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山東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成立的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正式成立,雙方就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在本科生培養上,山東大學的優秀本科生,可以通過雙方共建的人工智慧實驗班,有機會在五年內既獲得山東大學本科學士學位,也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南洋理工大學」或「南洋理工」)碩士學位。
山大與南洋理工有15年的合作基礎
剛剛過去的2018年,被稱為人工智慧「大爆發」之年。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國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機遇的重大戰略。5日,山東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成立的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正式成立,雙方就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QS2019年6月份發表的全球大學排位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位居全球第十一位,工科位居全球第六位,「包括他的人工智慧學科、計算機學科、電氣、機械、材料、能動等,這些學科在全球都在前十幾位上,這是我們考慮這所學校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最基本的理由。」在校長專訪會上,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介紹。
而南洋理工大學的人工智慧學科在全球的排名學科當中是全球前三位,發展方向多元而前沿,人才集聚。南洋理工大學的人工智慧學科主要是依託於他的計算機學院,有國際視野。樊麗明介紹,南洋理工大學的人工智慧學科很注重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注重產業化。
另外,「山大和南洋理工確實有著比較長時間的友好合作,這也是今天籤約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條件,」樊麗明說,從2004年,山大和南洋理工就在計算機、軟體工程等學科,開始進行良性互動。此外,山東大學從2005年開始,就跟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孔子學院,在15年的歷程當中,雙方互相信任,共同支持,雙方建的孔子學院是新加坡唯一的孔子學院,在東南亞地區都具有一定的輻射力。
下一步要合作共辦人工智慧實驗班
在校長專訪會上,樊麗明介紹,在大家最關心的本科教育問題上,山大將和南洋理工大學辦人工智慧實驗班,雙方貢獻師資。在課程設計上,參照南洋理工的教育課程和總體課程計劃,加上中國的一些特色的課程,資源共享,雙方設計先進的培養方案。並且,樊麗明透露,該實驗班將實行雙導師制。
第二個設想,是確定橫跨本科和碩士兩種類型的培養模式。一個是「3+1+1」的模式,即前三年在山東大學學習,第四年到南洋理工學習,在那裡主要完成畢業設計,到第四年的時候通過雙方共同的培養獲得山東大學的文憑,因為有很好的南洋理工的學習經歷,順利地進入「3+1+1」,最後這個「1」依託於前面良好的合作,再用一年在南洋理工學習研究,拿南洋理工的碩士學位。也就是說,在這個實驗班,山大本科生可以利用五年的時間,就能拿山大本科和南洋理工的碩士學位。
第二種模式是「4+1」,山東大學把很優質的生源進行完整的培養,充分參考南洋理工的培養方案,然後在學生自願、雙方學校選拔的基礎上,第五年到南洋理工去,「這樣前四年完整地完成山東大學的培養方案,拿到山大的學士學位和畢業證書,第五年到南洋理工學習一年,拿到南洋理工的碩士學位。這是我們的第二個設想。」樊麗明說。
第三個設想,雙學位聯合培養博士生。生源雙方都可以招,通過聯合培養,頒發山東大學和南洋理工兩個博士學位。
最後,在青年教師和博士後的訪問研究方面,雙方也會展開合作與交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