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即將「擺駕」山東博物館

2020-12-26 魯網

  魯網6月13日訊(記者 殷會麗)山東博物館2018年暑期重磅大展:「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展」將於7月3日在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開展。展覽是山東博物館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繼2010年「乾隆大帝展」2013年「大羽華裳——明清服飾特展」2015年「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2017年「御窯·皇家——明代官窯瓷器展」後推出的又一皇家帝王主題展覽,展覽將在現代化的展廳中以場景復原再現的展陳方式養心殿展現在公眾面前。觀眾與養心殿不再隔窗相望,有機會近距離觀賞文物,捕捉生活在歷史另一端的封建帝王們養心殿生活的點點滴滴。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乾清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間。養心」二字出自於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慾所謂「養心」修養本心,克制內心的欲望。以「養心」為殿名寄託了帝王培養本心的願望,包含了對於耽溺於欲望的勸解。清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移居養心殿,自此這裡成為了皇帝的寢宮。直至清末,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居住於此。養心殿一直是清朝的政務決策地全國政治中心之所在,幾乎所有關乎軍國大事的決策都是在此產生並昭告天下的。 

  養心殿歷經明清兩代興衰沉浮凝固了歷代帝王的痕跡。代嘉靖帝在此烹煉丹藥,萬曆帝在此埋銀。清代順治帝曾兩次入住養心殿康熙帝這裡學習西學,雍正帝在此寫下了「為君難」乾隆帝這裡設三希堂、增建仙樓、品評書畫、修行秘法……養心殿是名副其實的龍棲之地。 

  養心殿正殿明間的正中懸掛「中正仁和」匾額「中正」取義《周易》中的屢卦:「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中正仁和」 匾額由雍正帝御筆親書,以入目警心,昭示來茲表明了雍正皇帝承襲大統,吸收漢族文化,堅守儒家思想,「仁和治國的為政理念。這樣的警示和期望下,養心殿內迎來了一件件關乎國運的重大事件。明窗開筆、垂簾聽政清帝遜位等這些發生在養心殿的著名事件見證了清代從極盛走向衰亂,直至滅亡,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在養心殿中畫上了休止符。歷史的記憶塵封在養心殿的一沙一礫、一棟一檁之中,那些關於養心殿的千言萬語,即將娓娓道來。 

  展覽共展出故宮養心殿相關文物242,涵蓋玉器、琺瑯陶瓷、家具、法書繪畫、碑帖、文房織鏽玻璃雕刻、漆器、生活宗教璽印古建築等多個門類,向觀眾全面展示了故宮養心殿的精彩故事。本次展覽參展文物復原陳列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皇家造辦處、中央集權、明窗開筆、十全老人樂在三希堂養心佛堂垂簾聽政7個展示單元,介紹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制度系統的講述了清朝最高權力所在地——養心殿的歷史,通過濃縮的紫禁城一觀清王朝的興衰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 

  展覽時間:2018年7月3日——10月7日 

  展覽地點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 

相關焦點

  • 240餘件故宮養心殿文物「擺駕」山東 再現清代帝王生活場景
    240餘件(套)故宮養心殿文物「擺駕」山東博物館,以實景展陳的方式再現清代帝王生活和工作場景。 趙曉 攝中新網濟南7月2日電 (趙曉)「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展覽媒體見面會7月2日在濟南舉行。240餘件(套)故宮養心殿文物「擺駕」山東博物館,以實景展陳的方式再現清代帝王生活場景。此次展覽設置了養心殿正殿明間、東暖閣、西暖閣、三希堂和養心殿佛堂5處復原陳列點。圖為養心殿的正殿明間。
  • 故宮養心殿「擺駕」南博 279件文物展現大清家國天下
    康熙辭世之後,雍正下旨說,為表孝心,不忍進駐乾清宮,所以就命人以素樸為主修葺養心殿,並闢為寢宮。此後,清帝國八位皇帝在此居住執政。在這裡,帝王批閱奏章、召見臣工、勤政親賢;在這裡,帝王希聖希天,新春賜福,拈香敬佛;在這裡,帝王一心所託,養心有為,中正仁和;在這裡,時局風雲詭譎,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也是在這裡,唱出了中國千年地址終結的悲歌。
  • 故宮養心殿來山東啦!快去省博過把「皇帝癮」
    大眾網濟南7月2日訊  山東博物館「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將於明天正式開展。這次展覽是養心殿首次「走出」紫禁城,「擺駕」山東博物館,展覽為1:1原狀復原展覽,觀眾走進展廳,就如同走進了養心殿。今天上午,記者提前來到山東博物館一樓東側的養心殿展廳,為您揭秘養心殿趣事。
  • 268套文物數百年來首次走出故宮 「擺駕」首博養心殿
    走進首都博物館三層展廳,接過蓋好「養心殿寶」印章的免費門票,幾步之遙,就「穿越」到了那座住過8位清代帝王的最高權力中心。  迎面是中正仁和殿,雍正手書的「中正仁和」匾高懸頭頂,氣象威嚴;朝西走,是藏了無數書畫珍寶的三希堂,明窗之下,一方小几,滿壁瓶花姿態萬千;往東去,就是歷經兩度垂簾聽政的東暖閣,一襲紗簾前的紫檀寶座是此次首博養心殿特展中品級最高的國寶級展品。  「我們對養心殿作了原貌陳列,走進展廳就像走進養心殿一樣。」首都博物館清史專家、科研部副研究員章文勇說。
  • 走進養心殿仙樓佛堂,揭秘乾隆的秘密修行空間
    在故宮博物院熱門展區養心殿內,有一間乾隆一人在其間修行的佛堂,這裡可以說是養心殿最神秘的區域。7月3日,該佛堂將作為山東博物館「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的重要部分,以開放的面貌向觀眾展示乾隆的精神世界。
  • 養心殿原狀復原展山東站開幕在即,記者揭秘布展現場!
    在山東博物館一樓東側的展廳裡一片熱鬧——幾十位媒體記者將博物館工作人員團團包圍,這裡正是「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的布展現場。工作人員放置紫檀木嵌玉寶座工作人員檢查紫檀雕花甪端座與碧玉香薰早在6月12日,記者就曾探訪故宮博物院內的養心殿原址,可惜因其正在進行「五年修繕計劃」,記者只領略到養心殿正門的歷史之魅。時隔半個月後,記者來到「家門口」的山東博物館,走進了已完工60%的1:1原狀復原的養心殿展廳。
  • 故宮養心殿珍貴文物「擺駕」濟南,精彩內容搶先看
    齊魯網6月19日訊(記者 張偉 實習記者 張詩晗)記者從山東博物館獲悉,2018暑期重磅大展「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展」目前正在籌備中
  • 故宮養心殿將「駕臨」省博 再現東西暖閣歷史故事
    中新網山東新聞6月20日電(趙曉)「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將於7月3日在山東博物館開展。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清代明窗開筆、軍機處設立……展覽將再現養心殿東暖閣、西暖閣的歷史故事。   記者獲悉,養心殿東暖閣自雍正朝開始,便是舉行元旦開筆儀式的地方,史稱「明窗開筆」。而到清朝末期,東暖閣成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場所。
  • 空藝術帶你看博物館——有了霸道總裁辦公室「養心殿」,皇上怎能不宅
    首當其衝的是《走進養心殿》。自2015年底故宮養心殿宣布重新修繕以來,遊客除了登錄官網基本已無緣一睹其風採。但2016年9月27日-2017年3月26日,養心殿內1890件珍寶首次擺駕出宮,前往首都博物院供大家觀賞。
  • 走出紫禁城 「擺駕」首博的「養心殿」
    」展覽入口由故宮博物院與首都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走進紫禁城》展覽9月28日正式在首都博物館三層 D 展廳對公眾開放,展出的268件套珍貴文物全部來自於故宮養心殿,是幾百來第一次走出紫禁城,也是觀眾第一次可以近距離的走進養心殿。
  • 故宮養心殿擺駕南!360°無死角看乾隆慈禧日常
    故宮文物「擺駕」南京,正是抓住了養心殿大修的契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南京是此次「走進養心殿」全國巡迴特展的第三站。單霽翔院長說,此前因條件所限,養心殿只開放了30%的面積,遊客想看清它的樣貌,都得趴在窗戶上拼命往裡看。
  • 【北京影像】養心殿:八朝天子寢宮
    養心殿內景養心殿建築群為一封閉院落,主體建築呈「工」字形,分為前殿、後殿。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接抱廈六間。明間設寶座,上懸雍正皇帝御書「中正仁和」匾。東暖閣為慈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處」。西暖閣闢為數間隔室,有「勤政親賢」、三希堂、無倦齋、長春書屋、小佛堂、梅塢等。後殿東為「體順堂」,西為「燕禧堂」,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的寢宮。
  • 「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
    原標題:「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    養心殿是清朝皇帝的宮邸正寢,也是清代的政治中樞。6月28日,「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開幕典禮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通過殿內陳設和皇室用器呈現養心殿在清朝歷史的地位和意義。
  • 組圖:雍正「精裝豪宅」濟南原景再現 看清帝為啥愛住養心殿
    齊魯網7月3日訊由山東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的「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大展將在7月3日面向山東觀眾正式開放。眾多濟南市民第一時間來到博物館「嘗鮮」看展,在博物館門口記者看到市民和學生團體在烈日下等待入場。
  • 男人是這樣養成的——走進雍正帝的養心殿
    養心殿是故宮內歷史悠久的一組漢族宮殿建築,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這裡就一直是清代皇帝的寢宮,乾隆年又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 故宮養心殿首次啟動大修 修復後的明間效果圖曝光
    修復後的故宮養心殿明間(效果圖)。本報記者李韻攝   12月18日下午兩點半,記者走進故宮博物院。即日起,養心殿閉門謝客,進行大修。   一座濃縮的紫禁城   養心殿坐落於紫禁城後部乾清宮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清朝共有十位皇帝先後在養心殿居住執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   這是一座「工」字形建築,分為前後殿,中間以穿堂相連。
  • 故宮的養心殿裡,隱藏著這麼一個誰都沒想到的秘密!
    要問誰是傳奇色彩最濃的宮殿,我想這個桂冠非養心殿莫屬了。故宮中這麼大的地方,即便是已經建成近六百年,裡面肯定仍隱藏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養心殿在故宮古建築群中舉足輕重,承載了清朝順治帝起8個皇帝的故事。養心殿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盡心章句下》),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殿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
  • 2020年,再見養心殿有啥不一樣
    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的養心殿正在迎接一場大修。值得期待的是,大修之後,遊客將不用再「隔窗觀賞」,養心殿可參觀面積將超過60%。   一場迫在眉睫的大修   養心殿坐落於紫禁城後部乾清宮西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也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在故宮古建築群中舉足輕重。
  • 旅遊:養心殿——紫禁城中首個裝上玻璃的宮殿,位於故宮博物院內
    養心殿位於東城區故宮博物院內,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前廷乾清宮西側。是一座工字形殿。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是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這裡曾經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處。
  • 你們愛的網紅修復師們,這次把養心殿搬空啦!
    《故宮新事》獨闢捷徑,抓住了故宮的新事——「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走進那些一般遊客不能到達的角落。簡單來說,養心殿,一個已經存在了將近500年的地方,內部已經破敗不堪,急需重生。2016年6月,故宮博物院啟動了「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讓這座古老宮殿內凝滯了百年的事件,再次流動了起來。「世紀大修」將歷時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