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臺灣符號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拉薩11月12日電 題:雪域高原上的臺灣符號

  作者 楊程晨

  華婉伶、餘雅琪、勤彭蓁是三位生活在雪域的臺灣女性,因不同原因來到雪域高原,又因西藏的獨特氣息不願再離去。

  臺灣與西藏位於中國南境的東西兩端,相隔千裡,卻又有著說不清的緣分。兩地分別擁有中國東西兩側最高峰,大量的少數民族,更重要的是藏傳佛教在寶島擁有規模相當的信眾。

  華婉伶循著這些共通點將藏地藝術帶回臺灣。2015年新春,她將匯集了西藏當代和傳統藝術的「佛化萬相」展覽帶到臺北長流美術館,其中一尊用拉薩河水和臺灣玉山冰川融水鑄成的冰雕佛像吸引大量民眾前來祈福。

  「我在臺灣的許多朋友都嚮往西藏,他們羨慕我有福氣可以在這裡生活,還可以接觸最原始的西藏文化。」2014年,華婉伶與另幾位大陸創始人在拉薩創建藝術策展品牌「醍醐」,不僅用現代傳播方式將西藏藝術帶到世界各地,還將臺灣發達的文創產業模式融入西藏文化。「文創產品不僅集中了西藏的文化特色,還能將其迅速轉化成符號傳播出去」。

  西藏自治區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蓉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像華婉伶這樣長期工作、生活在西藏的臺灣人有13人左右,從事藝術策展、文創孵化、餐飲等行業,「時間待最長的已超過10年」。

  來自臺中的餘雅琪就是在西藏生活最久的臺灣人之一,她經營的玉山茶坊已成為拉薩為數不多臺灣人的聚集地。

  在臺灣就已皈依藏傳佛教的餘雅琪於2005年決定來拉薩生活,學習藏語、研讀經文。從2008年開始,她做起茶坊生意,將臺灣高山茶葉引入西藏。「一開始,周圍的朋友都不看好我的生意,高山茶清淡的口味太難融於西藏人以酥油茶、甜茶為主的飲茶習慣。」餘雅琪說,西藏人飲食以肉食為主,更需要清茶來降低血脂,「我從健康角度推廣臺灣高山茶。8年過去,玉山茶坊不僅換了更大的店面,我堅持茶葉全部從臺灣引入,也培養了一眾愛喝高山茶的藏族顧客,甚至我現在的熟客中,藏族的比例要高於漢族。」

  張蓉指出,目前大陸針對臺商的各類手續辦理還比照外資,門檻較高,而在西藏做生意的臺灣人又多屬小本經營,「他們多會選擇與西藏當地人合作,所以也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臺商」。她續指,唯一是全部臺灣資本進駐西藏的,只有雲南臺商協會副會長、目前在拉薩開拓文創版圖的勤彭蓁一人。

  拉薩河南岸的次角林,勤彭蓁在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內有36畝正在修建的基地,含企業孵化、文創產業等項目。她透露,基地將於2017年投入使用,屆時將與拉薩市建設規劃配套,收集西藏本地畢業生信息,成為西藏人才輸出的平臺。

  「國家對西藏的政策扶持是全國最優的,這也是我看重西藏的原因。」大學畢業後,勤彭蓁就來到大陸紮根,十載過後生意已在雲南初具規模。2014年受邀進藏以來,她將生意逐漸向西藏轉移,「近期,我在拉薩又開了兩家公司,涉及珠寶和文物拍賣領域。」

  「現在,好像西藏才是我的家。」每隔段時間就要去臺灣各地進茶葉的餘雅琪說,離開西藏半個月就開始不習慣,甚至逐漸成為臺灣朋友眼中的「異類」,「也說不出具體喜歡這裡什麼,可能是氣候,可能是文化,也可能是人,以後相當長的時間我都會在西藏待下去。」

  到過臺灣的大陸遊客常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餘雅琪認為,西藏與臺灣同樣,具有濃烈的人情味,不同的是,「西藏人更偏愛在各自家中盛情款待遠方來客,也更具儀式感」。(完)

相關焦點

  • 雪域高原上的臺灣符號
    中新社拉薩11月12日電 題:雪域高原上的臺灣符號  作者 楊程晨  華婉伶、餘雅琪、勤彭蓁是三位生活在雪域的臺灣女性,因不同原因來到雪域高原,又因西藏的獨特氣息不願再離去。  臺灣與西藏位於中國南境的東西兩端,相隔千裡,卻又有著說不清的緣分。
  • 張光海雪域高原風光長卷展
    前言  張光海先生(著名畫家、美術教授、美學教育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創作的鴻篇巨製50mx1m《金剛神舞-張光海雪域高原風光長卷  神山聖湖、雪山冰川、森林草甸、佛寺經幡、藏家犛牛,這些特殊的符號,構成了雪域高原別樣的風情,天地寬闊,蒼茫雄渾,神奇壯觀。
  • 太極神鳥雪域高原系列詩歌
    >天路情雪域高原一場夢,格桑花海犛牛聲。拐的歷史記憶:雪域墓地七十二拐上天路,飛天彩帶似猛虎。>犛牛部落雪域高原大孤獨,純真年代老藏族。:雪域高原的水磨坊雪域山谷水流勁,河溪也轉瑪尼輪。雪域藏雞雪域高原一雄雞,珠峰之巔鳳凰姿。
  • 德欽紀行:雪域高原上的「遊唱詩人」
    德欽紀行:雪域高原上的「遊唱詩人」   中新社迪慶3月23日電題:德欽紀行:雪域高原上的「遊唱詩人」  作者 胡遠航  金沙江與瀾滄江之間的狹長地帶,分布著一些大大小小的雪山、河谷和壩子,而在不多見的集鎮裡,藏有不少藏族「遊唱詩人」。
  • 雪域高原磐石堅
    海拔3千多米的某高原軍營裡,有一塊巨石,見證了不少盪氣迴腸的故事。巨石上鐫刻朱紅的「磐石」二字,底座嵌刻著4行字:「忠誠於黨的信念堅如磐石,紮根高原的精神安如磐石,裝配檢測的操作穩如磐石,守衛國寶的責任重如磐石。」
  • 雪域高原多了「白衣天使」
    雪域高原多了「白衣天使」 2020-12-14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平凡的花朵,低調又美麗,在雪域高原上默默綻放
    在這平凡的世界,竟然有這樣平凡的花朵,低調的讓人憐惜,美麗的讓人爭議,一年四季綻放在雪域高原上,成為遊人們心頭最難忘記的靚麗美景。在聖潔的西藏,美麗的雪域高原,它是藏族人們心中最具代表生命力的神聖而美麗的花朵,是幸福之花,精神之花,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和美好的祝願,也是吉祥之花,美好之花。為此,它的名字叫格桑花,格桑,在藏族人眼裡是美好幸福的寓意,因此,格桑花一般也叫幸福之花。
  • 《雪域高原上的獨白》(組詩)
    他從拉薩來月白風清他把高原的蔚藍帶來斟滿在小小的杯裡他說此處看不見這是在深夜這不是獨幕劇一個簡單的動作千萬次重複不停轉換的背景劇本寫了長長的一路每一次匍伏都像是一場擁抱讓額頭在道路上做上標記遠或者近是不一樣的雪域謹言慎行是佛的旨意嗎 作繭自縛或破繭而出我想到了化蝶的蛹匍匐在地上是否會在天空裡長出翅膀 信仰是自然生長的茁壯在長長的路上
  • 雪域高原上的華美藏袍——藏族傳統服飾
    在中國西南部的雪域高原上,聚居著一個古老的民族——藏族。早在四千多年以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和藏民的宗教信仰,一同造就了藏地人民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藏服。藏族服裝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11世紀前後,藏族的服飾可能就已具備了現代藏族服裝的基本特徵了。
  • 臺灣客商首次亮相藏博會:寶島美食「登上」雪域高原
    新華社拉薩9月12日電(記者 劉明洋 春拉)蚵仔煎、鹽酥雞、牛軋糖、三星蔥、柚子參……這些臺灣夜市常見的寶島特色美食11日亮相雪域高原,首次出現在拉薩舉行的藏博會上,讓當地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地道的臺灣乾貨,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臺灣美食。  「這次有8家臺灣乾貨客商參加藏博會產品展銷,還有17家臺灣夜市攤販業主帶著各色美食亮相藏博會餐飲街。」
  • 雪域高原走出來的國畫家--李豫川
    從山城重慶到雪域高原紮根整整16餘年。自幼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寫意深有研究,擅長人物、山水(中國傳統山水以及高原西藏風情系列)、大寫意荷花。後經當代國畫大家史國良先生和敬庭堯先生悉心指教,畫藝精進。並受邀參加由中國文化交流會、中國國家畫院承辦,數位電視書畫頻道舉辦的《藝術為人民》大型文化中法兩國交流文藝晚會,活動在北京首都舉行,李豫川在活動現場展出畫作《嫦娥奔月》一副,得到中外藝術家的讚揚。
  • 雪域高原的生命守護者——吳天一院士
    儘管身體飽受折磨,但他仍深深迷戀雪域高原,紮根高原從醫60多年,默默守護著雪域高原的萬千生命! 幾十年中,吳天一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肅、四川4省區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區,診治過上萬名牧民群眾,整理了大量的臨床資料。每個地段精確的海拔高度都因此清楚地刻在他心裡。牧民親切地稱他為「馬背上的好曼巴(好醫生)」。
  • 17首原創軍歌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軍號吹響在雪域高原,戰馬馳騁在雪山間,湖水倒映藍天白雲,映出男兒那赤誠報國心……」寒冬時節,陸軍某團巡邏分隊行進在沒膝深的積雪中。一首名為《只待軍號響》的原創歌曲,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該團巡邏區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氣非常稀薄,是有名的「生命禁區」。
  • 雪域水泡臺灣茶:玉山茶坊紮根世界屋脊
    新華社拉薩6月4日電(記者朱青)「快10年了,越來越多的藏族朋友從愛上臺灣烏龍茶到愛上了更多臺灣美食。」對於玉山茶坊的女主人餘雅琪來說,將臺灣茶帶到雪域高原的拉薩「不僅是門生意,更是一種緣分」。  拉薩的初夏,遊人如織。在離雄偉的布達拉宮不遠處的德吉北路上,玉山茶坊頗為熱鬧。
  • 雪域高原的「送暖」小哥
    中新網西寧2月27日電 題:(新春見聞)雪域高原的「送暖」小哥  作者吉海堅孫睿  「叮鈴鈴……您好,有快遞,請您下樓來取一下。」正在換尿布的顏娟萍趕忙把孩子放在嬰兒車裡下樓取快遞,快遞盒子上沒有註明發件地點,顏娟萍一頭霧水,心想,自己最近沒有網購哪來的快遞呢?  回到屋裡,顏娟萍小心翼翼的拆開快遞。
  • 《金剛神舞-張光海雪域高原風光長卷》展在詩婢家書畫院隆重開幕
    文化網訊 9月2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四川巴蜀中國畫研究院、四川徐悲鴻張大千藝術研究院、四川文化網、藝術·能見度聯合主辦,上海田之金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金剛神舞-張光海雪域高原風光長卷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雪域高原上生命守望者
    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守望者--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原醫學專家吳天一  新華網西寧8月31日電(記者王大千)身材清瘦、頭髮花白、面龐上刻著深深的皺紋……77歲的吳天一看上去和普通的古稀老人沒什麼兩樣。
  • 在香格裡拉菜市裡遇見雪域高原上的「鮮活藏區」
    中新社香格裡拉6月17日電 題:在香格裡拉菜市裡遇見雪域高原上的「鮮活藏區」作者 繆超土鍋子「藏式火鍋」將是格桑卓瑪家今晚迎接客人的「法寶」,她注重平衡土鍋子裡肉食與蔬菜的比例,精心挑選生菜、青筍、南瓜
  • 雪域高原上的風馬旗 她在風霜雨雪中守護一方平安
    雪域高原上的風馬旗 她在風霜雨雪中守護一方平安 來源:四川日報    2016年04月28日07:39   杜勒在村道上寫安全警示語。「這個村電路老化的問題真的太嚴重了,老百姓把每年掙的錢都用在了房子上,要是發生火災,他們就啥都沒有了。」杜勒央求到。   10多天後,達日村每家每戶都領到了三圈套著保護管的粗電線,村上還領到了4個嶄新的變壓器。「節約的3萬元是一筆大錢,夠我們把村裡的路全部維修一遍了。面對很多同樣的事,仿佛都難不倒她,確實她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我們服她。」阿日說。
  • 中國紅基會雪域健康基金在拉薩捐贈首批高原健康包
    (以下簡稱「中國紅基會」「雪域健康基金」)首批高原健康包發放儀式在拉薩市喜瑪拉雅大酒店進行。中國紅基會副理事長劉選國,西藏自治區紅十字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廖貽東,雪域健康基金管委會主任、北京醫院心內科專家李靖博士出席儀式,40多位長期援藏幹部、在藏幹部及機構代表參加了捐贈儀式,領取了高原健康包。援藏幹部、西藏自治區信訪局副局長覃愛民主持儀式。活動現場。謝牧 攝  劉選國在儀式上指出,今年是脫貧攻堅最關鍵一年,促進西藏建設和發展進步是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