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早上7:30便坐旅行社的車匆匆趕往嵩山少林寺,途中經過偃師——也就是唐僧玄奘的故居,其實從洛陽一路走來,感受最深的就是無處不在的佛教文化,無論是天下第一古剎白馬寺、還是代表中國石窟藝術最高成就的龍門石窟,或是我們即將到達的嵩山少林寺,都源於佛教、興於佛教,當年的皇權階層希望通過佛教的傳播來加強自己的統治,或者藉助佛教的宣化來布施自己的恩威,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是通過白馬寺的含垢忍辱、韜光養晦,最終從寺廟走上了通往皇權寶座的星光大道。
中國是個包容性異常強大的國度,很難想像,一國之內,儒、釋、道乃至其後傳入的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能兼容並蓄、和平共處,甚至被聰明而現實的中國人加以改進——佛教在漢末晉初就已經在中國大地流傳,不過白馬寺是個裡程碑,標誌著西傳佛教在中國紮下根基。其實開始的佛教在中國是沒有什麼流派的,隨著東漸過程的加劇,分化出來很多的宗門流派。大的有淨土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等。
而少林寺則屬於佛教的本土化分支——禪宗,少林寺更被稱為禪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闢基創建,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並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嵩山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禪宗文化而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甲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
禪宗起於達摩祖師,興於六祖慧能,至今於嵩山少林寺的牌坊進去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六祖慧能的金身塑像。
我們先去演武廳觀看了10:30的武求表演,少林功夫馳名中外,但近距離的觀賞真刀實槍的武術表演,還是讓人真正的震撼不已,表演分為八段錦、形意拳、器械及硬氣功表演,儘管不是真正的少林武僧表演,而是登封最大武校「塔溝武校」的學生表演,但也精彩絕倫,特別是硬氣功環節的一個節目,一位武者拿一根鋼針隔數米遠擲向一塊玻璃,穿透玻璃後再將一個吹好的汽球戳破,令人拍案叫絕,現場掌聲雷動。另一個節目也很有趣,主持人邀請了三位現場觀眾參與互動,分別拜三位表演者為師,現場學習各種形意拳,參與互動的觀眾如何比的上專業的武師,各種拳打腳踢、前後空翻,令三位參與者手足無措、笑話百出,他們每學一個動作,便引得現場鬨笑不已。
看完表演後我們便去常住院——即大家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那座寺廟。
少林寺的大門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宏偉壯觀,1928年,軍閥混戰中的石友三,將少林寺付之一炬,少林寺盡毀,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982年後重建的,規模遠遜於興旺時期的少林寺。
通過山門進入甬道,甬道兩旁立著多處石碑,大多是紀念少林功績的, 少林寺現存碑刻800多塊,比較有名的碑刻有《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乾隆御碑》、《三教聖像碑》以及宋代四大書法家的碑刻、明朝書法家董其昌撰文並書丹的《道公禪師碑》等,這些碑刻在書法和雕刻藝術上都有很高的造詣。當然最知名的是 《皇帝嵩嶽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記述了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故事。
甬道後面是天王殿,穿過天王殿後迎接我們的是分立石道左右的兩顆千年古樹,樹身有無數指頭般的小洞,據說都是少林武僧練一指禪留下來的。
經天王殿在穿過大雄寶殿後面是藏經閣,就是影視劇裡無數習武之人幻想偷取武學秘籍的地方,少林寺重修後請趙樸初題寫殿名,趙樸初大師故意將「藏」字寫成「蔵」字,以示無經可藏,也暗喻了千年古寺所遭遇的浩劫與誤解。
藏經閣前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像到少林寺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再往後走,是方丈室,現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是著名的釋永信大和尚,這位方丈一改少林寺千百年來深藏功與名的低調與沉著,在他手上,少林寺拍電影、發微博、搞各種商業開發,少林寺名利雙收,但也引發各種爭議,最近的關於釋永信玩弄女性、有私生子女、貪汙公款的舉報更是令這位方丈處於風口浪尖。當然,我們也沒能見到這位少林史上最特別的方丈,也許他正暫避風頭去了,也許我們級別不夠——這位著名的方丈還身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等數重要職,一般人物是不值得他拔冗相見的。
方丈寺後,便是供奉菩提達摩玉制臥身像的西方聖人殿,想當年這位西方聖人曆經磨難從天竺不遠萬裡來到中土大地弘揚佛法並授武功,終使禪宗在中國發揚光大並讓少林寺興旺壯大,禪宗祖師功不可沒。
出了少林寺便去看了塔林, 少林塔林,位於少林寺西約250米,為歷代和尚的墓地,佔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餘座,是國內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讓人一看就知少林寺歷史悠久,高僧輩出。
少林寺的遊覽就此結束,返回洛陽的途中要經過嵩山腳下的登封縣城,道路兩旁都是各種武校,排名第一的塔溝武校據說有三萬學生,而整個嵩山下有上百所武校,可見武術在嵩山已經成了一種產業,記得小時候有來自河南的民間雜耍藝人,表演各種氣功武術,自我宣揚都說來自嵩山少林寺,年幼的我自那時起就對少林寺無比嚮往和崇拜。
然而景區摩肩接踵的遊人、大聲吆喝的販夫走卒、藉機斂財的真假和尚,總會讓人產生種種不適與反感,佛門本該是清靜之地,無論習武還是修禪,不都該閉門深居才能修身養禪嗎?當年達摩祖師在達摩洞面壁九年,方得功行圓滿,如今的少林和尚,修行尚不能及達摩祖師千萬分之一,又處繁華現世的種種熱鬧與誘惑之中,又如何修得知行合一?
平凡如我們,慕名而來的萬千遊客,在見識了嵩山的奇峻清秀和少林寺的功德無量之後,除了拍下了數張照片、擁有了些許和他人誇誇其談的談資之後,我們又收穫了什麼?
這座少林寺,不再是那座千年名剎,除了塔林和一些古樹,其餘都是重建的,我暫且將之稱為「新少林寺」吧,石友三當年的火燒少林寺,燒掉的不僅僅是千年古剎,還有世間對少林寺的膜拜與敬仰,以及少林寺自身對禪宗與武學的繼承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