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網球是一項隔著球網、用球拍擊打橡膠製空心球的運動,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運動。網球現在是一項奧運會比賽項目,適合社會各階層與年齡段人群,其比賽規則自1920年代起就幾乎沒有更改。而網球比賽的觀眾數目也十分可觀,每年的網球四大滿貫賽事更是網球好愛的盛宴。
起源發展
「掌球戲」
網球運動起源於法國。早在12~13世紀,法國的傳教士們就常常在教堂的迴廊裡,用手掌擊打一種類似小球的物體,以此來調劑刻板的教堂生活。漸漸地這種活動傳入法國宮廷,並很快成為當時貴族的一種娛樂遊戲。當時,他們在開始玩這種遊戲的時候是用手掌擊球,因此人們把這種遊戲叫「掌球戲」。開始,他們是在室內進行這種遊戲,後來移向室外。在一塊開闊的空地上,將一條繩子架在中間,兩邊各站一人,雙方用手來回擊打一種裹著頭髮的小布球。
「宮廷網球」
14世紀中葉,法國王儲將這種遊戲使用的球贈送英皇亨利五世,於是這種遊戲便傳入英國。這種球的表面是使用埃及坦尼斯鎮所產的最為著名的絨布— 斜紋法蘭絨製作的,英國人將這種球稱為「Tennis」(英文網球),並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球還保留著一層柔軟的絨面。
15世紀,這種遊戲由用手掌擊球改為用木板球拍打球,並很快出現了一種用羊皮製作拍面的橢圓形球拍。同時,場地中央的繩子也改為了球網。
16~17世紀是這種活動的興旺時期,並逐漸形成一種比賽。在這之前,由於這種活動只是在法國和英國的宮廷中流行,所以網球運動又成為「宮廷網球」和「皇家網球」。
1873年,英國的沃爾特 克洛普頓 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改變了早期網球的打法,並將場地移向草坪地;並於同年出版了《草地網球》一書,提出了一套接近於現代網球的打法。1874年,又規定了球網的大小和高低,在英國創辦了簡易的草地網球比賽。
1877年,在英國倫敦郊外溫布爾頓設置了幾片草地網球場地和草地網球總會,同年7月,舉辦了首屆草地網球錦標賽,即溫布爾頓第1屆比賽。亨利 瓊斯同另外兩個人為這次比賽制定了全新的規則,他本人擔任了比賽的裁判。
女子網球的「鬥爭」
現代網球運動開展的初期,婦女常被排斥在外,其理由是網球運動不適合於婦女。同時認為婦女參加網球運動,有傷風化。但是一些女選手不僅敢於衝破社會輿論和家庭的阻撓,而且技術水平有的還超過了男選手。在一些非正規的單打比賽中常常出現一邊是男選手、另一邊是女選手的情況。這才迫使一些網球俱樂部不得不破除這一禁令,允許婦女參加這一運動。所以從1879年開始誕生了男女混合雙打比賽,這是婦女自身努力奮鬥的結果。
1879年,第一次女子單打和混合雙打比賽在愛爾蘭舉行。
亞洲網球發展
由於身高體能和網球的傳統基礎薄弱的限制,亞洲的網球一直處於世界二流水平。男子網球雖然曾經有躋身過男單世界前十的斯裡查潘,但依然難以掩蓋亞洲男子網球的疲軟。而亞洲的女子網球近年來進步十分明顯,繼日本的杉山愛後,中國金花的崛起讓世界網壇不得不注視亞洲女子網球的實力了。鄭潔、李娜在四大滿貫上屢創佳績,鄭潔和晏紫的雙打組合還曾奪得2006年澳網和溫網的女仔雙打冠軍。
競賽規則
發 球
發球員在馬上開始發球動作前應雙腳站在端線後(即遠離球網的一側),中心標誌和邊線的假定延長線之內。接著發球員應用手將球拋向空中的任何方向並在球觸地前用球拍將球擊出。在球拍與球相接觸或沒擊中球的那一時刻,發球動作即被認為已經結束。只能使用一隻手臂的運動員,可以用球拍拋送球。
交換發球
每一發球局結束後,接發球員在下一局中成為發球員,而發球員則成為接發球員。在雙打比賽中,每一盤的第一局先發球的那對選手應該決定哪一名運動員先發球。同樣,對手也應該在第二局前作出由誰發球的決定。第一局先發球的運動員的隊友在第三局發球;第二局發球的運動員的隊友在第四局發球。在這一盤後面的比賽中都按照這樣的順序來發球。
交換場地
運動員應該在每一盤中的第一局、第三局以及後面的單數局結束後交換場地。 運動員也應在每盤結束後雙方所得局數之和為奇數時交換場地。如果一盤結束後雙方局數相加之和為偶數,則在下一盤第一局結束後再交換場地。 在平局的決勝局中,運動員應在每6分後交換場地。
失 分
發生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均判失分: 在球第二次著地前,未能還擊過網; 還擊的球直接觸及對方場區界線外的地面、固定物或其他物件; 還擊空中球失敗; 故意用球拍觸球超過一次; 運動員的身體、球拍,在活球期間觸及球網; 過網擊球; 拋拍擊球。
網球雙打規則
單打規則均適用於雙打,但雙打規則也有自己的特殊的規定。
1、發球次序
應在每盤開始之前決定發球次序,即每盤第一局開始時,由發球方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對方則同樣的在第二局開始時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第三局時由第一局未發球的球員發球,第四局由第二局未發球的球員發球。以下各局均按此次序輪換發球。
2、接球次序
與發球次序一樣,每盤比賽開始前要決定接球次序,即先接球的一方應在第一局開始時,決定由誰先接發球,並在這盤繼續先接發球。對方同樣應在第二局開始時決定由誰先接發球,並在這盤雙數局繼續先接發球。他們的同伴應在每局中輪流接發球。
比賽場館
廣州亞運會網球比賽將於2010年11月13至23日在廣東奧體網球中心舉行。
場地設施
國際網聯頒布的《網球競賽規則》中規定,雙打場地的標準尺寸是:23.77米(長)×10.97米(寬),單打場地的標準尺寸是:23.77米(長)×8.23米(寬)。在端線、邊線後應分別留有不小於6.40米、3.66米的空餘地。不同等級的比賽對於場地兩側和後面的空餘地有不同的要求。
在球場安裝網柱,兩個網柱間距離是12.80米。網柱頂端距地平面是1.07米,球網中心上沿距地平面是0.914米。
需要安裝照明燈光的網球場,室外球場上空和端線兩側不應設置燈具。室外球場燈具應設置在邊線兩側圍擋網距地面高7.60米以上,燈光從球場兩側向場地均勻照射。每片網球場的平均照明度,一般的國際比賽要求達到500勒克斯,根據比賽的級別不同對燈光要求也不一樣。
根據球速的不同分為快速球(Fast)、中速球(Medium)和慢速球(Slow)。通常情況下,在慢速場地面層中應使用快速球;在中速場地面層中應使用中速球;在快速場地面層中應使用慢速球。
球拍一般由合成材料製造。
觀賽禮儀
1、比賽開始後應立即就坐。網球比賽中在單數局時雙方球員需要換邊並進行短暫的休息,但第1局結束後球員只換邊而不能坐下休息,所以這時一般不允許外場觀眾進場。在3、5、7等單數局或一盤結束後,觀眾需在引導員的幫助下儘快入座。如果在比賽開始時仍沒找到自己的位置,應該就地坐下,在下一次球員換邊時再找。
2、如果同時有幾片場地在比賽,當你想到其它場地看球時,一定要在這一塊場地的一分比賽結束後,才能從擋網後面不太顯眼的地方走過,不要影響任何一塊場地的比賽。
3、比賽開始時,一定要保持絕對安靜,不要製造影響運動員或其他觀眾的聲音,避免大聲說話。鼓掌加油時要注意,只有在一分的比賽確實結束時,方可開始加油叫好。
4、比賽中不得與裁判員、球員進行任何形式的談話,包括詢問比分、對判罰有異議。
5、當揀到球員打飛的球後,一定要在一分比賽結束後,方可扔入場地內,千萬不得在比賽進行時,將球扔進場內而幹擾比賽。
6、如果有興趣拍攝比賽,一定要注意,絕對不可使用閃光燈。
廣州亞運會網球比賽賽程
廣州亞運會網球比賽包括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七個項目。單打、雙打和團體賽各場比賽均採用單淘汰三盤兩勝平局決勝制。
著名運動員
國外伯蘭德:第一個網球奧運冠軍,1896年參加雅典奧運會時還是牛津大學的學生。儘管比賽時,約翰 伯蘭德穿著皮鞋上場,但他仍然取得男子網球單打比賽的勝利,在隨後的比賽中,他臨時和德國人弗萊德奇 陶恩合作贏得了男子網球雙打的冠軍。這樣,他成為獲得兩枚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安德烈·阿加西: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網球男單冠軍,總共獲得57項冠軍頭銜,其中包括八個大滿貫,是上個世紀90年代與桑普拉斯並稱的男子網壇天王級人物。
皮特·桑普拉斯:網壇天王巨星,創紀錄地獲得14座大滿貫男單獎盃,連續六年年終排名第一。
羅傑·費德勒:男子網壇新一代的領軍人物,現世界排名第一,曾參加過雪梨、雅典兩屆奧運網球男單比賽。在北京奧運會上,他的願望就是能奪得一枚金牌。
格拉芙:「金滿貫」得主,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84年,當時網球還是表演項目,15歲的格拉芙就獲得了比賽的冠軍,她是那屆奧運會網球比賽年齡最小的運動員。1988年是她連續奪得了澳網、溫網和法網後,在當年的漢城奧運會中,又奪得了奧運會金牌。在奧運會結束後不到一周,她又投入了美國網球公開賽中,並且最終奪得了冠軍,她是第一位「金滿貫」的獲得者。1999年,格拉芙被授予奧林匹克勳章。
納芙拉蒂諾娃:是女子網壇長青樹,有網壇「女金剛」之稱。1975年進入職業網壇,是集單打、雙打和混雙於一身的全面型選手。在二十二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一共奪得167次單打冠軍和177次雙打冠軍。
國內鄭潔:06年澳網和溫網的女雙冠軍,08年法網女單四強。底線型選手,基本功紮實,拼搶積極,步伐較快,強項是反手,心理素質較穩定。
晏紫:與鄭潔搭檔獲得過06年澳網和溫網的女雙冠軍。底線型選手,但技術較為全面,心理素質好,場上移動較快,同時有機會時敢於上網,是國內極具潛力的年輕運動員。
孫甜甜:雅典奧運女雙冠軍,底線型選手,基本功好,技戰術較為全面,身體綜合素質好,訓練刻苦,自言喜歡硬地球場,平時喜歡踢足球。
李婷:雅典奧運女雙冠軍,1987年進入武漢體育館開始網球訓練,1993年進入湖北省隊,1996年赴美國尼克網球學校學習6個月。
重大事件
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網球就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設男單和男雙兩個項目。由於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網球聯合會在「業餘運動員」問題上有分歧,已經進行了連續七屆的奧運會網球比賽項目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網球才被列為表演項目。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網球重新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13年,國際網球聯合會(ITF)在法國巴黎成立。
1972年,職業男子網球協會(ATP)成立。
1973年,職業女子網球協會(WTA)成立,總部設在佛羅裡達的聖彼得斯堡。
其他知識│外部連結
比賽計分1.一局
(1)每勝1球得1分,先勝4分者勝1局。
(2)雙方各得3分時為「平分」,平分後,淨勝兩分為勝1局。
2.一盤
(1)一方先勝6局為勝1盤。
(2)雙方各勝5局時,一方淨勝兩局為勝1盤
3.決勝局計分制
在每盤的局數為6平時,有以下兩種計分制。
(1)長盤制:一方淨勝兩局為勝1盤。
(2)短盤制(搶七):決勝盤除外,除非賽前另有規定,一般應按以下辦法執行。
A.先得7分者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6平時,一方須淨兩分)。
B.首先發球員發第1分球,對方發第2、3分球,然後輪流發兩分球,直到比賽 結束。
C.第1分球在右區發,第2分球在左區發,第3分球在右區發。
D.每6分球和決勝局結束都要交換場地。
4.短盤制的計分
(1)第1個球(0:0),發球員A發1分球,1分球之後換發球。
(2)第2、3個球(報1:0或0:1,不報15:0或0:15),由B發球,B連發兩分球後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3)第4、5個球(報3:0或1:2,2:1,不報40:0或15:30, 30:15),由A發球,A連發兩球後換發球後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4)第6、7個球(報3:3或2:4,4:2或1:5,5:1或6:0,0: 6) ,由B發1分球之後交換場地,若比賽未結束,B繼續發第7個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時,需連勝兩分才能決定誰為勝方。但在記分表上則統一寫為7:6。
(6)決勝局打完之後,以方隊員交換場地。
5.賽制
實行淘汰賽。一場比賽中,男子比賽除大滿貫賽事和部分大師系列賽決賽採用五盤三勝制以外,均使用三盤兩勝制。女子比賽全部採用三盤兩勝制。
球場分類
網球場可分為室外和室內,且有各種不同的球場表面。其將由經濟因素所決定。例如草地網球是最基本的戶外場地,但是其建立和保養費用太昂貴,所以現在以由人造球場取代,它較便宜容易保養。另外有一種在歐洲盛行的紅土球場,其法國公開賽即為此種球場。
草地場
草地球場是歷史最悠久、最具傳統意味的一種場地。其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的摩擦小,球的反彈速度快,對球員的反應、靈敏、奔跑的速度和技巧等要求非常高。因此,草地往往被看成是「攻勢網球」的天下,發球上網、隨球上網等各種上網強攻戰術幾乎被視為在草地網球場上制勝的法寶,底線型選手則在草地網球場上難有成就。但是,由於草地球場對草的特質、規格要求極高,加之氣候的限制以及保養與維護費用昂貴,很難被推廣到世界各地。目前每年的寥寥幾個草地職業網球賽事幾乎都是在英倫三島上舉行,且時間集中在六、七月份,溫布爾登錦標賽是其中最古老也最負盛名的一項。
紅土場
更確切的說法是「軟性球場」,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紅土場地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另外,常見的各種沙地、泥地等都可稱為軟性場地。此種場地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有較大的摩擦,球速較慢,球員在跑動中特別是在急停急回時會有很大的滑動餘地,這就決定了球員必須具備比在其他場地上更出色的體能、奔跑和移動能力,以及更頑強的意志品質。在這種場地上比賽對球員的底線相持功夫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球員一般要付出數倍的汗水及耐心在底線與對手周旋,獲勝的往往不是打法兇悍的發球上網型選手,而是在底線艱苦奮鬥的一方。
硬地場
現代大部分的比賽都是在硬地網球球場上進行的,也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場地。硬地網球場一般由水泥和瀝青鋪墊而成,其上塗有紅、綠色塑膠面層,其表面平整、硬度高,球的彈跳非常有規律,但球的反彈速度很快。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認為,硬地網球更具「爆發力」,而且網球比賽中硬地球場佔主導地位,必須格外重視。需注意的是硬地不如其他質地的場地彈性好,地表的反作用強而僵硬,所以容易對球員造成傷害,而且這種損害已使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付出了很大代價。
地毯場
故名思義,這是一種「可攜式」可捲起的網球場,其表面是塑膠面層、尼龍編織面層等,一般用專門的膠水粘接於具有一定強度和硬度的瀝青、水泥、混凝土底基的地面上即可,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鋪展或粘接於任何有支持力的地面上,其鋪卷方便、適於運輸且有非常強的適應性,室內室外甚至屋頂都可採用。球的速度需視場地表面的平整度及地毯表面的粗糙程度而定。在保養上此種場地也是非常簡單的,只要保持地面清潔,不破損、不積水(對與相應的排水設施配套)就可以了。
網球協會
1.ITF——國際網球聯合會
國際網球聯合會(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TF),簡稱國際網聯,1913年在法國巳黎成立。現有協會會員191個。其中119個為正式會員,72個為無表決權的聯繫會員。國際網聯的正式用語為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在文本有歧義時,以英語為準。
從1896年到1924年,網球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此後,國際網聯因運動員參賽資格問題而與國際奧委會發生衝突,網球不再是奧運會項目,直到1988年才重新進入奧運會。
國際網聯的任務是制定、修改和實施網球規則,在各級水平上促進全世界網球運動的發展,在國際上維護網球運動的利益,促進和鼓勵網球的教學,為國際賽事制定和實施規則,裁定國際網聯認可的正式網球錦標賽,增強協會會員的影響力,維護聯合會的獨立,確定運動員的資格,管理業餘、職業及業餘一職業混和型比賽,合理使用聯合會的資金,維護網球界的團結及監督這些規則的實行等。(參加ITF詞條)
2.ATP——職業男子網球協會
ATP是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的縮寫,可以譯為職業男子網球協會。
ATP系列賽又包括下面六種比賽:
1,大師杯賽;
2,世界雙打錦標賽;
3,世界隊際錦標賽;
4,網球大師系列賽,也就是所謂的超九賽事;
5,國際黃金系列賽;
6,國際系列賽。
國際系列賽是ATP最低級別的比賽,它比賽的總獎金分成40萬美圓,60萬美圓,80萬美圓和100萬美圓不等。而國際黃金系列賽的總獎金分為80萬,100萬美圓。九個大師賽的總獎金當然是超過1百萬的,它們的獎金由各自的組委會來決定。我們以前的上海的喜力公開賽就是40萬美圓的最低級別的ATP賽事。挑戰系列賽的總獎金分為以下幾類:2萬5千美圓,5萬美圓,3萬7千5百美圓加免費住宿和早餐,7萬5千美圓,10萬美圓,12萬5千美圓加免費住宿和早餐,15萬美圓。拿參加一個五萬美圓的挑戰賽來說,如果獲得冠軍能拿到50分的ATP電腦排名分,和7千2百美圓的獎金。最後我們說一下WTA。它的賽事系統很簡單,分為Tier 1-5級。最低級5級的總獎金為11萬美圓,4級的總獎金為14萬美圓,3級比賽的總獎金可以是17萬美圓和22萬5千美圓,2級的總獎金為58萬5千美圓和65萬美圓,最高級1級的總獎金可以是126萬2千美圓,132萬5千美圓,200萬美圓。
3.WTA——職業女子網球協會
職業女子網球協會(WTA)成立於1973年,球員總部設在佛羅裡達的聖彼得斯堡,其主要辦公機構目前在康乃狄克州,另外在歐洲還有一個小的分支機構。The WTA巡迴賽組織的總部設在美國康乃狄克州西南部的斯坦福德。體育科學部、醫學部、巡迴賽運作部和選手關係辦公室設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聖彼得堡。巡迴賽還在倫敦設有歐洲總部的辦公室。WTA由一個主席和一個董事會來管理,他們多數是現役球員,另外還有一些是商業顧問。理事會為整個網球運動的核心機構即為女子網球職業協會提供建議。像男子網球運動一樣,WTA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所有球員的問題。球員們在女子網球協會中有各自的代理人,女子職業網球協會決定整個巡迴賽的所有規則,並資助一些表演賽,使球員們能參加一些這樣的比賽而不必擔心與真正的職業聯賽相衝突。
網球賽事
四大滿貫
一、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簡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由澳大利亞網球運動中心管理的,每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早開始的賽事,賽事安排在1-2月份。
歷史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創建的賽事。第一次比賽是在1905年墨爾本的威爾霍斯曼板球場舉行的。其中,男子比賽創建於1905年,女子比賽始於1922年,剛開始舉辦比賽是使用草地網球場,到1988年才改為硬地網球場。1968年,國際網球職業化後它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在1972年,這項賽事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定在了澳大利亞的大城市墨爾本舉行。在創辦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公開賽的冠軍為本地人獲得。從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起,到1978年,男、女單打冠軍多為澳大利亞選手獲得,而進入八十年代後,卻又沒有一位本地選手有幸獲此殊榮。
賽地:硬地網球場
總獎金
澳大利亞公開賽的總獎金高達620萬美金。其中男單冠軍的獎金為36萬美元。這是它在四大公開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二、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簡介
該賽事於每年6月最後一周至7月初定期舉行,已經形成了傳統,參加資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種重大比賽中獲勝的得分累計而確定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聯合舉辦了,但實際上全英俱樂部控制著比賽,包括每屆大賽的數百萬美元的門票收入。當今溫布爾登的比賽,觀眾可達30萬人以上,而觀看電視實況轉播的人則在5億以上。
歷史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的。首次正式比賽在該俱樂部位於倫敦西南角的溫布爾登總部進行,名為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首屆比賽定位在業餘選手參加的比賽,而且只設男子單打項目,當時決賽的門票只售一個先令。
從1901年開始溫網才接受外國選手參賽,當時只限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小國參加,1905年正式開放,美、法等國選手才跨海而來參加比賽。1922年進行了兩項改革,一是修建可容納1.5萬觀眾的中央球場,二是廢除了挑戰賽,從這一年起要取得冠軍,男子必須從第一輪打起,連勝7場比賽,女子必須連勝6場比賽。1968年國際網聯同意職業選手參加該項比賽,同時組織者還募集巨額獎金,吸引全世界一流好手參加,故競技水平逐年提高。凡奪得各個單項比賽第一名的,立即會成為世界知名人物。因此,比賽期間精英薈萃,好手雲集,爭奪十分激烈,它體現了網球技術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
到2000年為止,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已舉辦了114屆,其中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停賽10次,若從1877年開賽算起,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賽地:草地球場
總獎金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85年男單冠軍為13萬英鎊。1987年男單冠軍獎金為15.5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連第1輪遭淘汰選手也可獲得一筆獎金,男子3600英鎊,女子2790英鎊。高額獎金使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使這項錦賽活動百年不衰。
三、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91年,開始時只有法國選手參加,直到1925年才允許外國球手參賽。從1928年起,法網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邊的羅蘭·加洛斯網球城舉行。比賽場地為紅色粘土場地,所以也被稱為紅土場地網球賽。這個網球城佔地8公頃,擁有正式比賽場地20個,其中四周帶有看臺的大型比賽場3個,最大的中心球場設有近1.6萬個席位。75年來,法網已經接待觀眾累計達350多萬人。
四大滿貫中,法網毫無疑問是最有激情的一項,就像它火紅的場地一樣。由於是在慢速紅土上進行,耐心的相持、強烈的上旋球以及快速的奔跑被認為是在這裡奪冠的主要武器,而且五盤三勝的比賽經常會延續數個小時,這對選手的體能和意志都是嚴峻的考驗。擅長紅土作戰的西班牙和南美選手在這裡有著出色的戰績。不過由於場地的特殊性,很多在這裡奪冠的名將終其一生都無法在其他三項大滿貫中有所斬獲,比如布魯格拉、穆斯特、庫爾騰、莫亞、科斯塔、張德培以及戈麥斯等,當今的「紅土之王」納達爾也尚未獲得其他的大滿貫。同時,像桑普拉斯、貝克爾和埃德博格這樣的球王級人物也是始終無法在巴黎捧得自己的獎盃。
法網獎金總額為1223.485萬歐元,2日比賽已進入第三天。門票價格根據不同場地和場次為8歐元到53歐元。
四、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81年,每屆比賽均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國紐約城網球總會的國立網球中心舉行。從1997年起比賽在新落成的阿瑟·阿什網球中心進行。該中心佔地18.2公頃,擁有比賽場地33個,場地也是硬地球場,要想在比賽中取勝,運動員要有良好的體力。運動員每得一分都要花費比其它大滿貫賽更多的時間,也會出現更多的對打場面。
美國網球公開賽是在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惟一保持男女同酬獎金制度的網球公開賽,今年賽事發放獎金將達1617.42萬美元(1美元約合1.18元)。門票價格為22元到9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