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大尺寸電視成為今年彩電市場中的又一位「種子選手」。「6·18」期間,多家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大尺寸電視銷量增長驚人。實際上,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和電視屏幕面板製造技術進步帶來的價格下降,大尺寸電視的消費需求迅速增加,「越買越大」成為彩電市場的又一消費常態。
資料圖 中國商網 賈欣然/攝
數據顯示,「6·18」期間國美渠道大尺寸電視爆發增長,新型顯示技術銷售提升明顯,消費升級態勢顯著。其中,65英寸電視銷量同比增長186%。此外,海信雷射電視銷售破千臺,75英寸超大尺寸電視在國美渠道佔比提升15%。京東數據也顯示,「6·18」期間75英寸以上電視銷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三倍,55英寸以上電視成交額佔電視總成交額的比重超80%。
6月18日當天,蘇寧易購公布的18小時戰報顯示,70英寸及以上大尺寸電視銷量同比增長412%,而75英寸則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在6月1日的前18小時,70英寸及以上大屏電視銷量同比增長310%。
「6·18」的戰績恰是目前大尺寸電視火爆的縮影之一。隨著消費升級和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電視屏幕的尺寸逐漸增大,主流尺寸已經從50-55英寸轉變至65-75英寸及以上尺寸,75英寸以上市場容量逐年擴大,彩電市場正在加速進入大屏消費時代。
從去年開始,彩電品牌新品發布的重點越來越偏重大尺寸,65英寸起步,甚至更大的75、85英寸也是彩電品牌的常規布局。今年依舊延續這一趨勢,調研機構奧維雲網周度監測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61-70英寸區間上新46款產品,佔新品總數24.6%,比去年同期上漲8.1%;71英寸以上產品佔比約為16.1%,且呈不斷上漲之勢。新品尺寸結構大幅優化,正迎合了彩電市場整體尺寸結構向大屏優化的趨勢,廠商們從供給端增加大尺寸機型的供應,在上新鋪貨逐步成為主銷機型後,將加大彩電尺寸結構的優化調整。
雖然屏幕尺寸越來越大,但價格卻依然非常親民。中國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線上渠道方面,TCL、海信、創維等多家廠商月銷量最高的彩電產品均為5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電視,但價格普遍不高。例如創維旗艦店月銷量最高的55英寸4K高畫質電視,折後僅需1399元,TCL同尺寸4K平板液晶電視也僅售1499元。「這麼大的電視才1000多元,太值了。」有消費者評論道。
產業觀察人士梁振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彩電大屏化漸成趨勢,背後的原因是彩電價格不斷降低。「產業鏈上遊液晶面板的成本不斷下降,廠家採購液晶面板的價格越來越低,大尺寸電視的價格也逐步走低,像現在75英寸的液晶電視也就幾千元,消費者完全可以接受。從長久來看,彩電產品的平均尺寸肯定會越來越大,成為市場的銷售主力」。
事實的確如梁振鵬所說。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et去年9月發布的數據,55英寸液晶面板價格只要102美元,其他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也在迅速下滑,50英寸面板早就跌到了84美元,65寸面板均價跌至167美元,環比分別下滑了5%和4%。面板價格下跌的原因就是我國本土的面板廠商產能大增,使得國產液晶面板的份額快速增加。
奧維雲網也認為,在面板價格不斷下探的當下,中小尺寸的利潤空間機會被壓空,推出大尺寸電視既能提升彩電零售價格,也能避開價格戰的重災區,帶來更可觀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