沒有獲得支持。

青年時期的高興祖

他的同窗好友殷志揚曾回憶道:「大學重點研究學科大都是古代史,南京大屠殺算不上學術課題,寫的文章也被看作是『小兒科』,不好算是學術著作。」

高興祖帶領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出的《日軍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這本10 萬字的書,最終有家出版社同意出版,高興祖自己跑經費跑印刷跑校對。

「記得高興祖對我說過, 他常常有一種使命感, 這感覺無疑來自高氏家族中用血與火抒寫一生的父親高柏楨、堂叔高謨和老祖母繆氏,更來自抗戰中數以萬千計的死難者和倖存者。」殷志揚回憶道。

孤軍奮戰:第一本南京大屠殺研究著作被擱淺

然而,就在書稿一遍遍校讀、潤色,即將出版之際,卻迎來一個壞消息。1963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出版社負責編審該書的編輯向高興祖道歉,稱這本書原已發排,但接到上級指示,現在出版不合適。原來當前正在強調促進中日兩國人民友誼之際,在此前後,日本岐阜縣和中國杭州市交換「日中不再戰」和「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碑文,並相互在當地豎立紀念碑。為了不影響雙邊關係,只能停機作罷。

突然的變故讓艱辛努力未得到回報,更主要的是有關南京大屠殺這一史實未得正式公開發表,未讓百姓了解那段慘痛的經歷,這對高興祖的打擊相當之大,他的內心很痛苦,久久不能釋懷。

同年,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解散,幾位老師相繼離開,從事其他研究。高興祖只能孤軍奮戰,他義無反顧地堅守這塊重地,他陸續發表了多篇論文,不斷以犀利的文字和無可辯駁的史實,擲向日本國內否認侵略、美化戰爭的右翼勢力。

1979年,他將「南京大屠殺」書稿進行了修改、增刪和調整,易名為《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以日本史小組編寫的名義,作為南京大學內部刊物出版。

直到1985年,《日軍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這本首次全面披露大屠殺始末的專著才面向大眾正式出版,不過最初並未受到重視,全由他自己跑經費跑印刷跑校對。2年後再版,並在日本兩次出版日文版引起轟動後,這才受到國內的關注。

在高興祖的帶領下,一批學者編撰的《侵華日軍大屠殺史稿》於1987年出版。這是第一部較大規模的研究大屠殺史的專著。他還時常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文,以歷史鐵證批駁日本右翼的「胡說八道」,警醒世人。

他的女兒高寧曾說:「父親似乎活著就是為了研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不管跟他談什麼,最後都會談到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史學家,他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一次,芬蘭電視臺記者問他,戰爭已過去多年,你為何還不能忘記?高興祖堅定地回答道:「你們歐洲國家現在不還在追捕漏網的二戰戰犯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圖圖說過,如果試圖忘卻,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為自己的健忘而痛悔莫及,因為邪惡的過去陰魂不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部分參考:

1、殷志揚.高興祖的家恨國讎.鐘山風雨.

2、韓文寧.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第一人.炎黃春秋

相關焦點

  • 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說起傳播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傳播者,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美籍華人張純如。這個帶著南京大屠殺闖入國際視野的年輕生命,逝去後引起人們無數次嘆息和遺憾。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 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舉行證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舉行證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維護歷史真相仍需持續努力 ——反對名古屋河村市長否認南京大屠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常州大學、環球網、南京出版社、維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律師聯盟、世界和平與人權教育基金理事會作為此次活動主辦單位並派人參加了首發式。91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老人在其女兒常小梅的陪伴下,應邀專程從南京赴京出席了會議。
  • 【獨家】吳為山:我以顫抖的雙手撫摩那三十萬亡靈的冤魂
    極目西望長江滔滔,平靜中有巨大的潛流,儼然30萬亡靈冤魂的哀號!  叫人不能容忍的是,儘管當年東京審判和南京審判皆以確鑿無疑的犯罪事實為依據,對日本戰爭罪犯作了正義的判決。可是戰後70多年來,日本政府在對待戰爭性質和戰爭責任問題上,基本上採取曖昧或含糊其辭或躲躲閃閃的態度。  其極右勢力更是否定對華戰爭的侵略性質,否認南京大屠殺事實。
  • 維護歷史真相仍需持續努力——反對名古屋河村市長否認南京大屠殺...
    一本記錄反對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否認南京大屠殺鬥爭史全過程的長篇紀實文學《激戰倒春寒》,在這裡舉行首發式。  會上,常州大學教授劉曉華介紹,本書的作者朱成山曾經撰寫並公開出版過《為300000冤魂吶喊——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文集》《為和平謳歌——朱成山研究和平學文集》《我與東史郎交往13年》《第21次是國家公祭》等著作。
  • 又一「精日」被抓 稱南京「屠刀之下無冤魂」(圖)
    莫挑戰法律底線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屠刀之下無冤魂」「釣魚島是日本的」「南京大屠殺是憑空捏造的」等一系列不當言論,經網友舉報,日前,江西宜春警方將其抓捕。12月10日宜春網民周某航,分別以暱稱「南屠30萬」和「屠刀之下無冤魂73316」在微博發表精日言論,挑戰法律底線。
  • 向西方揭露日軍暴行的第一人,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多年後舉槍自殺
    當時正值7月,南京酷熱難耐,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而當時擔任她中文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道:"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
  • 又一「精日」被抓 稱南京「屠刀之下無冤魂」(圖)
    莫挑戰法律底線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屠刀之下無冤魂」「釣魚島是日本的」「南京大屠殺是憑空捏造的」等一系列不當言論,經網友舉報,日前,江西宜春警方將其抓捕。12月10日宜春網民周某航,分別以暱稱「南屠30萬」和「屠刀之下無冤魂73316」在微博發表精日言論,挑戰法律底線。
  • 為中國抗戰吶喊的美國女作家
    原標題:為中國抗戰吶喊的美國女作家 當年為了中國抗戰而奔走吶喊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在中國曾有四個社會職務。上世紀40年代初,賽珍珠與斯諾等人應宋慶齡之邀成為「保衛中國同盟」的榮譽會員,從事向海外募集資金和醫藥物品。
  • 男子稱南京"屠刀之下無冤魂"被抓 父親:他內向偏執
    12月10日宜春網民周某航,分別以暱稱「南屠30萬」和「屠刀之下無冤魂73316」在發表精日言論,挑戰法律底線。他寫道,屠刀之下無冤魂:警方調查:「南屠30萬」本人周某航:平時性格內向、偏執經查,該微博註冊人為周某平,男,41歲,豐城曲江人,實際使用人為周某平之子周某航,男,17歲,豐城曲江人。據周某平所述,周某航平時性格內向、偏執,曾因家族矛盾糾紛將村上無關人員的3輛汽車砸爛,並焚燒家中被子後離家出走。12月,周某航在新浪微博上轉發了共近20條精日辱國言論,目前均已被刪除。
  • 男子稱南京"屠刀之下無冤魂"被抓 父親:他內向偏執
    12月10日宜春網民周某航,分別以暱稱「南屠30萬」和「屠刀之下無冤魂73316」在發表精日言論,挑戰法律底線。他寫道,屠刀之下無冤魂:警方調查:「南屠30萬」本人周某航:平時性格內向、偏執經查,該微博註冊人為周某平,男,41歲,豐城曲江人,實際使用人為周某平之子周某航,男,17歲,豐城曲江人。據周某平所述,周某航平時性格內向、偏執,曾因家族矛盾糾紛將村上無關人員的3輛汽車砸爛,並焚燒家中被子後離家出走。12月,周某航在新浪微博上轉發了共近20條精日辱國言論,目前均已被刪除。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萬死難同胞。理察.弗裡曼.布萊笛之孫史蒂芬表示,很榮幸能夠代表祖父接受這枚紀念章,他會儘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真實的歷史。  「我想對救助過我們難民的外國友人說一聲謝謝!」已經87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說,她家共有七口人被日軍殺害,自己也被刺了三刀,後來倖免於難的她和妹妹被舅舅找到並帶到安全區。  夏淑琴和妹妹在安全區得到救助,並活了下來。
  • 16年前,吞槍結束36歲生命的她,曾為30萬冤魂奔命
    南京大屠殺過去83年,在悼念30萬同胞的亡魂時,在致敬無數為戰爭犧牲的英雄時。有一個人,同樣不應該被我們遺忘。她沒有親歷過戰爭的殘暴現場,也沒有沾染過一絲腥風血雨,卻日夜兼程,不辭辛勞地為死於這場戰爭的30萬同胞奔命。1.
  • 中國重視西方淡忘——南京大屠殺的中外學術研究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南京後,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達30萬以上。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均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進行了審理與判決。2015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製造的無數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野蠻對文明的扼殺,是人類的一場浩劫。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她為此感到陣陣心悸,她認為遺忘就是又一次殺戮,因此決定要寫書來還原歷史,以確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記。之後,她便開始了漫長的取證寫作過程,為了撰寫《南京暴行》,純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也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
  • 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祭奠大屠殺30萬冤魂
    初冬晨曦中,人們裹著厚重的素色衣裝,披著白色雨衣,佩戴白色胸花,為反戰與和平的集會而來。舉行公祭儀式所在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老城南的水西門大街418號,是江東門「萬人坑」遺址。館中,仍向世人陳列著原址挖掘出的遇難者皚皚白骨。十時整,公祭儀式正式開始。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廣場上響起,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她為此感到陣陣心悸,她認為遺忘就是又一次殺戮,因此決定要寫書來還原歷史,以確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記。之後,她便開始了漫長的取證寫作過程,為了撰寫《南京暴行》,純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也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