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次時裝周上的驚豔亮相,讓李寧這個品牌被重新認知,這對於一個運動品牌來說,固然是一件好事,不光打入了時尚群體,還增加了品牌內涵。但是,對於一個運動品牌來說,只有一個時尚標籤還遠遠不夠,如果沒有科技打底,運動品牌走時尚路線很容易變得虛有其表。
從這個角度來看,剛剛李寧品牌在深圳舉辦的發布會就是為了證明時尚之外,李寧並不缺科技屬性,於是就有了飛電這款定位頂級的競速跑鞋。
很多時候,運動鞋的科技,往往比拼的是材料的技術,以及材料的加工技術,比如阿迪的 Boost 中底,或者耐克最近主推的 React 和 Joyride 緩震科技,都是在材料上進行了革新,以求獲得更輕的重量,更好的緩震和回彈,以提供更好的腳感。
回到李寧新發布的跑鞋身上,自然也是這種思路:鞋面用什麼材料能透氣舒爽,中底用什麼材料能輕量軟彈,大底如何做到防滑耐磨,作為競速跑鞋,需要考慮的還有如何幫助跑者獲得反饋助力,以及穩定堅韌的支撐。
李寧給出的答案是三大科技加持的「李寧(beng,四聲)疾速系統」。
在年初的時候,李寧就發布了名為科技的新材料技術,這種基於 E-Pebax 材料的新技術首發在了李寧韋德之道籃球鞋上。
這一次,「李寧疾速系統」用的首要科技也就是這個「李寧」輕彈科技。相較於傳統的 EVA 材質,這個新的材料擁有 0.11-0.14g/cm3 的密度,相較於傳統 EVA 材質輕 52%,能量回饋高達 80%,能量消耗減少 27%。同時還有非常好的抗疲勞性,久踩不塌陷,久曬不變黃。
「李寧」輕彈科技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跑鞋的重量,同時提供了優異的回彈,接下來就是內嵌式全掌異構碳板來和前者結合,為跑步提供聯動式的力反饋機制,保證跑者在長跑過程中獲得持續的助推力。
這塊碳板由碳纖維材料製成,在汽車領域,重量輕強度高的碳纖維常常用在跑車上,用在跑鞋上則能藉助它的剛性防止跑鞋和腳掌過度形變以及扭轉。
最後就是中底下面的外底了,在飛電跑鞋上,李寧用到了 GCU 全天候止滑耐磨科技,這種新的材料在跑鞋上的厚度僅有 1.5mm,但耐磨性是傳統橡膠底的 5 倍,溼地止滑性能則高出 50%。
可以看到,這三種在中低端跑鞋上用得不多的材料一起出現在了飛電跑鞋上,並且能夠各司其職,分別控制了重量,保證了回彈和穩定,還兼顧了耐磨和防滑。
在鞋面材料上,飛電跑鞋用的是 MONO 紗材料,這也是一種輕量透氣的材料。
實際上,一款跑鞋的研發並不是簡單的材料的堆砌,作為一款定位旗艦價格的產品,飛電的研發一共經歷了 13 個版本的更迭,測試了很多種鞋面、中底、碳板和外底的形態和搭配,中間也有不少的專業馬拉松跑者參與到了測試。
除了飛電跑鞋之外,李寧還發布了一款更平價一些的天馬跑鞋,主要區別是鞋面材料不同,並且沒有全掌碳板,取而代之的是的 Spring Drive 硬質 Pebax 支撐骨架。
重量上,飛電跑鞋重 177 克(US9 碼,歐碼 43),天馬重 152 克(US9 碼),都十分輕量。
作為凝聚了李寧在競速跑鞋領域各項尖端工藝的產品,這兩款跑鞋的價格也相當高端,飛電售價 2099 元,天馬售價 1299 元。這兩款跑鞋的價格已經可以說是正面硬剛耐克了,畢竟耐克的旗艦跑鞋 ZoomX VAPORFLY NEXT% 的售價剛好也是 2099 元。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一名馬拉松跑鞋,在 2000 元預算基礎上,是選穩妥的耐克 ZoomX VAPORFLY NEXT%,還是新軍李寧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