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死後脊背浮現四個字,其中的涵義,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才懂

2020-12-21 金寶講故事

文/金寶講故事

在取經路上,唐僧的取經隊伍遭遇了不計其數的妖怪,有的妖怪背景雄厚,有的妖怪法寶強大,但在白虎嶺遭遇的白骨精,是取經眾人碰到的法術最低微的一個。

縱觀白骨精的行為,她只會一味地施展「解屍法」,甚至一日不能變化超過三次,否則就會現出原形被孫悟空打死。

讓人奇怪的是,白骨精明知道自己法術低微,她為何非要吃唐僧肉?需要指出的是,白骨精除了法術低微之外,她竟沒有背景也沒有小妖,明顯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面對火眼金睛的孫悟空,面對守護唐僧的五方揭諦、六甲六丁,白骨精拿什麼資本去吃這個唐僧肉?此其一。

其二,白骨精拿得出手的只有「解屍法」,她在連續變化了兩次,兩次都被孫悟空識破。讓人費解的是,白骨精依舊冒著危險變化第三次,似乎就為了死在孫悟空的金箍棒之下。她的動機到底何在?

第三,白骨精死後化為一堆骷髏,脊背上更是浮現了四個字,眾人定睛一看,只見這四個字寫著:白骨夫人。

白骨精死後為什麼會在脊背上浮現字跡?這四個字又有什麼涵義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跟隨孫悟空一路西去,直到他取了經書成功地在雷音寺裡成為鬥戰勝佛。到了靈山,唐僧和孫悟空分別成佛,八戒、沙僧、白龍馬則成了菩薩。

而為了取經計劃勞心勞力的觀音菩薩依舊沒有成佛,要知道的是,當初如來開啟取經計劃的時候,觀音好像就是一個執行總監。無論是尋找取經人,還是物色取經路上的妖怪,甚至記載九九八十一難的難數都是觀音親力親為。

我們也知道,取經路上幾乎所有的妖怪都是觀音喊來湊難數的,所以白骨精定是觀音菩薩喊過來的群眾演員之一。

所以這就能說明第一個問題,白骨精為何出現在白虎嶺,為何她沒什麼法術都敢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一切,都是觀音菩薩全程安排好的。為的就是給唐僧等人渡劫,也為了磨練唐僧和孫悟空的心智。

問題2:白骨精為何求死?

當年觀音尋找取經人的時候,她的足跡遍布了四大部洲,無論是五行山、福陵山還是流沙河、鷹愁澗,觀音都去過。所以取經路上的妖怪也必定是觀音親自去現場找來的。

當觀音來到白虎嶺的時候,她發現這裡怨氣衝天,原來有一具枉死的殭屍在這裡遊蕩。由於種種原因,這具殭屍無法轉世投胎,她遊曳在白虎嶺的荒郊野嶺,悽慘孤單。

觀音眼見如此,腦海中就浮現了一個完美的計劃。她讓這具殭屍埋伏在取經路線旁邊,待唐僧路過之時,故意變成三個凡人挑撥他和悟空的關係。這具殭屍就是白骨精。

作為交易的條件,觀音答應事成之後讓白骨精重新投胎,投的又是什麼胎呢?這就和白骨精脊背上的字有關了。

問題3:白骨夫人四字

「夫人」這個詞在明朝可是大富大貴人家方才能稱呼的,觀音既然和白骨精做好了交易,肯定得在她身上做個轉世投胎的記號,否則去了地府,閻王怎麼會聽白骨精的一面之詞呢?

所以觀音就在白骨精的後背上親自刻了四個字:白骨夫人。正是有觀音的親筆籤名,白骨精才能去地府轉世投到富貴人家裡,來世做一個享盡榮華富貴的夫人。

這三個問題孫悟空到了靈山成佛後才恍然大悟,沒想到自己成佛的背後,觀音付出了這麼多,正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白骨精死後脊背浮現四個字,其中的涵義,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才懂
    第三,白骨精死後化為一堆骷髏,脊背上更是浮現了四個字,眾人定睛一看,只見這四個字寫著:白骨夫人。白骨精死後為什麼會在脊背上浮現字跡?這四個字又有什麼涵義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跟隨孫悟空一路西去,直到他取了經書成功地在雷音寺裡成為鬥戰勝佛。
  • 孫悟空為何被封「鬥戰勝佛」 而不是「戰鬥勝佛」?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要說這其中最為大家所喜歡的角色,除了孫悟空,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角色了。孫悟空作為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在西方如來的大雷音寺上被封「鬥戰勝佛」,那鬥戰勝佛到底是什麼佛?孫悟空為何被封「鬥戰勝佛」而不是「戰鬥勝佛」?鬥戰勝佛是佛教裡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三十五佛」就是指住在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包括釋迦牟尼佛、唐僧被封的旃檀功德佛、都屬於『三十五佛』中的一位。所以孫悟空的地位和唐僧是一樣的,但是從含金量上來說,卻又比唐僧高的多。
  • 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
    輕音樂-極度放鬆睡眠輕音樂鳥叫04:59來自明天影視製作我們都知道,西天取經成功後,如來冊封孫悟空鬥戰勝佛,「鬥「還「戰」」聖了「還」佛「,聽上去是不是很霸氣?沒想到躲過徒弟躲不過妖怪,一條插門桌椅斷腿身披鎧甲般的大肉蟲突然撞向唐僧,後面還跟了三個怨靈,看上去面熟,分別是取經路上的手下敗將,牛魔王蜘蛛精和白骨精,關鍵時刻還得靠徒弟出手,大聖爺,就是大聖爺一棍兩棍三棍妖怪頓時魂飛湮滅,這就贏了,沒。剛剛大獲全勝的孫悟空手裡突然幻影重重,接著一個黑衣血唇的女人從身體分裂飄出,語氣既幽怨又惡毒。
  • 白骨精被打死後,背上出現4個字,直到孫悟空成佛後才明白其中含義
    就簡單舉個例子來說,仔細去看白骨精,會發現這一橋段也是一個值得推敲的。說白骨精在抓唐僧之前一沒有背景,二沒有太強的法術能力。 白骨精為什麼一定要在孫悟空面前作死。 而且還有一個細節大家不能遺忘,那就是白骨精被孫悟空打死了之後,後脊背上還有4個字。白骨精最強大的法術叫做解屍法。這種法術就是可以幻化成人形,但是變成人形的次數一天是不能超過三次的。
  • 孫悟空的"鬥戰勝佛"四字該怎麼讀?究竟指何意?有啥職權?
    在《西遊記》最後一回,唐僧師徒取經成功修成正果,如來佛祖封其職位,其中孫悟空的佛位最引人注目。如來道:"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 孫悟空為何被封「鬥戰勝佛」 而不是「戰鬥勝佛」?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要說這其中最為大家所喜歡的角色,除了孫悟空,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角色了。孫悟空作為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在西方如來的大雷音寺上被封「鬥戰勝佛」,那鬥戰勝佛到底是什麼佛?孫悟空為何被封「鬥戰勝佛」而不是「戰鬥勝佛」?鬥戰勝佛是佛教裡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三十五佛」就是指住在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包括釋迦牟尼佛、唐僧被封的旃檀功德佛、都屬於『三十五佛』中的一位。所以孫悟空的地位和唐僧是一樣的,但是從含金量上來說,卻又比唐僧高的多。
  • 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後,唯一不敢去的地方是哪裡?
    (蝸牛看西遊第4449期)文/牽著蝸牛散步眾所周知,孫悟空跟隨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靈山,成為鬥戰勝佛。鬥戰勝佛有多強呢?蝸牛在往期文章中,就給大家介紹過了,一是沒有了緊箍咒的約束,孫悟空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二是鬥戰勝佛的含義是戰勝自己,也就是說,孫悟空有了大智慧,不再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引誘,具有更強的戰鬥力。可以說,原來就敢上天入地的齊天大聖,現在有了鬥戰勝佛的加持,就更加厲害了。但是,鬥戰勝佛再厲害,孫悟空卻有一個地方不敢再去。
  • 鬥戰勝佛與齊天大聖誰高?其實兩個封號都是孫悟空自己要來的?
    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孫悟空一聽,這個稱呼好啊,連道幾個「好,好,好!」吩咐四健將:「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自此以後,只稱我為齊天大聖,不許再稱大王。」天庭一聽這廝弼馬溫不當,居然要當齊天大聖,反了天了,捶他!於是又派出天兵天將來打。可是,依然打不贏。
  • 孫悟空最後成為鬥戰勝佛,與如來佛相比較,又是個怎樣的水平?
    孫悟空技不如人,才打不過人家的。但好在他有一顆向善且向上的心,他跟隨唐僧取西經,路上時常反思自己,完美自己,歷時十四年,克服八十一難,終是獲得了大的成功——成為了鬥戰勝佛。那成佛後的孫悟空,法力幾何?增長是肯定的,那增長了多少呢?與如來佛相比較,又是怎樣的呢?且看如來的一個小舉動。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取經這五人來到了靈山,滿懷憧憬地接受如來大大的獎賞。
  • 電影《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我們的「大聖爺」可能需要休息
    ,我們的「鬥戰聖佛」這麼多年也是「辛苦了」,那今天我們就在辛苦辛苦大聖爺,來說一部與孫悟空有關的網劇《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劇中男主角和怨女主角該劇導演是中國香港導演:鍾智行女主演是內地女演員:張馨予男主演是中國香港演員:周柏豪我是首先看了一下整個故事大綱,大綱是這樣講的:成為鬥戰勝佛的孫悟空竟被怨靈蠱惑
  • 35佛中,「鬥戰勝佛」孫悟空和「旃檀功德佛」唐僧是個怎樣的存在
    佛教所說的「三十五佛」,其實是指的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佛——釋迦牟尼佛」,為首的三十五尊佛。因這「三十五佛」出自佛教典籍《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所以又稱為「接受禮懺之三十五佛」。而在《西遊記》一書中,說取經圓滿後,唐僧成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這兩個佛名正是在三十五佛之內。既然有三十五名之數,在世間的認識中,總會給這些有個排名,那麼鬥戰勝佛和旃檀功德佛排名第幾呢?他們在這些佛中又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 孫悟空西天取經後成了鬥戰勝佛,與觀音比如何?
    前面有燃燈上古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諸多佛……唐僧封為南無旃檀功德佛,隨後就是孫悟空的鬥戰勝佛,位列佛中末位。接著就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後面的是五百羅漢等。  按《西遊記》這種排法,鬥戰勝佛確實排在觀音之上。但是,觀音已經不能按此論斷。
  • 成為鬥戰勝佛的孫悟空,比齊天大聖厲害,有實力打敗二郎神!
    看過書籍《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孫悟空的角色變化很多,從一個妖猴到弼馬溫,再到齊天大聖,最終成為鬥戰勝佛。孫悟空從一塊仙石中誕生,後來拜菩提祖師為師,學會了筋鬥雲和七十二變,跟二郎神的八九玄功一樣。回到花果山以後,孫悟空大鬧三界,從弼馬溫當上齊天大聖,跟玉皇大帝齊名。
  • 成為鬥戰勝佛後,孫悟空到底有多強?能不能打敗如來?
    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500年後,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取經路上斬妖除魔立下大功,被封為鬥戰勝佛。成為鬥戰勝佛後,孫悟空到底有多強?能不能打敗如來?如來佛祖在師徒取經完成之後對孫悟空說,當年他以甚深法力將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可見如來佛祖制服孫悟空可是花費了不少的力氣。但是當如來佛祖解決完孫悟空,參加玉皇大帝擺下的宴席,剛剛入席沒多大會,就有天兵來報告,說那猴子快要破山而出了,如來佛祖趕忙又下了一道符咒,才將孫悟空徹底鎮壓。
  • 孫悟空成鬥戰勝佛後觀音大還是孫悟空大?你怎麼看?
    孫悟空成鬥戰勝佛後觀音大還是孫悟空大?你怎麼看?我們從觀世音菩薩一路上對取經五人組的幫助,就能看出來,西天的佛也好,菩薩也好,是能去大唐的,而且孫悟空也是可以來取自如的,那麼為什麼非要這麼形式化的徒步走過去取得經書呢?唐僧的說法是這樣做才能體現出我的誠心誠意。其實除了這些比較唯心的理由之外,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現實原因。
  • 孫悟空成鬥戰勝佛後,才明白老君為何在八卦爐內給他留巽位?
    孫悟空是古代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主人公,他從一個不服任何人,大鬧天宮的潑猴,一步一步成為慈悲為懷的佛門中人,這一成長過程中可謂是經歷了世間酸甜苦辣。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眾神仙制服,投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太上老君可是三清之一,是道教大神,孫悟空自然不是對手。
  • 燃燈是過去佛,如來是現代佛,彌勒是未來佛,鬥戰勝佛是跑龍套嗎
    大夥都知道唐僧一行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師徒幾人也都位列仙班,唐僧被封旃檀功德佛,孫悟空鬥戰勝佛,豬八被淨壇使者,沙僧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五人中唐僧和孫悟空都成了佛,而佛在佛教當中是僅次於佛祖的職稱,孫悟空的本事自然要比唐僧大多了,在眾佛當中應該也位列前茅,那麼孫悟空這個鬥戰勝佛在佛教仙班當中到底是個什麼地位呢?說來也簡單,咱們只要拿鬥戰勝佛和佛祖比一比就知道了。不過大夥可能有所不知,佛祖可不止如來一位,佛教其實有三位佛祖。過去佛燃燈佛祖,現代佛如來佛祖,以及未來佛彌勒佛。
  • 成佛後的孫悟空更是橫著走,但鬥戰勝佛卻對一位女人不寒而慄
    於是悟空狠下心來,第二天就決定編個竹筏漂洋過海、尋仙問道。孫悟空足足在南瞻部洲流浪了九年時間,換了別的猴子就就放棄了,可孫悟空是一隻不願意輕易服輸的猴子,他咬緊牙關不忘初心,最後終於來到了方寸山,拜得了三星洞的菩提祖師為師。更讓孫悟空驕傲的是,他在山上僅僅學了三年就順利畢業,成功地參悟了大品天仙訣、七十二變以及筋鬥雲。
  • 成佛後的孫悟空更是橫著走,但鬥戰勝佛卻對一位女人不寒而慄
    在天庭,孫悟空更是自命清高,原文中清楚地寫著悟空見到三清,口中喊個「老」字,碰見四御,嘴裡叫一聲「陛下」,什麼禮儀什麼尊卑,在他眼裡都是糞土。因此當如來表彰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後,一向灑脫無拘的悟空更加是橫著走,畢竟孫悟空終於成佛成聖了,這樣的頭銜的確非同小可,他的排名也一度在觀音之上。
  • 佛教中的鬥戰勝佛,和孫悟空無關
    在我國古典名著《四遊記》裡,當唐僧師徒四人連同白龍馬最終完成西天取經的艱巨任務後,受到如來佛祖的表彰,被授予相應「果位」。其中孫悟空受封為「鬥戰勝佛」。從字面意思看來,鬥戰勝——戰鬥而取勝,是為了表彰孫悟空一路上降魔除妖的卓越功績,也體現了這份功勞的本質。那麼,關於「鬥戰勝佛」這樣一個佛名,是作者吳承恩杜撰出來的,還是真有出處呢?原來,在佛教裡真的有這樣一尊佛,屬於三十五佛。《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受佛位很顯然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