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13日訊(記者 殷會麗)山東博物館2018年暑期重磅大展:「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展」將於7月3日在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開展。展覽是山東博物館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繼2010年「乾隆大帝展」、2013年「大羽華裳——明清服飾特展」、2015年「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2017年「御窯·皇家——明代官窯瓷器展」後推出的又一皇家帝王主題展覽,展覽將在現代化的展廳中以場景復原再現的展陳方式將養心殿展現在公眾面前。觀眾與養心殿不再隔窗相望,將有機會近距離觀賞文物,捕捉生活在歷史另一端的封建帝王們在養心殿生活的點點滴滴。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乾清宮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間。「養心」二字,出自於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慾」。所謂「養心」,即修養本心,克制內心的欲望。以「養心」為殿名,既寄託了帝王培養本心的願望,又包含了對於耽溺於欲望的勸解。清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移居養心殿,自此,這裡成為了皇帝的寢宮。直至清末,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居住於此。養心殿一直是清朝的政務決策地,是全國政治中心之所在,幾乎所有關乎軍國大事的決策都是在此產生並昭告天下的。
養心殿歷經明清兩代興衰沉浮,凝固了歷代帝王的痕跡。明代嘉靖帝在此烹煉丹藥,萬曆帝在此埋銀。清代順治帝曾兩次入住養心殿,康熙帝在這裡學習西學,雍正帝在此寫下了「為君難」,乾隆帝在這裡設三希堂、增建仙樓、品評書畫、修行秘法……養心殿是名副其實的龍棲之地。
養心殿正殿明間的正中懸掛「中正仁和」匾額。「中正」取義《周易》中的屢卦:「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中正仁和」 匾額由雍正帝御筆親書,以入目警心,昭示來茲,表明了雍正皇帝承襲大統,吸收漢族文化,堅守儒家思想,「仁和」治國的為政理念。在這樣的警示和期望下,養心殿內迎來了一件件關乎國運的重大事件。明窗開筆、垂簾聽政、清帝遜位等這些發生在養心殿的著名事件見證了清代從極盛走向衰亂,直至滅亡,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在養心殿中畫上了休止符。歷史的記憶塵封在養心殿的一沙一礫、一棟一檁之中,那些關於養心殿的千言萬語,即將娓娓道來。
展覽共展出故宮養心殿相關文物242件套,涵蓋玉器、琺瑯、陶瓷、家具、法書、繪畫、碑帖、文房、織鏽、玻璃、雕刻、漆器、生活、宗教、璽印、古建築等多個門類,向觀眾全面展示了故宮養心殿的精彩故事。本次展覽參展文物除復原陳列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皇家造辦處、中央集權、明窗開筆、十全老人、樂在三希堂、養心佛堂、垂簾聽政7個展示單元,介紹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制度,系統的講述了清朝最高權力所在地——養心殿的歷史,通過濃縮的紫禁城一觀清王朝的興衰。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
展覽時間:2018年7月3日——10月7日
展覽地點: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