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煙臺西部新港城概念規劃》出爐,對這一區片用地空間布局、交通體系、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重點做了專題研究,為新港城的統一規劃管理提供宏觀層次的基本框架。
西部新港城規劃33萬人
規劃方案顯示,西部新港城具體範圍北至海濱,南至榮烏高速和潮水鎮鎮界,西至原解宋營鎮鎮界,東至大季家街道辦和大柳行鎮界,總面積約248.86平方公裡。
新港城將近249平方公裡,涉及大季家街道辦面積約100平方公裡,潮水鎮面積約近80平方公裡,劉家溝鎮也就是解宋營片區面積約46.54平方公裡,大辛店鎮(榮烏高速以北)面積約7.05平方公裡,大柳行鎮(榮烏高速以北)面積約16.46平方公裡。
市規劃局副局長寧寶乾表示:「如果說,芝罘區是市中心城區,那麼以煙臺西部新港城將來則是西部的一個中心,也是未來煙臺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城市功能區之一,將形成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新城。按照規劃產業用地的規模,區內就業人口將達到33萬人。」
潮水、解宋營3區片規劃配套服務區
結合新港城現有的生活區和農村居民點拆遷安置布局,規劃形成大季家、潮水、解宋營3區片相對集中的綜合配套服務區。
大季家片區——為港城內主要的生活區,除安置本地村民外,為海港、空港、國家綜合物流園、生態化工園、低碳環保產業園等片區的就業人員提供居住空間;
潮水片區——依託潮水鎮駐地建設,主要為臨港產業園區、綜合物流園提供居住空間;解宋營片區依託原解宋營駐地建設,結合濱海岸線和萬畝葡萄園,形成高品質的生態休閒居住片區。
生態旅遊休閒區——以原劉家溝鎮萬畝葡萄園和葡萄酒莊為基礎,擴大生態休閒旅遊產業鏈,發展農業體驗、休閒會所等多種旅遊形式,形成煙臺市區西部新的生態旅遊品牌。
大季家火車站為煙臺城市西部副中心
規劃指出,以建設接軌世界、引領半島的區域合作新平臺為目標,按照「圈層輻射、一體服務、交融聯動、組團發展」的空間發展模式,規劃形成「一心、三港、九片」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心,指圍繞大季家火車站,形成新港城綜合服務中心,同時也是未來的煙臺城市西部副中心。
按照規劃,將增加大季家火車站客運功能,同時結合市內軌道站點,建設區域客運換乘樞紐;其次,通過軌道、商業街、水系、綠化帶串聯和服務各功能片區,打造集交通、商業、辦公、休閒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三港,三港指煙臺港西港區、煙臺新機場空港、煙臺保稅港區聯動發展,將臨港商務、物流服務、生活配套等功能集聚於一體,形成引領區域發展的三大國際門戶。
依據海港經濟、空港經濟和保稅港經濟發展的輻射方向,結合地區發展基礎和環境特點,形成九大發展片區,包括煙臺港西港區、煙臺新國際機場、煙臺保稅港區、國際綜合物流園區、國際生態化工園區、臨港產業園區、低碳環保產業園區、綜合配套服務區和生態旅遊休閒區。
原水產加工往物流園區搬遷
新港城處於區域縱橫兩大運輸通道交匯處和雙港(海港、空港)的重疊,將成為產業調整與產業轉移的雙向聚集地。規劃指出,沿206國道形成產業服務軸,布局配套商業商貿服務;
沿疏港公路二通道形成產業拓展軸,整體形成七大產業區:
空港商務區:商務辦公、商貿、金融、信息服務等。
空港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保稅加工、航空製造、電子信息等高端製造業。
海港臨港產業區:鋼鐵、機械、零部件生產、保稅加工等。近期發展平暢河以東,遠期需要可發展以西片區。
國際綜合物流園:物流、運輸服務、倉儲、中轉分撥、貨運代理等。
國際生態化工園區:石化及配套產業。建議往填海區擴展,近期確需佔用可往西擴展,但以平暢河為界。
保稅港區:保稅加工等。
低碳環保產業園區:再生資源利用等。原水產加工往物流園區搬遷。
打造複合型綜合交通樞紐
在《煙臺西部新港城概念規劃》中,圍繞機場、港口這一獨特的「雙港」資源,對煙臺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協調規劃,將打造面向國際和國內的複合型綜合交通樞紐。
鐵路交通:新港城規劃設置3處鐵路站
龍煙鐵路:作為未來銜接跨海鐵路貨運功能的鐵路線路,新港城設置潮水貨運站和大季家客運站。
環渤海高速鐵路:增設環渤海高速鐵路,作為未來銜接跨海鐵路客運功能和山東北部沿海地區聯繫京津地區的客運專線,新港城段與龍煙鐵路共走廊,與龍煙鐵路共設大季家客運站。
城際軌道:進一步協調山東省城際軌道的規劃建設,利用龍煙鐵路、環渤海高速鐵路開通至威海、青島和濟南方向的城際軌道線路。
新港城地區規劃設置3處鐵路站,其中潮水站和港口站均為鐵路貨運站、大季家站(新城站)為客運站。其中大季家站(新城站)為普通鐵路(德龍鐵路)、環渤海高鐵和城際軌道(新港城→濟南、青島、威海)的運營停靠需求。
設疏港專用道對接「雙港」
西港區,大宗散貨轉運和貨櫃運輸為主體,逐步承接芝罘灣港區的散雜貨功能;保稅港區,以冷藏、冷鏈保稅物流、加工等高端物流業為服務對象,遠期承擔芝罘灣港區貨櫃保稅功能的外遷。
疏港交通:形成以疏港專用道-高速公路和鐵路為主、城市快速路為輔的的疏港交通體系,其中道路集疏運:疏港西路→榮烏高速、疏港東路→繞城高速。
鐵路集疏運:接大萊龍鐵路、藍煙鐵路。
機場交通:機場路調整為城市快速路
機場集疏運規劃構建以高、快速路和軌道系統為骨幹的機場集疏運體系,滿足機場客運交通的快速集散和適度分離港口和機場機動車交通。
規劃建議機場路調整為城市快速路,主要為機場客運交通服務,形成榮烏高速、機場高速、外環線、拉薩路、機場路和軌道快線為主的機場集疏運體系。
軌道交通:遠期預留延伸至蓬萊市區
從2009年我市就啟動了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工作,結合城市格局的變化,近年來一直對線路進行論證及調整。據了解,目前最終方案正在論證中。隨著煙臺輕軌交通網絡的規劃與建設,未來將形成多條連接全市重要地區的軌道交通線路,為市區交通方式分配帶來有利影響。
其中優先建設三號線和一號線,串聯起煙臺南站,煙臺站及國際機場。在遠期建設中,預留延伸至蓬萊市區的選線。實現城際軌道交通與高鐵的一體化銜接的綜合交通體系,將極大的提高機場內外換乘效率。
道路交通:增加疏港、東西路
道路交通方面,調整拉薩路為快速路、206-北京路為交通性主幹路,增加規劃一路交通性主幹路;疏港西路調整西面。
「三橫一縱」快速路:疏港交通、跨組團間機動交通;
交通性主幹路:聯繫相鄰組團和相鄰片區的交通;
生活性主幹路:聯繫片區內部功能區的交通;內部功能片區間利用交通性主幹路聯繫。(記者 侯嘉偉)
[責任編輯:孫曉波、何延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