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評論員 商寅泉
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429處建築物近日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作為六朝古都,北京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建築遺存。在經歷了數以百年接近千年的戰亂、自然災害、政治運動等的自然滅失和人為拆毀之後,今天仍然存在的歷史建築終於被以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方式,列入名單,成為被保護對象,這個信息令人欣慰,這個舉動的象徵意義重大。
歷史建築,俗稱老房子,它或是一座單體建築,或是一座院落、一個建築集群。北京市這次給予歷史建築的定義是:歷史建築(含歷史建築群),是指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建築,是人類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上,唯一能夠以具象的方式得以留存並代代相傳的物體,而歷史建築不單單是以物質方式存在的。一座歷史建築,它或與重要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相關聯,或具一定的紀念或教育意義,或於城市發展與建築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或於某一行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或反映了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特定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或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建築設計風格,或是建築樣式細部、設計理念等反映了一定的地域或民族的藝術特色和價值,或是在一定地域內具有標誌性或象徵性,具有群體心理認同感,或是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或是樣式、材料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工程技術和科學技術水平,或是建築形體組合在一定時期具有先進性,或是一定時期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標誌性建築。
北京市這次公布的第一批歷史建築,429處建築物幾乎囊括了上述的全部屬性,它的核心在於體現了建築對於文化的詮釋,而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所生發的文化,又是中華民族思想結晶的集中體現,北京市公布歷史建築,保護歷史建築,在全國具有極強的引領作用,這是象徵意義重大的第一個原因。
象徵意義重大的第二個原因,是從保護歷史建築的舉動入手,表明我們對歷史的尊重,對文化的尊重,從而在全國範圍,作出表率,避免違背美學、粗製濫造、奇形怪狀建築的大量出現。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對有些地方出現的奇形怪狀建築提出過批評,而奇形怪狀的建築近些年也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縱觀北京市公布的這429處歷史建築,它們除了承載著故事以外,無一不是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物體,無論遠觀建築形體,還是身處建築之內從事活動,都能夠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歷史建築所特有的「老氣兒」,能夠給一個人和一座城帶來沉穩、端莊、寬容和氣度。
中國是文明古國,而今日中國正在向現代化強國邁進。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注重對傳統文化、對歷史建築的保護。儘管曾經的政治運動對歷史建築有過瘋狂的破壞,但我們慶幸的是今天的我們終於能夠以理性的態度對待歷史了。我們為北京點讚,希望北京從公布第一批歷史建築開始,悉心地保護這座古都留下來的每一座院落、每一座牌樓,讓它們得以延續血脈、永久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