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蒸餾水與市面上的純淨水品牌一樣,其檢測標準均沿用瓶裝飲用純淨水衛生標準GB17324.康輝指出,從指標上無法判斷蒸餾水產品究竟是用反滲透方法還是蒸餾法生產的。「因此難以排除部分企業雖然宣稱是蒸餾水,但用的卻是低能耗的反滲透法生產的。」康輝稱。
不過羅坦指出,蒸餾水這個水種的技術源於18世紀工業革命,有著很悠久的歷史。「跟蒸餾水相比,反滲透法生產的純淨水確實更純。」羅坦指出,後者能過濾掉水體中95%以上的礦物質。
對於蒸餾法使用的合理性,一知名大型飲用水企業技術的負責人指出,純淨水國標中已經對氰化物和揮發酚指標作出限量要求。「只要在國家標準範圍內都是安全的。」該人士指出。
大能耗下的產業瓶頸
在此次風波背後,蒸餾水這個小眾的飲用水品類也引起消費者更多的關注。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食品行業研究員陳天宇,蒸餾水飲用水廠目前品牌較少,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目前市場規模約15億-18億元,屈臣氏是主流品牌。
儘管屈臣氏並未透露其具體的銷售數據,但其官網的公開信息顯示,其從1903年開始為香港人生產蒸餾水,1981年成為和黃的全資附屬機構。其1994年在北京設廠進入中國市場,1996年其在廣州黃埔開發區設廠,供應華南市場。目前工廠分布到香港、北京、上海和廣州。「是世界最具規模的蒸餾水製造商,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提供至清至純的蒸餾水。」其官網如此評價自己蒸餾水產品的市場地位。
然而與此相對的是,在廣東飲用水市場,除了屈臣氏、日之泉等少數品牌外,在蒸餾水領域似乎並未如礦泉水、山泉水等水種有太多的品牌介入。
羅坦表示,一個最大的原因在於蒸餾水的生產耗能大。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則向南都記者表示,蒸餾水主要供應工業市場和飲用水市場。「因為生產成本高,這決定了蒸餾水要走高價路線。」不過朱丹蓬指出,如果品牌推廣不到位,很難支撐其高價。
「一二線市場高端水已經讓屈臣氏佔據,日之泉現在在主推山泉水和麥飯石水,大峽谷在巔峰時期單在廣州年銷量一度高達1200萬箱,但其市場現在也面臨著下滑的問題。」朱丹蓬指出。
蒸餾水價格遙遙領先
礦泉水、山泉水、純淨水、礦物質水,目前中國飲用水行業可謂是百花齊放。然而蒸餾水或者是當中力量最「弱小」的一支。高能耗帶來的高成本,註定了蒸餾水會是整個飲用水市場力量最「弱小」的一支。
然而事實上,屈臣氏蒸餾水的價格遠高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礦泉水、山泉水、純淨水產品。撥通屈臣氏蒸餾水店的電話了解到,目前屈臣氏18.9升的蒸餾水零售價高達32元/桶,而其純淨水僅需22元/桶,而且可以有10桶送兩桶的優惠。「我們的蒸餾水產品僅針對單位用戶和工業用戶。」一位產品線有涉及蒸餾水產品的水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蒸餾水在其企業中的產量佔比僅佔10%左右。該企業所生產的礦泉水零售價僅為16元/桶,但是其蒸餾水產品的價格就高達18元。「我們現在做蒸餾水,利潤空間並不大,更多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而已。」該人士指出。
市場瓶頸擺在面前,多元化品類發展的趨勢從現在看來已經相當明顯。作為蒸餾水市場最大的品牌,屈臣氏的產品線已經涵括蒸餾水、加礦物蒸餾水、純淨水和礦物質水等幾種產品。而在1992年首家進入國內市場的蒸餾水品牌日之泉,從幾年前開始已經逐步將產品多元化,目前其產品線已經涉及蒸餾水、山泉水、礦泉水、礦物質水、純淨水等市面上主要的水種。
對於這種轉變,陳天宇指出,2012年,瓶裝水的銷售量佔整個飲料行業的33%,銷售額佔比為14.6%。「企業必須在更廣闊的品類中實現規模化,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陳天宇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