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西北邊城連山旅遊駛上快車道
2014連山戲水節。李先覺 攝
有機稻生產基地。李土州 攝
二廣拋石界段。李土州 攝
醉人福林。李先覺 攝
金子山雲海。王清輝 攝
清遠有這樣一個縣,她位於粵、湘、桂三省(區)交界,雄雞一唱三省聞,她是全國唯一的以壯族瑤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具備濃鬱而獨特的壯瑤民族風情;她不僅僅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而且其森林覆蓋率高達84.5%,同樣位居全省第一;鬱鬱蔥蔥的植被森林,成為了珠三角的良好綠色屏障。
她就是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此前連山由於位置偏遠等客觀因素,旅遊業發展受到限制,但今年來,連山抓住二廣高速開通的機遇,利用自身生態優勢和壯瑤風情,採取「網際網路+」等措施,旅遊業進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上半年景區接待人次比增92.28%
頂著熱辣辣的陽光,身著壯族服飾的數百名姑娘小夥從四面八方躍入水中,潑水探情,戲水傳意。從四周蜂擁而來的遊客紛紛走向池中加入壯家青年的戲水狂歡活動中。這讓人興奮的一幕,均在每年的廣東(連山)「七月香」壯家戲水節上華麗呈現,形成「連山七月效應」。
連山縣委書記溫國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連山要做強特色旅遊,首先創新思路,把「生態連山,壯瑤風情」作為連山民族生態旅遊的主題,做到自然和人文相結合;根據連山生態環境良好,壯瑤風情獨特的特點,著力打造悠閒養生基地、影視拍攝和攝影基地、鄉村旅遊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
自身優越的環境、空前的機遇,加上紮實立足生態功能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緊緊圍繞生態連山、宜居宜遊的戰略,連山旅遊在近年來尤其是今年取得長足的發展。據相關部門統計,連山2015年1至6月接待遊客14.35萬人次,同比增長22.96%;帶動旅遊消費7706萬元,同比增長23.18%。
尤其讓人振奮的是連山大旭山、鷹揚關、金子山等景區建設日益完善,景區效益不斷提高;1至6月景區接待5.23萬人次,同比增長92.28%。
而在「壯瑤風情」方面,連山今年上半年成功舉辦了「霧山梯田」春耕節、壯族牛王誕等活動,有效帶動了全縣鄉村遊和農家樂的發展。
同時,連山大力建設縣城環城生態景觀改造工程,今年擬投資數百萬元對縣城「一河兩岸」進行民族特色改造,打造「城景合一」的壯瑤風情山城。
「我們要讓遊客到了連山縣城就等於到了景區、景點。同時,也通過縣城的特色展示輻射影響周邊鄉鎮的景點規劃和建設。」連山旅遊局局長謝梅說。
「網際網路+」讓連山旅遊步上快車道
隨著交通的日益完善,連山的區位不利因素被消除,同時連山還積極打造「網際網路+旅遊」,通過網際網路的拓寬宣傳渠道,連山旅遊步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現在很多人來連山旅遊,第一步先打開微信,搜索「連山旅遊」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並加關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為得到旅遊工作動態、旅遊景點、節慶活動、人文風情、遊客互動、旅遊服務等信息,內容涵蓋吃、住、行、遊、購、娛等信息。
網際網路和旅遊結合是大方向,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要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旅遊」,記者了解到,在今年上半年,連山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旅遊相結合,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宣傳推介,有效拓寬了客源市場和知名度的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據了解,在上半年連山為進一步創新宣傳模式,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宣傳覆蓋面,經近兩個月的精心策劃和籌備製作,開通了「連山旅遊」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內容豐富多彩,民族特色突出,不但滿足廣大遊客到連山旅遊的信息需求和及時了解連山旅遊動態,而且為進一步增強連山旅遊宣傳,拓寬客源市場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同時,該縣還繼續加強與旅遊營銷網站、縣攝影協會等組織合作。充分利用連山旅遊網、連山旅遊微信網、報紙、電視廣泛宣傳效應,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種旅遊推介會,加強該縣集旅遊線路、民族文化、特色美食、旅遊節慶、景區景點等宣傳推介,不斷擴大宣傳覆蓋面。開展三連一陽區域合作精品線路考察推廣活動,加強與粵珠三角地區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和交流,在省市主流媒體多期宣傳報導三連一陽地區的旅遊資源,利用區域合作平臺拓寬該縣旅遊影響力。
借網際網路的傳播力、感染力、吸引力,連山旅遊逐漸邁上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重心」下移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三個整合」築牢農村發展基礎
農村綜合改革激發連山農村內生動力
連山屬於粵北貧困山區,農民佔了人口的絕大多數,連山要發展,關鍵的問題還在於能否激發自身活力。
「開展農綜改工作是徹徹底底地向農民放權,幫助農民自己發展生產,幫助農民改善村容村貌,幫助農民獲得利益最大化,增加收入。」在5月召開的全縣農村工作會議,連山縣委書記溫國偉對與會人員強調農綜改的目的,即通過在農村開展深入的改革來激發農民自身發展的能力,從而使連山的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據了解,近年來,連山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農村公共服務「三個重心下移」,穩步開展農村土地資源、涉農資金、涉農服務平臺「三個整合」,加快推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自然村有了主心骨,村級基層黨組織覆蓋率100%
省洞村位於連山小三江鎮大山深處,此前當地村民一直缺乏脫貧致富的有效渠道,自從該縣開展農綜改以來,將黨支部下移到村,該村黨支部以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為己任,帶領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村委黨總支書記韋宗彪及村裡一些有名望的黨員成立了東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已掌握的養羊技術和種羊資源,引導貧困戶發展養殖業,並為群眾提供種羊和技術指導。
據了解,幾年來,合作社為周邊群眾提供種羊超過1000頭。目前,合作社已發展養殖戶38戶,東山羊存欄量6000多頭。單是東山羊養殖一項,每年每頭可為農戶增加2000多元收入,東山羊養殖逐漸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種重要渠道。
不僅僅是省洞村,連山在全縣範圍內不斷完善和規範村級黨組織建設,全縣共建立行政村黨總支部48個,村小組黨支部283個,村級基層黨組織覆蓋率達100%。
尤其是在去年,該縣以村(居)兩委換屆為契機,強化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總支部書記。據統計,全縣本屆村(居)兩委班子,村黨總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黨總支部委員與村委會成員交叉任職比率都比上一屆有大幅提升,分別達到94.2%和94.1%。各黨組織都建立和完善了村級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和黨群聯席會議制度等議事機制。
為了激發農民自身發展的積極性,該縣徹徹底底地給農民放權,不斷完善和規範村民理事會建設,全縣在493個自然村、621個村民小組中成立了503個村民理事會,並按照各村群眾的意願,選舉出理事會成員2216人,並已制定和完善了理事會章程、職責範圍和議事規則等制度機制。進一步加強了對理事會的組織建設。目前,該縣村民理事會在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鄰裡矛盾調解和社會事務管理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全縣共建立52個經濟聯社和621個經濟社,各個經濟組織都已按照「八有」標準進行規範化建設。全縣各經濟組織基本規範運行,在「三資」管理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破解土地細碎化難題,全縣整合半數耕地
連山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一道難題擺在當地幹部及村民面前:大部分村的土地零碎,規模效益難以顯現。這該怎麼辦?
近年來,連山全力推進的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即是以「三個整合」為重點,首先便是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引導各村組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進行土地互換並地,解決細碎化問題。
據了解,目前該縣整合土地54451畝,佔全縣耕地面積49.7%,其中吉田鎮10872畝,永和鎮12118畝,小三江鎮6768畝,太保鎮9531.2畝,福堂鎮8769畝,禾洞鎮3632.9畝,上帥鎮2760畝。全縣有80.6%的經濟社已開展了土地資源整合。
村民經濟富裕後,鄉村的公共設施要建設,人居環境要美化,農田灌溉設施要修整,這些資金從哪裡來?將村裡的涉農資金集中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普惠性涉農資金方面,該縣大部分村民小組已經召開了多次涉農資金整合村民代表大會,並同意整合普惠性涉農資金。目前,全縣已整合普惠性涉農資金1158.7萬元,佔全縣普惠性涉農資金的47.3%。整合的普惠性財政涉農資金主要用於建設村公共設施和美化環境,解決了村裡無錢辦事的問題。
與此同時,該縣各鎮以縣、鎮社會綜合服務平臺為依託,建立健全村級社會綜合服務站,對辦公場所、設施和服務項目進行了初步的整合。而且,各鎮已基本完成全面清理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對「三資」數據進行登記覆核,並已基本完成電腦信息錄入工作。6月底,該縣農村「三資」信息管理平臺和農村產權綜合交易平臺已全面上線。
特色農業+民族風情旅遊+綠色能源
連山借「綠色經濟」走出發展新路子
「從今年起,清遠市明確取消對連山GDP等經濟指標考核,但是,並不意味著連山發展經濟不重要。相反,連山目前經濟比較落後,更需要加快特色經濟發展,壯大經濟總量,藉助廣州市天河區幫扶契機,加快步入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拖全市的後腿。」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溫國偉表示。
作為全國唯一的壯族瑤族自治縣、粵北的綠色屏障、清遠市的生態發展區,連山要承擔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方面的任務,該縣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展生態農業、民族風情旅遊業、綠色能源等特色產業,走出了兼顧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利用無汙染環境,發展生態農業
「連山作為生態發展區,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我們縣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很有現實意義。」連山縣委書記溫國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大肉姜、有機米、高山有機茶、佛手、淮山、春桔等都是我們特色產品,而且沒有汙染,對此,我們制定了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每年安排資金促進重點農業產業發展,結合連山的實際來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特色化的發展。
好山好水出好米,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連山是全省有名的有機稻生產縣,全縣有機稻種植面積達3.5萬畝,連山大米更是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一鄉一品」,如太保鎮的有機稻,吉田的春桔、淮山,福堂的大肉姜、沙田柚,小三江的佛手,禾洞的茶葉等,都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
在2014年,該縣落實惠農政策補貼資金1200多萬元,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參保面積9.75萬畝;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4.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3.05萬畝,糧食生產保持穩定。而在今年1至5月,全縣新增農業企業27家,達48家,其中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21家,達169家。全縣認證的有機產品7個,無公害產品11個。
主打「民族風」,連山旅遊步入快車道
連山是全國唯一的壯族瑤族自治縣,有濃鬱的民族風情,隨著二廣高速的通車,連山旅遊迎來了新機遇。
此前溫國偉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要做到「四個創新」。第一,創新思路,要突出旅遊主題,把「生態連山,壯瑤風情」作為連山民族生態旅遊的主題,做到自然和人文相結合;根據連山生態環境良好,壯瑤風情獨特的特點,著力打造悠閒養生基地、影視拍攝和攝影基地、鄉村旅遊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第二,創新規劃,對全縣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調查,修編全縣旅遊總體規劃,規範地開發全縣旅遊資源。第三,創新經營方式,採取多種經營方式,爭取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連山旅遊開發;加大旅遊招商力度,吸引外來投資者開發連山旅遊。要加快「三連一陽」旅遊區域合作步伐,加強旅遊宣傳促銷。第四,創新旅遊產品。要把旅遊開發和旅遊產品、土特產品開發結合起來,發揮旅遊的整體效益。通過旅遊開發,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增強連山經濟發展活力。
據了解,連山大旭山、鷹揚關、金子山等景區建設得到完善,景區效益不斷提高;成功舉辦了「霧山梯田」春耕節、壯族牛王誕等活動,有效帶動了全縣鄉村遊和農家樂的發展;而旅遊招商取得新突破,今年5月份,該縣與和華集團籤訂了《三江花海溫泉小鎮項目合作協議》,加快開發小三江溫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民族生態旅遊,進一步帶動第三產業發展。1至6月接待遊客14.35萬人次,同比增長22.96%;帶動旅遊消費7706萬元,同比增長23.18%;
綠色能源產業拉動工業增長
連山是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山高林茂,植被良好,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全縣有大小河流194條,全縣水資源蘊藏量為15.8萬千瓦時,其中可選點開發13.3萬千瓦時。且縣內河流多發源於1000米以上高山,坡降大,水流湍急,為發展小水電,引水灌溉,人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據了解,近年來,連山大力發展以水電、風電為代表的綠色無汙染的能源產業,連山上半年經濟穩步發展。預計完成工業產值4.41億元,同比增長8.5%;規上工業增加值1.13億元,同比增長15.0%,取得如此增長,很大原因是因為綠色能源產業的拉動。(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