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揉碎了時光,70年很長。
9月6日-10日的寬窄巷子,「老成都」的記憶將在這裡慢放,看得見的變化就在身邊流轉。
日前,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述70載家國同行情懷為內容,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推出的「時光博物館」活動,以時光大篷車的形式落地成都寬窄巷子東廣場。這也是時光大篷車繼北京、深圳、長沙三地後全國巡展的第四站。即日起至9月10日,成都及周邊地區市民可登錄人民日報客戶端時光博物館專題頁領取門票,免費入館參觀。
點擊觀看視頻
↓↓↓
7大場景
觸摸成都70年變遷
2019年時光博物館以「流動的時光,行進的中國」為主題,將民眾70年生活記憶「裝」進兩輛時光大篷車之中,生動講述了70年間民眾衣、食、住、行、文、教等方面的變化。場館共設有7大場景,採用沉浸式體驗的方式,與觀眾進行深度互動。
歲月交通局 復刻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公交車的形態,通過交通老票據展以及歲月車票互動活動讓遊客們感受70年中國交通變遷與發展成就。
記憶供銷社 展現了60-70年代供銷社場景,此處設有「四川記憶「特別展示,熟悉的老票據將遊客們帶回了物資貧乏,憑票購物的年代。
走進 奇妙時空屋 ,遊客們仿佛走進了80年代的那個家,牆壁上張貼著先進工作者的獎狀,書桌上擺放著爸媽常用的算盤、工具書……此處還設有由3000多枚老磁帶組成的「聆聽時光」創意互動,讓遊客們在聲音裡重溫70年。
在 年代照相館 裡,70年流行服飾風潮得以重現,遊客們穿戴上不同年代經典服裝和配飾,重溫當年和家人一起去照相館拍照的儀式感。
光陰教室 裡,課桌上的老教材和耳邊不時傳來的下課鈴神、眼保健操廣播聲把遊客們帶回了90年代的求學歲月。在這裡,遊客們可以參加一場以70年生活變遷為內容的「考試「,在筆尖感受70年變遷。
外場的創意互動區將科技元素與時代記憶相結合,為遊客提供趣味互動體驗。在這裡,遊客可以列印一張個人定製版《人民日報》,還可以在指尖拼裝70年城市記憶,或完成一次時光「穿梭」,與歷史大事件「合影」。
在整個「時光之旅」的結尾,一條跨越70年的時光走廊將過去與現在連接。這裡匯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的重要報導,將70年大事件以光影形式進行呈現。
4項特別策劃
講述70載家國情懷
除內外場的創意展陳外,時光博物館還為成都市民送上了4項特別策劃活動。
在時光大篷車構築的歷史實景中,老物件見證了幾代人的艱辛與拼搏。在光陰教室的課堂裡,通過創意對比的形式,感受了7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舊貌換新顏的震撼與驕傲。
此外,時光博物館成都開展期間遊客們還有機會在此體驗到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
9月6日晚,遊客可在外場參與「時光放映廳活動」,該活動由人民日報新媒體聯合電影頻道共同策劃,還原了60、70年代的露天電影形式,遊客們有機會坐著小馬扎,看一場由經典影片片段剪輯成片的主題影片。
而在9月7日至8日晚間,活動主辦方聯合網易雲音樂邀請了知名歌手黃齡、王勝娚、張葉蕾、大象先生等在時光博物館外場舉行特別演出,唱響記憶中的旋律。
除了音樂和電影,時光博物館還特別策劃了創意跨界展示活動——時光「報款」櫥窗展,人民日報新媒體聯合網易雲音樂、淘寶、大寶、貓王收音機、晨光、咪咪蝦條等記憶品牌,以人民日報老報紙經典元素為創意起點,發布跨界系列單品,共同致敬70年中國品牌的發展。
時光博物館是人民日報新媒體傾力打造的爆款活動IP,自2018年開始啟動。2019年,時光博物館以中國發展歷程中個人與家庭的變遷為主線,以「流動」為形態,以時光列車、時光郵輪、時光大篷車等為載體,描繪出了70年間,中國發展之路與人民幸福之路緊密相連,共振前行的畫面。
在此前結束的時光博物館北京、深圳、長沙三地活動中,時光博物館吸引了超過3萬名遊客到場參觀,相關話題累計曝光量超20億。而在成都站之後,時光博物館大篷車還將陸續前往廈門等多個城市,與全國人民一起重溫70年拼搏時光,感受行進的中國。
活動時間:
9月6日-10日 10:00-21:00
(19:30停止排隊)
活動地點:
成都寬窄巷子東廣場
活動形態:
時光大篷車
免費參與:
下載人民日報客戶端
在時光博物館專題頁領取入場電子門票
操作步驟
下載人民日報客戶端→「時光博物館」專區→找到成都站→點擊門票申領
成都發布編輯 | 孟孃
想去?點「 在看」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