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泰國的民族體育運動很多,其中幾樣尤為重要

2020-12-15 醉舞狂的故事

在泰國盛行的泰國拳擊、藤球、鬥牛、鬥雞、鬥魚、賽船、放風箏、拔河等是深受泰國人民喜愛的民族體育運動。此外,泰國人還喜歡足球、羽毛球、橄欖球、籃球、桌球和遊泳。

泰國人對拳術有很深的感情。據說在公元1560年的時候,緬甸與泰國發生戰爭,泰王那尼遜被俘,緬甸人提出,如果泰王能夠擊敗緬甸的拳擊冠軍,就可以重獲自由。比賽結果,泰王勝了,他重歸國土並受到英雄式的歡迎,從此泰國式的拳擊被公認為泰國的國技,一直流傳到現在。泰拳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拳賽臺約八個平方米,設在賽場中間,周圍圍著兩根粗繩,四面是石級式的座位。最前面幾排長椅子是兩名裁判員、一名計時員和醫生的座位。左邊的樂隊通常由三人組成,樂器有笛子、鼓和鈸。當樂手奏樂時,拳師們便以嚴肅的態度步入比賽場內。

賽前,還要表演他們的拜師規矩,兩位拳師恭恭敬敬地俯伏跪拜。跪拜儀式各不相同,據說如果拜式相同,就表示雙方同承一師,就不必比賽了。賽時拳師解下頭上束的「伸帶」,戴上橡皮手套和保護下部的硬罩,不穿上衣,只穿一條短褲。手足的腕部要纏上寬一寸的長繃帶。每場比賽必須經過五個回合才分勝負。每一回合三分鐘,中間休息兩分鐘。如果一方昏倒不起,裁判員從一數到十,仍叫喊不醒,就判為失敗。現在,泰國中等以上的學校,多把拳術列入體育課,以便使這一世界上獨特的拳術更好地流傳下去。

藤球是泰國一種古老的民族體育活動,歷史悠久,在泰國城鄉到處可見,十分普遍。泰國藤球有過網藤球、人籃藤球和單人藤球等六種踢法,分為個人比賽和團體比賽。比賽時以踢球、進球次數、動作的變化和難度來決定勝負。踢球者可以用腳、膝、頭、肘、肩等部位踢球,動作有正踢、側踢、倒踢、轉身踢,可用踢、掂、頂、勾等動作使藤球繞著身體旋飛而不落地。要求個人技術全面、嫻熟、靈活多變。由於藤球運動對場地、時間和氣候都無特殊要求,便於開展,因此深受泰國人民的喜愛。

鬥雞是泰國民間傳統體育娛樂活動,尤其為農民所喜愛。鬥雞活動一般在農田收穫季節之後進行。參賽的雞均受過專門馴練,比賽時每隻雞都拼死,經常是兩敗俱傷,頭破血流。鬥雞場呈橢圓形,兩隻鬥雞在場中央搏鬥,人們圍繞鬥雞場坐著觀看和助威。泰國鬥雞往往與賭博連在一起進行,有的賭金高達幾千銖。比賽時,狂熱的觀眾一齊高叫為本方的雞加油,喊聲震天,有些人還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鬥牛流行於泰國南部。鬥牛場是永久性的比賽場地。參賽的牛是經過專門馴練和挑選出來的專門從事比賽的牛,健壯高大,雙角犀利堅硬,性野而靈活。比賽之日,參賽的牛項上繫上護身的紅符籙布,以驅邪避災。法師為鬥牛灑法水後,開始比賽。當一頭牛被對手頂倒或挑翻在地,五分鐘內不能爬起來時,將被判輸。泰國南部每個府都設有鬥牛場,有些府還有多座。不僅各府內經常舉行鬥牛比賽,府與府之間也舉辦鬥牛比賽。鬥牛不僅是泰南人民喜愛的活動,同時也是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一項重要民俗節目。

鬥魚是泰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項民間娛樂活動,在農村尤為盛行。每年5月至12月為鬥魚的季節。泰國鬥魚體積小,不能食用,其生性好鬥,與同類相遇必有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參加比賽的鬥魚,要選擇兩條大小相同的雄魚,其顏色各異,以便於區別。鬥魚互相攻擊的部位通常是魚鰭。一場拼殺搏鬥後,往往兩敗俱傷,彼此的魚鰭被咬得四分五裂,傷痕累累。鬥魚的勝負決定於鬥魚的戰鬥力,而不取決於雙方受傷的輕重。如果一條鬥魚,失去鬥志,不再搏鬥,棄陣遊走即為敗方。鬥魚比賽時間長短不限,由鬥魚者雙方商定。泰國鬥魚是具有強烈競爭的運動,往往在比賽的同時進行賭博。

每年3至4月份,在泰國首都曼谷的王家田廣場舉行隆重的放風箏比賽,又稱為風箏節。屆時,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前來參加比賽。參賽的風箏造型新穎,風格各異。風箏賽中,最精彩的節目是「朱拉風箏」鬥「巴寶風箏」。這是風箏賽中的傳統項目。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喜歡。

相關焦點

  • 15、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根
    ——徐光春  關於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類在不同的生態、文化環境和心理背景下創造出來,並在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傳遞、演變成的不同類型和模式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服飾文化,它與民俗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法國的山狄夫在《民俗學概論》中提出了民俗的三種分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民俗就是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民間生活風俗
  • 一帶一路之泰國的民俗文化
    泰國人熱情、禮貌,來泰國的人們都曾得到泰國人民的熱情友好的招待。儘管泰國人看來很靦腆,實際上他們很容易與陌生人融洽相處,而且總是臉帶笑容,故泰國有"微笑國度"之美稱。泰國各民族都有一些禁忌,如果違犯了他們的禁忌,會引起主人或他人的不滿,還是入鄉隨俗把,去泰國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泰國的文化民俗。
  • 將朝鮮族民俗文化自然融入幼兒課程
    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和了解,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較為關注的問題。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幼兒園,將朝鮮族民俗傳統文化教育與幼兒園課程加以融合,對如何把民俗文化作為園本課程資源進行開發作了探索。民俗遊戲與體育課程融合蒙臺梭利認為,從出生到5歲是幼兒動作發展的敏感期。
  • 第二十六屆大連市朝鮮族民俗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
    啟航新時代·濱城阿里郎」第二十六屆大連市朝鮮族民俗文化藝術節於2020年9月26日在海昌東方水城聖馬可廣場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大連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主辦,大連市朝鮮族文化藝術館承辦。
  •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長春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長春市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基地,省內外多所院校實習實踐教育基地。民俗館是廣大公眾學習和了解東北民族民俗知識的課堂,亦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
  •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民俗文化盡收 民族風情盡賞
    8月21日,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小營鎮理化村的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身著盛裝的居民們跳起歡快的朝鮮族舞蹈,遊客穿上朝鮮族服裝參與其中,學起曼妙的舞姿,共度美好時光。載歌載舞據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到延邊遊玩,一定要到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逛逛,這裡完整地集聚了朝鮮族民俗文化要素,可以將朝鮮族民族風情盡收眼底。
  •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民俗文化盡收 民族風情盡賞
    8月21日,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小營鎮理化村的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身著盛裝的居民們跳起歡快的朝鮮族舞蹈,遊客穿上朝鮮族服裝參與其中,學起曼妙的舞姿,共度美好時光。據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到延邊遊玩,一定要到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逛逛,這裡完整地集聚了朝鮮族民俗文化要素,可以將朝鮮族民族風情盡收眼底。
  • 背簍人家——民俗文化是民族特色餐廳的靈魂
    觀點:隨著餐飲業進入消費升級時代,隨著消費者崇尚"洋餐"回歸到品嘗民俗菜系,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主題餐廳正悄然綻放,成為被業內看好的一片領域。一個叫做背簍人家的湘西少數民族特色餐飲品牌,從2008年創立,不知不覺間,已發展到近百家連鎖加盟店,在消費者心中佔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 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薈萃了各民族的文化
    深圳民俗文化村深圳錦繡中華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錦繡中華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縮小景點深圳民俗文化村縮小景點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景點夜景深圳民俗文化村景點夜景 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
  • 依託民俗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旅遊精品
    本報訊「那坡縣原汁原味的黑衣壯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別具一格。如何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把民族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那坡縣發展旅遊的主體方向。」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政協近日就旅遊業發展與縣旅遊局進行對口協商。
  • 民俗節慶,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
    新華社發江蘇宿遷宿豫區民俗表演。朱瑞攝/光明圖片端午佳節剛剛過去,人們在划龍舟、吃粽子、佩香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著端午習俗帶來的濃鬱文化味兒。伴隨著春節、端午、清明、中秋等傳統文化節日的傳承和創新,越來越多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成為傳統民俗文化集中展現的平臺。傳統節日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應如何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 順河區舉辦「民族文化進萬家·凝心聚力促和諧」民族民俗文化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嶽媛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體現順河區「回族文化微展館」示範項目的引領作用,促進民族團結
  • 民族村寨③|從獨特的藏族民居中,探秘藏族民俗文化
    大家知道,民俗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區的民族或人群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習俗慣制,而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的活動方式。民俗顯然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
  • 民族民俗文化旅遊景區研究 | 龍德燕園研報
    如何提升民族民俗文化旅遊景區內容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國內外一些成功的民族民俗案例展開研究。一、民族民俗定義解讀關於民族民俗文化的定義,在2010年由中國國標委員會發布的《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標準》中有詳細的定義和解釋,且為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標準依據。
  • 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 留住「民族文化之根」
    歷經30多年,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留住「民族文化之根」——  「古城本身就是一部歷史書」本報記者 趙益普攝  核心閱讀  泰國首都曼谷以北約450公裡處,有一座名為素可泰的古城。這裡被譽為泰國「民族文化之根」,泰國民眾的生活習慣和很多建築風格都可以從素可泰古城找到源頭。古城曾一度被廢棄,歷經30多年修復後,如今已成為泰國日益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 湖北自學考試民俗文化與旅遊考試大綱
    第二章 民俗與旅遊文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掌握民俗與旅遊文化的關係,從而正確認識民俗在旅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識記:旅遊對民俗文化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2、領會:體驗民俗是旅遊活動的重要內容3、簡單應用:哪些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具有開發價值 第三章 婚姻的民俗
  • 泰國的民族劃分及其民族政策分析
    【摘要】泰國是以泰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散布於泰國各個區域。根據泰國官方發布的報告,除泰族外全國共有56個少數民族,而民族學界則認為泰國有超過60個少數民族。目前泰國各民族主要根據語系來劃分。從民族政策來看,泰國以中部泰族語言及文化為主導,主張少數民族融入泰族主體文化。
  • 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留住「民族文化之根」
    泰國首都曼谷以北約450公裡處,有一座名為素可泰的古城。這裡被譽為泰國「民族文化之根」,泰國民眾的生活習慣和很多建築風格都可以從素可泰古城找到源頭。古城曾一度被廢棄,歷經30多年修復後,如今已成為泰國日益受歡迎的旅遊勝地。素可泰古城的重生,見證了泰國對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視,也為當代留下了可資利用的寶貴旅遊資源
  • 暹羅夢幻劇場位於曼谷市,是泰國民俗文化村,能觀賞到精彩的節目
    加都加是所有泰國市場之母。這裡佔據著一塊很大的地盤,設有 15000個攤位,每天約有200,000位客人光顧。在市場深處時,你會忘了現在還是白天。你可以在這兒買到任何商品。離開時,每個人都錢袋空空,精疲力竭。滿載而歸,可謂樂趣無窮。半開放式的市場內部巷道縱橫,直走、拐彎、再回頭,又是不同的店家商區,遊逛起來別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