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的,所以它不僅是一座自然風光秀麗的省份,也是一座民族風情濃鬱的大省。
如果想要感受一遍這25個少數民族風情,是否需要跑遍整個雲南呢?如果有時間也有精力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不過在昆明有個獨特的村子,聚集了25個少數民族,只需要1天就能看遍雲南所有民族,你知道它在哪裡嗎?
這個村子位於昆明西南郊滇池邊上,佔地面積89公頃,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字叫做雲南民族村。村子裡聚集著阿昌族、傣族、白族、怒族等25個少數民族村寨,展示著各民族的手工、日常生活、文化等,是雲南各民族文化的縮影。
走近民族村的大門,眼前是一條古街,街上賣的有各民族服飾或特色小吃,如果在這裡換上一身民族服裝,再去逛民族村會更有感覺。
阿昌族,是進民族村右手邊的第一個村寨,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以及騰衝、雲龍等縣,緬甸也有一部分阿昌族。
進入村寨之後就見到一個刀房,他們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聞名於世,阿昌族生產的刀具,極富民族特色,不僅賣給周邊的民族,還遠銷鄰國緬甸。
民居是一座四合小院,分上下兩層,中間是正房,正房一般有三間,堂屋裡設有神龕、火塘,可以在此取暖、飲食以及會客,左右兩邊是老人和未婚子女臥房,廂房或樓上的房間可以用來做客房。
緊接著是景頗族村寨,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主要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緬甸部分地方。一直以來,景頗族實行以「崩督」為首的制度,翻譯成漢語是「山官」,所以又稱為「山官制度」。
人們會根據出生和血緣,將人們劃分為官種、百姓以及奴隸三個等級,山官就是官種中的當權者,實行幼子繼承制,所以景頗族最有特色的建築就是山官房。
山官房集中了景頗族幹欄式、倒T型等建築特徵,一般用竹子、木頭、茅草等為原材料,整棟樓的建築外形有些像牛的體型,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用來堆放雜物或飼養牲畜,上層用來住人,有專門用來待客或議事的廳堂,屋簷下掛有許多竹篾,代表著山官統治管轄的人丁。
除此之外,怒江畔的4個少數民族,怒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村寨,也是很有意思的,每天下午5點還會在廣場上表演本民族民歌、以及傈僳族的上刀山絕技,讓人嘆為觀止。
每一個村寨,都有本民族文化的代表人,他們從村寨中被請出來,給遊客介紹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展示民族美食,走近每一個村寨,都會有人跟你說歡迎參觀某某族村寨,可以隨便看看,如果不著急的話還可以坐下來與他們聊聊天,讓旅行的腳步慢下來。
民族村從早到晚各民族都會有表演,如果要盡情遊覽每個民族,需要一整天時間才夠,筆者是下午一點多過去的,只遊覽了幾個村寨,觀看一場表演後,就接近清園的時間,剩下的大部分寨子都已經鎖上門,只匆匆遊覽他們的村寨,遺憾的沒有看到具有代表性的物品。
有時候會覺得特別神奇,每一個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有的跟漢族一樣有灶臺,有的民族只在屋裡有火塘,上面架著一口鍋,有的民族會睡在床上,有的民族則是將被子鋪在地上;每個民族也有自己擅長的事,比如阿昌族擅長制刀,傈僳族則能上刀山等。
與村寨裡的人聊天時,問道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他們休息的時候會聚在一起吃美食,喝酒、唱歌、跳舞,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消遣方式,再想想我們平時許多娛樂都離不開手機,甚至好友許久不見,依舊會時不時拿出手機,就有些羨慕這樣真實的生活方式。
昆明的天黑的比較晚,從民族村出來以後,還可以去旁邊的海埂公園,看一看滇池的日落,欣賞滇池風光。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昆明呢?對雲南的少數民族又有哪些了解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