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高原河谷深切,江河縱橫,蘊藏著446億立方米水資源。黃河在我州境內流經165公裡,黃河支流黑河、白河、賈曲河潤澤高原;長江上遊四川境內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發源於阿壩州。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流淌著千年璀璨文明,滋養著阿壩各族兒女。九寨黃龍神奇天下,花湖花海遼闊無邊,「地球之腎」若爾蓋溼地景色秀美……河湖風光旖旎,阿壩盡展風姿。
若爾蓋黃河九曲第一灣
這一切都得益於歷屆阿壩州委、州政府對河湖保護工作的重視與力度,得益於阿壩各族群眾對河湖自然資源的敬畏與呵護。保護母親河,任重而道遠。近年來,阿壩州堅持將保護好水資源作為持之以恆的努力目標和方向,強化河湖管理保護,推動河(湖)長制「有名」更「有實」,守護碧水清流,愛護「地球之腎」,呵護「生命之源」。
推行河(湖)長制——
守護碧水清流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阿壩州最大的優勢、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大的潛力、最靚麗的「名片」。推行河(湖)長制,強化水生態保護,事關民生福祉,事關我州生態經濟長遠發展。
近年來,阿壩州持續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工作,圍繞實現「河更暢、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的工作目標,建立河湖管理保護長效機制,嚴格落實「一河(湖)一策」管護方案,持續開展水域環境綜合治理和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加快推進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和「智慧水務」河(湖)長制信息平臺建設,建立河湖突出問題暗訪督查機制,督促各級河(湖)長和管護員站好崗、履好職,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阿壩州召開大渡河(阿壩州段)河(湖)長制工作推進會
同時,為促進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阿壩州常態化開展河湖 「四亂」問題再排查、再整改,重點對「重要幹支流、農村河道岸線建築垃圾、生活垃圾亂堆亂倒、砂石亂挖亂採」等突出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建立臺帳,發現一處、整改一處、銷號一處。今年上半年,全州排查整改河湖「四亂」問題466個,巡查清理河(湖)岸線6800餘公裡,累計清運砂石24.7萬餘立方米,新鋪堆砂防塵網44500平方米,清運垃圾、漂浮物308噸,河湖面貌及水域環境持續改善。
「近期是防汛的關鍵時期,巡河更顯重要。」胡桃是馬爾康市腳木足河段的河長,受連日強降雨影響,巡河觀察水位成為他當前最重要的工作。胡桃告訴記者,除了汛期巡河外,平日裡還要對河岸環境進行清理。
在腳木足鄉,除了河(湖)長對河流進行監管外,生態扶貧河道管護員也守護著河岸線,河清岸綠是他們辛勤工作的最好回饋。
守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在建立完善「制度管水、智慧管水、開門治水、協同治水、司法治水」巡河巡防機制基礎上,我州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工作舉措,為巡河工作注入新活力。
——優化落實「河長+河道管護員」巡河護岸機制。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對州、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進行調整,調整後州級河(湖)長23名,縣級河(湖)長185名,鄉級河(湖)長752名,村級河(湖)長1107名。將生態扶貧公益性崗位「河道管護」增加到3133個,今年河道管護員人均收入達10000元。河道管護員發揮「前哨」作用,加強河道日常巡護,同時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巡河一片」的目標。
——優化落實河(湖)長履職機制。各級河(湖)長以「水面乾淨、岸線整潔、河道暢通」為責任目標,開展巡河(湖)督導,「一事一交辦」「一事一督查」,並建立巡河臺帳,確保巡河檢查落實到位,追蹤整改到位。今年上半年,全州各級河(湖)長開展巡河6215人次,發現問題620個,解決問題597個,問題整改完成率96%。
——優化建立「河長+兩長」聯防聯控機制。在2019年建立的「河長+檢察長」基礎上,增加法院院長,優化建立「河長+兩長」聯防聯控機制,強化「兩法銜接」「司法護水」,完善黃河流域(含若爾蓋溼地)水環境治理與司法保護協作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岷江、沱江六市州河(湖)長制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推進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治理工作,行政區域內跨省、跨州、跨縣河(湖)長制協調機制全面建立,形成了各區域協調聯動、共抓共管共治的流域保護合力。
——優化建立「河長+網格化」立體巡河機制。部分縣(市)開發上線「河長通」巡河APP。若爾蓋縣落實「河(湖)長+無人機+河道管護員」巡河責任分工,實現立體式網格化巡邏巡查。
守護碧水清流,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靚麗風景,讓河湖生命永續健康,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保障,給全州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美麗阿壩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恢復溼地資源——
愛護「地球之腎 」
阿壩州溼地總面積達63.38萬公頃,擁有溼地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級溼地公園4處(試點2處),保護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溼地資源是全民共識,也是歷史責任。
填堵排水溝、修建小型攔水壩、通過播草補肥等生物措施對溼地進行修復……目前,位於若爾蓋縣麥溪鄉的四川省若爾蓋國際重要溼地保護與恢復二期工程項目正有序推進。
若爾蓋花湖溼地
據介紹,該項目實施後將恢復與保護溼地6400公頃,溼地恢復區溝渠、河曲周邊地下水位比治理前平均提高15釐米以上,溼地退化嚴重區域植被蓋度比治理前平均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
在距離麥溪鄉40公裡的若爾蓋花湖溼地,候鳥成群飛回,在此繁衍生息。此時,也是溼地管護員羅科最忙的時候,每天騎著摩託車巡護溼地是他的主要工作。
如今,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花湖自然水位提高了30釐米,溼地湖泊面積從原來的215公頃擴大到650公頃,恢復湖泊周邊半沼澤和幹沼澤892公頃。
花湖溼地的變化源於2016年啟動實施的溼地生態效益補償政策。4年來,若爾蓋縣累計投入資金9000萬元,以一次性補助還溼、季節性限牧還溼、禁止性退牧還溼、草畜平衡試點等方式,探索溼地生態系統保護模式。
若爾蓋縣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只是我州加強溼地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州積極開展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工作,因地制宜做好項目實施,通過籤訂溼地管護目標責任書,對溼地管護給予補助,對退(禁)牧還溼等給予補償等措施,加強溼地生態保護。截至目前,全州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累計完成(禁牧、限牧等)還溼補償35.8萬畝次,草蓄平衡4.4萬畝,溼地管護400萬畝次,聘用6647戶農牧民參與管護,戶均年增收2596元。
通過溼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的實施,我州溼地得到有效恢復,溼地生態功能明顯提升,農牧民參與溼地保護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農牧民增收「雙贏」目標。
保護母親河——
呵護「生命之源」
「要立足建設川西北阿壩生態示範區戰略目標,堅定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加強保護治理舉措,採取『一增一減』綜合治理措施,加強『兩化三害』治理,深入開展『三大革命』,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守住生態底線、實現生態富民,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阿壩州委書記劉坪在阿壩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部署會上強調。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阿壩州不斷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兌現上遊承諾,以「充足水資源、優美水環境、良好水生態」為目標,為長江、黃河水源涵養貢獻阿壩智慧、阿壩力量,齊心協力保護母親河。
以黃河為例——
黃河流域「見河長」。流域108條大小河流共設立州、縣、鄉三級河長107名,若爾蓋溼地和5個天然湖泊設立州、縣、鄉三級湖長20名,黃河流域多年出境斷面水質達標3類以上,達標合格100%。
黃河岸邊「見規劃」。與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四川省首個《阿壩州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綜合規劃》,推進《州級重要河流湖泊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岸線規劃和「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等編制工作;啟動黃河幹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黃河支流白河風光
黃河兩岸「見聯防」。創新建立「河長+檢察長」聯防聯控機制,建立黃河流域(含若爾蓋溼地)水環境治理與司法保護協作機制,開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建立「河長+河道管護員」巡河護岸機制,創新設立生態扶貧河道管護員公益性崗位1119個;建立「河長+網格化」智慧管水機制,部分縣(市)開發上線「河長通」巡河APP。
黃河源頭「見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流域4縣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8.5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平方公裡,溝道治理7.12公裡,治理河道16.52公裡。圍繞「一增一減」目標,2019年區域內黃河流域累計新增水源涵養量0.14億立方米,累計減少泥沙輸送量0.8萬噸。
黃河內外「見行動」。聚焦河湖管理「六大任務」,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制度化。部署開展黃河流域河道採砂專項整治行動,聯合政法、環保、林業等部門開展河道採砂集中整治,重拳整治河道砂石亂象。打擊涉河違法行為26起,移送司法機關9起,清理汙染水域面積44.25畝,清運垃圾126噸,清理非法佔用河道29.32公裡,平整恢復草原植被470餘畝。
……
聆聽滔滔江水,細看涓涓清流。阿壩堅持以生態為立足之本,呵護「生命之源」,保護母親河,在河湖管理保護的道路上邁出了鏗鏘步伐,留下了深深足跡。
本網記者:姜國春
編輯:林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